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系統學習陽明心學?

洞庭寒鴉丶


每一個學問如果能窮盡,就叫學術研究了。

陽明心學,也是不小的體系。最好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根據自己的喜好去挑合適的理念而不是想把整本書裝腦袋裡。

把道理忘了,才能融會貫通。時時念起不是有口無心就是事後感嘆。關於王陽明,我只留一句“致良知,事上練。”淺白明瞭,其餘種種金玉良言,不感興趣就不去了解,不夠了解也記不住,記不住也無實用價值,何必未此多增煩惱。

每位聖人之於我,一兩句足矣,哪有天賦耐心盡得真傳。


局外壹人


能提出這個問題說明提問的老師開始準備或者正在學習陽明心學了,遇到了我們普通人在學習陽明心學都會遇到的問題:

陽明先生自己沒有自己寫過關於自己心學的具體文作,市場上流行的主流作品是其門徒徐愛作的《傳習錄》,通過記錄門徒們與老師的對話來讓大家感受陽明先生的思想,我相信這種做法是徐愛深思熟慮的。這種做法不會參雜自己的想法,讓大家用心自己去體會;但也正事這種做法讓大家對這些對話表達理解起來稍稍困難__因為誰都不是提問者,誰也不知道當時是處在什麼環境門徒們提出了這個問題,陽明先生是在基於拿著特定的情況下做出的解釋。這是我們普通人理解起來困難的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是這些對話都是文言文,對於我們現代人理解起來稍顯困難。

要想系統的學習陽明心學,我認為第一重要的是瞭解陽明先生是生平,以及陽明心學是如何誕生的。

我看了百科對這兩點描述平鋪直敘,我建議看下當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兒》對陽明先生的介紹,你會發現一個聖人一般的陽明先生。

其次,對於傳習錄很對於多前輩們已經有了很多很好的註解,你可以從每段對話中瞭解這段對話的意義。

我想很多人覺得枯燥和無法繼續學下去的原因就正在這裡!每一段對話都是文言文,每一段對話都毫無關聯,每一段對話都不能完整的體現陽明心學的精神,像是中學時候學習文言文一樣枯燥,甚至強迫自己繼續學下去會產生不過爾爾的錯覺;這就是沒有找到系統學習方法的惡果。

對於這一點我的建議是不要直接看《傳習錄》,要結合金聖嘆和度陰山的註解,先完整的瞭解陽明心學的核心內容及其思想。把《傳習錄》作為平時的小零食來咀嚼,這樣就會發現新大陸!

希望我的回答讓你滿意,也希望陽明心學發揚光大[耶]



十三貓


我是易生君子,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個人覺得學習心學大體可以分為十三個階段:

一.寬心:看破繁華,心胸寬廣。

二.誠心:保持本性,誠信做人。

三.進取心:志存高遠,勇往直前。

四.道德心:剛直不阿,正氣浩然。

五.孝心:善孝為先,孝在當下。

六.素淨心:清心寡慾,知足常樂。

七.決心:知行合一,言行一致。

八.忍耐心:耐住寂寞,反覆磨鍊。

九.反省心:靜思己過,勿論人非。

十.謹慎心:三思後行,鋒芒內斂。

十一.利他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十二.謙卑心:禮讓他人,謙讓功勞。

十三.徹悟心:行事灑脫,順其自然。

如果想修煉內心,最好一段一段來修煉,不要妄想在短時間內把這十三種都修煉到家。可以給自己規定個時間,比如用三個月時間修煉寬心,那麼這三個月內,只用所遇到的事來修煉寬心,別的一律不管。然後下三個月修煉誠心,再三個月修煉進取心,以此類推。第十三個修煉完了回過頭再開始寬心,誠心,進取心。

至於每一階段多長時間,則根據個人情況而定,沒有具體的要求。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謝謝!


易生君子


首先,要說,想了解陽明心學,就必須要了解陰陽文化,這是根子上的問題,不瞭解陰陽文化而去討論陽明心學,是無根之談!

從天地的宏觀的角度來講,天地是古人所知最大的陰陽實體,超過天地它就不能感應,不能認識,從最大的陰陽實體去論述陰陽的性質,有大陰陽,囊括所有小陰陽的意思,\r

就是用天地,大的陰陽囊括了所有我們己知的很多小陰陽,把天地的陰陽做成一個大集合,把所有的小陰陽全裝在集合裡面,這也是一個非常的高明之舉。\r

那麼通過這個理論的推導呢?就是我們解決了陰陽的詞組的一個佈列問題,我們說古人也是非常嚴謹的,那麼陽,怎麼說?陽就是高明,這兩個字高明,高明什麼意思?\r

天為高,日為名,所以說,也表達了整個的一個陰陽兩個體系,用天地來表達陰陽,用天的高,日的名來表達這個陽,仍然是用天地的大的範疇來涵蓋陰陽和論述陰陽,道德經當中有一句話:\r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r

