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該怎麼避免孩子三觀受到不良影響?到底該不該讓孩子上網?

竹心容海


想避免孩子三觀受到不良影響,就不讓孩子上網,看起來可行,其實更像因噎廢食。

不可否認,有的孩子會因為迷戀網遊耽誤學習,又或者是盲目追星、打賞主播等,但在現在這個社會,想要完全杜絕接觸網絡,是不可能的。

首先,我們來看孩子的三觀會因什麼而受到影響。

肯定不止是網絡,還會和父母的教養、身邊人的影響有關。單純地把孩子的錯誤,怪罪到網絡身上,有失偏頗。

其次,孩子上網是父母想禁就能禁的嗎?當然不是。

就算父母在家嚴格控制,不讓孩子接觸網絡,只要他們願意,還是有很多途徑可以接觸到網絡的。比如:去同學家玩、去網吧、或在學校和別人交流等等。

第三、網絡真的一無是處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其實,網絡是把雙刃劍,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關鍵看孩子怎麼利用。

這就像一把刀,在廚師手裡,就能雕刻出精美的菜餚,但在壞人手裡,就可能變成兇器。這又怎麼能怪罪到刀的身上呢?

那麼,想要孩子不受影響,培養正確的三觀,該怎麼辦呢?

  • 堵不如疏,但要時刻關注孩子的動向

父母越是不讓孩子上網,孩子的網癮可能越大,所以堵不如疏。不過,父母還是要時刻關注孩子上網到底在做什麼,不能放任自流。不然,到發現問題的時候,可能就晚了。

  • 和孩子探討一些他所關心的事情

不要三兩句就提學習,孩子有個愛好或者偶像都是很正常的事。父母可以找機會多和孩子聊一聊他所關心的事情。

比如:你們班上的同學都玩些什麼、有喜歡的偶像嗎、覺得偶像有哪些優秀的地方,等等。把孩子從盲目的關注明星偶像的顏值,拉深層次到優質偶像的內涵上來,讓孩子找到學習榜樣的動力。

  • 發現問題的時候,多傾聽再找解決辦法

許多父母發現孩子沉迷網絡時,第一反應可能是暴跳如雷,然後強硬斷網。其實,這樣做根本無濟於事,不僅沒法讓孩子認識到錯誤,還有可能讓親子關係變得緊張。

不如多傾聽,瞭解孩子為什麼會沉迷遊戲,或者一些不好的事件。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然後再一起尋找解決辦法。

永遠不要站在孩子的對立面,那樣只會讓孩子更叛逆。

(歡迎關注:菈媽親子,一起聊聊育兒那些事)


菈媽親子


我是初三孩子的媽媽,我來分享一點心得。

一、家長言傳身教。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也是最好、最盡職的老師。

父母夫妻和睦,孝敬長輩。做媳婦的,注意營造好婆媳關係,姑嫂關係,做丈夫的,注意承擔家庭責任,營造好孃家的關係,讓孩子知道什麼是正確的家庭關係。

父母與朋友同學相處,也要有健康的相處之道,並且可以分享相處的點滴,讓孩子知道,她/他以外的同學和朋友關係是什麼樣的。

正面關係,發揚光大。

負面關係,引以為戒,不去觸碰!

前段時間,閨蜜的弟弟陷入網貸危機,催貸公司一個接一個給閨蜜打電話。弄的全家苦不堪言。

最後是她們一家人湊了20萬,還了款,把這個不爭氣的弟弟從監獄裡解救出來。

知道得多了,孩子自然可以判斷那些是正常關係,哪些是非正常關係。

比如,你的親戚或者朋友面臨離婚,創業失敗,財物被盜,這些事情你都可以在飯桌上與孩子分享,並一起討論並教給孩子正確的處理方法。

二、與孩子保持密切交流,對孩子的朋友圈要適當關注並實時“保潔”

經常在一起的人,互相吸引,互相影響。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從孩子的交談和日常行為中,成人是可以看出哪些是正能量,哪些是負能量。

正能量的朋友圈,家長要加以支持,我會主動邀請與孩子走的比較近的朋友來家裡玩,一起吃飯。

如果一旦發現孩子有交友不慎的,影響到孩子的三觀,家長要及時提醒並遠離!

