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肚在重慶很火,在全國各大城市銷量怎樣呢?知道的網友請回答一下,非常感謝?

食都文化




最近在研究重慶火鍋江湖的演變歷史進程。當然也涉及到了火鍋的主打產品——毛肚。

說到重慶火鍋,產品其實是在其次的。麻辣燙的格調才是其標誌。

有人說,全球毛肚至少有一半都在重慶週轉會被消化掉了。如果你去親眼看看南坪食材批發市場每天凌晨3~5點人聲鼎沸的場景,再看看毛肚鴨腸的批發走量,也會不約而同的認同這種觀點說法的。

嚴格的說,毛肚分三種。

最高級的是屠場鮮毛肚,被稱為極品毛肚。就是從屠牛場到餐桌不超過24小時,甚至還帶有沒洗乾淨的牛糞味的那種。絕對沒有經過冷藏冷凍處理的新鮮毛肚,不論厚薄,消費一個新鮮毛肚大約就需要幾百上千塊人民幣——物以稀為貴,在一個像重慶這種遍地是火鍋(據統計超過45000家火鍋店)的城市,基本很難吃到正宗的屠場鮮毛肚。市場份額應該不足1%。

儘管也有,這種極品毛肚貴有所值,自然會成為有些火鍋店的招牌菜,並以此來吸引人。

第二類屬於大眾化的鮮毛肚,也叫凍鮮或冰鮮毛肚。是指經過冷藏處理過的鮮毛肚。以重慶火鍋食材批發市場的來源渠道看,幾乎囊括了國內大部分供貨基地——廣西、貴州、內蒙、新疆乃至美國、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地的水牛黃牛毛肚來源,因為物流時間的影響,只能退而求其次。這是市場的主流產品。也是有些貌似極品毛肚的最佳替代贗品。大約佔市場的50~70%用量以上。

需要特別提醒消費者的是:此類毛肚向上,經過處理或精心篩選後,大多用於冒充極品毛肚;向下,則是通過幹毛肚(冷藏)重新發水處理後冒充鮮毛肚。若非相對專業行家食客,一般都難以分辨。

第三類屬於綠色毛肚、草原毛肚,又稱脆毛肚。據觀察,重慶最早一批十大火鍋品牌在市場中已逐漸淪落為二流梯隊,轉而主攻轉型酒店、地產、原料底料生產、食材供應鏈等產業。其中綠色毛肚就是工廠化生產包裝出來的結果。這種通過加工後出品的毛肚具有耐儲藏、易保存、久燙不老、香脆化渣的特點,稱為市場中久盛不衰的常青樹。市場份額在20~40%多一點。

也許,正是基於種種短視和江湖亂的原因,重慶火鍋卻至今缺乏行業頭部品牌。即便是新生品牌,後起之秀的更多火鍋品牌的老闆都在急吼吼的找快錢,做大規模,走加盟連鎖之路,沉不下心來做專做精本業,聚焦深耕。一旦完成了原始積累之後就另謀高就——如網紅最火的洪崖洞老闆發家的小天鵝火鍋已經淪為集團雞肋;橋頭火鍋已經變身底料大王;知名度最高的德莊火鍋在全國加盟店已經嚴重萎縮,搞起了火鍋博物館文化傳播……

然而,起源於鄭州的巴奴火鍋卻聚焦產品:毛肚與菌湯。甚至為了強化毛肚的新鮮,不惜在新西蘭建廠,直飛供貨。這也使得巴奴足以與以服務為榮的頭牌海底撈一直可以PK較勁下去;而海底撈走的更遠,走出國門不說,產值穩步提升,單是底料公司就足以分拆在香港上市,圍繞火鍋產業做強做深的戰略和結果,大有一騎絕塵之勢。

想想,重慶火鍋名滿天下,號稱重慶名片,實在也是最是令重慶人汗顏的之處。

典典(重慶)品牌策劃:專注小微企業模式設計與品牌策劃管理。你有故事我有張良計,歡迎關注私聊。


談天說地大師兄


更多毛肚知識微我



重慶火鍋底料食材精品


在成都也很火啊只要出去吃火鍋和冒菜必點毛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