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改變小孩一個壞習慣?

寶媽xiao林


磨磨蹭蹭的孩子主要是低年級的小學生。學前期的兒童的主導活動是遊戲,而從進入小學的第一天起,兒童的主導活動就是學習了。

小學生的學習活動不僅是個人意願的事情,而還是一種社會義務,帶有一定的強制性。這對於一部分兒童來說,有一個適應過程。

從小學生認知發展的有關特點方面來看孩子為什麼磨蹭。

小學生的視覺、聽覺和運動覺發展十分迅速。就小學生的運動覺的發展來看,8-14歲兒童運動覺的精巧性可提高50%以上。但是,低年級兒童手指運動覺的發展還不完善,特別是手指骨的骨化不夠完全。所以低年級兒童的手部活動會顯得有些笨拙,寫字會歪歪扭扭,慢慢騰騰,而對其手部的訓練亦不宜要求過急過高。

小學生感知的時間精確性和整體系統性逐步發展。初入學的兒童只能感知“上午”、“下午”、“早晨”、“晚上”這些較易分階段的時間單位和“今年”、“明年”這些較大的時間單位。而對於幾分幾秒這樣過小的時間單位和幾十年這樣過大的時間單位則很難掌握。低年級小學生觀察事物時常常是籠統的、局部的,缺乏系統性。這些特點反映在做作業上面,就是不會掌握做作業的時間進度,不會按計劃做事;寫字時經常出現增減筆劃的錯誤,顯得拖拉、笨拙。

小學生的注意發展正在從無意注意向有意注意過渡。低年級兒童的無意注意仍然占主導地位。他們在注意過程中,常被新異的刺激所吸引。低年級兒童的注意廣度平均不到4個單位。一年級小學生在閱讀時,常常採用逐字閱讀的方法。他們的注意長度也有限。7-10歲兒童只可以連續集中注意15分鐘到20分鐘。做作業時,他們獨自堅持的時間不會太久。

小學生的意志發展逐步增強。意志在小學生的學習與成長中具有重要意義。學習與成長較好的小學生多與具有較堅韌的意志品質有關。低年級兒童意志的自覺性較差,他們還不善於自己提出學習、生活的任務和目標,通常需要老師和家長來督促進行。同時他們遇到問題時,克服困難的堅持性往往較差,喜歡求助於成人。在做作業中遇到了問題,他們就難免耽擱、走神了。

低年級兒童有這麼多相關的特點,他們出現磨磨蹭蹭的現象也就不足為怪了。

如果分析一下,那麼首先,這是一種孩子成長過程的常見現象。這種現象在特定的年齡階段出現,隨著孩子長大,它們就消失了。由於兒童成長存在個體差異,對於磨磨蹭蹭的現象,有的孩子明顯一些,有的孩子不太明顯;有的孩子持續時間長一些,有的孩子持續時間短一些。

有些非常關心孩子成長的家長會把一般的磨蹭現象看作是問題。如果這樣說,成長的過程就是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好比一顆樹,滿樹的葉子都是它的問題。每片葉子都需要得到陽光的照耀;每片葉子都需要得到水分和養料;每片葉子都希望有最好的位置和狀態。而滿樹的“問題”葉子也是樹的全部。解決樹葉問題的辦法只是讓它們長大、脫落,然後,新的葉子出現了。有時產生新問題就是解決舊問題的最好辦法。樹沒有刻意為葉子多做什麼,但它在葉子的新舊更替中完成了自己。

人不也是在不斷的成長問題的更替中完成了自己嗎?

當然,有時問題不是如此,而是孩子磨磨蹭蹭的現象並非成長自身可以解決了,或者說,已經影響成長了,已經是真正的問題了。

需要改善一下,該怎麼做?

磨磨蹭蹭的現象常常不是孤立發生的,有些是孩子本身的慢性子造成的。有些孩子平時室外活動較少,生活散漫、做事拖拉養成了習慣;有些是孩子思維活動較緩慢,做事總是比別人慢半拍,快不起來。這種情況首先要從改善行為習慣做起。

家長要多帶孩子做一些室外的有助於增強敏捷反應和身體靈活性的運動,如打羽毛球、乒乓球、跳繩等。平時的日常生活也要注意儘可能動作快捷,如早起限時穿衣、疊被、洗漱,上學快速走路等。養成乾淨利索、快速做事的習慣,孩子的慢性子會逐漸改變。而敏捷的行為習慣會遷移到學習上,就不會再慢騰騰了。

由於孩子注意力的持續時間較短,而孩子的學習又缺乏計劃性,因此孩子做作業會出現分心、拖拉的情況。這可以通過做一些訓練慢慢適應。家長可以幫助孩子把做作業時間分割成幾段。比如估計要用1小時完成的作業,可以把時間分成三段,每段 20分鐘。中間休息5或10分鐘。由於每次時間短,就可以在規定時間內精力集中地做作業。也可以用分解作業量的辦法。