這個是從宇宙起源的整個的角度談到了陰陽,但不是對陰陽這一個詞的定義和解說,\r

你要是這就是對陰陽的整個的一個解說,它解釋不了,萬物負陰而抱陽,它解釋什麼?說衝氣以為和,你告訴我解釋什麼了?\r

那麼這個就應該是老子當時所講的這麼一種解答,由於道的正確引導,使氣團的旋轉,那麼產生了什麼?產生了太極,所以說太極是什麼?太極是一,混沌是無極。\r

這個道,不是在什麼混沌之前或者是怎麼樣,而是什麼?而是道引導著混沌,進行了有序化地發展,那麼道生了太極,太極生了兩儀,正是由於道的這種有序地引導,導致了整個的一個太極地誕生,也就是說,太極就是這個一,這個混沌就是0。沒有這個道的引導,它在那旋轉一億年,把所有的天文時間單位全加上,它仍然是這個0,只有這個道引導它,進行一個從無序進行了一個有序化地運動之後,才可能產生這個太極,這個一。\r

有了這個一之後,進一步的體旋的分離,就是分離機,體旋地分離之後,產生了,濁者為地,清者為天,那麼就產生了這個二,就產生了天地,有了天地之後,物生芸芸,芸芸萬物,這就生出來了,最後,天地蒸騰的二者的陰陽之氣,最後就產生了人,人就是什麼?人就是這個三,這就是人,所以說我們 古人經常說,天地人,天地人的概念就在這,為什麼學奇門遁甲的原因就是,天地人有這麼大的一個地位,人的這個三,是萬物之靈,我們說三生萬物,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有了這個人,才能體達,我們總說人是宇宙智慧的體驗者,人是宇宙智慧的結晶,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人就是萬物的總代表。那麼通過了整個的一個陰陽,我們帶出了這麼一整套的整個一個東西,從最根本上解決了中國乃至中國古代所有的數術傳承的一些脈絡的最基礎的一個知識體系。





臥雪堂觀守山


如何更好而系統的學習陽明心學,首先要

我們要把更好和系統做出明確規劃:

第一步、我覺得學習任何一個偉人的書或者思想,都要了解這個人個人歷史,當時的文化背景,以及他在當時社會上的一個發展史對社會人類的貢獻和影響。

二、陽明心學思想體系核心是致良知”。“知行合一致良知”,以及萬物一體之仁等幾個方面。

陽明說的心,是就心的功用與作用而言的心。心的作用是對外在與內在的感知和反映,所以心所包容的內容不是虛的,“至善”就是心對其所能感知之物的一個最切合於事理的能動把握,“至善”的來源依然是世間的萬事萬物,當萬事萬物投射於人心之時,當心物融合的那一剎那,人心對事理的反映與本然如此的自然之理重合為一時,那個心之所止的點就是“善”。陽明認為這種“客觀存在”在被人心能動反映並在不摻雜主觀私見的“天人一”之時,即是“至善”。

三、系統的學習就是要知道王陽明都有哪些心學著作。王陽明一生中寫過許多文章,業餘時間多可以買王陽明全集。一定要讀原文,悟原理。希望能幫到你!加油。




栩薇詩行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

天底下所有事情展現出的性質其實是沒有善惡好壞的,例如天上下雨本無所謂好壞,對於要出行的人是壞事,對於要種地長莊稼的的人是好事,是一件事在一個人意識上起心動念之後才會形成善惡的判別,同樣對於對錯的判別也是一件事物的性質讓一個帶著自己立場的人產生的起心動念的判別,要是不起心動念了,或意識上的好惡不會左右你的判斷了,你就能對於事物的特點做一個正常完整的觀察了,這就是人心一面鏡的道理。

就能做到知善知惡是良知

其實我認為陽明先生所做出的致良知有別於常人的道德批判,是高於一般人的道德批判的,就是中國哲學中的本體——道或者天,形成人後讓人所帶有的特質,常人看起來像善,像是在做好事,但對於這個本體體會的不多可以一心向善,按照這個法門修行,也可為聖賢。

所以不論是下達者還是上達者都可以為善去惡是格物,格物的功夫不只侷限在於書本上的邏輯推演,而同樣在於實際的事物上的做法。

這就來到了最後最重要的知行合一。

其實知行的對立也可以用上面關於善惡的對立而得出無善無惡的分析推演,知行只是一塊硬幣的正反面,是一個事物的兩種變化,譬如讀書,有人讀死書,盡信書,只因為書上的東西也是別人在一時一地所得出的符合他的立場的較為正確的結論,而條件一變,時空一變,立場一變,這種結論就有可能不適用,而有人可以看出別人是在何種條件,何種環境下得出這個結論的,因為就做到了從知的一面看出行的一面,因為知行一體,從一面看出另一面是完全有可能的,另外有人在行的時候只相信書本上的東西,但是自己的行一定有自己獨有的知的一面,無法照搬,需要因時因地因人而制宜,再遠一點的傳統講體用不二,現今馬列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都是這個道理。

