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繼承少數民族文化?

戀穎心怡


幾千年來我國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由於社會歷史條件、地理條件等方面的差異,形成了我國獨具特色的多民族文化。然而,即使是一個極端熱愛本民族文化的人也不得不承認民族之間是有差異的,正因為這些差異,使得民族之間漸漸變得有差距,特別是人數很少的諸如珞巴族、納西族等。顯然,在這種民族文化格局下,居於邊緣地位的少數民族文化就很有可能面臨一種可怕的生存困境。(本文章主要是基於中國的一些現況來進行分析的)

  一、少數民族文化傳承與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馬克思主義民族觀的一條基本內容是:“各民族無論大小,都一律平等。每個民族都是人類物質財富和歷史、文化的創造者”。這也就是說,民族之間的地位應該是平等的。但是,由於歷史、地理、自然條件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了各民族在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發育階段上的差別,即佔有社會中大部分資源的民族的文化就自然佔據主流地位,反之,則被邊緣化;而民族文化本身生命力的強弱也是導致民族文化是佔主流還是被邊緣化的一個重要原因。

  1、少數民族文化傳承與發展面臨的機遇

  首先,文化強國上升為國家發展的戰略目標,少數民族文化發展的政策環境發生重大變化。2011年10月,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到2020年我國文化改革發展的總體目標,並確立了“文化強國”的宏偉戰略。圍繞“文化強國”的宏偉戰略目標,《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2006)、《少數民族事業“十一五”規劃》(2008)、《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2011)、《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12)等重要文件的出臺,都對推動少數民族文化發展做了重要部署。

  其次,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和全國範圍內公共服務均等化全面推進,民族地區文化發展的基礎條件發生重大改變。“十二五”期間,國家繼續在西部地區深入開展西新工程、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東風工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地市級文化場館建設工程等一批重大文化工程,這些工程的實施將對全面優化民族地區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產生重要地推進作用。

  再次,民族地區文化產業進入快速增長時期,少數民族文化發展的產業推動力發生重大改變。文化產業是依託文化資源進行創意、開發、流通和消費的產業,它通過從創意、設計到符號化、時尚化、商品化的生產過程,為古老的民族傳統文化注入當代的審美氣息,使它們以新的面貌和方式呈現在世界面前,與其他文化對話交融,獲得新生。“十二五”期間民族地區文化產業的加速發展無疑將為少數民族文化繁榮發展帶來巨大的產業推動力。

  2、少數民族文化傳承與發展面臨的挑戰

  首先,中國古已有之的集中統一的思想在現時代不僅沒有遭到弱化,反而在一定意義上得到強化。既然中國社會需要一種集中統一的思想,那麼,主流的民族文化必然成為不二的選擇,導致少數民族文化被邊緣化。

  其次,所謂的有利於民族團結的民族政策只不過是張外表光鮮,實質卻十分蒼白無力的的空頭支票。無論是主流的民族文化還是被邊緣化的少數民族文化,他們都存在著自身的價值取向。正如韋伯所說,文化之間一直在無休止的鬥爭,主流的民族文化不會因為“敵人”的較弱就放棄了它的這種神聖的權利。在現時代教育體制下,人們對於外來文化的迎合以及對於傳統文化的虛無態度,使得邊緣化的少數民族文化傳統極有可能面臨無法延續的絕境,進而導致少數民族文化的消亡絕跡。

  二、少數民族文化傳承與發展的主要對策

  少數民族文化是輝煌燦爛的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各族人民共同擁有的精神財富和寶貴資源,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就顯得尤其重要。針對少數民族文化該怎樣傳承與發展這一問題,結合時下的發展趨勢,個人認為至少可以從下面這幾個方向去努力:

  1、從少數民族自身入手,重視本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既然要從少數民族本身入手來傳承與發展其文化,那麼,最直接的可能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對少數民族的民俗進行較好的認知和傳承。“傳統不是一件‘百寶衣’,可以遮掩現代社會中一切浮躁;傳統也不是僅供現代人用來裝飾或憑弔的花瓶。傳統根植於生活土壤,是源遠流長、應時而動的‘活水’。”這就是說,民俗是流淌的“活水”,我們更多的是要在感情上挽留它,要充分考慮到民俗作為一種重要的民間的民族的文化遺產的載體形式的不可複製的性質。

