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過為什麼助雕不助蛇?

zhutg0630


神鵰俠侶,這個問題不言自明。神鵰俠侶,是神鵰和一對俠侶之間展開的故事情節。若楊過見大雕和蛇搏鬥而救蛇,這部書還能叫神鵰俠侶嗎?

大雕,翱翔於九天,本來是宋未元初時人們心的圖騰。蒙古人因為為金國人進獻海東青,倍受欺負,奮而反擊。

海東青,一種攻擊特牛的大雕,是大金國人的摯愛。楊康作為大金國完顏洪烈的養子,對於金國人喜歡的海東青,不可能對楊康沒有一點影響。

楊過作為楊康唯一留存的兒子,其骨子裡對父親的生活和愛好不可能一點不知。金國人愛雕之風弄得國破家亡,可見那時的人對大雕的喜愛情懷。

蛇,冷血而慘人,只要是正常人,沒有誰願意和蛇每天相伴。除了西毒歐陽鋒那一家子玩蛇的。

所以,楊過憑父親楊康對他多多少少的影響和這部書的名字。楊過有選擇權麼?他若真救大蛇而殺死大雕,這部書就成了天大的笑話。

這部書還能叫做神鵰俠侶嗎?







畫詩人生


一、文化淵源

《後漢書·楊震傳》:「先葬十餘日,有大鳥高丈二餘,集震喪前,俯仰悲鳴,淚下沾地。……葬畢,乃飛去。」

沈德符《萬曆野獲編》言此事雲:

「後漢楊震以忤嬖倖死,葬日,有大鳥高丈餘,集震喪前,此忠直所致。」

大鳥之來,是對忠直大臣之悲悼。大鳥本身亦因此而有了特別的道德屬性。


唐人喜愛大鳥,李白即好以大鵬自。杜甫寫了《雕賦》,表現其正直勇武之精神。杜甫還作有《義鶻行》,內容是蒼鷹外出尋食,窩內的小鷹被蛇吃了。蒼鷹回來後報仇。其報仇數句雲:

「其父從西歸,翻身入長煙。斯須領健鶻,痛憤寄所宣。鬥上捩孤影,噭哮來九天。修鱗脫遠枝,巨顙坼老拳。高空得蹭蹬,短草辭蜿蜒。折尾能一掉,飽腸皆已穿。」

這一段報仇寫的蕩氣迴腸,頗有武俠氣。金庸先生雕兄與巨蟒之打鬥,很有可能從此中得到靈感。


杜甫所寫《義鶻行》,還是自己報仇。《聊齋志異》中有一篇《禽俠》,則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天津某寺廟中,有鸛鳥在佛殿鴟尾上築巢,而這附近藏著一條大蛇。每次小鳥翅膀還沒長出來,就被大蛇吃了。鸛鳥就要「悲鳴數日」。一連三年都是如此。人們都覺得,鸛鳥就別再這兒了,結果鸛鳥依然在這,又孵了小鳥。然後鸛鳥外出三日後才歸來。大蛇又要來吃小鳥,突然,風聲蓬蓬,天地似晦。一個大鳥從天而降,疾如驟雨,一下就把蛇頭給抓掉了,然後振翼而去。蒲松齡就說,此大鳥乃「羽族之劍仙也」。這個故事就純是唐傳奇武俠的路子了。


所以,像大鵬、雕、蒼鷹等大型禽類,自古便被賦予了特殊的道德屬性,有著特定的內涵。在歷代文人的創作中,這種大型禽類向來與勇猛剛直,勇武不屈聯繫在一起,而天然具有俠客屬性。比如《禽俠》那個故事中,蒲松齡就以「俠」稱之,並說是「羽族之劍仙」。


所以金庸先生寫大雕,自然也會承繼這種觀念。「大雕」本身就是俠義的象徵。當然,在金庸先生之前,像平江不肖生、還珠樓主等,皆已經把這種大雕的形象寫入武俠小說了。其通人性,能識人,有氣度,亦師亦友,切磋武藝等等功能,皆已見於平江不肖生、還珠樓主的小說情節中。而金庸先生對他們的作品是很熟悉的。


而「蛇」的意象代表什麼,是不用多言的。那總是跟邪惡,狠毒聯繫在一起。最典型是歐陽鋒、歐陽克。《鹿鼎記》中還有個「神龍島」,所謂「神龍」不過是蛇而已。尼摩星的武器為蛇杖。


這些是金庸先生寫大雕之外部淵源。


二、內部緣由

金庸先生寫雕,基本上寫到了雕的各種意涵。比如作為騎乘工具,捨身救人,為愛自殉,以及報仇等。這些都是郭靖兩頭白雕所展現出來的。


所以在寫楊過所遇之大雕之前,已經寫了郭靖的兩個白雕的許多妙處。這一對白雕,楊過是知道的。所以楊過剛開始見到大雕,想的是:

