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嫁人的第三年,我依舊沒習慣沒有姐姐的“春節”


姐姐嫁人的第三年,我依舊沒習慣沒有姐姐的“春節”
姐姐嫁人的第三年,我依舊沒習慣沒有姐姐的“春節”

有時候想想時間真的過得很快。

上一秒還記得媽媽總是嘮叨著姐姐怎麼還沒嫁出去,都25歲的大姑娘,該沒人要了。下一秒姐姐就已經出嫁三年了。

平時還好,各忙各的,也沒覺得姐姐嫁人或沒嫁人有多大區別。

但到了最歡慶的春節感受就大不一樣了。

往年我們一家四口永遠不變的娛樂項目就是圍在一起打麻將看春晚,從我8歲記事起每年就開始打,一家人剛好湊齊四個。

我媽總是喜歡欺負我,每當我把零花錢輸得差不多的時候,她總是會在旁邊大把數著她的錢,調戲著我:某人又輸錢嘍,眼睛都要紅了,嘖嘖嘖~

那時候年齡小,本來輸錢就有些小委屈,每次被我媽這麼一逗,我就容易哭出來。

姐姐嫁人的第三年,我依舊沒習慣沒有姐姐的“春節”

姐姐最看不得我哭,每次我一哭她就從自己的錢堆裡抓一把塞我口袋。十多年的記憶裡,每年我都輸錢,每年姐姐都會把她的錢塞給我。

那時候的過年,是熱鬧的。

姐姐出嫁的第一年我還沒反應過來,年二十九那天傻傻地問母親:今年我姐怎麼那麼晚還沒回來?

問出口才恍然記得姐姐已經結婚了,今年大概是不會回家過年了。

那是我記事起,第一個家人沒有圍在一起打麻將的春節。

年三十吃完晚飯,我爸在看老碟片,我媽在追劇,我在玩手機。但我知道,我們一家都在想念我姐。

第二年,姐姐帶著姐夫來家裡過春節,五個人雖然有些不習慣,但好歹姐姐算是回來過年了。

姐姐嫁人的第三年,我依舊沒習慣沒有姐姐的“春節”

2020年因為一些原因,姐姐就連初二回孃家的日子也沒回來。

我想,我和姐姐大概從家人慢慢變成了親戚。

姐姐嫁人的第三年,我依舊沒習慣沒有姐姐的“春節”

其實當初母親是極度不滿意姐夫的,其他原因是其次,最重要的原因是姐夫老家在湖北,離深圳太遠。

不遠嫁是母親對姐姐擇偶的唯一要求。

前段時間微博有個熱搜:哈爾濱有對恩愛小情侶,因為春節過年去誰家的問題一直爭吵不休,誰也說服不了誰。

兩家離得遠,去哪家過年就意味著去不了另一家。

1月10日,眼看臨近春節,再次溝通失敗的女孩情緒激動下躲在公共廁所試圖服頭孢後喝酒自殺。

幸而女孩最終被發現送去醫院洗胃,成功脫離危險。

姐姐嫁人的第三年,我依舊沒習慣沒有姐姐的“春節”

其實這樣的新聞每年都有,記得去年有一對新婚夫妻開著小車回男方家裡過年,路上女方因為不滿回男方家,便去搶奪方向盤,險釀慘禍。

回誰家過年近些年成了一個大問題?

這是一個選擇題,有選擇不可怕,可怕的是這個問題的背後有多少結了婚的女人沒得選擇?

至少遠嫁的女人大多沒得選。

遠嫁他鄉,心裡有苦無處傾訴,可能一年到頭來只能和父母通一兩個視頻。父母也實在分不清女兒視頻內的笑臉,究竟是幸福的笑,還是藏著後悔的心酸與無奈。

不管怎樣,母親發揮了她作為“岳母大人”的權力,讓姐姐最終沒有遠嫁到湖北,而是和姐夫在惠州定了居。

嫁的近點,好歹有個孃家有所依靠。

姐姐嫁人的第三年,我依舊沒習慣沒有姐姐的“春節”

姐姐嫁人的第三年,我依舊沒習慣沒有姐姐的“春節”

幸福的背後,總是伴隨著看不見的犧牲。

姐姐嫁人後,我二十多年來認為“打麻將式春節”幸福的一家四口狀態徹底被拆散,這讓我幾年來都無法適應。

無法適應之餘,又突然想到了外公外婆一家。

母親從陝西嫁到河南,該有近三十年沒回去過了吧。大姨好像嫁到了湖南,二姨嫁到了廣西,大舅16歲去上海打拼也再沒回過老家過年。

昔日外公外婆浩浩蕩蕩的一大家子,如今子女分散各地,幾十年來再難聚齊過一次。

有時候做父母挺矛盾的,總催促著子女趕快結婚組建小家庭,然後眼睜睜地看著自己大家庭的成員一個個走了出去。

平時很喜歡讀金庸,他說:天生的雲,聚了又散,人生離合,亦復如斯。

姐姐嫁人的第三年,我依舊沒習慣沒有姐姐的“春節”

大家庭是過去,小家庭是未來,我們終要割捨過去,面向未來。

就像媽媽二十多年來再沒回過陝西過年,像姐姐也鮮有再回到我們這裡過年。

未來我的小侄子和小侄女可能會很開心他們過年的時光,每年有親愛的爸爸媽媽陪伴著。他們當然意識不到,他們親愛的媽媽在前26年裡是在我們這個家庭中過年。

他們也想不到,他們的舅舅,有多麼再想和他的姐姐在大年三十那晚再打一次麻將。

這一次,我肯定不會再輸的哭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