  2、從文化的傳播方式及途徑來看,選擇正確的傳播方式

  而不是將文化作為一種吸人眼球的噱頭。書籍和和影視是其重要傳播手段,一方面,要保留傳統民族習俗,就不能讓豪華書損害“悅讀”的權利。豪華書造成普通讀者買不起,不好帶,這就從某種意義上降低了文化的傳播率,民族文化的傳播自然也會受到影響;另一方面,影視娛樂化應該有一個大致的邊界。“‘娛樂至上’的潮流,容易使一個民族只知道笑而不知道為什麼笑,這也將造成個體精神心智的失衡,以及審美反思能力的衰減。”

  3、從社會其他方面來看,維繫一個多元文化的格局

  少數民族的文化要在這個多元的社會之中得以傳承與發展而不至於招致消解甚至滅亡,那麼除了這個民族自身要付出一些努力之外,這個民族以外的力量和方面也要作出一些基本的努力,為其創造一個較好的環境。從整個社會發展的大局層面來看,維繫一個多元的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並且需要各民族共同參與。刻意強化或者弱化其中任何一個,從某種程度上看都是不理智的,於社會沒有益的,甚至有損社會的正常秩序的維護。

  4、少數民族文化傳承與發展要廣開“才路”,創新培養創意人才

  我們要創造一種機制、氛圍,想出一些辦法,讓包括文史方面在內的各種人才,都有機會脫穎而出,從而把社會的成才道路開闢的更寬廣。少數民族文化的發展是離不開那些具有創意的人才的,而具有創意的人才又不是隨便培養出來的,它必須經過長期的,專業的,目標性極強的訓練才可能達成的。

  總之,少數民族文化雖然面臨著諸多發展困境,在提倡多元化的社會條件下,只有努力造就有利於少數民族文化傳承與發展的生態環境,少數民族文化才能獲得豐富的營養,才能充滿生機和活力,才能得以傳承與發展而不至於消亡。


希倫寶貝


少數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十分重要。下面,我以一個土生土長的新疆人的身份,談談如何繼承維吾爾族文化。

首先,維吾爾藝術的繼承

維吾爾族歌舞,是非常賞心悅目、優美動聽的,我曾經任教於一所維吾爾族學生佔大多數的學校,漢族學生向維吾爾族學生學習歌舞,十分普遍。看新聞聯播,知抗疫期間,武漢方艙醫院裡,也有維吾爾族護士(新疆援鄂醫療隊隊員)教輕症患者跳維吾爾族舞蹈。我去過喀什的一所藝術學校調研,該校的“十二木卡姆”非常有名,去內地演出過。

其次,維吾爾醫學的繼承

新疆維吾爾醫學專科學校在新疆和田市,是繼承維吾爾醫學的專門教育機構。我去過新疆阿克蘇地區維吾爾醫醫院,這是一家維吾爾醫的醫療機構。我自己就服用過維吾爾藥,治好了感冒,比西藥有效。

第三,維吾爾文物的繼承

我看《文學評論》,得知在南疆麻扎(墳墓)裡發現了察合臺文。去新疆博物館和阿克蘇博物館,我看到很多幹屍和錢幣,這都是文物,要繼承,不能毀壞。在喀什,我參觀了香妃墓和喀什老城,這些都是著名的景點,也是文物保護單位。

第四,維吾爾語言文化的繼承

新疆有獨立設置的維吾爾語文出版社(喀什維吾爾文出版社),新疆人民出版社維文編輯部,《半月談》《新疆日報》《阿克蘇日報》等黨報黨刊都有維文版。阿克蘇地區文聯還出版有維文版的《阿克蘇文藝》,擁有公開出版物刊號。中央民族大學、新疆大學、新疆師大、喀什大學等高校設有維吾爾語言文學專業,新疆作家協會名譽主席阿扎提·蘇里坦教授就是著名的維吾爾語言文學專家。


慈善文化研究


中華民族一家親,炎黃子孫世代傳;

