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碗“毒面条”不知毁了多少孩子,家长再爱也要克制,万不可大意

在当今社会,像“独生家庭”和“隔代宠爱”

这样的情况,无一不是将孩子陷入溺爱“沼泽”的推手。

有多少孩子就这样被“爱”击垮?又有多少孩子的人生被最亲近的家人,以如此特殊的方式毁掉?更讽刺的是,不到最后无法挽回的一刻,谁都是“当局者迷”,永不自省。

这碗“毒面条”不知毁了多少孩子,家长再爱也要克制,万不可大意

这碗“毒面条”不知毁了多少孩子,家长再爱也要克制,万不可大意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鹏鹏是家里的独生子,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整天围着孩子转,可谓“万般宠爱于一身”。

这天,爷爷带着孩子出来吃早点,像往常一样点了两大碗面。其实每天早上,爷爷都会把自己那碗面里的牛肉一块一块夹到孙子的碗里,而这一次,为了省去这一步,爷爷在点餐时交代店家直接把自己碗里的牛肉放到孩子碗里就好,老板答应照做。

但坏就坏在这一幕小孙子并没有看到,在吃面时,发现爷爷并没有给自己夹肉,看看爷爷碗里也的确没有肉块,便猜测是爷爷背着自己偷偷吃完了,随即满腔怒火,就在店里哭闹起来。

这碗“毒面条”不知毁了多少孩子,家长再爱也要克制,万不可大意

爷爷叫来店家解释,还说要给孙子买玩具,可不管怎样,孩子就是不哭闹不止,爷爷叫老板再上一碗面。但看到老人如此溺爱孩子,店家还是拒绝了老人的要求。无奈,爷爷只得带着孙子离开。

没过多久,爸爸带着老人和孩子又回到了这家店,拿出一张百元钞票往桌上一拍,要求老板做三碗牛肉面。吃面时,和自己的父亲一样把碗里的牛肉夹到儿子碗里。吃完后,也不忘起身瞥一眼老板,怪里怪气地说:“不就一碗面吗,好像怎么着是的。”

店里的客人看着爷孙三人离开的背影,都无奈地摇摇头,这孩子不就废了吗?

这碗“毒面条”不知毁了多少孩子,家长再爱也要克制,万不可大意

敲黑板:别让沉重的“爱”压垮孩子,别把“毒药”当做“礼物”

家长是在孩子找不到方向时的明灯,是在孩子感到挫败后的依靠,是在孩子感到孤独时的朋友,可无论如何,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他有思想、有感知,绝不是被放在笼子里等待饲养的动物。

家长爱孩子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就像做菜要掌握火候一样,给予给孩子的“爱”也得有个“度”。不要以为“爱”始终是好的,是对的,过分溺爱真的可以压垮一个孩子。

不要将原本美好的“礼物”变成“毒药”送给孩子,如此一来,一碗面条也会变成含有“剧毒”的“美味”。

这碗“毒面条”不知毁了多少孩子,家长再爱也要克制,万不可大意

教育孩子是门学问,这些情况务必杜绝

1)凡事父母都要大包大揽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关爱已经到了不可想象的地步,凡事都要亲自上手,小到穿衣吃饭,大到人生方向。他们以为这样做是对孩子最好的呵护,殊不知,自己才是毁掉孩子的始作俑者。

孩子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久而久之,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和独有的天性都会被磨得一干二净,即便长大成人也很难找到自我,更不要说成就一番事业了。

爸爸妈妈要给孩子机会去了解自己,只有对自己了解了,才能对自己的未来负责。

2)孩子的一切想法都满足

在父母成长的年代,物质资源比较匮乏,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孩子想要什么、想吃什么,爸爸妈妈都会满足,初衷也许是为了不想让孩子受一样的罪。

但是,当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演变成有求必应时,孩子会慢慢习惯这样的模式,不管喜欢什么都向爸爸妈妈开口,久而久之,他更会觉得这一切都是应该的。

当孩子一天天长大,欲望也随之扩张,但因为习惯,自己从不想这用劳动换取,直到有一天父母再也无力支撑他的要求,到时后悔也晚了。

这碗“毒面条”不知毁了多少孩子,家长再爱也要克制,万不可大意

3)把自己掏空,生活中全是孩子

所有的爸爸妈妈都深爱自己的孩子,但其中还有一部分家长在孩子面前是丢失自我的。他们希望把最好的都给予自己的孩子,甚至于自己的人生和生命。

其实,这样的家长并没有把孩子当做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来看待,用自己的一切来“爱”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折损了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宝爸宝妈们,你是否也有“溺爱”孩子的习惯呢?你觉得在教育孩子方面什么样的方式更好呢?下方留言我们一起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