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市蜃楼:古代东亚帝国的特色超级战舰

海市蜃楼:古代东亚帝国的特色超级战舰


居高临下是在战争中握有先机的重要手段。放在技术条件较为简单的古代,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那些城墙高塔。乃至横行水面的各类战舰,也期望能在身形上压过对手。


然而,唯有在东亚地区,两者被非常直接的拼接起来。以至于在漫长的水/海战历史上,都浮现出楼船这个名字。


秦汉盛世的浮动碉堡

海市蜃楼:古代东亚帝国的特色超级战舰

海市蜃楼:古代东亚帝国的特色超级战舰

春秋时期 最早的楼船雏形就已出现




早在公元前5-6世纪,春秋时期的先民就留下部分关于水面作战的形象,为后人体察其状态提供方便。虽然当时的船舶技术非常原始,但也有了楼船型战舰的雏形。

尤其是在水网密布的江淮等地,都有人用木板搭建船只的第二层,以便搭载兵士用于近身搏击。由于没有弓弩等远射武器出现于技术影响,我们便可以大致想见,这个阶段的水战到底有多直接和残酷。


当然,原始的楼船思维绝非东亚本地专属。时间略早200-300年的腓尼基人,就在地中海东岸也捣鼓出类似东西。尽管其航海技术明显高于吴越土著,但对作战框架的理解却是惊人类似。通过为划桨的船只加装第二层,建立有效的作战平台,甚至比数百年后的东亚竞品更类似早期城楼结构。然而,这样的做法还是在公元前5世纪初就宣告淘汰。原因当然是希腊人的后来居上,用更加适合近海作战的低矮桨帆船,将笨重而不灵活的腓尼基楼船取代。结果,原本的师傅反而向徒弟学习,也使得整个地中海沿岸的战舰都逐步偏向希腊样式。


海市蜃楼:古代东亚帝国的特色超级战舰

海市蜃楼:古代东亚帝国的特色超级战舰

公元前8世纪的腓尼基楼船 就因适用性问题而被淘汰


这倒不是因为西方先民不懂居高临下的好处。但近海风浪,是无论如何都强于内陆大河。所以,若只是粗糙的在船体上架设多余结构,就容易造成整体性倾覆。因此,在淘汰腓尼基式楼船后,整个希腊-罗马世界的舰船都更加追求整体性结构升级。一面增加划桨手的数量,同时也在增加船体高度,对体量较小的对手形成天然优势。至于个别突出的小型塔楼,也不会在整体上影响整船平衡。


与此同时,东亚地区的楼船技术还始终停滞不前。由于木工技术欠佳,原先的小型船只很难按照原结构进行直接放大。为了迅速追求效果而不耗费太多时间用于研发,便有人在两艘小船之间架设平台木板,从而开发出秦汉帝国盛世阶段的古典楼船。这种船型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将内河小船迅速“增强”为多层浮雕碉堡。无论是秦军从汉水或长江上游出发远征,还是汉武帝派人走近海攻打箕子朝鲜,都用这些古典楼船输送部队及粮草。甚至在攻灭南越国的战争中,楼船成为南下大军的主要载具。


海市蜃楼:古代东亚帝国的特色超级战舰

秦汉时期的楼船 技术和造型都相当原始


尽管古典楼船的技术上毫无优势,但在缺乏竞争者的东亚世界,已算得上是顶级的王牌战舰。到了公元1世纪初,还有东汉将领马援率2000艘大小楼船出海,远征到越南中部。这也不是因为汉军的航海或水战技艺多么超强,只是人丁稀少的地方部族无力抵抗同时赶来的20000人大军。笨重的楼船就得以顺着海岸,慢慢依靠有效的人力划桨移动。


也是在东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成形为东亚输入更多船只技术。真正适合走海路的帆船,由印度和南洋商人引入交趾或番禺等地,向北辐射到吴越沿岸。由此逐渐成型的东亚海船,势必将对来自内河的楼船发起挑战。遗憾的是,我们在之后的几百年历史记录中,都发现这个迹象很不明显。


海市蜃楼:古代东亚帝国的特色超级战舰

东汉的楼船舰队 最远抵达过越南中部




曲折的技术性对抗

海市蜃楼:古代东亚帝国的特色超级战舰

汉末的乱世 让南方水系成为战场




汉朝末年,随着时局危机和军阀四起,许多江河湖海又重新开始成为鏖战沙场。曹操就有意识的在邺城挖掘人工湖泊,为草创阶段的楼船部队提供训练场所。然而,直到领地推进至淮河与长江北岸,才用收编的荆州人马扩充出庞大舰队。结果,楼船的弱点在赤壁战役中暴露无遗,被顺风而来的火船悉数焚毁。


