究本穷源始得真是什么意思?

用户1101235446991


“究本穷源始得真”中的“究本穷源”就是“追根问底”;“始得真”就是“方得明”。

只是“始得真”比“方得明”更深刻,是真正理解了事物的本质和因果关系。而“方得明”是理解了事物的现象和结果之间的关系。大致了解了因果关系。


淡淡一掬水


我们的心就如同一个地心核,具有引力。能把耳闻目染、无形无体的东西吸收进来成为一个心。

人都有一个心,而佛理却反对,说“人没有心,通常所谓的心,是假的,乃是六尘的影子。”

我们把心中的所有知识一一考究其来源,便知道无一不是从外面进来。经过的路线是眼耳鼻舌身。虽然说有人能发明理学,但任然要靠外面说来的知识做基础,就像盖房子,全靠外面买来的砖瓦泥沙。

如果把心里的一切心智都寻出来源来,从眼进来的叫它从眼出去,从耳进来的叫它从耳朵出去,其它的也都一一出去,我们的心里就空无一物了。人的心能够空无一物,对于外界的事物没有贪婪,怨恨,就像雁过湖心,过后不留影,这就是佛家说的“还我本来面目”。

《龙溪语录》中所载“天泉证道记”,钱绪山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所得无善无恶之心便同穷极本源的真。悟得心是无善无恶的心,意便是无善无恶的意,知便是无善无恶的知,物便是无善无恶的物。

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可以多多点赞哦,也可以随手点个关注哦,谢谢🌹


书生3000


“究本穷源始得真”,比“穷理尽性以了命”更详细。

“究”是研究,“本”指根本,“究本”就是指要研究根本的东西,不要研究太多细枝末叶的东西。有好多的人辛勤的研究了几十年,确实研究出来了很多东西,却是境界不高,距离大雅之堂还遥遥无期,就是因为研究的都是旁枝末叶。比如有好多的人都在穷究易经的预测、风水、命理等,几十年下来,确实有水平极高的,只能是做一个人间大师,最后还是稀里糊涂的离开了。再比如好多的人研究西医几十年,确实很有造诣,也只能治疗一部分疾病,好多的重大疾病束手无策。不深究“根本”,纵然博学,亦是浅显。博杂而不能整体透彻。

再看看“穷源”。“穷”是穷尽,是无止境,“源”是源头。“穷源”就是向着源头无止境的去刨根问底。“究本穷源”合起来就是:沿着根本主线,无穷尽的去探究,只有到达了真正的“源头”,并且把源头透彻了,才是得到生命的本真。

既是修行,也是高级人生的终极追求。真正的究竟圆满的生命。


tiger钟虎


“究本穷源始得真”句,出自元代王惟一《明道篇》。意思是:追究本源才能始得求道的真理。这个“道”,指的就是老子的道家之说。

元代王唯一(网络图片)

其实,在哲学探讨之路上,不仅仅是对“道”需要这样去“究本穷源始得真”,而且,在探求真理之路上,也应该有“究本穷源始得真”的精神,否则,就不会得到真理。

“究本穷源始得真”这句话是个哲学认识论问题。是说人在认识事物时,一定要去寻求事务的因果关系,理清事物的本源和事物间的内在关系。只有这样去认识事物,才能找到事物的根本问题所在与形成的真谛。

马与牛(网络图片)

例如:一匹马找到了一块丰美的草地,常到这里饱餐一顿。一头大水牛发现了这个秘密,经常趁马不注意的时候也跑来吃草。马发现后,觉得大水牛侵占了自己的地盘,想报复他,但自己又无能为力。于是就请人来帮忙。人说:“马啊,我也没有办法,除非给你套上辔头,我骑上你,才能追上它、惩罚它。”结果,人骑着马惩罚了大水牛,但马也被栓在了槽头。马最终醒悟:为了一点小事而图报复,最终将使自己沦为奴隶。

这件事告诉我们:马对偷吃自己草的大水牛在认识上存在偏执。它站在自我立场上看问题,没有看到问题的本源与真谛,也想不到会有对自己不利的恶果。这就是没有运用好“究本穷源始得真”的认识论,无形中自己被栓了槽头,而失去了自由,因小失大。

“究本穷源”(网络图片)

