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芯片隱形龍頭,背後竟藏著這麼多“巧合”

2020年的芯片股,已經開始嶄露頭角,有很多硬核芯片公司躍躍欲試了。但有一個龍頭——強力新材,生產的是芯片生產中極其重要的原材料——光刻膠,符合國家產業扶持方向,業績也不錯,股價卻漲不動,甚至在分紅方案發布後連跌不止,這是為何?

我們從三個業務和股價波動,來看看這公司到底怎麼回事。

一、光刻膠的發展方向,全看下游客戶的國產化進程

在之前的專題裡曾系統介紹過光刻膠這個行業,簡單來說,光刻膠主要應用在PCB、LCD和芯片三個領域,PCB光刻膠技術含量最低,芯片光刻膠最高。

國產廠商強力新材,光刻膠產品在上面三個領域都有涉及,尤其PCB光刻膠市場份額70% ,算是一個隱形龍頭。

國產光刻膠往哪發展,主要得看下游這三個行業的國產化進程。

二、PCB基本完成產業東移,光刻膠國產化順利

上世紀90年代,中國PCB產品幾乎由歐美日壟斷,生產PCB用的光刻膠在2002年之前完全依賴進口。

之後PCB產業東移,先是移到中國臺灣,後又移到大陸。06年大陸PCB產銷量躍居全球第一、17年大陸PCB產值佔全球的50.5%,成為主要生產基地,PCB光刻膠的國產化需求應聲而起。

但是,光刻膠這個行業有個特點:市場規模小,但建廠投資大,客戶認證壁壘很高,其實不算一個高成長行業。

比如PCB光刻膠在PCB中的成本佔比只有5%,整個行業規模不足百億,增速只有7%-8%。產業東移之前,全球前五大廠商佔據了80%的市場。

國產芯片隱形龍頭,背後竟藏著這麼多“巧合”


(圖:PCB各原材料成本佔比;來源:觀研天下,魯班行研)

強力新材正是在PCB產業東移的風口,通過合資、技術引進突破壁壘,開始生產PCB光刻膠,拿到了國內70%的PCB光刻膠市場,業務收入和毛利也逐年增長。

國產芯片隱形龍頭,背後竟藏著這麼多“巧合”


(數據來源:iFind;魯班行研整理 )

說實話,PCB光刻膠的市場規模本來就不大,強力新材在這個領域的市場份額又相當高了,即便競爭格局穩定、毛利率不變,19年上半年這個業務增速下滑,是否是見頂跡象?不好說。

三、LCD產業也在東移,但光刻膠仍被國外壟斷

LCD也就是顯示屏,現在電視、車載屏幕都大屏化,整個LCD行業規模仍在快速增長。


國產芯片隱形龍頭,背後竟藏著這麼多“巧合”

(圖:全球大尺寸液晶面板出貨面積;數據來源:iFind,魯班行研整理 )

90年代前,中國LCD自給率只有4%,之後也經歷了類似PCB一樣的產業東移,2017年大陸的LCD面板產能佔比達33%,首次超過中國臺灣,僅次於韓國。

雖然現在還查不到權威數據,但大陸很可能已經在2019年超過韓國,成為最大的LCD生產基地。

配套的LCD光刻膠起步較晚,目前大部分產品仍是高度依賴進口,只有蘇州瑞紅在LCD觸摸屏這個細分領域取得了30%-40%的市場,還有強力新材在LCD光引發劑(一類細分的光刻膠)領域拿到了45%的市場。按理說,這是個確定性高、國產替代空間巨大的領域。

然而近兩年公司這塊業務卻在下滑,並不如PCB業務這麼給力。


國產芯片隱形龍頭,背後竟藏著這麼多“巧合”

(數據來源:iFind;魯班行研整理 )

四、芯片產業正在東移,但光刻膠國產化程度極低

最硬核的部分來了:芯片光刻膠。

全球半導體(芯片)的產能東移,2022年前建成投產的晶圓廠,大部分都在中國大陸,大陸也是最大的芯片消費市場。

但核心的設備和材料目前被美國日本高度壟斷,半導體光刻膠90%市場由日本住友、信越化學、JSR、TOK、美國陶氏等公司掌握。目前中國廠商只在最低端的G線和I線兩種光刻膠上拿到一些市場,KrF線和ArF線光刻膠仍未量產。

強力新材主要生產半導體光刻膠的上游原材料,產品所處行業規模約7000萬美元,說實話不算大。公司這塊業務數據後來沒披露完全,從最後一期的數據看,增速是在下滑的。

國產芯片隱形龍頭,背後竟藏著這麼多“巧合”


(圖:公司半導體光刻膠專用化學品營收及增速;公司公告)

五、雖然是光刻膠龍頭,但在芯片領域沒作出大突破

總結看下來,光刻膠雖然對芯片生產極其重要,但從投資角度說,規模小、投資大、行業集中度高,實在難以出現穩定或快速成長的公司。

並且,強力新材,雖然在市場份額上領先,業績增長還是由成熟期的PCB光刻膠拉動,而高成長、機會巨大的LCD、芯片光刻膠,貌似增長並不給力,國產替代的春風,並沒有把公司吹起來,這樣如何做得起來估值?

六、一個分紅方案,牽出多個“巧合”

大家有沒有想過,國產芯片概念股大部分都已啟動,為什麼強力新材股價卻漲不動?尤其是19年的春季行情,公司股價直接在3月5號提前熄火,連跌四個月,怎麼回事?

除了上面說的基本面因素,還要注意一件蹊蹺的事——19年3月4號披露的利潤分配方案:公司發佈18年業績快報後,擬每股派發1.5元股息,每10股送9股分紅,這是好事啊?應該有高送轉行情?

蹊蹺的地方在於:公司之前定增和重組的限售股,正好在19年的6月5日、7月12日解禁。

交易所有規定:

上市公司存在限售股的,在相關股東所持限售股解禁期屆滿前後3個月內(股權激勵限售股的除外),不得披露高送轉方案。

這個分紅方案一出,交易所問詢函立馬跟上:往年都沒送股,今年突然10送9,是否是為了3個月後的減持做拉高股價出貨的準備?

公司當然否認,而且這個操作極其精妙:創業板規定高送轉定義為10送10,且減持三個月內不能高送轉。而強力新材是10送9,且還差一天才到3個月(3月4日——6月5日),公司的解釋為這次分紅不算高送轉。

這個送9股有點過於巧合。

國產芯片隱形龍頭,背後竟藏著這麼多“巧合”


然而市場反應很激烈,高送轉並沒有炒起來,反倒連續大跌直至解禁期,而7月12號解禁,且大股東隨即宣佈減持之後,那詭異的幾個漲停板,著實又有點過於巧合。

當然這也許真的是巧合,公司管理到底過不過關,有個小技巧:股東里有沒有大基金的影子,如果以後大基金二期能入股,我說的這些問題,應該影響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