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老了,你會選擇在城市打麻將遛狗,還是在鄉下種種菜養養花?

資訊之聲


當你老了,你會選擇在城市遛狗打麻將,還是在鄉下種種菜養養花?對於這個問題,從養生健康角度來說大多數人會選擇在鄉下生活吧。

年青的時候,為了生活,很多人選擇了在城市拼搏奮鬥,尤其是許多本身是鄉下的年輕人拋家舍業、背景離鄉到大城市打拼,只因為大城市經濟發達,有許多的發展機遇。但相對的大城市生活節奏快,生活成本高,只能說是年青人努力拼搏實現自己人生價值和理想的地方,論生活環境怎麼也不是適合舒適健康的養老生活。

一個人辛苦努力幾十年,不論一輩子是飛黃騰達,或是平平淡淡,最後都是年老體衰,早年間的滿腔熱情早就被歲月的年輪消磨的一乾二淨,有的只是回憶品味幾十年時光的悠悠滄桑。在這個時候,如果能夠遠離城市的喧囂,在鄉下種塊地種種菜,養養花,呼吸著鄉下清新的空氣,吃著自己種的無汙染無農藥的有機蔬菜,晨聽鳥鳴,晚賞夕陽 ;春有柳綠百花鮮,秋觀紅楓丹桂香。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種生活狀態怎麼也比在城市遛狗打麻將強過太多。當然,有人會說鄉下的醫療條件沒有大城市的完善方便,如果身體不舒服看病不太方便,但個人認為人一旦身處這種生活環境,有這樣的生活狀態,相信身體也會很好的,退一萬步講,真如果身體不佳再去醫院也為時不晚的。

人到老年,健康快樂是最重要的,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更是重中之重的。





生活亂燉大雜燴


不要把農村想的太好,我有一個朋友,老家修的別墅,但是很少回家住,因為太複雜了,老媽媽養的雞鴨經常被人偷,稍微有點糾紛,就是雞犬不寧,還有可能血光之災,沒有安全感,雖然城市有很多缺點,最起碼安全,暫且不說看病方便不方便的問題,總而言之,農村可以小住幾日,但是千萬別常駐。


願在薄情的世界裡遇見


回農村養老是當今許多人的夢想,我也不例外,雖然還沒踏入老年人之列,但是已經在規劃和建設中了,我要用3至5年的時間打造我的農家院。我不愛麻將,喜歡農村田園生活,種菜養花,飼養各種家禽,養小貓小狗,這些都是我的愛好,等我的孩子們成家後,就安心在家過安逸日子。喜歡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意境!




琴嫂回農村


雖然現在還不到40歲,但心中無數次想過自己老了會選擇在哪裡居住。

我老家是在貴陽市下面的一個小縣農村,一直到讀大學才從那裡出來。當我老了,我會回老家好好把房子修好,種種地、釣釣魚、養養花,有時也會回到城市,會會友、聊聊天、打打牌,高速打通後一個小時的車程,說近不近,說遠不遠,這就是我選擇的生活。

上面就是老家的房子,因為是木頭的,經歷長時間風吹雨打後已經成了危房,這裡承載了我童年的美好記憶,我成長時的心酸回憶。這裡就是根,人無論走到哪裡,都不能忘根。

在疫情期間,無處可去,要是老家的房子還能住人多好!和老婆商量後初步計劃三年內把它翻建了,再拖下去我怕政策不允許。老家土地除了一塊菜地之外,其它在我大學畢業後都種成了樹,各種果樹,綠化樹都有,感謝父母為我打下了回農村很好的基礎。這樣老了能種點菜就種點,不能種也無所謂。

還有一個想法就是,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老家在哪裡,有空帶他回去鍛鍊一下,也知道老輩們的不易。教育他保持耕讀傳家的思想:耕田事稼穡,豐五穀,養家餬口,以立性命;讀書知詩經,達禮儀,修身養性,以立高德。既要學做人,又要學謀生。所幸孩子也很喜歡農村,今年疫情期間天天叫著回去。

這些樹下買點菜種,回去時撒下去,有的收就帶點回來吃,沒得收就當是綠化,不過我家買的蔬菜確實只佔少部分,大多數都是週末回去摘一點。

(去年打核桃時這小子自己爬樹上去了)

我是那個哥子,一起建設美麗和諧的家鄉!


那個哥子


說實話,我還沒有認真想過這個問題,今天看到了就大概講講我的情況吧!80後的我,老家是農村的,有個姐姐,姐夫是河南的,她們目前都生活在成都。我在四線城市,現在帶著兒子一個人生活,沒有找另一半的想法。那問題就來了,等我退休了假如爸媽還在的話是需要人照顧的,一定會回去照顧他們!目前只有一套住房,如果兒子兒媳一起,就不可能接老人來城裡,畢竟大家的生活習慣不一樣,相信爸媽也更願意呆鄉下!但如果我退休後我爸媽已離開了這個世上,我一個人回老家就會很孤單,鄰居也少得可憐,稍遠一點的村民根本都不認識了,所以生活在鄉下感覺不太現實,如果沒選擇的話只能在城市待著。不過還有二十多年的事誰也說不好!


別名春哥


我想一想當我老了,我的別墅也到手了。

叫上我喜歡的姐妹們,帶上大家的寵物,別墅的院子裡有花有草有蔬菜有果樹。

大家閒暇的時候遛遛狗賞賞花,吃完飯來支廣場舞溜達。

偶爾再來個茶話會,品品茶,倚坐窗前,透過玻璃窗射進來的太陽,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一坐就是一下午,回憶往事,曾經年少愛過的人是否還在身旁?翻看當年那些青澀的筆記寫下對彼此的夢想是否成真?