人才輩出江山穩;民族團結國家強。

民族文化的傳承、繼承,是我們每一個華夏中華兒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少數民族文化的繼承,需要掌握以下幾點:

一、定期舉辦民俗文化活動:如本民族的婚禮、喪葬活動、富有民族特色的節假日活動的傳承;

二、修整同一規範的族譜,按照少數民族的姓氏起源,分支派系,認祖歸宗,整理族譜世代相傳;

三、組織出版本民族的相關書籍、影像資料、日常的生產勞動、生活習性、民風民俗、歷朝歷代的英雄人物、偉人、對社會、國家、民族有重大貢獻的資料記錄整理;

四、文化傳承,通過組織開展系例性的活動,從青少年普及、戲曲文化、歌舞表演、詩歌朗誦比賽、學術研究研討、古書籍整理;

五、利用現代媒體平臺,如直播宣傳、社群聯盟平臺、圈子平臺、進行少數民族的才藝表演、展示、介紹;各種活動的展示宣傳;

六、向當地政府、相關部門、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接班人的保護和培訓;

以上六點是我對少數民族文化繼承的建議,希望可以借鑑參考,不足之處,歡迎大家一起來留言討論!











金髮財113


繼承這個詞用得極不準確!用傳承弘揚還恰當些。民族文化包括的內容很多,民俗,建築,歌謠,傳說,神話,故事,音樂,舞蹈,戲曲,曲藝,諺語,服飾,美術,醫藥,可以通過蒐集採錄,用音像,用文字多種方式記錄保存下來。比如編纂各民族的民間文學集成,音樂集成,舞蹈集成和資料,又比如很多民族的抒事長詩以前都是通過老人通過口頭傳唱的,現代了這些老人逐漸故去就得搶救,得有人遂句遂句記錄下來並翻澤成漢字加以編輯整理後再印刷成典籍能永久保存和收藏(比如彝族長詩《阿詩瑪》是彝文得翻譯成漢文才成為民族文化經典的。又比如雲南會澤的斑銅工藝,屬非物質遺產,要繼承,得培養傳承人(見配圖2)。




阿鼎AD


少數名族之所以少是有原因的,地域原因,文化原因,作為主要因數限制了他們的發展。

一句話,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

所以現在生產力發展了,有的文化可以繼承,有些繼承不了。

以雲南為例,這裡多是部落型的少數民族,雲南山地多,平原少,土質為紅土,這就決定了,大多數部落資源受影響很大。

而少數名族自有的文化,是源於安全的需要和資源的分配。

用獨龍族為例:當地人數較少,經常有其他大族來搶奪資源,衝到村寨發現,啥都沒有,只有搶女人。

女人沒有了,不是光棍的社會問題,是要面臨滅族的大問題,獨龍族便有了紋面女,少女成婚(到生育年齡的時候)就用木針,骨針,在其臉上紋滿條紋,這樣其他部落搶了去,估計也很難.......。

試問紋面女這樣的文化現在還需要繼承嗎?

肯定不需要了。現在有法制,搶女人是要被判刑的。

納西族自古就是一大族,他們的名族文化大部分不單單是安全和資源分配,東巴,木雕,木板刻畫,納西古文等,已經上升到了民族藝術層面,這類文化,一直以來都有傳承,但都侷限於單一形式,因為其形式的獨特性,能滿足現代人獵奇的需要,在收藏界,文藝界都有一定影響。

以前納西族少男少女相會,都會用木板做畫相互交換,一生可能就做一幅畫。

現在木板畫已經是旅遊商品,工藝改進了,現在還能批量生產。雖然木板畫流傳下來了,但不是以前那味了!

