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王之死与平王东迁——烽火戏诸侯背后的投机交易与利益盛宴

幽王之死

史料记载,西周末年,周幽王即位,任用虢石父执政,石父这个人

奸诈乖巧、阿谀奉承、贪图财利,朝政腐败,激起国人怨恨。三年,伐六济之戎失败,另因天灾频繁,周朝统治内外交困。后幽王废王后申后及太子宜臼,改立嬖宠美人褒姒为王后,其子姬伯服为太子,宜臼逃奔申国。这激怒了申侯,联合缯国以及与西周有世仇的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并把幽王杀死在骊山下,掳走褒姒,将周人的财物抢掠一空而去。

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阳失而在阴,川源必塞;源塞,国必亡。夫水土演而民用也。水土无所演,民乏财用,不亡何待?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今周德若二代之季矣,其川源又塞,塞必竭。夫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之征也。川竭,山必崩。若国亡不过十年,数之纪也。夫天之所弃,不过其纪。”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十一年,幽王乃灭,周乃东迁。《国语·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论周将亡》

幽王以虢石父为卿,用事,国人皆怨。石父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王用之。又废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徵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于是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以奉周祀。《史记·周本纪》


幽王之死与平王东迁——烽火戏诸侯背后的投机交易与利益盛宴

烽火戏诸侯这一历史故事,被太史公司马迁记载在《史记》中,千年来一直被作为国君昏聩无能,沉迷女色而亡国的经典警示案例。虽然中国历史史官制度成熟的比较早,但春秋笔法、微言大义、曲笔回护等情况屡见不鲜,比如有人就曾经考证指出,烽火乃汉朝才出现的军事信号,所以烽火戏诸侯一事并不真实。史学大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也曾批注:“此委巷小人之谈。诸侯并不能见烽同至,至而闻无寇,亦必休兵信宿而去,此有何可笑?举烽传警,乃汉人备匈奴事耳。骊山一役,由幽王举兵讨申,更无需举烽。”

幽王之死与平王东迁——烽火戏诸侯背后的投机交易与利益盛宴

平王东迁

在周幽王死后,申侯等势力推举废太子宜臼即位周王。因周朝国力衰弱,为躲避犬戎的袭扰,周平王把国都,越过函谷关,东迁至今天的河南洛阳一带的成周(洛邑),史称东周。在周王室东迁的过程中,秦国国君秦襄公率军护送周平王到洛邑。因护送有功,周平卫封秦襄公为诸侯,并承诺,秦襄公如果能够收复关中平原西部,就把这里作为秦襄公的封地。

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幽王郦山下。而秦襄公将兵救周,战甚力,有功。周避犬戎难,东徙雒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曰:“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与誓,封爵之。《史记·秦本纪》

这里有几个疑点。第一、根据《史记》记载,申侯联合缯国与犬戎攻击周幽王时候,秦襄公率兵勤王,非常努力,有功劳。秦襄公

原本将兵勤幽王抗平王周幽王被杀后,秦襄公为何又护送踩着自己父亲尸体上位的平王东迁;第二、周幽王被杀,主谋就是申侯,申侯是周平王的外公(亦说申侯乃平王舅),申侯联合缯国、犬戎,击杀幽王,然后扶持了平王上位,所以犬戎算周平王的盟友,为何又要避犬戎之祸?对此,史学大师钱穆先生曾有一番精典的评语。钱先生说:“《史记》谓平王避犬戎东迁。犬戎助平王杀父,乃友非敌,不必避也。”否定平王东迁是为了躲避诸戎侵扰。

幽王之死与平王东迁——烽火戏诸侯背后的投机交易与利益盛宴

申国之谜

这里需要介绍一下申侯与犬戎的关系,《史记·秦本纪》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周孝王想封善于养马的非子(秦国开国君主秦非子)为大骆嫡子,但是大骆的大老婆是申人首领申候的女儿,并且已经生了一个儿子被立为嫡子。然后双方发生了这样的对话与故事。

