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否是勞動創造的財富?

富春惡水


水惡君問:"文化是方的,還是圓的?"

"你今天買菜了嗎?菜場門口有沒有給你在手腕上進行紅外測溫?"我說。

"菜買了,體溫也正常,還買了幾包方便麵,有方的,也有圓的。"水惡君說。

"在這等著我呢!當文化處於物質形式的時侯,存在方和圓的可能。“我接著答。

水惡君問:"你這個`物質形式‘,如何理解?"

"物質形式,就是物質財富,比如吃、穿、用、住、行等,物質形式不但存在方和圓,還存在與效用相關的大小、長短、色澤、質感、光結度等外在形式。”我說。

水惡君問:"是否存在非物質形式的文化?"

"有,與物質形式對映的是精神或思維形式。"我回答。

水惡君問:"這個精神形式怎麼理解?"

"精神形式包括知識、技術、方法、認識等東西,比如數、理、化、天文、地理等科學知識,運用這些知識的技術,與這些技術相關的經濟生產的方法,以及對政治、經濟、法津、道德等等的不同認識等等。"我答。

水惡君問:"是否存在第三種文化形式?"

"當然存在。文化除了物質和精神形式外,還存在人的身體活動形式。”我答。

水惡君問:"如何理解人的身體活動形式,意識也是一種活動呀?"

"人的活動包括精神活動形式和身體活動形式,但當精神活動形式被確定之後,精神活動與物質形式的關係要靠人的肢體活動來聯繫,或者講,要靠勞動來創造。當然個人的活動,與他人相聯繫的活動,或者叫做社會話動,其存在個性與共性的關係,並且其還存在風俗、習慣等習俗。人在相同或不同時空下的有規律的重複運動是重要的文化現象。"我答。

水惡君問:"如果講,人的話動是一種文化形式,那麼,猴子的活動為什麼不是一種文化形式?"

"區別在於人有精神的文化形式,並且用精神來指導活動,而猴子沒有精神文化。"

水惡君說:"那麼文化還是重在精神!?"

我接著說:"文化的學者,都重精神而輕行為,這有利也有弊。"

水惡君問:"是否存在第四種文化形式?"

"我正在尋找,還未找到。"

水惡君問:"那麼,文化到底是不是勞動創造的財富?"

"問題的關健是探索文化的摡念問題,所以這個問題可以不與勞動相關,(當然,財富肯定是勞動創造的),當不與勞動發生關係之後,就變成……"文化是否是財富"的問題,那麼文化是否是由財富構成呢?答案是是,又是不是,為什麼呢?因為這裡的財富包括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這兩個財富都是文化的內容,所以講是。但精神和物質的財富,都是意識活動和身體活動的產物,人們大都重視財富,卻不重視財富的生產,所以又可以講不是。"我說。

`水惡君在那裡自說自話:"文化是勞動創造的財富,文化是財富,……原來"勞動”只是修飾財富的一個詞語。"

"對囉!"

水惡君說:"物質和精神兩個財富,作為文化的內容,當然還缺少將這兩個財富聯繫起來的`人的活動'這個要素,所以`文化是財富'是一個不完全的文化概念!"

"還有一種情況,生產財富是說明了財富是怎麼來的,但沒說明財富是怎麼去的,比如說我們的消費文化,有怎樣的消費文化,就會有相應的生產文化,但在"文化是財富"這個概念中是反映不出來的。"我說。

水惡君點頭認同。

"我要感謝一個叫阿里孵…的網友,他百度到了一個網上的文化概念,是說文化是"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精神活動及其產品",這對我來講是一個新的文化摡念。"我說。

水惡君言,"這個產品,可以是精神產品,也可以是物質產品,但與`文化是財富'一樣,缺少人的活動這個文化形式。"

"對囉!有了文化存在的三種形式,誰都會判斷一個文化概念的完全或不完全狀態。"我說。

水惡君認為:"人的三個文化形式,只是從文化形式的角度看文化問題,而文化是包羅萬象的,從其它的角度看文化問題,或許這種方法是會有缺陷的。"

"我認同水惡君的觀點。但我們對文化的認識不要太認真,太追牛角尖,其實文化很平常,其是人類的活動及其創造的產品。"我說。

水惡君說:"你這個產品,包括了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對吧!但你這個"人類的活動“怎麼理解?"

"人類的活動,包括思維活動和身體活動。"我說。

水惡君問:"精神產品和思維話動是否重複?"

"不重複,精神產品是由思維活動創造的。當然,身體活動也是必不可少的。心理運動和身體運動都是文化不可缺少的形式和內容。”我說。

"將你這個"人類的活動及其創造的財富”這句話展開來就是:文化是人類的活動和意識活動及其創造的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對吧!"水惡君說。

"大概是這個意思。"我說。

水惡君問:"這裡包括消費嗎?"