喜歡就加個關注吧!😀😀😀😀😀


CA十Peter


苗族是全國少數民族之一。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臺江縣,苗族同胞人口占98%,被譽為“天下苗族第一縣”。

這裡生活這苗族的九大支系,每個支系都有不同的文化特徵,如:語言、服飾、節日習俗等。最熱鬧的節日是每年的農曆三月十五:“中國苗族姊妹節”;還有爬坡節、施洞獨木龍舟節等。苗族沒有文字,全靠代代相傳,有著名的方召多聲部情歌、反排多聲部情歌、施洞情歌等;有世界上最獨特,最狂野的舞蹈:“反排木鼓舞”。被譽為:能走路就會跳舞,能說話就會唱歌。

如今國家政策好了,苗族同胞的生活水平也漸漸提高了;現在注重於文化傳承,縣裡專門成立苗疆歌舞團;學校設立了少數民族語言班,傳授學生苗族語言、歌曲、舞蹈等;而我作為一個苗族青年,也在默默的守護著苗族的文化,願苗語文化能被一直傳承下去,也願少數民族文化一直被傳承下去






苗疆小Yang


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是中國境內各少數民族長期歷史發展所創造、積澱並賴以生存的一切文明成果,是經過歷史的篩選和淘汰,不斷豐富又不斷髮展的人文精神的總和。民族文化不應以時代劃分,它是動態和發展的,而少數民族文化則有其獨特的區域性特點。少數民族多居住於偏遠地區,與外界的交流、融合較少,其傳統文化也具有相對穩固的傳承空間。在這樣一種空間裡,不同的地域民族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形式。我國少數民族文化歷史悠久,種類豐富,以物質、口頭和非物質文化等形式存在,而這些文化基本上都源於生活。無論是舞蹈、音樂、或是建築,服飾,文學、典籍等,都從不同方面反映著一個民族的生產生活方式:或農耕、或遊牧,或捕魚、或狩獵,或結婚生子、或養老送終……並且各民族在經濟、政治、文化、科技方面的交流與合作,促進了不同文化間共享優秀的勞動成果。

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財富,保護和發展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舉措。

和您相似,我也是一個少數民族人,我熱愛中華民族和中華歷史、文化,熱愛我們侗族的歷史、文化。以下幾段都不是什麼官樣文字,都是我內向最真實的想法,希望能為您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我們應該先反思一下,少數民族地區現在是怎麼了?我所居住的地區本身就是少數民族聚居區域,我也到過一些其他的少數民族地區,也經常通過網絡瞭解到各少數民族的一些新聞。但是,這幾十年來的一些變化確實令我喜憂參半:

第一,現今的少數民族文化正在往低俗化發展。在旅遊經濟的誘導下已變化為“獨愛美女與豔麗的文化”,且全國的少數民族文化都在迅速且趨於統一的邁向“獨愛美女與豔麗的文化”之勢,能夠堅守下來不被這一趨勢衝擊的較少。不用問敝人何以提這麼個說法,只要看現今各少數民族地區的各種文化活動、文化宣傳即可知其大概,凡事必有且甚至僅有美女參與,大到四五十歲的婦女,小到幾歲的女童。這其實是一種精神文明漸漸浮躁和混亂的表現,又加上旅遊經濟的驅使(其實當中很多收入進入了大老闆手中,老百姓得一點點辛苦錢),“外面光”漸成主流,民俗活動便少不了穿著花花綠綠的,全國各地的少數民族都罕見的相似甚至統一的所謂“民族服飾”的,濃妝豔抹的少數民族美女的坐鎮,讓遊客於美女間“流連忘返”,以收割遊客的鈔票,貴州高大上的“苗族女神”雕像就是這一趨勢發展下的一座高峰,這種趨勢很難讓大眾持久接受和喜愛。當然,我並不完全反對這些做法,但這種趨勢不能再愈演愈烈的發展下去,因為除了美女坐鎮,我們能做的還有很多很多,到真的後悔的時候就會發現好好的一鍋飯已全成了鍋巴,悔之晚矣。

第二,包裝多但“餡料”少,就像現在的許多禮品盒一樣。現在少數民族地區普遍都在發展旅遊經濟,普遍都在鋼筋水泥建築的外牆搞“磚貼木”且很多少數民族都出奇的一致,普遍都搞助美女坐鎮和文藝演出(甚至大型的文藝演出),普遍都在製做豔麗的“民族服飾”,普遍都在創造神秘的民族傳說、迭事和民族習俗(其中一部分純屬捕風捉影甚至根本在歷史上不存在)。這些偶爾搞一下還好,搞的多了,見的多了,就誰都能看穿了。