申侯对周孝王说:“昔日我们的祖先郦山之女,是戎胥轩的妻子,生了中潏,中潏由于亲戚关系而归附于周,保守西垂,西垂因此才和睦。现在我们又嫁女给大骆为妻,生下嫡子成。申人和大骆再次通婚,西戎全都归顺,您才得以为王。请您再三考虑。

孝王说:“从前伯翳为舜掌管牲畜,牲畜繁衍得很多,因此获得封地,被赐姓为赢氏。现在他的后代又来为我养马,我也要分封国土让他作附庸。”周孝王封完非子的同时也没有废去申侯之女所的儿子成

还是让他作为大骆嫡子,用来以安抚西戎

幽王之死与平王东迁——烽火戏诸侯背后的投机交易与利益盛宴

从这个故事里可以看出,申侯是外戚集团,然后还具有较强大的势力,甚至可以威胁方式左右周孝王的决定。

非子居犬丘,好马及畜,善养息之。犬丘人言之周孝王,孝王召使主马于汧渭之闲,马大蕃息。孝王欲以为大骆适嗣。申侯之女为大骆妻,生子成为适。申侯乃言孝王曰:“昔我先郦山之女,为戎胥轩妻,生中潏,以亲故归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今我复与大骆妻,生适子成。申骆重婚,西戎皆服,所以为王。王其图之。”于是孝王曰:“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后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亦不废申侯之女子为骆适者,以和西戎。《史记·秦本纪》

对于申族与周王室的关系,在著名的大克鼎也有记载,“王才宗周,旦,王各穆庙,即立,申季右善夫克,入门,立中廷,北向,王乎尹氏册令善夫克”。天亮的时候,王到达宗周镐京的穆庙准备到位。申季带领名叫克的膳食官进门,站立在中廷,朝北而立。王招呼史官之长册命克为膳夫。西周时候“膳夫”属于内廷,属于天子的心腹私属,地位尊崇,从这里可以推测申季应是周王的重要心腹。

《诗经》中有一首《大雅·崧高》的诗,这首诗是周宣王大臣尹吉甫送别申伯之作。通篇都是

赞扬歌颂申伯辅佐周室,镇抚南方侯国的功劳,同时也写了周宣王对申伯的优渥封赠及不同寻常的礼遇

崧高

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维申及甫,维周之翰。四国于蕃。四方于宣。

亹亹申伯,王缵之事。于邑于谢,南国是式。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登是南邦,世执其功。

王命申伯,式是南邦。因是谢人,以作尔庸。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田。王命傅御,迁其私人。

申伯之功,召伯是营。有俶其城,寝庙既成。既成藐藐,王锡申伯。四牡蹻蹻,钩膺濯濯。

王遣申伯,路车乘马。我图尔居,莫如南土。锡尔介圭,以作尔宝。往近王舅,南土是保。

申伯信迈,王饯于郿。申伯还南,谢于诚归。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疆。以峙其粻,式遄其行。

申伯番番,既入于谢。徒御啴啴。周邦咸喜,戎有良翰。不显申伯,王之元舅,文武是宪。

申伯之德,柔惠且直。揉此万邦,闻于四国。吉甫作诵,其诗孔硕。其风肆好,以赠申伯。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申人在西周王廷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并且长期和周王室通婚,周宣王时期,还分封申侯到南方,安定秩序,宣扬周礼,传达王命。并且申人与犬戎也有非常强的联系,双方也是长期通婚。申国这种强大的外戚集团,联合缯国,以及西周劲敌犬戎,内应加外敌,击败已经衰弱的西周军队,击杀周幽王,是完全有可能的。

幽王之死与平王东迁——烽火戏诸侯背后的投机交易与利益盛宴

二王并立

《系年》、《竹书纪年》、《左传》等史书中都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周幽王死后,不同的政治派系各拥王而立,一些诸侯及官员拥立周幽王的弟弟姬余臣在虢地称王号称周惠王,史称周携王申侯等势力在申地拥立姬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幽王死后,二王并立。

幽王起师,围平王于西申,申人弗畀,曾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盘乃灭,周乃亡。邦君、诸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于虢,是携惠王。立廿又一年,晋文侯仇乃杀惠王于虢。周亡王九年,邦君诸侯焉始不朝于周,晋文侯乃逆平王于少鄂,立之于京师。《系年》