比如,有15道數學題,可以規定每做完5道題就休息5分鐘,然後再做下一個5道題。休息時家長可以陪孩子說說話或做一些遊戲。這樣配合作業過程的訓練要有家長監督提醒,把握好休息與做作業的時間。家長不必擔心孩子會養成要家長陪同做作業的依賴心理,等孩子大一些,就可以放手讓孩子獨立做作業了。長大的孩子不會喜歡家長總是陪在自己身邊。

在改善磨蹭行為的過程中,家長要有一個平和的心態,不要有急躁情緒,也不要急於求成。家長只是耐心地去做,然後欣喜地看著孩子慢慢長大。

熊孩子三連

不聽話

就是不聽話

怎麼樣都不聽話

相信所有的父母看了這兩張調查表後都會覺得感同身受,只有一個感覺,就是焦慮,覺得說的就是自家的”熊孩子“,現在的孩子越來越難懂,你聽不懂他們的話,更讀不懂他們的心。每個孩子都是一座冰山,藏在海平面之下的,才是真相。

天下父母心,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

你是否也有以下的焦慮,

深怕家裡出了個熊孩子,

更擔心自己變成了熊家長?

1、孩子不愛學習該咋辦?

孩子很聰明,就是愛看電視,沉迷網絡遊戲,不愛學習;

孩子動手能力強,反應快,但一看書就想睡覺,不關心學習成績;

孩子成績差,只會責備孩子,沒有鼓勵,更不想學習..

知道孩子不愛學習,只會增加孩子學習的時長,或為孩子報更多的班,就算多花時間陪伴孩子學習,覺得自己很用心教育了,問題卻越來越多,孩子甚至產生逆反心理。

2、孩子懶散拖延該咋辦?

早上起床要喊三遍,總是最後一個吃完飯;

作業總會拖到很晚,特別是假期或者週末,總會推到最後一天;

定好的出門時間到了,不是要廁所尿尿就是鞋子找不到了,等了等......

已經用盡了洪荒之力,耳提面命苦口婆心,甚至不惜打罵威脅,但越強迫孩子越抗拒,不僅不奏效,甚至適得其反。就算找專家支招,三分鐘熱度過後又恢復原樣。

3、孩子脾氣不好該咋辦?

孩子在家停不下來、好動、坐不住、亂扔東西,在學校又不聽話;

動不動就發脾氣,喜歡大喊大叫,亂打人,得不到想要的滿足就哭鬧;

老是頂嘴,對父母說話大聲、態度也不好....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總是聽話、性格溫順、學習又好,自家孩子的情緒控制和自我約束能力就這麼差?但是如果以怒吼、指責、打罵的方式處理,會導致孩子的叛逆情緒更加嚴重,還會對父母產生厭惡、仇恨心理。

4、孩子做事馬虎該咋辦?

經常丟三落四,做事難以持久,敷衍了事;

不注重細節,容易丟失或不愛惜東西,弄得髒亂;

難以遵守指令完成作業或家務,經常出錯....

總是想著孩子還小,不跟孩子計較,錯了原諒他就是。心急的父母就會幫孩子把每件事都打點好,結果孩子反而更加依賴,缺乏獨立自主的能力。時刻監督著他,又給孩子壓力,容易與孩子產生隔閡。

5、孩子注意力弱該咋辦?

心不在焉,上課容易走神發呆、東張西望;

教了好多次,就是學不會,學習效率低,做題慢;

讀書慢,記憶力差,理解能力差,缺少想象力...

三番五次耐心勸導,拜託老師重點管教,報名各種特訓營,但回到家就又恢復原樣,導致孩子分心的事物太多,效果難以持續,治標不治本。

懂你,陪你長大

每個孩子都值得被認真對待

“我的孩子有哪些天賦、優勢、長才?”身為父母,從孩子出生起的不同階段,你就在探索這個問題的答案。

每個小孩都有不同的優勢,父母要先了解孩子擅長的才能,才能用對方法栽培,讓他自信快樂的學習成長,發揮天賦。

父母決定孩子的起跑線

培養孩子成功的關鍵

我們需要懂自己的孩子,要知道孩子與生俱來的性格、天賦和潛能!