其實這也是很多家長要擇校的原因。好學校的同學圈真的很棒!👍

三、及時跟蹤國際熱點。瞭解國際形勢,確立正確的世界觀。

三觀是指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其實上文大多涉及前2者。

後者就要靠多看多解析事件來實現了。我家每天吃飯都是中央新聞,鳳凰新聞輪流播放,我們也把這些事件作為茶餘飯後的談資。

有一段時間,孩子特別羨慕要出國讀高中的同學(我個人覺得,國內完成基礎教育,出去讀研讀博還是可以,劃重點,讀完一定要回到我們自己的國家)

後來,經過我們與學校老師合力引導,孩子明白了,基礎教育,我們國家是最好的。大中國才是我們安身立命的最好土地!

四、該不該讓孩子上網。

現在生活學習與互聯網密不可分。不讓孩子上網,是做不到的😂。

我家孩子2歲時,我就帶她到辦公室玩電腦,上網。

我告訴她,電腦就是一個日常工具,是用來工作和解決問題的。

手機也是。

堵不如疏。

以上是我的淺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睿智的成都媽媽


關於到底該不該讓孩子上網這個問題我認為不該一概而論,要分別對待。

首先像年齡小的小學生乃至幼兒是完全沒有必要上網的,現在網上的東西包羅萬象,其中的是非對錯我們大人有時尚且難以甄別,更何況是處在懵懂好奇期的孩子。很多小孩早熟早戀、動輒離家出走等不良行為大多是受網絡等影響;現在近視眼越來越低齡化、普片化,網絡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影響因素。我們小時候生活的環境非常的單純,對於小學生離家出走這種現象真的很難想象,對於幼兒時期佩戴近視眼鏡也是很少見。所以,作為一個三歲一個五歲寶寶的媽媽,我是儘量不讓孩子接觸網絡的。

其次,像一些中學生乃至更大的孩子,不讓他們上網是完全不可能,也是沒有必要的。畢竟網上也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信息化時代,不學會利用網絡就會走很多彎路,浪費更多的時間。但是這個時期的孩子,心智是還不成熟的,自控力也不夠,這時,我們做父母的留言正確引導、合理監督,讓網絡為我們所用,而不是沉迷網絡遊戲無法自拔。

總之,我認為,信息化時代我們誰都無法離開網絡,家長該怎麼避免孩子三觀受網絡的影響,使關鍵作用的是我們的家長,我們家長引導的好網絡能為我們所用更好的學習成長,否則將會毀掉一個孩子。

以上純熟個人觀點,有什麼不妥之處歡迎關注留言評論,共同探討,育兒路上我們一路前行。




超人媽媽MYL


三觀是指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三觀將伴隨著成長會不斷的地發生變化,那是正面積極的變化,還是負面消極的變化呢?這和孩子自身良性發展、身邊人和事正確的引導,尤其是大環境的發展影響都有極大的關係。那我們生長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到底該不該讓孩子上網?

孩子可以合理上網,而且一定要讓他上網,認識科技、運用科技,拓寬眼界和視野。這是一個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其實從孩子還不會說話,但是會用眼睛看事物時,家長為哄孩子開心,不讓孩子哭鬧求得一時安靜就已經開始用上手機了,無論是家長有意識,還是孩子的無意識,但已經明確告訴我們孩子是在上網了。隨著孩子慢慢的長大,尤其是開始上學的時候,家長開始有意識地控制孩子上網玩手機和電腦了。此時的孩子從無意識到有意識地上網,可以在網上通過各種視頻播放器看到不同的兒童漫畫,動畫和自己喜歡的電影電視;可以通過微信和QQ與千萬裡之外的親人朋友說話見面;可以使用各種軟件畫畫、製作精美的圖片相冊等等。此時的家長,你不覺得孩子的視野在拓寬嗎?他們在享受科技帶給自己的享受和快樂的同時,他們可以把上網所看到的、所溝通交流到的、所寫到的都可以用在生活和寫作素材中。如果不能上網,一點都不接觸科技化的上網,他們只能是一隻井底之蛙看到井口那麼大的天。有部分小學生當老師讓寫一篇遊記時,他大呼寫不出來,理由就是“我沒有去過任何旅遊點”,要求寫“榜樣的力量”,我還是不會,因為身邊沒有這樣的榜樣。眼界決定了一個人看法的高度。所以孩子可以合理上網,筆者建議每個週六和週日都可以給孩子兩個小時上網時間,可以用於查資料、查素材等學習;也可以看自己喜歡的電影,聽音樂等娛樂,甚者可以讓他們玩益智大遊戲。但必須在約定生效的情況下,時間段指定在何時,根據孩子週末的學習安排進行合理調整(從小我的孩子就是這樣讓他學會用電腦QQ寫日記,記素材,寫作文,利於保存。讓他上網玩遊戲,到點就關機。讓他用電腦查資料,或者幫家長做一些搜索)。這樣合理安排即可以控制孩子上網成癮,不傷眼睛,又可以讓孩子通過上網能看到外面的不同世界。