伯盘与幽王俱死于戏。先是申侯、鲁侯及许文公立平王于申,幽王既死,而虢公翰又立王子余臣于携,周二王并立。《竹书纪年》

至于幽王,天不吊周,王昏不若,用愆厥位。携王奸命,诸侯替之,而建王嗣,用迁郏鄏。《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幽王之死与平王东迁——烽火戏诸侯背后的投机交易与利益盛宴

《史记》对西周末年二王并立一事并未记载,《竹书纪年》对这过程有比较详实的记载。

(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申人、缯人及犬戎入宗周,弑(幽)王及郑桓公。申侯、鲁侯、许男、郑子立宜臼于申,虢公翰立王子余臣于携。

(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王东徙洛邑。晋侯会卫侯、郑伯、秦伯,以师从王入于成周(洛邑)。

(平王)二年,赐秦、晋以邠、岐之田。

(平王)四年,郑人灭虢。

(平王)五年,秦襄公帅师伐戎,卒于师。

(平王)六年,郑迁于溱、洧。

(平王)十年,秦迁于汧、渭。

(平王)十四年,晋人灭韩。

(平王)十八年(一说平王二十一年),秦文公大败戎师于岐,来归岐东之田。

(平王)二十一年,晋文侯杀王子余臣于携。

对西周末年二王并立的局面,后世的诸多史书、资料,言辞闪烁,语焉不详。甚至引申出一个成语——讳莫如深,意思就是事件重大,讳而不言,把事情真相隐藏得很深。《春秋》中记载了鲁国宫廷的一桩丑闻,但孔子并没有直言不误的记述这件事,关键之处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后来解释《春秋》的《梁谷传·庄公三十二年》对这个部分这样解释道“何也?讳莫如深,深则隐。苟有所见,莫如深也”。作者借鲁庄公的家内丑事,点出一个“讳莫”的前尘典故。

原来东周之初的莫国曾存在过一个与东都洛阳周平王分庭抗礼的政权,而且这个政权比洛阳周平王的政权更具合法性,它在东周历史上存在了长达二十多年。这段历史就是当时的执政者以及史官们极力要“讳莫如深”的“二王并立”的事实,这位与周平王对立的周王就是周携王,携王居于莫国,所以是讳莫如深,而非讳鲁如深。姬余臣与姬宜臼二王并立,后姬余臣被姬姓诸侯们击杀

引外敌弑父的废太子姬宜臼践位周王,周室也从此王权削落,这是一桩姬姓诸侯之间讳不可言的隐秘丑事

幽王之死与平王东迁——烽火戏诸侯背后的投机交易与利益盛宴

这里需要注明的是,有人推测,《竹书纪年》所载“先是申侯、鲁侯及许文公立平王于申”中拥立周平王的鲁侯,应为曾之误,曾通缯,既为与申侯联合攻击周幽王的缯国。钱穆先生认为许文公与申侯同姓姜,参与此事尚有可能,但鲁国并未参与此阴谋,“申、许、郑三国乃假托其名义”。因为鲁国是周公旦长子的封国,掌天子之礼,兼有王朝宗正、史官、祭祀等身份,没有鲁国的认同,自然也得不到其他东方诸侯的承认。因此鲁国与周平王关系一直不睦。根据《左传》记载,鲁国国君鲁惠公死后,不知是故意,还是疏忽,周平王派遣宰咺赠送鲁惠公和仲子的吊丧礼品,鲁惠公已经下葬了,而且鲁惠公的妻子仲子并没有死。在周礼中,向死者赠送东西没有赶上下葬,向生者吊丧没有赶上举哀的时间,预先赠送有关丧事的东西,这都不合于礼

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賵。缓,且子氏未薨,故名。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诸侯五月,同盟至;大夫三月,同位至;士逾月,外姻至。赠死不及尸,吊生不及哀,豫凶事,非礼也。《左传·隐公元年》

