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村頭下田地,給蔬菜開“藥方”。河南農大教授王吉慶服務農業忙不停

到村頭下田地,給蔬菜開“藥方”

河南農大這個教授服務農業忙不停

到村頭下田地,給蔬菜開“藥方”。河南農大教授王吉慶服務農業忙不停

河南日報農村版訊(記者田明)

“好好,您不要急,我過去看看!”3月7日上午,剛放下電話,王吉慶又匆匆趕往蔬菜基地。

“疫情蔓延期間,農戶們的菜怎麼辦?”新冠肺炎疫情嚴峻之時,河南農大王吉慶教授的微信玩的比以前“更溜了”。通過網絡諮詢、專家幫扶的農業生產模式,切實提高了服務效率。

近期,作為河南省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王吉慶教授奔波於官渡、汝南兩地開展調研,發揮積極獻策、群策群力、靠前謀劃的作用,為疫情期間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做出了保障。

及時查看苗情為蔬菜“問診”

中牟縣官渡鎮鄉謠農場是王吉慶教授落實省農業農村廳發佈的“1355”工作機制的對接點。春節期間,新冠病毒疫情肆虐,各地的防控工作愈加嚴格。此時,“2020年春季蔬菜種業地展博覽會” 的5000多個蔬菜品種正是準備日光溫室定植、塑料大棚育苗的關鍵時期。1月27日至2月1日間,通過微信,王吉慶教授查看農場蔬菜苗的長勢,發現其中的番茄苗竟有徒長趨勢。可防控期間家家封門閉戶,沒有人力,沒有化肥,這可如何進行接下來的生產。2月2日,在家人極力反對的情況下,王吉慶教授仍獨自驅車前往50多公里外的農場去落實蔬菜定植工作。

一進農場,王教授當即給農戶指出當前亟需解決的三大問題:一是居家隔離導致勞動力缺乏;二是當前銀行無法貸款,資金缺乏的情況下如何從肥料廠獲得肥料;三是新冠肺炎猖獗時期,如何確保採收好的蔬菜及時銷售出去。當天,為解決好這三大難題,王教授在官渡鎮政府和鄉瑤農場之間不斷奔波,一邊與鎮、村政府領導共商對策,一邊與菜農講技術、撫人心。

可連續兩日,如何確保有機肥充足這一問題仍沒有得到解決,這可把王教授急壞了。很快,他設法聯繫到了河南花花牛集團有機肥廠,在承諾個人作經濟擔保的前提下,鄉瑤農場得到了賒銷的有機肥,開始了蔬菜苗的如期定植。

汝南縣是我省蔬菜十大主產縣之一,也是河南省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2020年“設施番茄優質高效全產業鏈集成技術模式示範”基地。對此基地的蔬菜種植,王吉慶教授在廣泛學習外國經驗的基礎之上,結合自己團隊近年的研究成果,制定了“日光溫室越冬茬番茄水肥一體化栽培關鍵技術示範方案”,成為我省該茬番茄首個水肥量化管理的技術方案。為菜農帶來了大福利。

科學制定調查報告獻言獻策

疫情防控期間,為了充分了解疫情對蔬菜生產銷售帶來的影響。王教授組織河南省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各位成員採用微信、電話的調研方式,多次針對體系專家對接的“13355”服務對象進行調研,瞭解當前疫情對蔬菜生產與供應的影響,快速獲得了可靠的一手資料,於2月3日代表體系向省農業農村廳科教處、經作處提交了兩篇調查報告。

在《多重措施並舉實現疫情防控和蔬菜生產兩不誤》報告中,王教授提出,運輸不暢、僱工短缺、局部銷售不暢是影響當前蔬菜生產銷售的三大問題,建議實行“農業運輸車輛特別通行證”制度,此舉被省農業農村廳採納,也進一步對省農業農村廳經作處加快發放首批1000個“農業運輸車輛特別通行證”起到了推動作用。在《當前疫情防控對河南蔬菜生產與供應的影響》報告中,王教授講述了疫情對蔬菜育苗業、新型規模經營主體生產造成的損失及對未來蔬菜供應可能產生的影響。兩份報告為我省更好應對保障疫情期間蔬菜正常生產運輸工作提供了可行建議。

除獻言獻策外,王吉慶教授充分發揮其作為首席專家的帶頭作用。迅速組織該體系成員在“河南蔬菜群”、“河南蔬菜公眾號”進行專家值班,不間斷的為菜農進行技術指導、技術答疑,及時解決了春季蔬菜種植面臨的茬次問題、育苗問題、病害問題。每逢王吉慶教授值班期間,對於菜農提問的春季馬鈴薯栽培的播期問題、藥劑拌種問題、薯芽倒放催芽問題、豇豆除草劑封閉問題、黑白地膜問題等馬鈴薯種植的關鍵技術問題,王教授一一耐心解答,切實幫助菜農們解憂解困,提問者均得到滿意答覆。一位菜農講道:“今年手機種菜成為新時尚,一鍵聯繫專家團,問題解決的很及時。”

為了實現防控疫情和促進生產兩不誤,科技部組織農業生產專家進行“農業農村領域抗擊疫情支撐春季農業生產技術成果彙編”。王吉慶教授研究的“設施果菜微孔膜水肥一體化技術”被農業農村部環境保護科研檢測所的專家推薦納入。近日,王教授和團隊成員依據團隊數年研究成果認真總結該項技術並進行上報。預期該項技術將會在更大範圍內發揮節水節肥、減少用藥、保護環境、提高品質的效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