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村头下田地,给蔬菜开“药方”。河南农大教授王吉庆服务农业忙不停

到村头下田地,给蔬菜开“药方”

河南农大这个教授服务农业忙不停

到村头下田地,给蔬菜开“药方”。河南农大教授王吉庆服务农业忙不停

河南日报农村版讯(记者田明)

“好好,您不要急,我过去看看!”3月7日上午,刚放下电话,王吉庆又匆匆赶往蔬菜基地。

“疫情蔓延期间,农户们的菜怎么办?”新冠肺炎疫情严峻之时,河南农大王吉庆教授的微信玩的比以前“更溜了”。通过网络咨询、专家帮扶的农业生产模式,切实提高了服务效率。

近期,作为河南省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王吉庆教授奔波于官渡、汝南两地开展调研,发挥积极献策、群策群力、靠前谋划的作用,为疫情期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保障。

及时查看苗情为蔬菜“问诊”

中牟县官渡镇乡谣农场是王吉庆教授落实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1355”工作机制的对接点。春节期间,新冠病毒疫情肆虐,各地的防控工作愈加严格。此时,“2020年春季蔬菜种业地展博览会” 的5000多个蔬菜品种正是准备日光温室定植、塑料大棚育苗的关键时期。1月27日至2月1日间,通过微信,王吉庆教授查看农场蔬菜苗的长势,发现其中的番茄苗竟有徒长趋势。可防控期间家家封门闭户,没有人力,没有化肥,这可如何进行接下来的生产。2月2日,在家人极力反对的情况下,王吉庆教授仍独自驱车前往50多公里外的农场去落实蔬菜定植工作。

一进农场,王教授当即给农户指出当前亟需解决的三大问题:一是居家隔离导致劳动力缺乏;二是当前银行无法贷款,资金缺乏的情况下如何从肥料厂获得肥料;三是新冠肺炎猖獗时期,如何确保采收好的蔬菜及时销售出去。当天,为解决好这三大难题,王教授在官渡镇政府和乡瑶农场之间不断奔波,一边与镇、村政府领导共商对策,一边与菜农讲技术、抚人心。

可连续两日,如何确保有机肥充足这一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这可把王教授急坏了。很快,他设法联系到了河南花花牛集团有机肥厂,在承诺个人作经济担保的前提下,乡瑶农场得到了赊销的有机肥,开始了蔬菜苗的如期定植。

汝南县是我省蔬菜十大主产县之一,也是河南省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2020年“设施番茄优质高效全产业链集成技术模式示范”基地。对此基地的蔬菜种植,王吉庆教授在广泛学习外国经验的基础之上,结合自己团队近年的研究成果,制定了“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水肥一体化栽培关键技术示范方案”,成为我省该茬番茄首个水肥量化管理的技术方案。为菜农带来了大福利。

科学制定调查报告献言献策

疫情防控期间,为了充分了解疫情对蔬菜生产销售带来的影响。王教授组织河南省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各位成员采用微信、电话的调研方式,多次针对体系专家对接的“13355”服务对象进行调研,了解当前疫情对蔬菜生产与供应的影响,快速获得了可靠的一手资料,于2月3日代表体系向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经作处提交了两篇调查报告。

在《多重措施并举实现疫情防控和蔬菜生产两不误》报告中,王教授提出,运输不畅、雇工短缺、局部销售不畅是影响当前蔬菜生产销售的三大问题,建议实行“农业运输车辆特别通行证”制度,此举被省农业农村厅采纳,也进一步对省农业农村厅经作处加快发放首批1000个“农业运输车辆特别通行证”起到了推动作用。在《当前疫情防控对河南蔬菜生产与供应的影响》报告中,王教授讲述了疫情对蔬菜育苗业、新型规模经营主体生产造成的损失及对未来蔬菜供应可能产生的影响。两份报告为我省更好应对保障疫情期间蔬菜正常生产运输工作提供了可行建议。

除献言献策外,王吉庆教授充分发挥其作为首席专家的带头作用。迅速组织该体系成员在“河南蔬菜群”、“河南蔬菜公众号”进行专家值班,不间断的为菜农进行技术指导、技术答疑,及时解决了春季蔬菜种植面临的茬次问题、育苗问题、病害问题。每逢王吉庆教授值班期间,对于菜农提问的春季马铃薯栽培的播期问题、药剂拌种问题、薯芽倒放催芽问题、豇豆除草剂封闭问题、黑白地膜问题等马铃薯种植的关键技术问题,王教授一一耐心解答,切实帮助菜农们解忧解困,提问者均得到满意答复。一位菜农讲道:“今年手机种菜成为新时尚,一键联系专家团,问题解决的很及时。”

为了实现防控疫情和促进生产两不误,科技部组织农业生产专家进行“农业农村领域抗击疫情支撑春季农业生产技术成果汇编”。王吉庆教授研究的“设施果菜微孔膜水肥一体化技术”被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检测所的专家推荐纳入。近日,王教授和团队成员依据团队数年研究成果认真总结该项技术并进行上报。预期该项技术将会在更大范围内发挥节水节肥、减少用药、保护环境、提高品质的效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