《左传》评价周平王的行为非礼,这个评价在周代可是非常严重的评价,类似于今天评价某人真不是东西。所以或许正如钱穆先生所说,申、许、郑等国是假借鲁国之名。不过有人猜测,也未必是申、许、郑三国假托了鲁国的名义,鲁国参与拥立平王记载于《竹书纪年》,而《竹书纪年》作为一部盗墓而得到的书,使用的又是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前的魏国字体,或有字迹不清和翻译失误的可能。“鲁”与“曾”相近,“鲁侯”可能是曾与申侯联合击杀幽王的“缯侯”的误写(“缯”与“曾”相通)。

幽王之死与平王东迁——烽火戏诸侯背后的投机交易与利益盛宴

利益盛宴

周幽王死后,姬宜臼在申国被拥立为周王,姬余臣在虢国被拥立为王。弑父篡位的周平王,不被诸侯承认纵有周王之名亦无周王之实。于是,周平王开始与不支持他的诸侯做起了交易。

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幽王郦山下。而秦襄公将兵救周,战甚力,有功。周避犬戎难,东徙雒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史记·秦本纪》

四十二年,犬戎杀周幽王,武公将兵往佐周平戎,甚有功,周平王命武公为公。《史记·卫康叔世家》

郑武、庄有大勋力于平、桓,我周之东迁,晋、郑是依。《国语·周语·富辰谏襄王以狄伐郑及以狄女为后》

二年,赐秦、晋以邠、岐之田。《竹书纪年》

从这个记录上可以看出,周平王通过爵位、土地、封赏,成功笼络了秦、晋、卫、郑等诸侯势力。封卫武公公爵,赐秦襄公爵位,并对秦、晋则赐以邠、岐之田。所谓邠、岐之田,就是镐京周围的土地,也就是西周起家龙兴之地,平王把周王室的祖居之地慷慨赐予了秦国和晋国。虽然这片土地上犬戎势力盘踞,支持携王的西虢也在附近,因此,要想真正掌控这片土地,秦国和晋国还需要自己进行争夺。但周平王的开出的条件,让晋、秦获得合法占有邠、岐等宗周之地的理由

幽王之死与平王东迁——烽火戏诸侯背后的投机交易与利益盛宴

获得支持

受到周平王送出的巨大利益吸引,秦襄公与周平王化敌为友,从敌对变成支持者。晋文侯也被周平王送出的巨大蛋糕所打动,在携王、平王中,选择周平王,在少鄂迎接平王,并在镐京拥立,最后在虢地击杀了周携王

立廿又一年,晋文侯仇乃杀惠王于虢。周亡王九年,邦君诸侯焉始不朝于周,晋文侯乃逆平王于少鄂,立之于京师。三年,乃东徙,止于成周,晋人焉始启于京师,郑武公亦正东方之诸侯。《系年》

周平王得知晋文侯袭杀周携王,欢喜不已,挥笔写下《文侯之命》表彰晋文侯功绩。“啊!不幸我这年轻人继承王位,遭到了上天的大责罚。没有福利德泽施给老百姓,侵犯我国家的人很多。现在我的治事大臣,没有老成人长期在职,我便不能胜任了。我呼吁:‘祖辈和父辈的诸侯国君,要替我担忧啊!’啊哈!

果然有促成我长安在王位的人了。”

在结尾处周平王肉麻的写道“族父义和啊!您能够继承您的显祖唐叔,您努力制御文武百官,用会合诸侯的方式延续了您的君主,追怀效法文王和武王。您很好,在困难的时候保卫了我,象您这样,我很赞美!”

平王锡晋文侯秬鬯、圭瓒,作《文侯之命》。

王若曰:“父义和!丕显文、武,克慎明德,昭升于上,敷闻在下;惟时上帝,集厥命于文王。亦惟先正克左右昭事厥辟,越小大谋猷罔不率从,肆先祖怀在位。呜呼!闵予小子嗣,造天丕愆。殄资泽于下民,侵戎我国家纯。即我御事,罔或耆寿俊在厥服,予则罔克。曰惟祖惟父,其伊恤朕躬!呜呼!有绩予一人永绥在位。父义和!汝克绍乃显祖,汝肇刑文、武,用会绍乃辟,追孝于前文人。汝多修,扞我于艰,若汝,予嘉。”《尚书·周书·文侯之命》

