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奔”參戰的沙俄,扒一扒俄國一戰前的經濟發展情況究竟如何

引言

1914年6月28日,奧地利皇儲斐迪南大公夫婦視察薩拉熱窩時遇刺,奧匈帝國以此為藉口向塞爾維亞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因此爆發。8 月1日,德國對俄國宣戰。此後,法國、英國等協約國相繼參戰,一戰全面爆發。

然而,與英法德等資本主義工業體系相對完備的國家相比,俄國資本主義發展薄弱,並不具備參加世界大戰的經濟條件。1913年,俄國國民收160億盧布,僅僅相當於同期美國國民收入的四分之一。俄國加工業產值僅佔世界總量的5.5%。

“裸奔”參戰的沙俄,扒一扒俄國一戰前的經濟發展情況究竟如何

一戰的導火索薩拉熱窩事件


此外,俄國工業佈局嚴重不均衡,工商業發展高度依賴外資。1861年農奴制改革後,俄國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但國家經濟社會生活的封建色彩濃重,歐俄農業人口嚴重過剩,城市難以消化農村剩餘勞動力,農業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形成緩慢。這些經濟現狀使得在英法德等全副武裝的重工業國面前,參戰的俄國如同“裸奔”。

一、一戰前的俄國工業雖有所發展,但絕對規模偏小、佈局嚴重失衡且嚴重依賴外資,商業則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商品流通機制

1900 年,俄國企業數量為 25327 家,總產值約32億盧布,工人近205萬人,到1913年分別發展到 29415 家、74 億盧布和311萬人。1909—1913年,俄國企業數量增長16.1%,總產值增長1.3倍,工人平均勞動生產率由1553盧布提高到2362 盧布,增長 52% 。

“裸奔”參戰的沙俄,扒一扒俄國一戰前的經濟發展情況究竟如何

20世紀初俄國的工廠


1861-1913年,鋼俄國的鐵年產量由32萬噸增至491萬噸,煤的產量由37萬噸增至3.6億噸,糧食產量8700萬噸,石油由0.2萬噸増至680萬噸,此外,沙俄還是當時僅有的兩個人口破億的國家之一,人口超過1.7億,是德國的一倍有餘。儘管在部分經濟指標,沙俄對德國實現了超越,但是工業總產值方面,沙俄卻只有德國的三分之一的水平,且俄國工業的發展上存著著諸多的問題。

“裸奔”參戰的沙俄,扒一扒俄國一戰前的經濟發展情況究竟如何

沙俄版圖


一是俄國工業佈局嚴重失衡。大部分企業集中在五六個歐俄地區,中部工業區、烏克蘭、烏拉爾地區、西北地區和波羅的海沿岸的企業數量佔全俄的57.8%,產值佔64.7%,工人數量佔68.5%。各地區生產集約化水平和勞動生產率存在極大差距。烏克蘭和波羅的海沿岸地區的生產集約化程度很高,而烏拉爾和中部工業區的生產則比較粗放。因此,戰前俄國各地區資本主義工業處於不同發展階段,各地區的工業水平存在顯著差異。

二是俄國鐵路運輸的保證能力薄弱。雖然20世紀初俄國鐵路建設規模宏大,而且於1913年躋身“世界五強”, 鐵路里程達到70000公里,總里程在世界上僅次於美國。但俄國鐵路網密度低,鐵路佈局不合理。1913 年,美國的鐵路網密度為每百平方公里鐵路長度1.4公里,歐洲為8公里,俄國則只有0.3公里,而且鐵路主要位於歐俄地區,邊遠省份尤其是西伯利亞和遠東鐵路運力嚴重不足。

“裸奔”參戰的沙俄,扒一扒俄國一戰前的經濟發展情況究竟如何

俄國的鐵路


三是俄國高度依賴外國資本。到1914年,俄國52% 的銀行資本集中在 7 家最大的銀行,這些銀行實際上都是外國銀行的子公司。壟斷資本主義時期,俄國通過貸款和直接投資等方式,積極輸入資本。 1900 年,外國投資約佔俄國股份公司總資本的 29% ,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這一比重提高到 33% 。俄國工業也嚴重依賴外國資本,外資在1916—1917 年間增加到22.5億盧布,大約佔俄工業投資總額的三分之一。外國資本壟斷了俄國南部70%的生鐵冶煉和製成品、約60% 的石油開採量以及90%的電力企業。所以,外資一定意義上可以直接影響俄國經濟。