其實,繼承和發展民族文化是急不得的,離不開對歷史的深入理解和對傳統的繼承學習。歷史是文化的雄厚載體,試想當下有多少文化工作者去認真讀了本地方的歷朝地方縣誌?有多少文化工作者真正花了至少兩三年時間深入地方、深入群眾當中去了解、記錄和學習民間代代相傳的文藝、服飾、建築等各方面的習俗和文化?對地方的名人、歷史故事、神話傳說了解多少?……不瞭解、不學習,流於表面形式就不夠談繼承,沒有繼承就更不用說什麼發揚了,因為任何發揚都離不開繼承下來的東西。繼承好了,再去發揚,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不管是什麼民族,歷朝歷代都是在繼承和發揚中成長。

下面幾段是比較大眾化官方化的建議:

第一,要鞏固基礎。由於很多民族地區地處邊遠,經濟貧困,難以在文化發展方面投入較多的力量。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少數民族的年輕一代對自己民族的文化缺乏關注和了解,因此,少數民族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情況不夠理想,有的甚至面臨瀕危狀況。由於這些人口較少民族的文化核心區範圍較小,延續本民族傳統文化的自身能力較弱,加之生產生活方式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傳統建築、傳統生產生活用品等整體性消失速度日益加快。儘管近年來國家和地方政府加大了對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力度,但是現在很多少數民族的生活方式已經發生很大的變化,一些獨具民族特色的服裝、語言、音樂等文化呈現出逐步消逝的趨勢。各級政府應切實把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以利於少數民族文化事業的傳承和發展,促進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穩定、經濟發展。加大對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也可以拉動民族地區區域經濟發展,造福一方。

第二,要保護和發展相結合。保護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目的是為了民族文化代代相傳,永世長存。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分兩部分,一是要很好地、儘可能地保持民族文化的風貌,二是要在民族文化的傳承基礎上,進行創新發展。保護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要堅持保護和傳承相結合,首先要確定哪些文化是必須進行文化保護和傳承的,同時必須科學分析傳統文化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要堅持保護和利用相結合,但利用的同時不能損害文化遺產。要堅持保護與創新相結合,文化創新的形式多樣,其一是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注入現代元素,使之與現代社會相適應,使傳統文化昇華為現代文明;其二是進行文化改良和再造,和時代結合,進行創新發展,使之更趨完美。同時,需要加大宣傳力度,增強少數民族文化的影響力,擴大本民族人民對民族文化的認識,營造一個有利於少數民族文化保護的氛圍。儘快推動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的法制化,進一步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在民族文化特色濃郁的地區,適當開設特色民族職業教育,培養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人才。對在少數民族文化保護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和單位,要形成獎勵制度。

第三,要重視多元與協同。繼承和弘揚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既要保護文化多樣性,同時也要增強文化的共同性或同一性。文化多樣性是各民族認同的基礎,文化的共同性或同一性是中華民族和國家認同的基礎。如果只強調保護多樣性,而不強調增強共同性,則多樣性和差異性將會逐步擴大,同一性或共同性將會逐步削弱,中華民族也就將失去文化認同的基礎,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國家意識也就會成為空話。因此,必須正確處理多樣性與同一性的關係,兩者並重,不可偏廢。

千百年來,少數民族群眾在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出的獨具特色、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增進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及社會穩定的重要文化基礎。





芙城學生楊Dl


1,繼承、借鑑與創新,並主動融入,是中國今後文化發展必由之路。

文化的建設,必須堅持繼承、吸收、創新。主要是有價值的東西,反映事物本質和規律,一些高尚品質。但反對無限拔高。中國傳統文化是在特定時期形成的,必定有其時代侷限性,任何誇大其辭,都是錯誤的。

2,以時代的角度,以比較的觀點和方法看問題。

中國傳統文化是在漫長的古代歷史中形成的,是以封建社會文明為其背景。而西方文化,嚴格地說,是在文藝復興之前才逐漸形成,是以資本主義文明為背景的。

一個是封建色彩濃厚的文明,一個是資本主義色彩濃厚的文明,這就決定了中國傳統文化不可避免地存在落後性,在許多方面存在著薄弱之處,但也不能一味否決,而在於能否取其精華。