周平王赠与秦襄公、晋文侯等诸侯的巨大利益,换得几个主要诸侯支持,稳固自己的王位。这让本来就逐渐从周王室管控之下挣脱出来的诸侯,实力更加强大,更加不受控制。而至西周末年,各方诸侯之间互相倾轧、争权夺利,在长期对抗过程中,逐渐形成

四个较大的政治集团。一是周天子的嫡脉周王室;二是以宗周畿内封国为主的西岐集团;三是以成周洛阳附近封国为主的河洛集团;四是以申国为首的外戚集团。这四股势力有各自的政治诉求,互相胶着、长期缠斗,有些势力甚至与戎狄外族结盟,使西周末年本已复杂的政治形式变得更加破朔迷离,但大致保持一种均势。

幽王之死与平王东迁——烽火戏诸侯背后的投机交易与利益盛宴

乱局根源

周幽王末年"宠信褒姒、废长立幼"打破了均衡的政治格局,直接导致西周的覆灭,周平王东迁。周幽王和伯服一死,申侯等人立刻拥戴宜臼继天子位,是为周平王,因镐京地区被犬戎劫掠一空、毁损殆尽,导致本就反感周平王引外敌弑父上位宗周地区势力,更加反对周平王,且周平王将祖业邠、岐之地赏赐给晋、秦两国,丧失了在宗周地区立足之地与战略空间,所以周平王决定东迁。

在这过程中,西岐集团的姬姓诸侯发生了分裂。以西虢国为首的姬姓老牌宗室诸侯国,以平王叛乱、弑父篡逆为由,拥立周幽王的弟弟姬余臣,号“惠王”。而周宣王时新封的

姬姓郑国则倒向了周平王,郑武公成为拥戴周平王的重要诸侯之一。郑武公之所以拥戴平王,是因为郑国早有东迁的意向。郑武公的父亲郑恒公很早就认识到周王室的衰落,只有迁至伊洛平原附近才能安全,所以就利用职权从东虢国和郐国手中索要了十座城池,作为郑国的前进基地。

幽王之死与平王东迁——烽火戏诸侯背后的投机交易与利益盛宴


对曰:“”夫国大而有德者近兴,秦仲、齐侯,姜、嬴之隽也,且大,其将兴乎?”公说,乃东寄帑与贿,虢、郐受之,十邑皆有寄地。《国语·郑语·史伯为桓公论兴衰》

其次西申侯也同样支持东迁,因为他是勾结外敌、手刃天子的众矢之的,大部分西岐集团的诸侯都想除之得利。刚好南阳地区的南申伯是西申侯的近支同宗,可以接纳申侯的族人。

因不受西岐集团的认可,只凭郑国和西申国的支持,周平王无法顺利迁都洛邑,于是平王积极拉拢河洛地区的诸侯。河洛地区的诸侯因远离宗周,政治上总被西岐集团压制,并无多少话语权。周平王准备东都洛邑,对原本远离政治中心的晋国和卫国都很有利。最后,在晋、郑国两国的努力下,周天子迁都洛邑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洛邑地处中原,与晋、郑两国较近,尤其是郑国。

这也为郑国在春秋早期的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

我周之东迁,晋郑焉附。《国语·周语》

吾先君武公与晋文侯戮力一心,股肱周室,夹辅平王。《国语·晋语》

春秋时代

在周幽王被杀、周平王东迁期间,郑、秦、晋、卫的角色非常微妙。谁是忠臣,谁是叛臣,往往一夜之间就会颠倒。清代学者崔述在他的《丰镐考信录》中就十分不解的问道:“君臣父子,天下之大纲也。文武未远,大义犹当有知者。况晋文侯、卫武公当日之贤者也,而郑武公、秦襄公亦皆卓卓者。……何故必就无君之申而立无父之宜臼哉?”

二王并立期间,平王集团变卖祖业家产成功笼络驱使晋、郑、秦、卫等几个诸侯国,击败了携王集团,但也因为不断拿王室利益作交换,导致王室益弱,诸侯益强,大国吞并小国、强国相互争霸的春秋乱世拉开帷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