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城A深度分析9—價值與成長的問題


華僑城A深度分析9—價值與成長的問題

1,我不同意把投資嚴格區分為價值和成長兩個派別,我認為成長是價值投資的核心。

沒有成長的所謂“價值投資”其實是投機性套利。當然,安全性是前提,它涉及到公司的負債率和經營策略。成長性是達到盈利目標的重要手段,途徑,它涉及到公司的行業空間、商業模式、競爭能力和盈利能力。

價值投資以安全性為前提,以成長性為核心動力。投資的關鍵因素還是成長率,應該投資於年淨利潤(7年以上)不低於20%成長率的公司。

一個沒有成長性的公司根本談不上價值投資。當然財務不安全的公司更談不上價值投資。投資的持有耐心來源於安全性和持續成長性這兩個方面。無安全何談持續成長?無成長何談價值?

2,複利增長的威力來自哪裡?

其實來自成長性和時間因素。成長是動力,時間是發酵週期。沒有成長就不能複利增長,沒有耐心也完成不了複利增長。這就是價值投資必須要求滿意的成長率和7年以上時間的原因。

20%的增長率大約3.6年利潤翻倍,但7年的利潤增長大概是3.5倍,所以時間是複利增長的必要因素。但做到這一點的人很少。

指數性增長的道理正確也很簡單,但做到很困難,這是反人性的行為。失敗者並不是因為理念的錯誤,而是因為認知的侷限或失誤,成功者卻很容易被解釋為“倖存者偏差”。

反覆檢討這些說明性判斷,我認為複利增長的理論是無可懷疑的,“倖存者偏差”的解釋並不完全正確,因為認知性錯誤大量存在。

由於認知性錯誤,導致所謂的價值投資選錯了目標,即使選擇方向沒有問題但人性的缺陷使其失去了忍耐力,因此,這不是倖存者偏差的現象。

下面的因果關係具有客觀必然性:“(安全+成長+耐性)當且僅當 價值實現。”

3,假設有3個公司A,B,C;對A的投資買進估值是5pe,B的買進價格是10pe,C是20pe,它們都按照20%的成長率增長,持有5年,股票仍然保持5,10,20倍pe的估值,可計算出三家公司平均年收益率都是25%(不考慮分紅和再投資),現在的問題是,投資哪一個公司更理性?

A的估值最低,更低的估值概率很小,但B,C未必一定保持10倍,20倍的pe估值低點,因此它們都有擊破低點的風險。

但是C可能有更高更頻繁的波動性投機機會,畢竟給它20倍pe估值的公司,肯定和A不同,可能有比A更光鮮的概念。選A最理性,選C有投機性。

B、C都有可能突破估值低點。這個問題用無風險收益率判斷更加明確,選擇股息率高於無風險收益率的A投資,具有安全的債券屬性,同時又具有股票的成長性,所以是最理性選擇。

如果C不滿足20%的成長性則為完全性投機,如果滿足成長性則為價值投機。市場中的絕大多數人願意選擇價值投機的策略,因為這可以緩解反人性的壓力。

4,假設投資標的的估值10pe,對於成長率20%的公司有安全邊際。

那麼,當eps低於0.5元時候,股票價格不高於5元,如果eps只有0.1元的時候,股票價格只有1元,這個時候我們面臨一個二難選擇:

一方面1元股面臨價格限制的退市風險,另一方面如果避開退市的價格限制就難以達到10倍pe的安全邊際。

因此,過低的eps並不是一個可選擇的群體,儘管它的成長性符合20%的要求,但仍然不要選擇這類公司。這個問題就是下面要討論的eps基數問題。

5,價值投資還有一個要考慮的重要問題:公司的利潤基數選擇問題。

可能很多人並不重視這個問題。從複利增長率看,比較好的eps基數應該在0.8元以上。大概3年的成長就接近1.5元,7年的利潤成長在3元左右;這個基數價格的成長速度有利於股價的價值發現。

經驗發現,eps在0.5元之下,大部分股票的估值都有泡沫,因此存在一大段估值鈍化區間。例如,0.3元的eps股價10元,0.5元的時候股價還是10元。

這種對利潤成長不敏感的原因,在於低eps容易給較高的估值,因為市場有按照絕對價格(市值)給股票定位的心理因素。因此利潤越低的股票可能估值越高。

市場把這個叫做成長性透支。消化成長性透支需要時間因此出現估值鈍化現象。對於高價格股,例如100元,1000元的股票,反而有心理恐懼因素,對於那些有真正利潤支撐的股票反而容易被低估。

儘管在任何一個基數上20%的複利成長率曲線都是一樣的,但較高基礎的複利曲線在視覺上更有利於克服反人性壓力。買低eps股要特別注意估值泡沫的問題。

例如0.01eps的股票盈利增長1000%也不過是0.1元的利潤。合理的估值不應該高於2元,而安全的買進價格更在1元之下,但我們很難投資這類股票。在註冊制度下,低價格陷阱會大量存在。

6,回到價值和成長這個問題的具體實例,投資華僑城的關鍵不是低估而是成長性,大家一定要認識清楚這個關鍵因素,正是因為它在2011--2015年階段成長率的跌落才導致估值災難。

另一個例子是某某地產公司,雖然成長性很高,但估值和安全性不足,特別是財務上四分之一的利潤是公允值利潤調節和過高的利息資本化率,隨心所欲的負債表處理,也必然會導致高估值的難以持續,這種風險散戶可能看不到,但機構和某些人會看得很清楚

免責聲明:文中所有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意見,對任何一方均不構成投資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