培養正確的三觀,不僅僅是靠父母的管教和約束,還受孩子的自身良性發展,周圍人和物的正確引導,尤其是社會的發展進步逐步形成的正確認識世界,人生的看法、事物價值和大環境。




安琪學習樂園


家長,您好。您所提出的問題其實挺常見的,21世紀以來,互聯網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互聯網給我們帶來的經濟和幫助是非常大的,可以說人們生活已經離不開互聯網,同時利用互聯網創業賺錢的人比比皆是,中國最大的富豪們也基本是互聯網的領軍人物。但是互聯網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煩惱,尤其對於有孩子的家長們擔心孩子沉迷網絡,導致孩子三觀受到不良影響。

孩子上網主要問題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上癮問題。大多孩子上網的目的是為了聊天和玩遊戲。漫無目的的聊天在時間上很難控制,遊戲的興趣持久性,再加上青少年們愛玩的天性,而中學生的自制力又很差,因此很容易造成上網成癮性。

(2)不健康網站。互聯網上有一些宣傳黃色、暴力等內容的網站,還有一些政治上反動的網站。極易影響到孩子三觀的形成與發展。

該不該讓孩子上網?

在信息時代,我們希望孩子遠離網絡?這有些天方夜譚!達爾文在一百年前就告訴我們“適者生存”,科技發展產生的各種挑戰必然會讓那些更具有適應性,創造力和自控力的人獲得更多的生存空間。互聯網不只是一個玩具,他給我們的更多是改變,甚至是變革,互聯網原住民正是乘著這改革的春風,乘風破浪而來的哪吒,有大鬧龍宮之勢。所以,在這個大趨勢下,我們無法改變環境。新冠疫情期間,網絡教學異常火爆,雖然仍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但這個趨勢是不可逆的。自然該不該讓孩子上網,答案顯而易見。

如何讓孩子上網?

凡事堵不如疏,如何引導孩子上網其實才是我們更多需要討論的問題。

(1)提醒孩子不要在網絡上輕易相信陌生人

孩子性格單純、鑑別能力弱,不法分子利用這一點通過網絡騙取孩子信任後,往往會實施很多預想不到的違法犯罪活動。

(2)提醒孩子學會識別、防範不健康信息

對孩子通過網絡瞭解的事物要基本掌握,對不健康的內容要使用攔截軟件,最好能陪伴孩子一起上網,進行監護。

(3)提醒孩子網上交友一定要謹慎

要教育孩子(尤其是女孩)網上交友一定要保持清醒頭腦,不能輕信對方的話;儘量不要單獨會見網友,如果真的需要見面,必須在親友的陪護下進行。

(4)提醒孩子勞逸結合。

孩子上網的時間不宜太長,一般不要超過1個小時,並且要注意保持正確坐姿,保護視力,有效防範“電腦綜合症”。

如何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三觀

三觀的建立是個長期的過程,網絡是工具,如果孩子三觀出現問題就責備網絡,這是不對的,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三觀除了學校教育,社會經歷家庭教育也很重要。

(1)以身作則,做好榜樣

家長的處事行為與處事方法,是孩子效仿的現實教材。所以,當你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的時候,首先自己要成為那樣的人,想要孩子喜歡讀書,我們就不能去上網,也需要每天也要堅持讀書,想要孩子每天有計劃的做事,我們就不能整天無所事事,也要學習如何讓我們的家變得井井有條。

(2)及時管束孩子的不當行為

合理地限制孩子的不當行為,可以加強孩子的紀律觀念。及時管束孩子的過分行為,可以修正孩子的人生觀。上網時候,陪同孩子一起上網,幫孩子對內容進行甄別,生活中也需要對孩子的不當行為及時指正,耐心勸說,適度懲罰。

