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師魂、守師道、塑師表!山東科技大學這個學院抓師德師風有高招

開展“信仰的力量”專題宣講,每月組織1次教師集體生日會,評選“我心目中的好老師”……在師德師風建設上,山東科技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想辦法,出高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質硬、學術水平高、師德師風好的教師隊伍,為培育新時代高質量人才奠定了良好基礎。

铸师魂、守师道、塑师表!山东科技大学这个学院抓师德师风有高招

夯實師德建設思想之基

學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教師頭腦,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高尚師德,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教師力量,為師德提供正確的目標引領。學院制定《教職工政治理論學習制度》,堅持每兩週一次的教職工政治理論學習,每學期初制定《教職工政治理論學習活動計劃安排》有計劃有步驟安排學習活動,學習內容系統豐富。制定《教職工政治理論學習考核辦法》,切實保證學習活動落到實處,力求取得更好學習效果。

開展“信仰的力量”專題宣講,“爭做四有好老師,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專題研討會,開展“鑄師魂、守師道、塑師表”主題師德師風建設系列活動等。通過紮實有效的學習教育,夯實師德建設的思想之基。

學院注重提高教師的師德實踐能力,通過開展名家講壇、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國內外訪學等措施提高教師參與國際學術交流能力,增強教師與國際學術前沿接軌的能力。學院把師德教育納入教師隊伍培訓規劃,通過安排教師到企業和政府部門掛職鍛鍊、委派第一書記、企業幫扶等系列措施,全面增強教師適應現代社會的能力,全面提高師德實踐能力。

學院還定期開展向先進典型學習活動,通過學習“至誠報國”黃大年教授,“太行山愚公”李保國教授及每年教書育人楷模等先進事蹟,對照先進,叩問初心,找差距,補短板,激發教師不斷提升自身師德修養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學院定期開展警示教育,通過正反兩方面的典型,引導教師進行自我教育,將外在的約束和要求轉化為自身的道德修養,將職業道德規範轉化為自身的行為準則,力求達到知行合一境界。

人文關懷暖人心

學院堅持從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關心、愛護教師。

在財力允許的條件下不斷豐富福利待遇、完善辦公條件、協助解決教師子女入托入學、定期開展健身娛樂活動,開展婚喪生育住院等“五必訪”活動,定期組織教師體檢,發放生日蛋糕卡、每月組織1次集體生日會等。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得人心、暖人心、穩人心。

學院積極推進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等工作,設立院領導接待日、院領導聯繫系(中心)制度,老教師聯繫青年教師制度,讓廣大教師當家作主,各項制度順應民意,增強教師的榮譽感和主人翁意識。

學院針對每位教師的情況適時安排國內外訪學、培訓、參加學術交流會議等激發和調度教師學習的積極性。並制定《績效工資發放辦法》、《學院公益服務活動獎懲辦法》等,將獎懲制度細化並落地,讓教師權益有據可依、有章可循。

學院還通過一系列措施,及時發現和排解教師的心理壓力,讓廣大教師獲得最大的滿意度和幸福感。

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

學院堅持以完善的制度保障師德師風建設成效,先後制定出臺四大調控機制,並嚴格執行。

建立目標導向機制,制定師德規範標準,不斷完善教師准入制度和教師資格聘任制度,把師德評價結果作為職稱評聘、職務晉升、評先創優的重要內容和依據,並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

完善領導機制。學院師德建設實行書記負責制,並建立逐級負責、分權運行的管理機制。進一步優化工作機制,明確系主任和支部書記職責分工,將師德建設工作重心下移,構建起層層分解任務、人人爭抓落實的齊抓共管新格局。

健全監督評價機制。學院不斷健全師德監督辦法、制定了師德負面清單及失範處理辦法,導師十不準等規章制度,完善師德評價指標體系,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監督檢查,推行個人自評、教師互評、學生評價、領導評價相結合的評價監督機制。

建立優勝劣汰的獎懲機制。有效運用評價結果,將評價結果作為教師職業行為道德褒貶和行政獎懲的主要依據。師德優秀的加大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力度,對有違師德的教師給予通報批評、限期改正、直至清除出教師隊伍,形成獎懲嚴明的激勵和約束機制。

評選“我心目中的好老師”

學院定期組織學習學校的傳統文化,通過邀請德高望重的離退休老教師作報告、參觀校史館、集中學習《科大故事》等活動,講述學校發展的歷史和一代代科大人的艱苦創業歷程,讓每一位教師更加深刻理解和感悟科大精神和校訓、校風、教風、學風和優良傳統的深刻內涵,使每一位教師身在科大,心在科大,融入科大。

學院注重發揮榜樣示範,積極推動學院教師參加學校組織評選的最美教師、我心目中的好老師、難忘恩師等活動,以身邊的人教育身邊的人、營造尊重先進、學習先進、追趕先進、爭當先進的濃厚氛圍。

學院積極營造誠信治學的學術氛圍、端正學術風氣,鼓勵科研創新、遵循學術道德、保護知識產權的良好氛圍。積極營造寬鬆和諧的人文氛圍,大力營造平等友愛、融洽和諧、相互幫助、相互信任的人際環境,為師德形成和傳承構建良好環境。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薄克國 通訊員 秦曉鍾 範琪 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