当时的水师将领,早就意识到楼船的机动性弱点。因此,在战术上谋求大小船只的编队配合。大型的楼船往往居于中央,担任瞭望、指挥和决战功能。大量沿袭先秦特色的戈船小艇,则搭载近战部队到周围警戒,同时也成为拦截火船或敌方小股破坏力量的先锋。但南北船舶技术的不对等发展,还是让曹魏方面的楼船显得比东吴对手更加原始。后者已开始摒弃古典双体船结构,慢慢在改良的单体船上假设木质城楼。


海市蜃楼:古代东亚帝国的特色超级战舰

楼船始终是水师舰队的核心所在




只是碍于当时的技术发展条件,这些新式楼船的体积不弱古典前辈,属于比较罕见的中型战船。

在熟悉水性的江东兵士操作下,其适航性、机动能力和反应水平都胜过了曹魏方面。虽然因为结构性问题,很难离开海岸线太远,但风帆技术的普及还是让她们在顺风时显得非常好用。孙权就数次派出这类船队,南下夷州探险,或北上辽东进行攻掠。曹魏方面的反应却非常迟钝,经常以老式双体楼船从淮河流域南下。到其王朝的灭亡前夕,才终于招募沿海水手打造海船,并成功拦截了从辽东返回的东吴远征部队。


司马氏的西晋王朝建立后,并没有将战略重心转向沿海。相反,南下灭吴的主要力量,是从上游出发的巴蜀舰队。依靠大量陆军在长江沿线发起突袭,掩护船队成功突破中游的东吴水师拦截,从而规避了自身技术弱势。但南方船舶技术的向北蔓延,才是晋军迅速磨平水面战差距的基础性因素。当然,由于战争中的双方都开始拥有技术水平类似的楼船,大家都纷纷开始为己方水师增添攻击手段。但直到西晋灭亡与衣冠南渡,东亚楼船的主要武器还是单兵弓弩。对比地中海世界已流行多年的弩炮来说,无疑在火力方面弱了一截。同时,由于缺乏撞角等大杀器设备,也无法通过加速度来迅速破坏敌方舰船。


海市蜃楼:古代东亚帝国的特色超级战舰

新式的单体楼船 逐步取代老旧的双体结构


南北朝阶段,整个长江及其支流都成为各方水师交手的热战区域。建都东南的东晋等偏安政权,一方面需要应付新蹿起的北方势力,也必须直面各类此起彼伏的内部纷争和地方起义。单体楼船的体积也随战争需求而不断加大。

于是,来自巴蜀的大型拍竿开始被装上楼船,成为破坏敌方同类战舰的物力大杀器。加上大型床弩与小型手拉式抛石机的引入,让这个年代的楼船相争也呈现出激烈化趋势。类似孙恩这类沿海义军,也不得不在进入内河时改用楼船,显示出海战水平在东亚地区的停滞不前。最大的问题,始终是中小型船只缺乏可靠的杀伤手段,给笨重的楼船以致命一击。哪怕有印度船只不断登陆到广东与山东之间的大片海岸线,也无法将复杂的外来技术做到迅速本土化。


因此,无论隋文帝打造的五牙战舰,还是杨广和李世民派往辽东的楼船部队,都在以数百年前的技术和操作准则行事。北宋王朝也在汴梁开凿人工湖泊,容纳可随运河调度的楼船大军。留下沿海的大片水域,依旧是印度、波斯或阿拉伯海商横行的天下。


海市蜃楼:古代东亚帝国的特色超级战舰

中小型楼船 在更多时候成为主流




最后的抗争

海市蜃楼:古代东亚帝国的特色超级战舰

宋朝的大部分楼船 已经趋于小型化




随着靖康之变与宋朝的统治中心南移,沉寂多时的江淮水域也再次成为战争前沿。古老的楼船也在这个时期,迎接新一轮技术升级所带来的挑战。只是在故事开始的时候,她们还能以最为传统的方式挽回尊严。


1132年,自封大圣天王的杨幺在洞庭湖流域崛起,并组织义军反抗临安朝廷。在控制足够多的周边支流后,他们的部队也开始装备大型楼船,并引得宋军调集大量水师赶往镇压。得益于南印度海船技术在五代前后的东传,许多沿海宋军已换装了新兴海船,自信能以技术优势获得完胜。然而,当他们逆流进入洞庭湖后,就经常不能依靠顺风优势推进。