「將這頭醜雕捉去,跟郭芙的雙鵰比上一比,卻也不輸於她。」

首先已著意於大雕了。


這大雕是很醜的,「鉤嘴彎曲,頭頂生著個血紅的大肉瘤」。頭頂生大肉瘤這個特點,與潘綸恩《道聽途說》中所記的一種異鳥類似:「腦後巨團倍大於佛寺之布袋羅漢」。


大雕雖醜,卻是「古拙雄奇」,自由一番威武氣概。這其實和楊過內心的狀態是很像的。楊過自小不受人待見,被郭靖帶回桃花島後也總受欺負。到了全真教還受人欺負。和小龍女在一起還受人非議。總之,但楊過雖處困境,卻並不屈服。所有人都看不起楊過,但楊過自有一番氣概。


大雕之雖「醜」而「異」,正合楊過之狀態。在遇到大雕前,楊過遇到了一匹黃毛瘦馬,被人鞭打。書中言:

「楊過受人欺侮多了,見這瘦馬如此苦楚,這一鞭鞭猶如打在自己身上一般,胸口一酸,淚水幾乎欲奪目而出。」

楊過救下黃毛瘦馬後,發現居然是一匹千里馬。這瘦馬也是映照出楊過之狀態。所有人看不起他,但他是個千里馬。在大雕這也是一樣。這雕是個醜貨,但自有「古拙雄奇」之氣概。


楊過對大雕的態度是有一個轉變的。楊過最開始見到大雕,也是輕視好笑的。待見到大雕瞬間啄死四條毒蛇,才收起輕視好笑之性。大概就是在這收起輕視好笑之心的一瞬間,楊過看到了自己。


所以楊過才會在大雕危險時出手相救,正如當時他看到小黃馬出手相救一樣。那都是楊過看到了自己。


孫虛白


其實,這個問題中隱藏著一個連載版《射鵰英雄傳》的秘密。

大家都知道,楊過是楊康誘騙穆念慈後生下的孩子,但是在連載版《射鵰英雄傳》中,楊過的母親並不是穆念慈,而是一個叫做秦南琴的女子。

秦南琴是個捕蛇女子,長得非常美貌,曾經暗戀過郭靖。秦南琴因為會捕蛇,被鐵掌幫擄到鐵掌峰上,被楊康姦汙,從此懷孕,日後生下了楊過。後來,秦南琴在捕蛇時,不慎被毒蛇咬傷,一命嗚呼。

楊過跟著母親學到了一身捕蛇、御蛇的手段,能像歐陽鋒、歐陽克那樣驅動蛇陣。楊過還養了一隻神奇的小紅鳥,曾經啄瞎了李莫愁的一隻眼睛。

所以,楊過對待蛇的態度,一方面是將其視為獵物、牲畜,一方面又對蛇恨之入骨,因為他母親就死在毒蛇口中。而楊過對於鳥卻很有感情,因為他養過一隻很聰明的小紅鳥。

不過楊過第一次見到大雕時,卻對它並無好感,因為這雕長得太醜了。然而楊過因母親喪於毒蛇之口,生平恨蛇入骨,他對那醜雕雖無好感,但不願它為毒蛇所害,所以助它殺死了毒蛇。

幸好楊過心恨毒蛇,從此與醜雕結為好友,因此來到了獨孤求敗的劍冢之中,領悟了“重劍無鋒,大巧不工”的境界,走上了成為神鵰大俠的道路。而蛇是冷血動物,不論是智商還是情感都無法與神鵰相比,如果楊過救了蛇,其下場如何就很難說了。

一切有為法,如夢亦如露。我是夢露居士,為你解讀金庸武俠。歡迎關注,閱讀系列文章。


夢露居士


小哥出品,必屬精品。

眾所周知,《神鵰俠侶》被稱作《射鵰三部曲》之第二,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承接上一部《射鵰英雄傳》,在結尾又和第三部《倚天屠龍記》有莫大的關係,而《神鵰俠侶》男主角楊過為什麼選擇救助大雕而不是金蛇?箇中緣由,小哥詳細分析。

