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生活,是很好玩的

說起汪曾祺,對他的最初印象是多年前一次做飯的經歷。當時為了泡把幹香菇,友人強調說要用冷水浸泡,因為汪老先生的書裡說,這樣才入味兒。小編抱著試一試的態度,用白瓷碗盛了冷水泡了大半天,等到清水成了暗黃色,香菇都像小傘一樣打開,菇香果然更濃,直撲鼻尖兒。

從此,每每看汪曾祺的書,都像在尋味兒:天底下竟有這麼好吃的食物!他說,“生活,是很好玩的”,所以天下萬千食物,到了他的眼前全是佳餚。世間所有不平事,在他的筆下全化成恬淡。看他寫的書,聽聽他的趣事,就會發現汪曾祺真的是一個好玩的吃貨。

汪曾祺:生活,是很好玩的

01

吃貨的基本技能:

什麼都看起來好好吃

有一年,汪曾祺去草原林區體驗生活。剛好6月的草原綠油油,開滿了黃色的金蓮花。他特別興奮,作了首打油詩,“草原的花真好看,好像韭菜炒雞蛋。”

第一次看到這段故事時,笑得亂顫。汪曾祺該有一顆多愛吃的心,才能看見什麼就想成吃的,把全世界都看得好好吃。

愛吃的人,談起戀愛來也離不開吃的。在西南聯大,汪曾祺遇到了施松卿。那時女生們流行吃昆明的胡蘿蔔,它不僅細嫩、水足、微甜,據說還能養顏,施松卿也很是喜歡。

兩人常常一起散步,走到一處胡蘿蔔地時,施松卿就跑去和村民買,然後就嘎吱嘎吱地嚼起來。那時,汪曾祺覺得那樣的施松卿秀美可人,也常常將她寫進了自己的小說中。果然,愛一個人的時候,是連她吃飯的樣子都覺得很美。

汪曾祺:生活,是很好玩的

02

吃貨的進階技能:

對吃這件事要念念不忘耿耿於懷

汪曾祺對吃這件事,從來都是不忌口的。他說“一個人的口味要寬一點、雜一點,南甜北鹹東辣西酸,都去嚐嚐”。汪曾祺什麼都要試試,試過了,好吃就唸念不忘,不好吃就記過了。這樣的人才是心懷坦蕩的,因為他從不抗拒生命的更多可能性,充滿著對世界滿滿的好奇心。

汪曾祺一直念念不忘雲南的菌子。在昆明住了七年,四十多年後仍然忘不了,還能在文章裡一一數遍雞樅那難以比方的味道,白蘑煮成的鮮湯,還有各種長得奇形怪狀的菌。

這樣的吃貨是令人欣賞的,他不是酒肉穿腸過,味道全不知的人。他的舌尖有記憶,他記住那些讓他喜歡、感動的味道。這樣的吃貨,才能真正談得上愛美食,懂美食。

所以,當汪曾祺在離鄉幾十年後,在老師沈從文家再一次吃到了茨菇炒肉片,從此又有了感情。因為那是他小時候吃過的東西,雖然那時他不愛,嫌苦,但經過兜兜轉轉的生活,再吃到那股味,如他這般細膩的人,怎麼不會想起幼時吃的那碗鹹菜茨菇湯?怎麼不會想起那些個家鄉的雪?

汪曾祺:生活,是很好玩的

03

吃貨的高階技能:

深夜絕對不要看他寫的美食

汪曾祺作為一個高級吃貨,最厲害的地方還在於,他不僅喜歡吃、懂得吃,懂得做,還懂得寫吃的。

讓許多人念念不忘的高郵鹹蛋,都是拜他所賜,他說,“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頭’,用筷子挖著吃。筷子頭一紮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高郵鹹蛋的黃是通紅的。”瞬間口水就要流出來了。所以,深夜千萬不要看汪曾祺寫的書,會餓瘋的。

這個可愛的人,寫的散文,幾乎都是吃的。與友人通信,經常在說做菜的事。比如,有一次汪曾祺就專門在信裡告訴朋友,自己新發明了一道菜,就是把油條劈開,切成一段一寸長,再把拌了榨菜、蔥絲的肉末塞進其中,炸焦,“嚼之聲動十里人”。說真的,特別想試試這道菜。

這個很喜歡寫吃的人,每天的大多數時間還在忙於俗務。據汪曾祺的女兒說,他大多是在上午寫作,期間他要去買菜,做兩頓飯,偶爾還要偷偷瞞著夫人出去喝酒。中午睡個午覺,再接待約稿的編輯們。

家人們都不知道他怎麼安排時間的,而且他“每天都是一種非常悠然自得的精神情緒”,這樣的情緒也反映在他的文字裡。他的文字,平淡又不失真情,情深卻又不傷感,就像好朋友和你,邊喝著小酒邊聊天。

有人說,這是因為汪曾祺大器晚成,才積澱了下來。但他的老師沈從文或許更懂他,“‘大器晚成’,古人早已言之。最可愛還是態度,‘寵辱不驚’!”

汪曾祺:生活,是很好玩的

正是因為這份寵辱不驚,讓這個世界多了一個可愛的高級吃貨,在汪曾祺先生眼中,什麼事情都抵不過平常的一菜一蔬來得真實動人。

有這樣天真爛漫的人,世界多可愛,因為總有人比我們早一步感知到生活的趣味所在,而且他還會寫下來告訴平凡的我們,生活是很好玩的。

◎本文轉載自“物道精緻生活”,原文有修改,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