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異秉》:眼看身邊朋友飛黃騰達,我也忍不住去廁所……

焦慮,可能是當代年輕人甚至是好幾代人共同的問題。有時候焦慮不是來自於陌生人,更多的是來自身邊人。

如果一個陌生人突然成功了,你不會焦慮,甚至都沒感覺。但是,如果你身邊的親戚朋友甚至是不如你的人成功了,你看你還坐不坐得住。

汪曾祺《異秉》:眼看身邊朋友飛黃騰達,我也忍不住去廁所……

其實,我們焦慮大多數是因為身邊人的改變,而自己還是一成不變。

如果身邊人分享成功經驗,我相信,在一定時間內,你也會去模仿和學習他們。

汪曾祺在他的小說《異秉》中,也有類似的故事和人物。我們今天一起來看一看。

小說出現的第一個成功人物是王二,我摘錄了幾段:

王二的發達,是從他的生活也看得出來的。第一,他可以自由地去聽書。......第二,過年推牌九,他在下注時不猶豫。......

這些文字沒有具體的寫王二發達賺了多少錢,而是通過他生活方式的變化來描寫賺錢的程度。這種側面描寫更有說服力,更能讓讀者感興趣。

有時列出具體數據,反而不如側面的幾個例子來得信服和真實。因為例子比數據更有畫面感和真實感。而且大多數人對數據不敏感,就算列了一串詳實的數據,也看不懂。

所以,在寫作中,用列數據還是舉例子要根據情況來運用。

汪曾祺《異秉》:眼看身邊朋友飛黃騰達,我也忍不住去廁所……

接下來就是兩個不成功的“小人物”陶先生和陳相公:

保全堂的陶先生,就已經有三次要被請到上席了。他咳嗽痰喘,人也不精明。

陳相公老是捱打。學生竟沒有不捱打的,陳相公捱打的次數也似稍多了一點。捱打的原因大都是因為做錯了事:紙裁歪了,燈罩擦破了。這孩子也好像不大聰明,記性不好,做事遲鈍。

這兩個人都是保全堂藥店請的人。陶先生算是正式工,陳相公是學徒。兩人在保全堂的處境其實差不多,都是不出彩,甚至是拖後腿的人。

我把關於他們的描寫放在一起是因為他們有共同的特點,就是“平凡、普通”,而店裡其他人都有一技之長或者受到重用。

其實,我們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人也有很多。有些小缺點,做事比較勤快,但能力有限,屬於“老黃牛”類型的人。

因為小說的前面出現的人物都是事業有起色,或者賺了一些錢的,“成功人士”。這兩個的出現,似乎與前面的基調不一致,我就留意了一下,果然,到後面的結尾,我才發現,原來這兩人才是回應小說名字《異秉》的人。

汪曾祺《異秉》:眼看身邊朋友飛黃騰達,我也忍不住去廁所……

所以,這2人的出現給後面的故事情節做了鋪墊,也給結尾和題目埋下伏筆。可以說,這2人是全文的點睛之筆。

再來看結尾:

原來陳相公在廁所裡。這是陶先生髮現的。他一頭走進廁所,發現陳相公已經蹲在那裡。本來,這時候都不是他們倆解大手的時候。

這個結尾再次出現陶先生和陳相公,跟前文呼應。

這裡我解釋一下他們解手的背景。保全堂店裡的一個常客說,但凡事業飛黃騰達、財源茂盛的人都有“異秉”,也就是與眾不同的地方。王二作為成功人士,在分享“異秉”時,說他解手時,總是先解小手,後解大手。

然後這兩個同為天涯淪落人的人,竟然不約而同的都去解手了,在廁所偶遇。成就了這篇小說《異秉》

在這樣的背景下,兩人在不是解手的時間,同時在廁所相遇,來了個大結局,就顯得很滑稽,同時也有些心酸。

汪曾祺《異秉》:眼看身邊朋友飛黃騰達,我也忍不住去廁所……

成功人士王二的成功絕不可能是因為解手的與眾不同,而是通過自己和家人的辛勤勞動、人緣、運氣等綜合因素所致。但是平凡甚至卑微的陶先生和陳相公卻信以為真,都去學著王二,看看自己能不能也有“異秉”,能不能成功,這個結尾更多的是小人物的無奈和心酸。

同時,這個結尾再次點題,跟“異秉”掛鉤,讓讀者們對這兩個字有了更深的瞭解。

我們在學習寫作的過程中,結尾很關鍵,汪曾祺的結尾和沈從文的結尾很值得模仿和研究。

能不能做到“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就看我們自己的“異秉”了。

以上是讀汪曾祺《異秉》的一些感悟和分享。希望大家都能夠找到自己的“異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