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提示 : 抗疫期间,警惕这十种诈骗陷阱!


消费提示 : 抗疫期间,警惕这十种诈骗陷阱!

疫情当前,社会各界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为打赢这场人类与病毒间的战争贡献着力量。然而,却有不少犯罪分子以疫情为幌子,行诈骗之实。

提醒大家:提高防范意识,警惕假借疫情诈骗!

陷阱

01

以检查新冠肺炎病毒为名行骗

不法分子在火车站、汽车站等人员流动较多的公共场所寻找外来人员,谎称由于目前新冠肺炎病例增多,必须经过体检和检查才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检查的过程中盗取受害人财物;或以办"健康证"为名骗取受害人钱财。

陷阱

02

以"献爱心"的形式行骗

不法分子通过网络、通讯工具等多种方式,冒用红十字会或民政等部门的名义,向用户发送防控新冠状肺炎"献爱心"的虚假信息,利用群众的同情心理进行诈骗。

陷阱

03

以推销假药行骗

不法分子假冒政府部门或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部门给你的单位打电话,推销假冒的防疫情药品;假冒药物研究(医疗)机构的名义,推广所谓防疫情"新药";用假冒伪劣药品贴上外文标签,冒充国外研制的新药,故弄玄虚。

陷阱

04

以子女患"新冠肺炎"行骗

不法分子给家长打电话,谎称是学校工作人员,以孩子在学校里患"新冠肺炎",现已被隔离,在医院救治为名,要求家长向其提供的账号汇款 "住院费",以此骗取受害人钱财。

陷阱

05

以"代销骗购"的手段行骗

不法分子先寻找药店或其他商店要求代销消毒产品,然后其他不法分子冒充学校或者部队等单位的领导到该店要大量订购,这时代销商店(药店)就会找到推销产品的不法分子求购,不法分子以预收货款或定金的名义进行诈骗。

陷阱

06

冒用上级部门名义行骗

不法分子冒充上级主管部门,以要求订购"新冠肺炎防控手册"为名实施诈骗犯罪,此种作案方式主要针对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不法分子主要冒用省教育厅的名义。

陷阱

07

以"迎接上级检查"为名行骗

不法分子先以联系其他业务的名义骗取公司业务员信任,然后以 "上级要来检查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工作""需要购卫生用品"为由,要求公司业务员按照其提供的联系方式购买,并许诺给回扣,以此骗取钱财。

陷阱

08

虚假口罩广告行骗

不法分子在微信群或网购平台利用肺炎疫情,以售卖N95口罩为幌子发布虚假口罩广告,收取费用后将受害人微信"拉黑"实施诈骗。

陷阱

09

冒充航空公司以退票改签行骗

不法分子以受疫情影响航班或高铁取消为由,向事主发送机票或火车票改签信息,以退费/发放补偿款为借口,诱导受害人点击虚假退票网址或拨打虚假客服电话,提供银行卡账号密码及验证码等敏感信息,进而盗取受害人银行卡余额。

陷阱

10

旅游平台客服行骗

不法分子借口受疫情影响旅行合同取消、酒店押金退还、快递滞留补偿或取消邮寄退费等,向受害人发送虚假通知信息,诱导受害人提供银行卡等敏感信息,盗取银行卡余额。

如何防范诈骗

做到四个"一律"

收到信息一律官方验证!

退改一律使用正规途径!

索要"密码、验证码"一律拒绝!

推销特效神药一律不信!

凡是遇到以下情况,电话一律挂掉

谈到银行卡 谈到中奖

电话转公检法 短信点击链接

陌生人发链接 提到安全账户

家属出事汇款 提到家中地址


消费提示 : 抗疫期间,警惕这十种诈骗陷阱!

被诈骗补救办法:

立即拨打110报警(注意的是收集证据,然后去当地公安局报警处理) 。一旦汇款后发现自己被骗了,可在第一时间拨打银联专线请求帮助。看对方账户是哪家银行的,协助公安局去银行冻结对方银行卡,防止对方转移笔财产。为防止骗子用网上银行转账,可及时登录该银行的网上银行,输错密码,锁定网银。

疫情当前,务必提高防范意识,网上购买防疫用品,到正规购物网站;提到汇款、转账、提供验证码等信息时,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一旦被骗,及时拨打110或到就近公安机关报案处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