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比上天還難!這樣的特斯拉能否撐過2018?

作為電動車行業的早鳥,特斯拉對電動車出行理念的迅速普及功不可滅。過去幾年特斯拉享盡各種美譽與風光,其創始人馬斯克儼然已成為電動車的教父。然而,市場的需求不只停留在理念,特斯拉必須能夠征服大眾市場。Model 3的量產,是特斯拉翻盤的最後時機。然而,Model 3的產能瓶頸如何突破?特斯拉如何在2018年繼續說服投資者?

盈利比上天還難!這樣的特斯拉能否撐過2018?

2018年是特斯拉最重要的一年,將是決定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和特斯拉取得成功亦或失敗的決定性一年。作為汽車商業玩家,首先需要了解市場的最終需求是什麼。是一輛可以勝過任何超級跑車的超跑?一輛能夠顛覆整個物流行業的卡車?還是一輛能夠征服大眾市場的車型? 目前特斯拉給市場帶來的形象更多應該是一個電動出行和智能汽車的概念,而這個概念必須在2018年轉化為現實。


特斯拉的用戶滿意度最高

美國的消費者報告(CR)排名在美國得到廣泛的尊重。如果哪家汽車廠商得到了該消費者保護組織認可,那無疑會為其銷量大添光彩。2017年12月底,CR發佈了最新美國駕駛者2017年對車輛的消費者滿意度調查。該調研的數據為每年根據收集的超過50萬個相關消費者使用車輛信息反饋。滿意度排名是基於美國駕駛客戶提供的信息,評級主要包括駕駛者的駕駛體驗、舒適性、價值、設計、音響和空調系統等。

調查結果顯示,特斯拉與上年同樣位居用戶滿意度榜首,得分為90分(總分為100)。位居第二的是保時捷85分。位居第三的是韓國現代的海外豪華品牌捷恩斯81分,該品牌未參加2016年的用戶滿意度評選。奧迪位列第5位,寶馬第15位,奔馳僅名列第22位。

單個車型的用戶滿意度評選中,特斯拉Model S引領排行榜,排名第二的是保時捷911,其次雪佛蘭考維特。

美國消費者報告汽車品牌滿意度調查排行榜(前十名)

<table><tbody>

品牌

評分

2018排名

2017排名

特斯拉

90

1

1

保時捷

85

2

2

捷恩斯

81

3

未參加

克萊斯勒

78

4

8

奧迪

76

5

3

馬自達

76

6

7

斯巴魯

76

7

4

豐田

76

8

5

本田

75

9

6

林肯

75

10

12

/<tbody>/<table>

從概念走向現實

“賺錢”這個詞至今還沒有寫入特斯拉的字典。馬斯克也仍沒有兌現他對市場和投資人的承諾,Model 3的量產化壓力至2017年底已達到高壓底線。2017年特斯拉比往年花了更多的錢,得到的卻是更高額的虧損。其現金流從第一季度的40億美元降低到最後第四季度13億美元,2017年第四季度虧損為6.19億美元,一個季度的虧損已相當於上一年全年虧損。 (數據來源:www.finanzen.net/termine/Tesla)

概念炒作只能賺來吆喝,卻賺不到錢。要賺錢就必須進入大眾市場,因為只有這一步成功了,特斯拉才可以最終盈力。2018年特斯拉要麼成功,要麼一敗塗地被收購,對於特斯拉來說沒有中間道路可以選擇馬斯克現在已經被汽車屆推崇為電動車的教父。在過去的幾年中,特斯拉賺足了噱頭,成為蘋果粉絲的新寵。為了體驗“生態和科技”的生活方式,顧客作出了很多犧牲,耐心地等待。然而所有的期望與等待必須最終得到滿足,任何粉絲的耐心也是有限度的。

特斯拉目前的市值已達到560億美元,幾乎和通用汽車一樣,已超越美國大型汽車製造商福特,但是股票市場分析師對馬斯克仍不很看好。傳統造車企業對特斯拉的態度也較為冷靜。保時捷總裁烏維·胡克(Uwe Hück)在一次公開發言中說“ 沒有一個體面的商人會成立像特斯拉這樣的公司。其融資模式是以債務為基礎,是不道德的。”


Models 3產能瓶頸

盈利比上天還難!這樣的特斯拉能否撐過2018?

產能瓶頸已成為目前特斯拉曝光率最高的一個詞,引用馬斯克自己的話:“ 我們現在深陷於生產的地獄”。第3代Stromer計劃至2017年9月生產1500臺,而實際只生產出260臺。原計劃2017年末實現每週生產5000輛Model 3,但該計劃也一再延遲,現已推遲到2018年第二季度。儘管5000輛/周的目標距離馬斯克給投資人的承諾相差很遠,但相比公司公司自2003年以來,共交付了25萬輛車,這個產能已然是一個大飛躍。特斯拉計劃在2018年售出10萬輛車,其實只能部分地滿足40萬個預先訂購Model 3的客戶。

特斯拉零件供應商也深陷巨大壓力。大宗產品與小產品的生產模式完全不同。智能手機由於市場需求量短時間內急速上漲而迅速擴大產能,汽車卻無法做到。 特斯拉Model 3量產顯示的問題可以看到汽車生產對供應商的依賴性與手機截然不同。


投資人的信心

儘管Model 3大眾市場化需要一些時間,但投資總額將隨著大規模生產而緩慢下降,因此特斯拉仍然有希望未來可以賺到錢。如果特斯拉只是在2018年繼續燒錢,而不增加收入來源,則極有可能陷入收購或者併購的境地。但股市財務分析師認為,特斯拉在2018年仍不太可能出現黑色數字。如果要繼續快速發展,靈活運作,就必須說服投資者進一步開放資金。

增強投資人信心對特斯拉來說無疑是極為重要的。特斯拉是電動車行業的早鳥,這一點毋庸置疑。全球各大車企2017年才紛紛交出停止燃油車生產的計劃表。德國車企計劃2020年首款量產電動車上路行駛。距離該計劃實施還有2年時間。如果特斯拉在此期間實現了40萬輛預售Model 3的交付,那麼特斯拉就會成為電動車的霸主。因為當第一輛量產德國電動車上路的時候,路上已經到處開著特斯拉了。


回應電池問題

盈利比上天還難!這樣的特斯拉能否撐過2018?

電池性能隨著車輛行駛不斷下降,電動車購車者通常最擔心的是電動車電池容量損失。對於S 型和X型,特斯拉已經發布了4年或8萬公里的新車質保。為了讓Model 3 更加吸引市場,特斯拉保證在保修期內電池容量不小於70%。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2018年1月底,“Model 3電池未能實現量產,將影響整車生產計劃”、“Model 3的電池手工組裝會對其質量帶來影響”等負面消息頻出。特斯拉為此做出正面回應,表示其正按著既定的計劃提高Model 3的產能,而且在解決Model 3產能瓶頸方面已取得了重大進展。Model 3在2017年第四季度的產量也有明顯提高。特斯拉的這一回應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投資者的擔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