此外,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俄國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商品流通機制。1900年,全俄城市商品交易額為46億盧布,但其中37% 來自莫斯科和彼得堡。1900—1913 年,登記貿易額增長了59.3%,達196 億盧布,但商品流通體系有待加強。據統,1912年全俄116.62萬家應該領取營業執照的貿易企業中,批發和零售企業 18.32萬家(15.7% ) ,小貨攤 60.81萬個( 52.1% ) ,售貨亭32.92 萬個(29.9% ) ,流動售貨企 業1.07萬家 ( 0.9% ) ,貨郎 1.5 萬人(1.3% )。落後的集市貿易仍然存在。1911年俄國共有近 1.6萬個展銷會,總交易額 110 億盧布,其中約 87% 來自建堂節期間鄉 村舉辦的小型展銷會,交易額超過100萬盧布的大型展銷會只有23 個。馬卡里耶夫展銷會( 下諾夫哥羅德)和伊爾比特展銷會( 彼爾姆省) 是全俄有較大影響的展銷會。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俄國城市居民人均商品交易額 430 盧布,農村居民則不超過22盧布。

總而言之,一戰前的俄國工業發展水平遠遠低於英法德等其他參戰國家。


“裸奔”參戰的沙俄,扒一扒俄國一戰前的經濟發展情況究竟如何

俄國與其他國家的對比


二、一戰前的俄國農業生產方式仍然傳統和落後,糧食單產和糧食商品率均十分低下,糧食出口結構單一,農村人口嚴重過剩,反映出農業資本主義生產關係未能有效建立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農業約佔俄國國民收入的 50%,農業人口占全俄總人口 2 /3 以上。 雖然農奴制改革顯著推動了國家的現代化進程,使俄國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但國家的經濟社會生活仍帶有濃厚的封建殘餘; 歐俄農業人口嚴重過剩,耕地短缺; 城市資本主義發展緩慢,無力吸收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所有這些因素無疑延長了農村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形成過程。

“裸奔”參戰的沙俄,扒一扒俄國一戰前的經濟發展情況究竟如何

俄國農村


此外,20世紀的俄國農村生產條件也較差。1901—1915年,播種面積僅增長14.6%,低於人口增速,結果,同期農村居民人均耕地面積從0. 66 俄畝降至 0.62俄畝,下降 6%。耕作水平落後,主要依靠廣種薄收。1906—1907 年至 1913年,雖然糧食和飼料總產量增長54.3%,而單產僅增長10.4%。農村畜力日益短缺,1888—1891年至1912 年,農戶戶均馬匹數量由 2.3匹降至1.97 匹,只有一匹馬和無馬的農戶比例則由55.9% 升至65.2%。糧食需求,其中包括商品糧需求增長導致牲畜飼料播種面積減少,結果,1902—1904年至 1911—1913年,俄國每百人平均牲畜保有量由 63.9頭降至 55.3頭。 農民經濟的有機肥使用量下降。此外,俄國的農業技術水平也很低下。截止1911年計全國只有鐵犁420萬把,鐵耙不到50萬個,幾乎沒有什麼農業機械,而仍以1000萬把木犁和2500萬個木耙為主要農具。

“裸奔”參戰的沙俄,扒一扒俄國一戰前的經濟發展情況究竟如何

俄國農民


鑑於上述糧食生產條件,農民的糧食消費水平自然較低。儘管 1907—1909年到 1911—1913年農民糧食消費標準由 20.9普特提高到21.3普特,但在歐洲的排名仍然靠後。1913年,俄國人均消費糧食 23 普特,遠低於歐陸各國。俄國農民一晝夜口糧提供的熱量只有2617卡路里,明顯低於意大利的 3565卡路里、芬蘭的3674卡路里和美國的3785卡路里。

一戰前,俄國的糧食單產能力遠遠低於歐洲國家和美國,如果以世界6種主要糧食作物的平均單產為100,俄國只有75。此外,俄國農業的勞動生產率水平也明顯落後於競爭夥伴,農業的集約化程度極低。

沙俄的歐洲部分的人口密度很高,導致該地區農民經濟的規模大幅低於國外水平。俄國農民主要通過租賃和購買方式彌補耕地不足。購買土地的數量與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發展水平密切相關。歐俄農民購買土地的數量佔其土地總量的比重不高( 11.2% ),其中西北部地區最高,達 23.1% ,南部草原地區則為18. 4% ,波羅的海沿岸地區卻只有 0.04% 。俄國農村資本主義發展的不平衡性可見一斑。

