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战俘在中国,曾享受“超国民待遇”

导语

整个一战期间,中国方面对德奥俘虏均予以优待。在中国的德奥战俘除了拥有舒适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也十分丰富,有文艺演出、体操表演、绘画等……

欧洲战俘在中国,曾享受“超国民待遇”


No.1

建立俘虏收容所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8月6日,袁世凯颁布大总统令,宣布“对于此次欧洲各国战事,决意严守中立”。

一战爆发后不久,日本即以英日同盟的名义对德国宣战。1914年11月,日本攻占青岛,强占胶州湾。德国在山东的部队有 4500 人成为日本俘虏,并被押解至日本收容,有少数德国海军水兵选择向此时尚为中立国的中国投降,以获取保护。

1914 年 11 月,被日本海军追击的德国海军鱼雷艇S60号,准备逃跑至上海,但途中遭日本军舰追赶。鱼雷艇上的 61 名水兵登岸向当地中国驻军投降,随后被送至南京安置。当时的江苏政界要员对这批德国俘虏颇为重视,先是安排要人前往浦口车站接收,然后派军警严加保护,并将江苏省议员的宿舍腾出来安置他们,被抢占了宿舍的江苏议员进行抗议都没用。

欧洲战俘在中国,曾享受“超国民待遇”

德国海军士兵打麻将消遣

这群曾经的德国海军士兵,为避免落入日军手中,选择弃船登陆,向中国驻军投降,结果等待他们的是意想不到的一段美妙战俘生活。图为他们打着麻将消磨时光

在东北各地,中国也收容了相当数量的德奥逃俘,这些俘虏基本都是从俄国境内逃入中国的。1915年 2 月 13 日,有数名俘虏逃入中国境内,随后俄国阿穆尔省总督与中国方面进行交涉,要求中国将逃俘归还,中国外交部则以如果拘捕遣返俘虏,将与中国的中立地位冲突为由加以拒绝。

后来,至中国对德奥宣战,境内共建有 8 处俘虏收容所,如海甸收容所、西苑收容所,南京俘虏收容所、吉林俘虏收容所等。至 1918 年 12 月底,这些收容所共收容德奥俘虏一千余名。


欧洲战俘在中国,曾享受“超国民待遇”

第一幅北京海甸收容所,本是恭亲王奕䜣的府邸,第二幅是北京西苑收容所,曾经的皇家寺院,都环境优美。

No.2

在华德奥俘虏的惬意生活

整个一战期间,中国方面对于德奥俘虏均予以优待。

当时,中国给南京、北京等地俘虏每月的伙食标准为士兵每人20元,吉林、海伦等地的收容所,因为当地食物价格较高,伙食标准也提升为 27元每人。1919年北京中等生活水准的四口之家,一月伙食费,含米面、肉、蔬菜、油、调料等在内,所需不过36元,德奥战俘每人每月20元的伙食标准,是相当好了。

各处收容所俘虏伙食不但丰盛,且享有酒水饮料供应。据当事人回忆:“俘虏收容所内厨师所备的菜单极为详尽,各种菜式具备。早餐是西式,有鱼肉鸡蛋面包咖啡等物,牛乳与糖放置在桌子上,可以随意使用。午餐相当丰盛,除了各种肉食和蔬菜外,还有咖啡、水果等等,并提供日本仿造的德国啤酒一大瓶。午后又给咖啡点心一次。晚餐也备有肉菜水果咖啡啤酒等物,但是酒钱需要自付。”

欧洲战俘在中国,曾享受“超国民待遇”

◆ 吉林俘虏收容所的餐厅,当时每人每月的伙食费是24元,仅仅早餐都是鱼、肉、蛋、面包、咖啡俱全

在华的德奥俘虏,均享有良好的医疗卫生条件。他们如遇有伤病,先由各收容所医官调治,其中病较重者则送入医院。据关押在西苑收容所的奥地利战俘回忆,由于不适应北京的气候,“我们有三分之二的人患过伤寒、猩红热、疟疾、痢疾、腹泻、霍乱、肺病和其他小毛病”。尽管如此,在 16个月的收容期内,西苑收容所内的163名德奥战俘,仅有 1 人死亡。


欧洲战俘在中国,曾享受“超国民待遇”

当时的“战俘医院”里,有陆军军医学校的专业医生为战俘看病,还有充足的药品以备使用

当时的“战俘医院”里,有陆军军医学校的专业医生为战俘看病,还有充足的药品以备使用

根据国际法规定,俘虏在被关押期间,可以从关押国领取薪俸,这些款项在战后由俘虏本国加以偿还。于是,中国方面决定给在华的德奥俘虏发放一定薪俸。其军官依照军衔和军种不同,分别领取一定数量的薪俸。薪俸制定的标准,主要参考中国陆海军当时的薪俸标准。军官中最高者,海军上校每月可以领取420元、陆军上校可以领取284元,最低级别的军官,准尉每月也可领到 22 元薪俸。士兵中,班长每月可以领取 4 元,士兵则领取 2 元。士兵薪俸虽低,但伙食免费,而军官则需要从薪俸中支出伙食开支。

根据中国规定,俘虏必须待在收容所内,若随意外出者须加以惩戒。但实际上中国对德奥俘虏的管理相当宽松,俘虏经常私自外出喝酒看戏狎妓,也无人管理。

欧洲战俘在中国,曾享受“超国民待遇”

俘虏们平时可以在收容所中随意走动,不受限制,正如图中三名战俘,在西苑收容所享受美妙的户外生活

俘虏们平时可以在收容所中随意走动,不受限制,正如图中三名战俘,在西苑收容所享受美妙的户外生活

在吉林收容所的一名俘虏,有次前往德国商人家中喝酒,喝至半夜回收容所时,看到德兵数人刚从戏院归来,还让中国厨师安排夜宵。在江苏的德国俘虏,自 1914 年进入南京收容所起,每年至夏季酷暑难耐时,竟然可以到北戴河避暑。对于被追回的出逃俘虏,中国也未加以严厉惩戒,大都是拘禁一段时间了事。

相比于在华德奥俘虏的惬意生活,在日本的德国俘虏的生活就凄惨了,他们的住所如同马厩,连床铺都没有。每天的早餐为茶与面包,午餐仅有蔬菜,晚餐时有山芋两枚,肉一块,肉也不过一寸见方。凡俘虏均须工作,有不服从命令者,则有武装卫兵以棒痛殴之。

中国在一战期间给德奥俘虏的“超国民待遇”,既得到了协约国的赞同,也为德奥两国所认可。因为中国善待德奥俘虏,在中国对德奥宣战后,德奥两国仍然对在德奥两国的中国侨民与学生予以极大照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