鷹的寓意比蛇要好。

亞當和夏娃開開心心的生活在伊甸園,但是因為蛇的誘惑,夏娃偷吃了蘋果,從此開了靈智,發現男女有別,進而有了羞恥觀念,並因此生化出萬千感情。

而中國自古就有“蛇蠍心腸”“蛇鼠一窩”“虎頭蛇尾”“蛇口蜂針”“佛口蛇心”等等成語,與蛇有關的,都不是什麼好事。

所以說,無論“蛇”在東方文化還是西方文化中,普遍都屬於反派角色。

但是雕就不同,相比於蛇,禽類更加受大家歡迎,比如雄鷹展翅,鳳(禽類)飛九天,鷹擊長空等等。

而在生活中,有句俗語“遇到無毛的退三步,遇到有毛的進三步”,意思就是遇到蛇,要躲遠一點,因為蛇毒致命,遇到其他狗羊猴貓一類長毛的動物,靠近一點,說不定還捉的主呢。

所以說,楊過當然是救鷹了。

為指引楊過繼承獨孤求敗的武學做鋪墊。

大家都知道,楊過幫助金雕之後,金雕早已通靈,所以他感恩楊過,再隨後楊過斷臂奔逃,再次和金雕遇到後,金雕不僅僅幫楊過療傷,還帶楊過去了孤獨求敗的墓地,讓楊過一窺無上劍道,同時引導楊過訓練,最終幫助楊過成為譽滿江湖的“神鵰大俠”。

試問如果楊過救的是一隻蛇,那麼這蛇如何能做到上面金雕所做的這些事呢?

所以就金雕,是為後文做鋪墊。

承上的作用。

《神鵰俠侶》承接《射鵰英雄傳》,不同的是在《射鵰英雄傳》中,男主角郭靖射黑鷹救白雕,並且人工飼養了兩隻小白雕,而在《神鵰俠侶》中,男主角楊過救的是一隻靈智初開,有著非凡閱歷的金雕,所以說,《神鵰俠侶》確實是很好的承接了上一部《射鵰英雄傳》,因為在兩部作品中,射鵰和救雕相呼應,不同的是《神鵰俠侶》中,這隻金雕的戲份非常多,意義更加重大。

謝謝大家。

喜歡的記得點關注哦。


古梁鏞


首先,楊過要是助蛇不助雕,那“神鵰俠侶”就得叫“金蛇俠侶”或者“神蛇俠侶”了。金庸先生寫的可是《神鵰俠侶》,必須讓楊過助神鵰殺死大蛇,才有後面服食蛇膽增長功力,並得神鵰傳授獨孤求敗玄鐵劍法的情節。

神鵰是獨孤求敗的寵物,或許,大蛇也可以是從前某位絕世高手的寵物,而那位絕世高手是獨孤求敗的死對頭。

如果楊過助蛇,那麼雕死蛇活,傳楊過武功的是蛇不是雕。可是,要是雕死了,楊過就沒有蛇膽可以服用,不能增長功力。沒準,哪天大蛇餓了,一口吞了楊過解飢,小說到此結局。


倚齋聽風雨


這個問題的答案顯而易見,《神鵰俠侶》講的就是一對俠侶和一隻神鵰的故事。俠侶當然說的就是楊過和小龍女,而神鵰指的就是楊過第一次遇到時正在和蛇爭鬥的這隻容貌醜陋的大雕了,於情於理,楊過都應該助雕而不是助蛇。



於情來講,雕是翱翔在天空中的飛鳥,代表了自身的強大,威嚴和自由,雖然這隻老鵰又老又醜,已經飛不動了。但餘威尚存,從它的氣質可以看出,它統治了一個或者幾個時代,是那個時代的王者。而蛇是冷血動物,本身又多是邪惡,神秘的象徵,目前的狀態就如一個酒足飯飽的惡棍尋釁滋事。此時的雕如虎落平陽,將軍老去,卻被一個無賴欺辱,不用說楊過,就是一個稍具正義感的普通人也會選擇幫助雕而不是蛇。


於理來說,神鵰是這部小說的重要道具之一,是它讓楊過在幾度落入生活低谷時重拾信心,自強不息,並指點楊過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武學進行練習,最終使其實現了王者歸來,走上了人生巔峰。

如果楊過此時選擇幫助蛇擊敗甚至殺死這隻雕,相當於戲曲中一槍扎死楊六郎——沒戲唱了,下面的劇情難道是要楊過要去和這隻蛇上演“千年等一回”的感情大戲嗎,這樣肯定就跑偏了。

這隻神鵰不但是楊過人生道路上的導師,和楊過的關係亦師亦友,也是整部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任是誰遇到這種情況也要幫雕而不是蛇。