我們不會打麻將也不會喝白酒,年紀大了肯定是紅酒牛奶最養身,我的姐們應該跟我一樣愛看書。

沒事我們就看看書,談一談莫泊桑《一生》帶給我們這五十歲左右的老人們怎樣的啟示,講一講當年把我們彼此帶入書海的那本書叫什麼名字,我的愛寵巴克倚在我的身旁,它的名字來源傑克·倫敦的小說《野性的呼喚》,那是開啟我小說大門的領頭羊。

老一輩的生活老一輩過,孩子們就不要摻和了,實在想了就回去待一段時間,想來再來。

大家想住多久就住多久,實在無聊了把老伴也一起帶過來,那些老男人們可以做做燒烤,打打高爾夫或者桌球。

也可以開一局夫妻桌球大賽,哪對夫婦輸了就去給我們烤肉吃。

嗯……老了就這麼幹。夢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mi米


等我老了,我想我會選擇回老家居住,種種菜養養花,騎著小三輪去趕趕集。想想都覺得很美呢。

我小的時候就是在農村長大,後來結婚後在市區買了房子。再後來孃家村莊拆遷,都搬進了樓房。拆遷搬家的時候心裡空落落的,特別難受。我們那個村莊離著高鐵東站特別近,有次去車站路過,特意拐彎去村口看了看,房子都拆完了,心裡也是很不是滋味。

還好婆家也是農村的,每隔一個週末我們會帶著孩子們回去一趟。婆婆家有個後園子,裡邊種滿了蔬菜,最讓我喜歡的是一塊韭菜地,每年都很給力,割了一茬又一茬,可以經常包餃子包包子吃。園子裡還有杏樹,棗樹,柿子樹,核桃樹,石榴樹。很感謝勤勞的公公婆婆,為了孩子們吃著方便,種了很多蔬菜和果樹。

老公一直絮叨等退休了,就想回老家去住。他愛養花,愛釣魚,喜歡那種田園生活,我想我會一直陪著他。


鄭愛夢瑤


我想題主說應該是在農村長大,在城市居住的這群人吧?俗話說老還小,小時候有多戀家老了就有多戀家,如果說從小就在城市長大的,不做置評。我就是第一類人,不要說老了,現在才三十而立 ,正是處於賺錢的年紀,都是在為自己的家庭,家人,未來,以及夢想,努力的奮鬥著。

誰也希望擁有著輕鬆又安逸的生活,我們都是有根的人,我們根就是在生我養我的地方,無論在外面漂泊多久,心中始終是留念著最初最溫暖的地方,那就是家。

那個能在最艱苦見證我成長的地方,是我最擁有回憶的地方,我願在那裡守護著老一輩的土地,呼吸著最好最新鮮的空氣,靠著自己雙手辛勤勞作種出來的瓜果蔬菜,院子裡喂幾隻老母雞,養條大狗看家護院,養只貓兒看它在陽光下伸懶腰,即使我早已是滿臉皺紋的模樣,在這裡,都能感受到最真摯的回憶,在腦海裡一遍又一遍的回放。

不追逐外界城市的車水馬龍,不因為金錢而煩惱失眠。



信仰17246


等我老了,我會選擇回鄉下去住。鄉下就是一片田地,幾分閒適,民風淳樸,鄰里和睦……

我從小在鄉下長大,對鄉下的泥士香味有一種特殊的親切感覺!老了回鄉下去是我唯一的選擇,我心中也有了一幅小藍圖。

我打算回去後,租些閒置的園地,用竹蘺周起來,邊上種上百香果,一到開花時節,紅花綠葉,一片生機盎然。

挖上一口小魚塘,養些觀賞魚,邊上種一兩棵梅子,杏子,養些雞、鴨、鳥,收集這樣龔便種瓜菜種花……

搭個小涼亭,涼亭邊上用花盆種上黃瓜,西紅柿,茄子等,既不佔太大空間又可觀賞。

再把園地的東西南北搭成一條1.5米寬,2米高的十字道,買些海邊漁民退掉的舊漁網蓋上,南北線上種上南瓜,絲瓜;東西線上種上葫蘆瓜,香黃瓜等其它瓜類……

晨暮鳥啼,早上起來鋤鋤地,澆澆水,既鍛鍊好身體又能吃上安全綠色食品,何樂而不為,閒暇時,招上三五老友瓜棚下,涼亭邊喝喝茶,聊聊天!

這如宋代范成大的詩,梅子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惟有蜻蜓蝶飛……




默默地前行


雖然現在是中年,但也無數次在心中規劃過自己老了在哪過餘生、怎樣過。農村是我老年最想呆的地方,把家裡裝修搞好一點,院子裡養點花花草草,再養點雞鴨。在院子周圍栽點果樹,弄個不大不小的菜園子,種點各種各樣的蔬菜。生活上能自給自足,等孩子們的孩子放暑假寒假了也可以把他們接到鄉下來度假,也讓他們感受一下田園生活。身為80後的這代人從踏出學校大門開始就一直努力拼搏著,一直在外漂著,好多人現在過著融不進的城市、回不去的農村的尷尬境地。到現在一直在城市快節奏的壓力之下苟延殘喘的生活著、奔跑著,說實話著實有些累了。現在農村修的有廣場,鋪好了水泥路,還放置了垃圾桶,請了人專門負責運送。沒有了城市的喧鬧,多了一份寧靜,所以等我老了就去鄉下過這樣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