還需要清楚自己和孩子的行為習慣和情緒模式,與孩子正向的溝通是健康親子關係的基礎關鍵。

《其實我懂你的心》,2天的課程,圍繞著學習動機、性格特質、優秀能力三方面。從孩子的性格特質出發,與學習動機適配,找到孩子既喜歡又適合做的事;再訓練孩子的能力,從適合做變得做的比別人優秀;引發孩子的自我動機,通過內在激勵,幫助孩子從優秀走向卓越。

1、讀懂孩子的行為模式以及行為背後的心理動機

2、瞭解孩子的個性特質,精準投資孩子最擅長的特質,打造優秀卓越的能力

3、懂孩子9種天賦才能,看看什麼樣的天才在我家

4、懂孩子的9種學習風格,get到孩子學習的最佳激勵點和效率最高的學學習方法

5、懂孩子的3種情緒模式,疏導孩子體內的洪荒之力

6、療愈親子關係的傷痛,讓愛在親子間流動

聽大家說,寶寶三歲就應該開始學習漢字,所以我最近也開始讓他識字,認字。平常由於工作太忙也沒啥時間陪寶寶,更別說教他學習了,大部分時間都是爺爺奶奶在帶。買了一些卡片、故事集,但是兩位老人家地方口音重,就怕寶寶也跟著學,以後不好改(那段時間真是愁死本寶媽了)。

然後用手機給寶寶安裝了一些教學軟件,剛開始效果還不錯,但是用到後面都要各種收費不斷。(只能各種吐槽,然後放棄不用)

然後一個朋友給我推薦了她用的【貓小帥識字】,不說別的,就一次收費就能終生享受這項就非常的良心。APP也做的非常好,很多的冒險故事,寶寶特別愛聽,現在我下班回來還會說:“麻麻,我給你講故事”。還有一些簡單的小遊戲,不僅加深寶寶漢字的記憶,還讓我家好動的寶寶,乖乖的自己玩(自帶滑稽)。


阿拉啦啦啦


首先是什麼壞習慣,如何形成的,是一直都在重複犯錯嗎?小朋友都是一張白紙,除了基因帶來的一些基本上都是後天形成的,當我們發現小朋友有壞習慣,首先先觀察是如何形成的,是不是媽媽媽爸爸定下規矩,其他長輩偷偷違背形成的,還是我們本身就沒有做好讓寶寶學去了。我講一個例子,我在小區裡遇到一個可愛的寶寶三四歲的樣子,牙齒都有蟲牙了還在吃冰淇淋,寶寶爺爺看著我們也帶寶寶出門,寶寶自然捲所以出門關注力比較多,就和寶寶爺爺多說了幾句話,爺爺說寶寶媽媽不給寶寶吃冰淇淋我們現在偷偷吃,回去別告訴媽媽奶奶,兩爺孫笑得哈哈哈的。突然我就在想,寶寶其實很單純也許自己會單純的認為冰淇淋是不能吃的,可是爺爺認為沒有關係,那寶寶就可以認為媽媽說的也不一定要去完成,所以現在好多媽媽給我說寶寶不愛吃飯,一吃飯就到處跑,愁死了,其實很多寶寶不是不愛吃飯,不餓怎麼會覺得飯菜香呢?你認為的壞習慣也許就是身邊最親愛的爸爸媽媽慣出來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都是愛寶寶的,老一輩的教育和我們不一樣,所以需要一家人統一教育,所謂的壞習慣也就不會產生了最起碼你認為的。還有一種就是我們自己就有這種壞習慣寶寶只是單純的模仿,比如我們拿什麼東西用完沒有去放好,我們會說寶寶玩完玩具不自己收拾,可是我們潛移默化的在影響寶寶,我和爸爸明天進門洗手,飯前便後都洗手,所以當寶寶吃飯前洗手他會很樂意完成因為寶寶認為這是必須過程,家裡有垃圾及時丟進垃圾桶,寶寶會模仿你把垃圾丟進垃圾桶。現在的寶寶都是非常聰明的,發現寶寶有壞習慣了,首先看看是不是我們也有呢?共同進步😀



雅典是一座城575


看小孩年齡是多大,若小孩只有一歲兩歲,這個時候的壞習慣最多不過是吃手,只要不是太過分,建議不要去糾正,更多的是幫他把手洗乾淨、準備奶嘴等。

若小孩有四五歲,走路逐漸穩定、說話慢慢可以說全句……可以聽懂一些話,這個時候還不能理解大人的行為,分不清對錯,其實這個時候產生的話習慣,大多都是模仿家庭裡的父母親人的行為,故更多的是去改大人的行為,然後用大人的行為去影響孩子。

若孩子七八歲以上,可以跟孩子談談心,講講故事,分析一下壞習慣造成的原因、影響,如何與孩子一起去改掉壞習慣,與孩子做朋友的方式,用正能量正面教育孩子。

最後,還是要說給孩子提供一個溫暖、幸福、正能量的家庭環境,用父母的言行做孩子的學習的榜樣,這才是最好的教育孩子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