田獲三狐


有個成語叫農夫和蛇。蛇是冷血動物,是不懂的感恩的動物,而雕接近於飛禽類,有些靈性,所以楊過的選擇是對的。


改變自己00000000


先有《射鵰英雄傳》後有《神鵰俠侶》,兩部作品一脈相承,人物多有重疊。神鵰是射鵰的延續,射鵰裡郭靖有兩隻白雕,是郭靖的好朋友,神鵰裡楊過也多次見過這兩隻雕,他對雕有天然的好感。如果是楊過助蛇他就走向了郭靖的對立面,顯然是不可行的。神鵰講述的是楊過如何接受郭靖感化,歷經苦難,成為一代大俠,而不是說楊過如何復仇,所以這種描寫是一脈相承的。

若看楊過遇見神鵰的情形,其實不難發現,當時只要是個人就會相助神鵰的。楊過首先看到的是一個身形巨大的醜陋大雕,腦袋有個大肉瘤,一般人看到這樣的怪物難免害怕,但是這隻大雕對楊過這個人並無惡意,而是神氣活現的走來走去,突然有四條毒蛇偷襲神鵰,結果神鵰動如閃電,以極快的速度將毒蛇啄死,把楊過一下子給鎮住了。他想到郭芙一直拿郭靖那兩隻白雕炫耀,就想我要有這麼一隻大雕寵物,豈不是比你還強。這時候楊過已經想著如何把神鵰收為己用了,豈能再讓它受傷害。

殺死四條毒蛇以後,突然又出現一個碗口粗的毒蛇,估計是附近的蛇王,神鵰率先啄瞎蛇王一隻眼,估計一時大意了,居然被蛇王咬住了肉瘤,然後緊緊纏住了它。楊過一看神鵰打不過蛇王啊,當即拔劍相助,在這時候,神鵰已經被楊過視為自己寵物了,怎能眼睜睜看它死呢,相助神鵰理所當然。

而且依著當時情形和後面神鵰實力看,其實神鵰壓根不用楊過相助,楊過那時候還不完全瞭解神鵰實力,只是他以為神鵰打不過蛇王。其實想想看,神鵰神力不下一流高手,而且縱橫山澗幾十年,不知對付了多少蛇蟲豺豹,豈會因為一條毒蛇就掛掉。果然楊過相助時神鵰還有阻止之意,它扇動右翅一下子就擊落了楊過的寶劍,不過那時候楊過一心保全神鵰,所以又拿石頭去砸蛇,後來大蛇在一人一雕合力之下很快就掛了。儘管不需要楊過幫忙,神鵰應該也可以殺死大蛇,但是神鵰頗通人性,知道好賴,對楊過的援手也是感激的。於是神鵰招呼楊過去劍魔獨孤求敗的埋骨之地,楊過看到這知道神鵰是跟劍魔一個時期的,而且神鵰的氣勢實力,決不下普通一流高手,再也不敢輕視神鵰。楊過這時候已經不想著收寵物了,而是把神鵰當做前輩高人看待,稱呼他為雕兄。

事實證明楊過眼光還是很厲害的,楊過見過神鵰以後,因為還要對付李莫愁,所以匆匆拜別,後來他被郭芙砍斷一條手臂,無處可去,便去山上尋訪神鵰。這一次,神鵰不僅帶著他打開了獨孤求敗劍冢,給楊過進行功法訓練,還給他一種異蛇的蛇膽,吃了以後內裡大增。楊過在很短的時間內,實力大增,一躍成為江湖第一流高手,就算不能比肩郭靖,也相差不多了。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當時楊過神經錯亂了,沒有幫助神鵰而是幫助大蛇,那他面臨的很可能是神鵰的反噬。神鵰天生神力,又跟隨獨孤求敗多年,還常年捕食一種異蛇可以增大力氣,實力絕對不同凡響。實際上在沒有經過神鵰訓練之前,楊過功力絕對及不上神鵰,就算拿著武器,也未必是神鵰對手。一代神鵰大俠如果真的對上了神鵰,可能沒有成長起來就會夭折。

就算按照今天的眼光來看,大雕都是十分理想的夥伴,鷹類壽命在所有動物裡都算長的,厲害的可以活六七十歲,跟人類差不多。神鵰天賦異稟,活得更久不足為奇。而毒蛇呢,壽命要短的多,關鍵蛇還是冷血動物,還要冬眠,如果真與蛇做夥伴,行走江湖不方便。關鍵大部分人對蛇沒有好印象,楊過拉著神鵰,別人都會覺得好威風好厲害,如果後面跟著一條蛇,就算他行俠仗義,人們也會覺得他好詭異好邪惡。

最終,楊過等到了小龍女,雙人一雕,飄然而去,神仙眷侶,莫過於此。


一覽眾河小


因為是神鵰俠侶,金庸需要這樣構思,如果是神蛇俠侶,楊過就去助蛇了。


如影隨風14522916


因為金庸感覺雕的作用比較大,還能當交通工具,蛇就不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