所以陽明心血在我的淺見,就我的立場看來,是需要踐行,學思並舉的,不是說讀書就不是實踐,而是讀書上的實踐還不夠,所以系統來自於在事上磨,所以深得陽明要義的人一定是個理論與實際高度統一的實幹家,而像我現在在這裡誇誇其談,已經開始離陽明先生傳遞的法門距離越來越遠了,胡言至此,一點淺見,有所差錯也在所難免了。



岐黃俠


陽明心學其實很簡單,把四句教搞懂,事上磨就好。

四句是: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擇善去惡是格物。

修行的方法是格物。修行的結果是良知。

格物的方法:事上磨。生活中我們做每一件事兒,都有一個目的。格物的時候,就是在這目的上下手。

首先問自己:

一、我做這件或想這個問題的目的是什麼?

二、識別自己的目的的善惡:是利人的,還是利己自私的?利人的就是善,利己自私的就是惡。

三、對於善的目,如好好色。對於惡的目的,如惡惡臭。

長此以往,心體就會越來越光明。


眾妙大學


系統學習就不止看看書那麼簡單,當然書也是要看的,但更重要的是人生觀,以及世界觀的皈依。

這裡,我要提一點,叫"心外無物",這是陽明世界觀的核心,也是致良知之所以成立的依據。這個世界觀當然和唯物主義世界觀不一樣。所謂的心外無物,不是說,物質都在我們心裡,而是說,我們要用心感知並明白物。

比如,我說電腦,你應該知道電腦是什麼東西,但電腦就是電腦麼?"電腦"這個名字,只是我們方便交流,而約定俗成的一個代詞。我們不叫電腦,也可以叫"計算機",叫其他任何的名字。所以我們要了解所謂的電腦,必須親自去操作,去感觸,這樣的知道才是真的知道。陽明說: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就是此意。所以,學習陽明學,我們首先要破除概念上的東西,用自己的心靈去感知,才能體會陽明的境界。

所以陽明學的系統學習,難點不在看什麼書,而是在於怎麼把它落實到自己生活中去。這裡要講陽明學學習成果檢驗的標準--學問以得用為真。就是說,所學的東西必能指導自己的生活才行。

有了我以上所說,你應該可以自行系統學習陽明學了。


方向7129


你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比較複雜,因為你所要的是系統學習,系統學習就不止看看書那麼簡單,當然書也是要看的,但更重要的是人生觀,以及世界觀的皈依。

這裡,我要提一點,叫"心外無物",這是陽明世界觀的核心,也是致良知之所以成立的依據。這個世界觀當然和唯物主義世界觀不一樣。所謂的心外無物,不是說,物質都在我們心裡,而是說,我們要用心感知並明白物。

比如,我說電腦,你應該知道電腦是什麼東西,但電腦就是電腦麼?"電腦"這個名字,只是我們方便交流,而約定俗成的一個代詞。我?們不叫電腦,也可以叫"計算機",叫其他任何的名字。所以我們要了解所謂的電腦,必須親自去操作,去感觸,這樣的知道才是真的知道。陽明說: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就是此意。所以,學習陽明學,我們首先要破除概念上的東西,用自己的心靈去感知,才能體會陽明的境界。

所以陽明學的系統學習,難點不在看什麼書,而是在於怎麼把它落實到自己生活中去。這裡要講陽明學學習成果檢驗的標準--學問以得用為真。就是說,所學的東西必能指導自己的生活才行。

有了我以上所說,你應該可以自行系統學習陽明學了。陽明學是孟子學,其學問發端處是<大學>,所以首先要熟讀大學,孟子,不求能有多少理解,但求熟悉其氣場。接著由<大學問>和<拔本塞源論>兩篇入手。這兩篇是陽明學門戶,要求熟讀,以固養根基。接著可以看<傳習錄>,配合書籍可以看<心體與性體>,<從陸象山到劉蕺山>,<王陽明的致良知教>

在49年以前,北京大學是陽明學重鎮。熊十力,牟宗三,梁漱溟,陳寅恪等人都對宋明儒學有很深見解。現在的北京應該沒有那樣大師級別的存在,不過由陽明學發展出來的新儒家思潮,在北京應該也有一定發展,你可以找一下北京的新儒家群體。學習上有什麼困難你也可以和我聯繫。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中醫生命科學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這個問題。

首先陽明心學它是需要有一定維度的人才能同頻共振的高維度學問,有了這個前提條件下,先抓其著作核心要點,然後逐一消化悟透,並踐行。這樣方能更好而系統地學習陽明心學。

謝謝🙏我的回答完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