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谭」京剧之乱弹:“四大须生”由来,你所不知道的故事

在中国,永远不缺的就是好事者,于是,有了“四大名旦”,自然要有“四大须生”,否则就阴阳失调了。

“四大须生”肯定不是评出来的,这四个字的出现时间也值得商榷,“前四大”余言高马和“后四大”马谭杨奚,都是五十年代之后的论调,都是由那些所谓的专家总结出来的。

「天使谭」京剧之乱弹:“四大须生”由来,你所不知道的故事

前后四大须生

上世纪二十年代,余叔岩已享盛名,马连良和高庆奎也各领一军——马年龄虽小但成名却不晚,1927年已经挑班,于是徐凌霄称余马高为须生“三大贤”;三十年代中期,高庆奎嗓败,有人提出“余马谭言”——加上谭富英和言菊朋,以与“四大名旦”相配,这个提法有一定的市场;1942年到1943年,高、言、余三位先后离世,而票友下海的奚啸伯已经挑班,于是又有了“马跳潭溪”之说,这一时期关于“四大须生”还有很多说法,“孟马谭奚”也是其中之一——用孟小冬代替其师的地位——当时“冬皇”确实一时无两;五十年代之后,又有人把杨宝森加入其中,形成了现在公认的所谓“后四大须生”

“前四大”中的余、言、高同庚,都是1890年生人,但境遇却完全不同。

余叔岩成名最早,幼时即以“小小余三胜”之名在天津走红,但此后却受困于嗓音和身体,直到1918年恢复演出,成为

公认的“新谭派”的代表人物。余的舞台生涯很短——满打满算只有10年时间,此后只在义务戏和堂会戏中露演;

「天使谭」京剧之乱弹:“四大须生”由来,你所不知道的故事

余叔岩便装照

「天使谭」京剧之乱弹:“四大须生”由来,你所不知道的故事

余叔岩四郎探母

言菊朋出身名门,高祖松筠,是清嘉道年间名臣。言自幼酷爱京剧——从其自取“菊朋”之名便可见一斑,用功之勤超过很多专业演员,是当年非常著名的“谭派名票”,与余叔岩堪为一时瑜亮。“下海”之后,言尝尽辛酸,虽以“旧谭派首领”自居,但却因嗓音衰败而不得不另辟蹊径,而后世所称的“言派”,在当时也并不被广泛接受;言没下海之时,和余一样都是“谭迷”,也是艺友,此后却成为一生之敌。言下海成为“戏子”,而余却退隐成了“票友”;言始终演出,余只是偶尔登台;

言越唱越不红,余却是越不唱越红。

「天使谭」京剧之乱弹:“四大须生”由来,你所不知道的故事

言菊朋便装照

「天使谭」京剧之乱弹:“四大须生”由来,你所不知道的故事

言菊朋父女之打渔杀家

高庆奎虽然也是梨园世家,但却始终把自己摆在一个很低的位置,登台之初便不记牌次、不争角色、不挑行当,加之演出不惜力,嗓音又高亢激越,因此台上台下都有人缘,可惜中年败嗓,令人唏嘘。高虽然低调,但却有一点非常值得一提:“四大名旦”中,除了梅兰芳先生以外,其余三位都给他“挎过刀”。

「天使谭」京剧之乱弹:“四大须生”由来,你所不知道的故事

高庆奎便装照

「天使谭」京剧之乱弹:“四大须生”由来,你所不知道的故事

高庆奎在《煤山恨》中饰演崇祯

“后四大”中谭富英出科即红,直到60年代患病休养;杨宝森和余的境遇相似,都受困于嗓音,但他却是直到死后多年才被广泛推崇;奚啸伯虽也是票友下海但演艺生涯比较顺利(反右就另当别论了),不论台缘和嗓子,都一直保持得不错。

「天使谭」京剧之乱弹:“四大须生”由来,你所不知道的故事

后四大须生:马谭杨奚

前后“四大须生”之间存在着某种传承和联系:

马连良前后皆有。

余叔岩——谭富英:师徒、世家。

言菊朋——奚啸伯:师徒、票友。

杨宝森私淑余派,也只能放在余的下面:私淑、世家。

但也可以用另外一个人相替:

高庆奎——李盛藻:翁婿,杂拌。

“马谭奚李”,也是当年流行过的一种叫法。

马三立先生在《黄鹤楼》里曾清楚地提到了“四大须生中的李盛藻都是我洗剩下的”。李盛藻是“富连成”的高材生,“科里红”,出科即挑班,只是没能在艺术上更进一步,以至后来知之者甚稀。

不论“前四大”,还是“后四大”,所选之人的年龄、当时的地位、舞台生涯和艺术造诣都不在一个水平上,所以才没有像“四大名旦”那样成为公论。吴小如先生认为“真正执老生界牛耳者,前有余叔岩,后有马连良而已。余子虽各有千秋,终不能及此两家也。”真是真知灼见!

还有人把周信芳先生也加在这七个人里面,称为“八大须生”,则更是不知所云了。

「天使谭」京剧之乱弹:“四大须生”由来,你所不知道的故事

马连良

「天使谭」京剧之乱弹:“四大须生”由来,你所不知道的故事

谭富英

「天使谭」京剧之乱弹:“四大须生”由来,你所不知道的故事

谭富英

「天使谭」京剧之乱弹:“四大须生”由来,你所不知道的故事

杨宝森

「天使谭」京剧之乱弹:“四大须生”由来,你所不知道的故事

杨宝森

「天使谭」京剧之乱弹:“四大须生”由来,你所不知道的故事

奚啸伯

「天使谭」京剧之乱弹:“四大须生”由来,你所不知道的故事

奚啸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