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大侠甘凤池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上真实的大侠甘凤池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清末由于民族主义高涨和反清复明思想的重新挖掘,导致一些在历史上或隐或现的传奇人物被不断加工和神化。武侠小说大师梁羽生笔下的甘凤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甘凤池 江苏南京人,生卒年不详。据传在武学上先后拜黄百家和一念和尚为师,精内外家功夫,善导引之术。黄百家是清初大学者黄宗羲之子,会不会武术以及教没教过甘凤池没有确切史料记载,一念和尚确有其人,跟甘凤池关系比较密切。甘凤池流传后世的有《花拳总讲法》一书。《国朝耆献类征》、《清史稿》等书都有他的传。现存的清官档案中,也留下了他的名字。雍正时,浙江总督李卫在给皇帝的一份密奏中,称“甘凤池颇晓天文兵法,因自负本领,人人欲得以为将帅,无不与之邀结往来。奈凤池苍猾异常,止皆虚诺,彼此通声,总未实在插入。推其不肯出首之情,则无论何人有事,即将助恶为虐。”可见,甘凤池不仅很有本事,而且对当时的形势也有自己的判断。

历史上真实的大侠甘凤池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其他关于甘凤池生平的文字记载有清人王友亮的《甘凤池小传》和大学者钱钟书之父钱基博先生的《技击余闻补》,后者最早发表在《申报》,1916年恽铁樵将其与许指严、江子厚诸人的作品合编成《武侠丛谈》一书。

《技击余闻补》中甘凤池的形象并不高大,“凤池体不逾中人,然手能破坚,握铅锡如搏沙,辄化为水。宜其手所抵击。无不立碎者。”,“接人和易,见者不知为贲、育。”可见,他是属于精悍内敛的类型。

当时,济南有个叫张大义的人,身材魁梧,力大无比,尤以腿功见长。他的脚上都裹上了铁皮。张大义从山东来到京城,要与甘凤池一比高下。但甘凤池不愿惹事,一再推辞。后来,被逼无奈,只好迎战。张大义见甘凤池个头矮小,貌不惊人,又迟迟不敢应战心想一定是徒有虚名。心中已经有了轻敌的意思。他一脚踢来,被甘凤池用掌接脚。掌脚相接的瞬间,只听张大义大叫一声,随即扑​倒在地。旁边的人赶忙前来替他脱下靴子一看,原来他的脚趾都嵌入了所裹的铁片中,断掉了。

关于甘凤池生平资料的来历,钱基博说是出自黄之纪的《甘凤池小传》,而黄之纪的这篇传,见《金陵文钞》。其中关于张大义的这段文字在许多地方都曾引用和提到,甚至在《清史稿》里也几乎一字不差。

历史上真实的大侠甘凤池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甘凤池一生与两次“反清复明”的活动密切相关。1707年, 一念和尚在江苏太仓打出“大明天德元年”的旗号,发动起义,甘凤池参加了这次活动。然而,这次起义不久即被镇压。起义失败后,大批起义将领被杀,甘凤池命大,被一个军官保释。

不久,一念和尚的弟子顾云如又广收门徒,密谋反清,计划于1730年秋季大举起事。正当顾云如集团积极准备起义之时,由于叛徒出卖,他们的行动被清政府发觉,团体中甘凤池以及甘凤池的儿子甘述等十余人被诱捕。

由于甘凤池在康熙、雍正年间两次卷入“谋逆”大案,所以,这次被抓后,生还的可能性极小。但《清史稿》里说,“世宗於此狱从宽,未尽骈诛。或云凤池年八十余,终於家。”也就是说清廷并没有处决甘凤池,而是八十多岁时在自己家里去世的。

据传甘凤池创有“阳湖拳”,上世纪八十年代被挖掘出来,至今民间犹有人习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