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買這款車,很多80後跟家長翻了臉

馬自達叫東瀛寶馬。

這個梗,現在已經被用爛,還有人覺得不過癮,廣島保時捷都要出來了。但很少人進行過考古研究,這個名字究竟從何而來?

據稀飯考古學會得到的史料,2004年在國內推出的馬自達6,最早被媒體人稱為東瀛寶馬。原因是在當時的日系車裡,數它的駕駛樂趣最貼近當時的寶馬E90 3系。

為了買這款車,很多80後跟家長翻了臉

那時候的運動轎車,都會有種穿緊身衣的感覺。馬6和寶馬E90 3系都是如此,無論轉向乃至底盤動作,都講求緊緻。跟緊身衣一樣,這種緊緻會犧牲一定的舒適性,例如緊緻的底盤會將路面狀況一五一十告訴駕駛者,緊緻的轉向也讓人高速時不敢開小差。

馬6優秀的操控,背後也是下了成本,雙橫臂前懸掛的結構比一眾麥弗遜要複雜。由於發動機加速時擁有獨特的聲線,馬自達還特意弄出Zoom-Zoom的品牌口號,讓馬自達成為自帶BGM的品牌。人家廠商都想如何滅掉髮動機聲而後快,老馬6卻想著如何修飾發動機聲。相當於人家剪草,馬自達則想著如何把草修葺成盆栽,不失是種藝術。

讓家長談之色變的車

為了買這款車,很多80後跟家長翻了臉

除了東瀛寶馬、彎路王等美譽之外,馬6卻有個“壞名”,就是最不受家長們歡迎的車型。在十多年前,汽車剛能進入中國家庭,道路規矩和文明仍有待磨合。那時一些標榜運動車,難免會變成街頭飛車黨的至愛,落下驕橫跋扈的罵名,當中包括當年的寶馬3系、銳志,以及馬自達6。

進一步把馬6推上風口浪尖,就是2007年的悍馬事件。事起馬6車友聚會,列隊在高速行駛。中間一臺悍馬越野車駛過,打亂了他們的隊形。於是這群馬6群起而攻之,一直圍在悍馬旁邊,將悍馬的車速逼慢。

圍堵擾亂了高速路的交通,引發了社會熱議。事後馬6車友還高調回應:別以為公開我們信息就怕了,其實他們這幫窮鬼眼紅咱們的好車……在那個年代汽車屬於奢侈品,一臺馬6能在很多城市買一套房子了。大家還記得當年的雅閣女嗎?現在很難想象,一臺車能惹來大家的仇富。

為了買這款車,很多80後跟家長翻了臉

因此當時關於汽車的新聞,很容易點燃大家的情緒,尤其是馬6車主如此輕佻地回應。知道這點後,媒體用如此重的語氣來批判馬6車友群,就不難理解了。另外,馬6們所圍攻的悍馬,在當時更是暴發戶的象徵,跟煤老闆的形象綁定在一起。據馬6車隊的說法,最初是悍馬粗暴超車先惹起他們。

不管誰對誰錯,一系列的事情讓馬6帶上壞孩子的標籤,很多年輕人在想買馬6的時候,會遭到家長強烈反對,就像看到孩子穿耳釘一般。這個不是段子,不是開玩笑,我身邊就真有這種例子。年輕人不能跟自己所愛的車喜結良緣,就像家長拆散早戀般可憐。

一汽馬自達同居多年,竟然還沒結婚

為了買這款車,很多80後跟家長翻了臉

前段時間網傳一汽馬自達將退出中國,還是那句,謠傳之所以成為謠傳,在於大家聽起來覺得合理。假如有人傳稀飯娶了林志玲,消息肯定不會散出去。

謠傳之所以聽起來像真,源於一汽馬自達的身份特殊,它並非合資公司,而是一家銷售公司。時間轉回2005年,馬自達提供技術,一汽轎車只負責代工生產,以及銷售。如果用人來比喻,就是一汽和馬自達同居多年,並生了幾個孩子,卻一直沒領結婚證。一汽和馬自達這對無證夫妻第一個生的孩子,就是馬自達6。