"我想將消費行為,從人的行為中分離開來,但很難分開。"我說。


富春惡水


認可您的論述“文化是勞動創造的財富,又不全是。”

我們先用簡單的三段來假設推理下。

勞動是創造價值的唯一源泉(亞當斯密的《國富論》)

文化是財富,具有價值(具有價值的東西即為財富)

所以,文化是勞動創造的財富(更確切的說是“價值”)。

假設大前提、小前提都正確的話,結論自然正確了。大前提肯定是正確的。所以關鍵點是“文化是否具有價值”,也就是說文化是否是財富。百度裡文化的定義:“文化是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這些人類的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是不是都有價值呢?文化未必都是財富。比喻那些邪教也是“人類精神活動”,邪教出版物也是精神活動的產品,他們顯然不具有價值的,自然不是財富。又如,我們傳統文化當中也有些是糟粕,對於當下的社會來說也以經不具有價值,也就不是財富。所以,文化未必都是財富。

綜上所述,我認可您的論述。


阿里孵化時間衛士


常言道: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那麼就是說武術能分出第一,而相對於文化則沒有比頭,是一個大眾化概念,具有普遍的適用性。某些方面對於文化產生的確切含義可以這麼說:“文化是由勞動人民創造的。”

然而,文化的產生是人類文明的得以進步和昇華的根本基礎,理所當然是由人民在勞動中創造的,其目的結果是方便獲取更大的財富。

自人類有史以來,為了擺脫獵取動物、採摘野果的原始生活方式,就會想方設法地去謀求新途徑。於是,產生了刀耕火種,走上了熟食、種糧並能永續發展的自生道路。其實,這個過程就是在創造財富的同時延生了文化,雖沒有記錄成文,但它記憶在人們的腦海中,代代傳承而不滅。直到後來,甲骨文的出現,才呈現出勞動人民創造的成果即“文化”。

所以說,“文化是勞動人民創造的財富”不為過,因為它是人類文明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人說:“財富是具有價值取向的”也對,但是不含有文化屬性的財富,就不一定有價值。

比如說,一座石山立在那裡,寸草不生,還沒有動物常住,能有何價值呢?倘若人為地干預一下,賦予了它文化的底蘊,那麼它極有可能瞬間爆發、價值連城。說它的石質如玉,繼而就會人聚開挖並加工岀多種多樣的玉器或飾品;說它形如少女似仰臥望天,那麼“睡美人”山相就譽滿天下,就有不限流量的觀光客來一飽眼福,欣賞大自然的造化。在安徽省霍山縣就有這麼一座“

中華一絕.睡美人”的獅子山。

至此,不難理解“文化是勞動創造的財富”。文化彰顯了勞動人民的智慧,也是在創造中積累而來的。它厚植深廣且勃勃生機,有著無窮的力量,讓世上萬事萬物有了第二生命力。

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勞動者創造的財富會越來越多,即使盈餘也不滿足。這就是同步略超前的文化,寄生在人們的腦海中得以生根發芽,催生出一波又一波的高科技而獲得的成果。

不違言,有些勞動者的文化水平低,比起高科技人才相形見拙,但你不能就此一概否定,他們(她們)其中就沒有成功者。相比較而言,科技人才出成績要有大量資金投入或時間成本,最終還不定出成果;而一個普通勞動者的發明創造,有時或許碰上了一個巧合或是在解決問題時一點的靈感,就急時地產生了效果。

既然如此,說明“文化”是根,是勞動創造財富的金鑰匙。有文化,就朋確了創造這種財富的實質需要所在,不無的放矢,不遺漏寶藏。

選擇大於努力,一味地蠻幹,不僅僅是傷了個人身體,重要的是岀力與收穫不成正比,甚至於勞而無功。所以,在“

文化是勞動創造的財富”過程中,人們都有不斷總結經驗的習慣,形成一種文化記載,方便於後人查閱。

某些時候,我們活在當下的人,沒不必要去計較古文化的得與失,畢竟歷史上各個時期有它的特殊性。同時,確切理解到了古文化的對與錯,就是你我心裡最明白之處,這是人記,不是天規。對的,學習傳承,錯的,對照更改,皆有可利用的地方。

總之,勞動創造歷史,歷史承載文化。勞動創造了文化,文化當然是經勞動創造的財富。但文化的聚集力一旦積累成長起來,往往又使勞動者創造的財富更能最大化地獲得。


杜象應


第一種答案:

馬克思認為,財富不同於價值。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人類勞動,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因此,創造價值的源泉只能是勞動。而財富就不同了,財富是指商品的使用價值,即商品的自然屬性。創造財富的源泉是多樣的,除了勞動之外,至少還包括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所以,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明確指出:“勞動並不是它所生產的使用價值即物質財富的唯一源泉。”後來他又嚴厲批判了德國社會民主黨的《哥達綱領》提出的“勞動是一切財富和一切文化的源泉”的論點,進一步指出:“勞動不是一切財富的源泉。自然界同勞動一樣也是使用價值(而物質財富就是由使用價值構成的!)的源泉,勞動本身不過是一種自然力即人的勞動力的表現。”馬克思提出財富源泉多樣性的觀點,旨在強調勞動者掌握生產資料即建立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並展望未來實現共產主義的基本條件,其中就包括“集體財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湧流”。

第二種版本答案:

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但卻不是社會財富(使用價值)的唯一源泉。這是因為,勞動並不是創造社會財富的唯一要素。創造社會財富的不但有勞動這一要素,而且土地、設備、原材料等非勞動生產要素也對社會財富創造做貢獻。因此,勞動和各種非

勞動生產要素共同構成社會財富使用價值)的源泉。馬克思指出:"勞動並不是它所生產的使用價值即物質財富的唯一源泉"


大益茶


一直有這麼一種說法:財富是汗滴禾下土的“勞動人民”創造的。勞動創造財富,知識改變命運。當然,是合法的勞動者,創造財富。

但是,資本的形成,及至合理的優勢運作,為極端提高和擴大的生產力發展,提供了具體的支持和更加靈活多樣的組合方式的進化進步的選擇。



數字解


文化財富給我們帶來了美好生活,但美好的生活卻離不開勞動,而勞動同時也創造了奇蹟。

從古至今,中華民族就是一個熱愛勞動的民族,如果沒有勞動人民,就沒有我們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燦爛歷史文化,更沒有我們祖國現在巨大的成就。勞動不僅僅創造了燦爛的歷史,也創造了科技的未來。古代有“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北京故宮博物院”……現在有“雜交水稻”、“天眼”、“神舟七號”、 “復興號”和“5G信息時代”……這些成就都是靠人們的辛勤勞動而創造出來的,如果沒有辛勤的勞動就沒有今天發達的科技了。

我們的祖先一一猿猴,通過勞動使脊背變得挺直,使雙手變得纖細靈活,使雙腿脫離了大地,把山洞變成了宮殿、庭院、別墅以及高樓大廈,把石碗瓢盆變成瓷器和鐵器,盛滿了整個華夏。

人們開始用繩計數、把貝殼拿來當錢,開始進行開荒拓地,開始收穫勞動得來的成果,開始發明各種的勞動工具,創造越來越多的財富,從此過上了越來越文明的生活。 儘管如此,可現在還是有一些人對勞動的理解就是:幹活又髒又累,搞不好還會滿頭大汗,或者把衣服弄得很髒。這個理解是很正常的,因為很多人只是還沒有體會到勞動的價值,就下這種結論。但當他體會後就會對勞動有了新的認知。有一個故事:從前有隻小花貓,它的皮毛很漂亮,於是它每天都去找人比美,可是都有事兒,都沒有時間和它比美,例如:啄木鳥在清理藏在樹木中的蟲子;蜜峰在花叢中採摘花粉,釀造蜂蜜;老黃牛在田裡耕地……小花貓失落地回到了家,它知道了有時外在美並不是很有用的,相反,通過勞動才能對自己、對別人有所幫助,這是一種真正的內在美,能夠贏得別人的尊重和敬佩。從此,小花貓早上出去捕魚,晚上回家捕老鼠,動物們稱讚它是一隻真正美麗的貓。

勞動除了對個人有好處,對於國家還有更重要的價值。豐衣足食是我們人類的基本要求,而達成這個要求的條件只有一個一一勞動。因為我們祖先的辛勤勞動,使中國成為了四大文明古國,也是唯一一個把上古流傳下來的文化延續到今。歷經歲月的沉澱,華夏兒女創造了博大精深、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

自從新中國成立以後,人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全國人民辛勤習勞動創造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生活水平逐漸提高,社會飛速發展,科技逐步創新,人們許許多多的想象以及夢想被科學家從無變成了有,例如:智能手機、高鐵出行、線上教課等。勞動推動了中國的發展,推動了整個世界,推動了新的科技時代到來,通過勞動我們必將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創造我們美好的生活。我們發現,勞動像一個魔術師,能變幻出許的奇異、奇特的東西,而在這歷史久遠的人類文化變出了多姿多彩的世界萬物,如用畫筆描繪出一個神奇而夢幻的世界。