(3)用積極鼓勵的方法,使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價值觀

為了孩子能健康成長,家長要先要創建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以身作則,注重孩子人生觀與價值觀的培養。用積極鼓勵的方法幫孩子建立良好的價值觀,這時家長要主動將基本的價值觀念和為人處世的方式都教給孩子。鼓勵是最有效的辦法,身教勝於言傳。所以,家長一定要做個好榜樣,這樣才能教育出品德高尚的下一代。


荀荀勸學


即便把孩子關在家裡,我們根本沒有辦法避免孩子三觀受到不良影響,因為三觀是很“虛”的,取決於孩子怎麼想。

我們可以看到一些現實狀況:

同樣是青春期的孩子,但是面對黃賭毒內容,有些孩子會沉迷其中,有些孩子會很明確地拒絕這些不好的事物。

這一切都源自於孩子對於該事物的認知,積極的三觀是建立在對事物有正確認知的情況下的,從而能反應過來這些事物會給自己帶來什麼影響,從而做出行動判斷;

我們再次舉一個例子,例如網絡。

任何片面地強調網絡的好或者是壞的絕對性言論,都是不科學的,一擊即破。

決定上網這個事情是積極還是消極,完全視乎孩子能否對網絡的作用有正確認知。

如果我們幫孩子屏蔽掉網絡,那麼孩子可能就會產生以下兩種認知可能性:

1. 因為我對網絡一無所知,我很希望嘗試一下

孩子是有好奇心的,面對一個人盡皆知,但對他而言卻是一個新事物的東西,他會有探索一下的傾向。

在家庭裡他沒辦法接觸網絡,也不可能向父母求證(即便求證也是一句網絡對你不好),那麼他只能自己想辦法去接觸。而接觸網絡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網吧或者是手機(同學的手機)。

這就完全把孩子對網絡的認知訴諸於“運氣”了,好的話可以遇到能給孩子指出網絡正確使用方式,而不好的話,則是讓孩子從一開始就接觸遊戲、黃賭毒等色情內容了。

---問題在於,這份給孩子對網絡的正確認知我們完全是可以早早介入的。

2. 父母說網絡如惡魔,我也這樣認為,所以我拒絕網絡

你能想象一個若干年後都不願意接觸網絡的孩子嗎?即便是現在小學報名,一些地區都需要用到網絡,到了初中、高中更是如此,到了大學連選科目都要用網絡。

何必因為我們對網絡的一些偏見,或者說現實存在不合理的東西,不符合我們三觀的東西,就抹殺了孩子對這些事物的認知呢?


上網與否,看電視與否,玩遊戲與否,其應該思考的,是如何讓孩子有對事物的不良心、對不良的事物的辯證思考能力,而不是一刀切的“我以為”


淅爸育兒記


如何避免孩子不正確的三觀跟孩子上網沒有必然聯繫。一個有正確三觀的家長是影響孩子的成長的因素,你的言行舉止,你的行為規範都潛移默化的改變著孩子的思想。如果孩子喜歡上網你去阻止就會適得其反,因為孩子總想知道是為什麼你要反對,與其意見不同,不如順其自然,你就讓他上。當初我的孩子就是喜歡上網玩遊戲,一開始我沒注意,發現後我想了想,我不能老看(kan一聲)著他,我有我的工作,於是在他十歲生日的時候給他買了一臺電腦(01年恆生牌的,大約一萬塊錢)這樣他不用偷著去外面玩,也很安全,最重要的是放了學就回家,做完功課就可以玩電腦了(我的要求),這樣學習娛樂兩不誤皆大歡喜。我說這些,意思就是滿足孩子的需求,要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在孩子的成長路上家長也需要學習。


悠夏宜人610418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如何避免孩子三觀受到不良影響?

我們都聽到過《孟母三遷》的故事,也理解並認同環境對一個孩子的成長有著關重要的影響,所以想讓孩子三觀正:

首先我們需要思考一下我們給到孩子怎樣的成長環境?這個環境,包括家庭教育環境和孩子的玩伴層次。即我們家庭尤其是父母的三觀如何?如果家人的三觀有問題,那孩子固然會受到直接影響。此外,對於大齡的孩子尤其是青少年,同伴對孩子的影響會大於父母,此時我們是否能於孩子交心,是否能比較好的瞭解到孩子結交的都是哪些類型的同伴?對這個社會、世界有怎樣的理解和看法,我們是否和孩子討論過?環境是很重要的一環。

其次,我們可以正面陪伴孩子、引領孩子,通過閱讀和討論世界名人的成長故事和理論觀點,間接的給孩子植入積極的價值感和世界觀,讓孩子在自我成長的道路上永遠有正確積極的精神做支撐。

第二個問題:到底孩子該不該上網?