“裸奔”參戰的沙俄,扒一扒俄國一戰前的經濟發展情況究竟如何

俄國農村


俄國農業投資明顯低於西歐競爭夥伴。 以1913 年為例,俄國 1 俄畝耕地投入8.6盧布,德國則投入31盧布。從改良農具的使用情況看,俄國與歐洲工業發達國家和美國相去甚遠。到十月革命以前,近半數農民仍使用木犁從事生產活動,耕地不足9俄畝的農戶基本上沒有脫穀機和選糧機等改良農具。俄國中部地區12個縣的統計數字表明,無農具農戶約佔 27%。 1887—1888年,畜力勞動佔糧食產值的比重為61.2% ,1912—1914 年該數字降至 60.2%,幾乎沒有變化。 這表明俄國農業發展水平落後,現代化農具普及程度較低。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俄國農民經濟的糧食商品率極低。絕大部分穀物和馬鈴薯用於滿足生產者個人及其家庭消費,只有20% 左右的糧食進入市場流通。糧食短缺地區甚至不得不添購糧食以緩解需求壓力。

糧食在俄國出口商品結構中佔重要地位。1909—1913 年,俄國 年均出口糧食7.27億普特,僅1910年就出口糧食8.47億普特。1910—1911 年,俄國小麥出口佔世界小麥出口總量的 21.9%,某些年份這一比例高達1 /3。糧食出口一度佔俄國出口總收入的50% 以上。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俄國是世界上重要的糧食出口國之一。但糧食出口結構反映出其經濟發展落後。例如,1911年美國出口的糧食中,麵粉的比重佔81.2%,同期俄國出口的糧食則主要為原糧( 佔 97.9% ) ,麵粉比重只有2.1%。農業發展水平低導致俄國在國際糧食市場的競爭力下降。1912 年,德國等西歐國家開始積極進軍芬蘭、波蘭和波羅的海沿岸等俄國傳統的麵粉出口市場,俄國的糧食出口 空間受到排擠。除技術原因外,糧食單產水平低,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滯後以及運輸能力嚴重不足等因素也極大地制約了俄國作為糧食生產國的潛力。

“裸奔”參戰的沙俄,扒一扒俄國一戰前的經濟發展情況究竟如何

俄國農村手工業


從農業僱傭勞動角度看,1897 年俄國農業工人數量為270 萬人,不足僱傭勞動力總數( 910萬人) 的 1 /3。到1914年,俄國僱傭工人數量增至1500萬 - 1700萬,但農業工人的比重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全俄 1.7億人口中,工人總數佔全國人口的比重不超過10% 。融入城市經濟生活是解決農業人口過剩問題的被迫選擇,但這方面同樣存在頗多問題。1900 年代初,4 460萬農村男女勞動力中,農業生產僅需要1510萬人,外出打短工1200萬到1420萬人,剩餘勞動力達 1310萬到1530萬人,而城市和農村資產階級的勞動力需求明顯低於實際供給能力,農村人口過剩問題日益嚴重。俄國社會結構失衡。一戰前地主、城市大資產階級、中等資產階級、商人佔全國人口的16. 3%,農民和手工業者佔 66.7%,富農約佔農民經濟總數的 15% 。

總之,在一戰前,俄國的農業發展是極度落後的。

三、結語

常言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20世紀初,為了應對可能爆發的兩大軍事集團之間的軍事衝突。俄國軍事上投入了巨資,

國家軍工生產預算從1908年的6億盧布增長到1913年的9.6億。軍事財政預算佔全國總財富的比例從1908年的23%增長到1913年的28%。在這六年裡,軍事工業財政預算達到42.4億。俄國政府購買武器所花的費用則從1908年的六千萬盧布增長到1913年的一億六千萬,增長了167%。

“裸奔”參戰的沙俄,扒一扒俄國一戰前的經濟發展情況究竟如何

參戰的俄國軍隊


然而,戰爭終究靠的是綜合經濟實力,靠購買武器只能維持短期戰爭。儘管農奴制改革後俄國資本主義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相對於英德法等國而言,俄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依舊落後、農業領域資本主義生產關係仍然未能有效產生,在這種情況下,俄國卻需獨立面對德國、奧匈、奧斯曼等東線多國部隊的俄國,如同“裸奔”參戰。因此。戰爭一開始,俄國國民經濟便陷入了困境。 軍工生產不足,前線武器彈藥也嚴重不足,由此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傷亡和損失。在忍無可忍之下,1917年,俄國相繼爆發了二月革命,將羅曼洛夫王朝推向了終點。

《俄國通史簡編》

《十九世紀九十年代俄國發展工業的措施述評》

《俄羅斯史》

《蘇聯興亡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