在這個世界,你會發現,勞動是我們最忠實的夥伴。勞動不僅可以強身健體,還能讓我們的頭腦更加聰慧,還能讓我們的雙手被賦予了“點石成金”的能力,而這一切都是勞動這個忠實的夥伴給我們帶來的好處。

文化能給我們帶來精神財富,能給我們帶來美好生活,美好的生活卻是靠勞動創造出來的。改革開放以前,農村貧窮、落後,每個村子都是小土屋,溫飽也是問題。但是人們不甘於現狀,堅持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去努力,去奮鬥,通過堅持不懈的勞動,終於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勞動最光榮”的確如此,農民伯伯通過辛勤的勞動,把一片片荒涼的空地變成了一片片綠油油的菜畦,讓人們吃上了健康可口的蔬菜;每天當我們還在睡夢中的時候,清潔工人在用自己勤勞的雙手為街道做保潔,正是清潔工人的勞動,我們才會有美麗又幹淨的學習環境和工作環境;街道上,公園裡一盞盞明亮的燈光,是發電廠工人的廢寢忘食、辛勤勞動,才能帶給我們明亮又溫暖的世界……

勞動使人聰慧,勞動給人快樂。它能洗刷人們思想上的塵土,它能除掉人們思想上的汙垢,使人們變得崇高,使人們變得偉大。“民生在勤,勤則不匱”,人間的一切美好生活都是勞動創造出來的,讓我們不辭勞苦,共同用勞動托起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吧!


汪斌


這個問題可以用三個勞動場面作回答。一個是勞動號子的產生。在沒有機械之前,所有需要對地基硬化的勞作,多數靠夯實。就是幾個人一起拋起笨重的石夯或鐵夯,讓它瞬間落下,夯實地面。在勞作中,為了協調動作,也是為了解除勞動中的單調乏味,於是就產生了勞動號子。再一個是江邊的縴夫們所唱的縴夫曲,也是在勞動中產生的。還有就是農民們勞作時所唱的山歌、薅草鑼鼓等,都是勞作者很自然的哼唱出來的。由此可以講,所有文化都是在勞動中直接創造的,或是在此基礎上升華的財富。


湖北老衛


共同交流


文化是勞動創造的財富。

廣義的文化,是指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稱。

人類的行為,無不體現出文化的元素。

人類在社會行為的過程中,創造了文化。反過來,文化又在影響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二者互為因是要,彼此影響,互相推動。

社會中一般人說一個人有沒有人化,一方面是指這個人內在精神財富外化的展現,另一方面是由外在物質的襯托。

比如說一個人有文化,說明他的精神富足、文化修養高、文某方面或綜合方面專業文化能力強。

如果是一個書畫家,那書法造詣肯定是有獨到之處,家中必定會有筆墨紙硯文房四寶等一應用品,通過精心創作出來的書畫作品必應該是精品不斷,在社會上展示得到社會及大眾的認可贊同,言語行為也自然會透露出專業的文化氣息。

這樣也說明了人創造了文化,通過文化的創造和運用,得到的結果就表現為種種的社會財富。

一家之言,歡迎交流


書香居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理清文化、勞動、財富三個不同概念以及之間的邏輯關係和相互作用。

1、文化:廣義上是個包羅萬象的概念,屬於意識形態範疇,如人類的演變過程都蘊含著不同的文化理念、思想引領、文化氛圍,它伴隨著勞動的全過程,並在勞動中發揮著促進或者阻礙價值財富(良好文化可以促進,反之,阻礙創造的作用)。狹義上講,文化是核心軟實力,它不能直接創造價值財富,但可以推動勞動創造價值財富,好的文化引領效果有時也可以用價值財富來衡量。如,我們現在社會物質極大豐富,價值財富也很充盈,這是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有利制度等良好氛圍下,通過推動廣大人民努力勞動創造,從而形成巨大價值財富的結果。

2、勞動:是創造價值財富的行為過程,決定著價值財富的有效性和多寡,而這,需要文化的引領和促進。如,晚清時期文化導向氛圍是閉關鎖國,所以決定著勞動創造力和由此而產生的價值財富比較落後。相反,工業革命的文化創新發展引領氛圍濃厚,也就使勞動創造行為積極向上,從而創造了極大的價值財富。

3、財富:財富是一種價值的體現,由勞動創造所得。其蘊含的多寡以及價值,由勞動創造決定著,而勞動創造又由文化引領方向決定著。

故此:文化不是直接創造財富,而是間接引領決定勞動創造行為而決定價值財富。


地勢坤9


有的勞動者創造的是航天飛機、人造衛星、高速計算機等等,這些勞動者是國之棟樑,他們都被當成是寶貝。還有創造精神財富的文學家、藝術家。文化也是一種腦力勞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