網絡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讓孩子隔絕於網絡之外,那孩子未來不管是在工作、生活還是交際上都將很大可能處於劣勢。與其擔心孩子上網會導致各種壞結果,何不如花一點心思教會孩子如何正確和合理使用電子產品?

比如,我們可以和孩子本著尊重的態度來一起制定規則,什麼時候可以使用、每次使用多長時間、用於哪方面。。。

當規則制定出來了我們只管執行就可以了,這樣孩子也不用遮遮掩掩或膽戰心驚的玩,家長也不用擔心孩子玩上癮,還能提升孩子的自控力,把主動權就給孩子管理,孩子會更願意配合我們,認為我們家長通情達理能尊重他。。。這些好處太多了[微笑]

所以,答案是必須允許孩子上網呀,就看我們能否教會孩子如何管理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

希望能幫到你!


芊悅快樂育兒學堂


首先要讓孩子能夠接受正確的新事物,拋開這次疫情來說,在前幾年到未來幾年的教育發展規劃中,教育技術信息化是逐漸被推向基礎教育,高等教育等,所以,未來的教育一定會和科技緊密結合。

現在老師每年都會有固定的網絡學習課程,網絡研修班等,可以說大多數老師都是能夠認同教育信息化,只不過要讓大多數老師都能掌握運用網絡完成教學還需要很長的路,但是這次疫情加快了這項工作的進度。

幾乎在同一時刻,全國的老師都在投入到如何基於網絡完成教學任務,因為沒有統一的藍本,所以摸著石頭過河,然後大家交流分享彼此的經驗,再改進再教學,如此反覆推進。

那麼,看到這的你或許就能理解了,網絡融入生活的確會影響我們現有的思想,而作為父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自己的全部,不能走錯一步,但是縱觀歷史長河,如果沒有科學家成千上萬次的錯誤積累、如果沒有一代又一代的人從實踐中發現真理、如果沒有經歷這次疫情等,那麼我們怎麼能夠進步,如何發現新事物。

那麼,請放下你的擔心,老師已經是這場網絡教育的實驗人,可以說以後的教育更會離不開網絡,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說,網絡不會取代傳統教學,就像現在普及了汽車,為人民的出行帶來極大的方便,誰不願意接受呢?那麼接受了,也不會有誰擔心,我孩子有了汽車會不會上個廁所也開車!哈哈!





宋老師的Vlog


很榮幸回答到這個問題,面對信息化時代成長的孩子們,作為家長,到底該不該讓孩子上網呢?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改變著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也改變著孩子們的童年。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標誌之一,它意味著學校教,社會教育、家庭教育要發生改變,不能延續傳統模式。信息化給孩子們的成長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空間,但也給孩子們的成長之路帶來前所未有的坎坷。

因此,信息化背景下的教育是欣喜與困惑交織,機遇和挑戰並存,成為家庭教育和學校面臨的新問題。

對孩子們來說,信息技術可以用於學習,用於交流,用於娛樂。通過使用電腦、手機、iPad,孩子們可以更容易獲取知識,引發更多的思考;可以更便於和親友溝通情感,和同伴爭論研討;還可以更便捷地觀看精彩影視,參與有趣遊戲。信息技術的合理應用不僅有助於孩子們的健康成長,也為孩子們未來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但是,信息技術應用不當,又會使孩子們惰於學習,沉於交流,迷於娛樂。孩子們一有空閒就拿出手機、iPd、電腦,沉迷於網絡遊戲沉述於空泛交流,導致學習懈息、生活無序、視力減退、性格孤僻,信息技木的不當應用,不僅無助於孩子們的健康成長,而且會影響他們的身心發展和社會化進程。

所以,作為家長要認識孩子們信息技術應用的必要性和兩面性,善於引導,興利除弊。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路過的朋友關注我,在教育孩子的路上,也許我可能對你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