总之,我们不要局限在元代王唯一对“道”的认识上,而要跳出这个框子,站在更宽泛的哲学认识论理论高度上,去认识“究本穷源始得真”的深刻意义。


言者青青


追根问底,方得真谛,用"究本穷源始得真"来描述在古体诗基础上,创立出格律诗即近体诗无疑是成功的。

第一点,要使古体诗句更加流畅,借鉴草原奔放的马蹄韵之声,而定调了格律诗之平仄两两交替新规,美韵之升华。

第二点,两句为一联,联内上下句相应位置平仄相反(韵脚别论),凹凸镶嵌,阴阳相间,符合客观规律。

第三点,两邻联之间平仄相黏,保持连惯性。

以上三点也许就是近体诗(格律诗)在古体诗的基础上之升华,是进步而更上一层楼的传承发展。如李贺作句"雄鸡一唱天下白",平平平仄平仄仄,而毛主席改句为"一唱雄鸡天下白",(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相替得当,朗朗上口。

格律诗初学者的学习体会,请指教!



陆游子


穷者,深度探索之意,源者,事物由来之之意,真者,事物正确发展规律之意,《庄子·渔父篇》:真者,精诚之至也。本意是深度探索事物本来面貌而得到的正确发展规律。

宋明理学,讲到致知在格物,是古人对穷本穷源的理论实践,反复探索,在批判中抛开事物表面现象,索求其理后复得其真,这就是通过即物穷理来实现穷其本源的方法路径,实际上,道理很简单,当代社会,竞争力大,年轻人来自社会家庭等方面的诸多压力,总会试想通过捷径来实现功名利禄,难免心情浮躁,急功近利,很难坐住冷板凳,研究某个领域,例如,某学术科研人才,经费投入很大,做到最后却被爆料学术造假,根本原因在于探索精神颓废,穷其本源的功力不够。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优质文化比比皆是,我们说,穷本穷源是终极目标,即物穷理是实现方法,了解这方面的古代哲学思想,再很好的加以利用,相信,完全可以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和探索精神!





龙江朱旭阳


王惟一,元代人,号景阳子,撰有《明道篇》、《道法心传》等。收入道藏,其诗丹旨毕露,远胜朗然子。

《明道篇》曰:“学道先明精气神,成全三物道方亲,说无话有皆为妄,究本穷源始得真。”其中,究本穷源始得真,指的是,彻底追究本源才能获得求道的真理。



南山云朵


简单来说就是想明白穷的真正原因才能知道怎么摆脱贫穷。也用来比喻看待事物要看透其本质,才能有更好的对策



翡翠鉴定师阿龙


出自王惟一明道篇,不能单看这一句是什么意思,显得空洞,必须放在前三句之后是总结的意思!前三句“学道先明精气神,成全三物道方亲,说无话有皆为妄”,字面意思学习“道”的系统,必须先明白精气神三者的运转规律,只有把三者关系和规律弄清楚了才有资格去研究道了,在没有搞清楚之前所说所做皆不合理,只有明白了道的根本才能够得到真理!

仅个人拙见!


易医文化交流


“究本穷源始得真”,是带着“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去“透过现象看本质”。

 我们生活的时代已经是一个对于任何知识不需要费力去寻找也因此似乎也不需要费力去学习的时代。特别是在信息时代、知识焦虑时代,因为有方便,因为快,因为有需求,所有人都能够复述出一些结论。很多人的生活习惯也早已变成:知其然足够矣,所以然无需知。然而被分配到我们面前的所谓“然”,都已经是最末端的知识,是方便的,是娱乐化了的,甚至可能被有意重写过。

但任何一个“因为⋯⋯所以⋯⋯”都不应该只是武断、直线、肤浅的结论,如此是否算是纵容自己的惰性与无明?对于真正想要的知识,我们要做的,首先是一直后退,退到它的起源之处,入门之处,首先去问“它是什么?”

然而,究本穷源,也未必能得到绝对的“真”。这是一个不断接近真的过程。就像无穷大的符号,是一条莫比乌斯带。我们在带上不停地走,心怀目标,没有终点。那么,“始得”的“真”是什么呢?“真”的不是结论、不是实相,反而到头来是我们对于求真的一颗真心。

“究本穷源始得真”,是一个人对重要价值的选择——是坐等现成方便,宁可虚假含糊,还是坚持诚实清澈,对自己对他人都不偏不倚。

“究本穷源始得真”,让我想起另一句话—“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如果既有求真的深度执着,又有超脱当下时局的广阔视野,这才是古今中外难得一遇的真·珍稀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