3,區別對待中國傳統文化優劣,有利於社會前進的腳步。

優:民本思想,商周時代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說法。荀子說:“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精神境界,孟子“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杜甫“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還有“位卑不肯忘憂國”、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

4,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新中國成立60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30年來,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保護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

為我國民族文化的健康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國家的支持下,朝鮮族農樂舞成功被列入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5,保護和利用相結合,對於保護和傳承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在深入調查、科學研究的基礎上進行保護。要研究科學、有效的保護技術與方法,

否則會因為保護不當而遭受損失。實施整體保護原則,對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自身及生存空間兩個層面實施全方位保護。


偶然回眸


從四個方面來分析:(1) 傳承民族文化是歷史賦予我們光榮職責和神聖使命。(2) 珍惜文化遺產不等於盲目崇拜,繼承文化傳統也不是要回到過去。(3) 不斷吐故納新,取傳統文化恆久之精華,去舊文化陳腐之糟粕,從而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4) 既堅持自己獨特的根基,又博採世界各民族之眾長,建設起中華民族活力向上的精神家園。

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還需要靠少數民族自己。少數民族要有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不要盲目地被漢化,要有自己獨立的東西,不然你說自己是少數民族,連自己都不信。要多接觸其他民族的一些文化,特別是當代主流文化,這樣才能有創新,有前途。

有理論、要實踐,兩者交互影響不斷地提高理論促進實踐。保護和傳承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一定要在深入調查、科學研究的基礎上進行保護。要研究科學、有效的保護技術與方法,否則會因為保護不當而遭受損失。保護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目的就是為了民族文化代代相傳。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應該分成兩個部分來談,一是要很好地、儘可能地保持民族文化的風貌,二是要在民族文化的傳承基礎上,進行創新發展。簡單來說,就是要在保持民族文化的傳統風貌的基礎上注入現代元素,使之與現代社會相適應,使傳統文化昇華為現代文明;要進行文化改良和再造,和時代結合,進行創新發展,使之更趨完美。本次彝博會,我們運用市場的手段、媒體的宣傳、展演的方式,有效的把民族文化和新事物聯繫在一起,其目的和意義也就是要保護和傳承我們的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經過這些年來不斷努力,水城縣在保護、傳承、發展具有本土特色民族文化產業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

以上是我的意見,希望可以幫到你。謝謝點贊和評論。


精衛填


怎麼繼承少數民族文化,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從個人上面說

少數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於少數民族人員少也更加增加了它的稀缺性。

就像您舉例的一樣,作為少數民族人員中的一員,為了不讓少數民族文化流失,首先就一定要肩負起傳承少數民族文化的責任。樹立起繼承少數民族文化的意識。

少數民族文化表現形式可能眾多,比如可能是一些歌曲,一些舞蹈,一些食物等等。

作為個人,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點來繼承少數民族文化:

①努力學習少數民族文化。

②貫徹走出去的思想。藉助少數民族文化的稀有性和稀缺性,來引起人們的興趣。從而將少數民族文化向外發展,讓更多的人知道少數民族文化。

③貫徹引進來的思想。將少數民族文化與漢族文化相融合,或者其他民族文化相融合。當然仍然要保持其特殊性。從而引領少數民族文化走向一個新的潮流。這樣可以吸引更多的人來了解,學習甚至繼承少數民族文化。

從政府上面來說

發揚和繼承少數民族文化,任務艱重遠遠不是依靠個人就能夠成功的,因此更加需要政府的幫助。

我覺得政府可以提供政策上的援助。當地政府可以幫助少數民族地區開展旅遊業,或者進行少數民族文化的宣傳以及表演活動。從而使更多的人來了解少數民族文化,進而能對少數民族文化產生興趣,甚至主動繼承少數民族文化。

從社會上來說

繼承和發揚少數民族文化,不是每一個少數民族自己的事,而是整個中華民族整個社會的事業。

為了不讓寶貴的精神文明財富流失,我覺得應該號召社會進行大力的宣傳,甚至可以建立一些少數民族文化的機構。以此來保護和繼承少數民族文化。


以上便是我關於怎樣繼承少數民族文化的觀點,感謝您的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