海市蜃楼:古代东亚帝国的特色超级战舰

海市蜃楼:古代东亚帝国的特色超级战舰

宋朝的频海战舰主要源自南印度地区


由于技术底子源于外海帆船,这些南宋海船所配备的划桨数量有限,无法在逆流环境中保持机动。更要命的是,海船本身为追求平衡而没有装配高耸塔楼,同步传入的希腊火技术也无人继承。于是,面对来势汹汹的义军楼船,南宋水师不仅遭火力压制,还被拍竿砸的异常痛苦。

这种海军败于内湖水师的奇妙景象,也成为全世界范围内的奇葩孤立。虽然杨幺最后还是兵败被杀,但那与宋军水师的发挥已没有直接联系。


在更早之前的黄天荡战场上,名将韩世忠也以大量赶造的楼船封堵金兵退路。然而,后者很快发现楼船的机动能力堪忧,不断出动小船予以突袭。不仅从包围圈中成功脱离,还险些将南宋的中流砥柱击杀。但基于后来的洞庭湖战区反馈,南宋君臣还是在建设水师部队时会强调楼船重要性,并为中型帆船也假设木质塔楼。只是苦于技术进步缓慢,终究不能克服当初就已发现的诸多问题。


海市蜃楼:古代东亚帝国的特色超级战舰

旧式楼船的缺陷 在黄天荡这类案例中也非常明显




当蒙元帝国在13世纪后期南下,就迅速以大量小型船只组成先锋水师。南宋方面则将各类内湖或沿海舰艇改造为楼船,期望以居高临下的射程优势构筑水面长城。最终,舰队不是被火船烧的不胜其扰,就是遭部署两岸的配重投石机重击。整个水师部队的溃败,也决定了临安宫廷的最后宿命。元朝的水师则以海外的日本、占城和爪哇为作战对象,基本舍弃了无法出海的楼船。不过,古老的楼船思维,还是继续在东亚地区被留存下来。


1363年,同为红巾军分支的两位枭雄,在鄱阳湖展开水面大战。以荆湖为基本盘的陈友谅,依然大造楼船出击,并经常利用高耸的塔楼直接攻取沿岸城池。赶来增援的朱元璋,则基本上以长江下游为依托,所用战舰也皆为灵活的中小型版本。结果,陈友谅的楼船队被封锁在内湖尽头,陷入进退两难的不利局面。朱元璋的船队则拥有不少早期火器,连纵火都有原始火药作为助燃剂。结果,那些来自荆湖的楼船便因后勤和火力劣势而毫无用处,在争相突围中纷纷搁浅。陈友谅本人也在混战中被流矢击毙。


海市蜃楼:古代东亚帝国的特色超级战舰

鄱阳话水战的结果 已预示着楼船即将被淘汰


此后,明朝的正规水师也继承蒙元传统,放弃以楼船等过于陈旧的型号作战。郑和的远航部队,也以大量引入阿拉伯技术的“杂交”船型为主,不再将高耸的楼船视为大国象征。


1519年的宁王之乱,是大型楼船在东亚战场的最后回魂。然而,叛军既不能拿下设防城市,也无法在静态防御中保存自己。随着王守仁的火船战术得手,这种古老而原始的内河武器也终于不再受到青睐。但各类接受类似改装的中小型舰船,还是在内河漕运与沿海训练中发挥作用。


海市蜃楼:古代东亚帝国的特色超级战舰

16-17世纪 楼船基本在东南亚水域消失


在1522年的西草湾之战中,广东水师就出动大批设有高台的帆船出阵,围殴葡萄牙人的小型桨帆船战舰。到16世纪的中后期,明军才终于将古老的楼船思维完全摒弃。


不过,在技术传播条件稍差的日本,古代楼船的变体还继续流行了一段时间。整个战国阶段,大量带有中古遗风的安宅船,都是日本各路大名的水面战主力。其中也不乏日本丸这样的巨型个体,在外观上显得很有气魄。然而,一旦战场从本土的濑户内海转向朝鲜半岛,这些船只的能力就在新环境下暴露无遗。


海市蜃楼:古代东亚帝国的特色超级战舰

日本本土是最后秉持楼船思维的战场




到17世纪初,战端平息的日本也不再大量保有这些“古船”。至此,在东亚地区流行2000多年的特色楼船,终于在时代的洪流面前消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