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年华夏文明的精髓,就这16句,你认可吗?

华夏文明五千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文明尚德,民族统一,大道自然,和谐大同,天人合一,包容世界,这样的文化一定有强大的生命力。国人应该对我们的文化相当的自信,学习深悟,这其中的深刻内涵好好学学。

5000年华夏文明的精髓,就这16句,你认可吗?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解释】敬爱自己的长辈,进而也敬爱别人的长辈;爱抚自己的孩子,进而也爱抚别人的孩子。

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解释】君主把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百姓也就会把君主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君主把百姓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百姓也就会把君主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乐,同天下人一起乐,忧,同天下人一起忧,这样还不能称王天下的,是从来不会有的。

3、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

【解释】我能识别各种言论,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解释】有利的天时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心的团结。


5000年华夏文明的精髓,就这16句,你认可吗?

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解释】拥有道义的人有很多人相助,失去道义的人又很少人帮助。有很少人帮助到了极点,连父母妻子兄弟都背叛他;有很多人帮助到了极点,整个天下的人都归顺他。

6、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解释】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7、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解释】穷困时,独自保持自己的善性,得志时还要使天下的人保持善性。

8、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

(圆)。(《孟子·离娄上》)

【解释】不依靠规和距,不能画成(标准的)正方形和圆形,

9、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离娄下》)

【解释】道德高尚的人,是没有丢失他们的先天本真之心的人。

10、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上》)

【解释】爱护别人的人,别人总是爱护他;尊敬别人的人,人们总是尊敬他。

1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解释】鱼是我所希望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所希望得到的;假如两样不可能同时得到,就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希望拥有的,道义也是我所希望拥有的;但假如两样不能同时兼顾,就牺牲生命而坚持道义。

1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解释】所以上天要把重大的担子加给这个人,必定要先使他的心志受困苦,使他的筋骨受劳累,使他的肌体受饥饿,使他的身子受困乏,使他每做一事都受干扰、被打乱,以此来使他心理受振动、性格变坚韧,增加他所缺少的才能。


5000年华夏文明的精髓,就这16句,你认可吗?

1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解释】人民大众最重要,国家政权次之,国君为轻。

14、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上》)

【解释】君子有三种乐处,但是以德服天下并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康,兄弟没灾患,是第一种乐趣;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是第二种乐趣;得到天下优秀人才而对他们进行教育,是第三种乐趣。

15、一日暴(pù,同“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解释】(即使有天下最轻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凉它十天,没有能够长大的。

16、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孟子·梁惠王下》)

【解释】你做出的事,后果会反加到你身上。


图文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