馬自達最初來中國,初戀並非一汽,而是海南汽車,即已經消失的海南馬自達。海南馬自達當時苦於沒有生產資質,於是找一汽合資來獲得資質。往後的劇情有點像水滸傳,馬自達猶如“潘金蓮”,原本跟海馬汽車這個“武大郎”一起,無意中看到一汽這個住在同一屋簷下的“武松”。只不過水滸傳裡的武松忍住了誘惑,而一汽這個現實中的武松,卻反過來主動勾引馬自達。

為了買這款車,很多80後跟家長翻了臉

狗血劇情還沒結束,前文說到馬自達在中國的銷售權,落在一汽馬自達手上。但福特當時是馬自達的大股東,執意把馬自達3放在長安福特里生產。於是就出現了馬自達3產銷分離的尷尬,即長安馬自達生產了馬自達3,卻要放到一汽馬自達4S店裡賣。於是雙方之間打拉鋸戰,導致馬自達3在中國遲遲沒能上市。

至於最後多方如何在博弈中協調,這裡就不詳敘。總之,如果把上述品牌擬人化,完全可以改編成一部現代宮心劇。

成也馬6,敗也馬6

為了買這款車,很多80後跟家長翻了臉

為了買這款車,很多80後跟家長翻了臉

在中國車市初期,廠商還沒形成太多“經驗”,對中國消費者口味還在摸索當中。以當年的馬6為例,不僅引進了常規的三廂版,還國產了轎跑版和旅行版。尤其是當中的旅行版,雖說銷量很低,但算是給中國買家科普了什麼是旅行車。如今馬6旅行版物以稀為貴,成為玩家的收藏對象,在二手市場有一定的情懷溢價。

但成也馬6,敗也馬6。由於馬6太深入人心,在馬6換代車型“睿翼”出來後,一汽馬自達選擇繼續生產老馬6,馬6算是國內玩兩代同堂的先行者。經典馬6售價一度賣到12.98萬,用A級車價錢買來B級車,以性價比征服了一大批買家。

不過也有人說,馬6從二十多萬,降到十多萬後,駕乘的緊緻感有所下降。這個也是情有可原,畢竟一分錢一分貨,降下來的價格,只能在成本里做文章。馬6能賣得如此長青,很重要一點,就是這臺車造型設計有前瞻性,可謂是十年不過時。

為了買這款車,很多80後跟家長翻了臉

不過老馬6的長青,也導致了一些問題,就是大家都跑去買老馬6,導致換代車型睿翼無人問津。雖說一汽馬自達不愁沒銷量,但品牌形象停留在老車款裡,對品牌並非好事,而且單車利潤也很不可觀。

馬自達也痛定思痛,往後阿特茲和昂克賽拉推出時,不再玩同堂銷售。另外,在後期阿特茲、昂克賽拉等產品上,無論設計還是技術都更加用力,讓買家都被新產品吸引,不再思念老產品。

想不到,馬6也是紅旗的生父之一

為了買這款車,很多80後跟家長翻了臉

當年一汽想做自主品牌,首款車型奔騰的底盤直接借用馬自達6,叫做奔騰。在奔騰身上,體現出“一雞幾味”的思維。一隻雞用來做白切、酥炸、鼓油,味道會千差萬別。同一副底盤放在馬6上是運動,放在奔騰上變成穩重。奔騰後來從一款車型,變成一個品牌,出了B50、B70和B90等車型。

發展至今,奔騰品牌定位一再拉低,加上紅旗想親民,於是把一汽自主的B級車,直接以紅旗身份開發。如今的紅旗H5,類似當年的奔騰,用了馬自達阿特茲的底盤。當然啦,紅旗打死也不想承認這點。

現在叫東瀛寶馬,以後叫德國馬自達

寫在最後,在馬自達6這款車上,我們看到不少現在看來挺“狗血”的東西,例如圍堵悍馬、產銷分離等。換個角度看,馬6由於進入中國早,中國汽車市場還沒形成秩序,大家在這種荒蠻環境下磨合規則。從一款車,窺探中國汽車的發展史,這無疑是件很有趣的事情。透露一下,我們往後會繼續跟大家分享類似的故事車。

為了買這款車,很多80後跟家長翻了臉

雖說現在沒有了“馬6”,但它的精神還在,它的後續車型就是現在的阿特茲。在東瀛寶馬這件事上,馬自達真心一路走到黑。馬自達有計劃將下代馬6,做成一臺後驅車。想到寶馬3系的運動性不斷退化,說不定往後會反過來,寶馬會被大家稱為是德國馬自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