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嫁人的第三年,我依旧没习惯没有姐姐的“春节”


姐姐嫁人的第三年,我依旧没习惯没有姐姐的“春节”
姐姐嫁人的第三年,我依旧没习惯没有姐姐的“春节”

有时候想想时间真的过得很快。

上一秒还记得妈妈总是唠叨着姐姐怎么还没嫁出去,都25岁的大姑娘,该没人要了。下一秒姐姐就已经出嫁三年了。

平时还好,各忙各的,也没觉得姐姐嫁人或没嫁人有多大区别。

但到了最欢庆的春节感受就大不一样了。

往年我们一家四口永远不变的娱乐项目就是围在一起打麻将看春晚,从我8岁记事起每年就开始打,一家人刚好凑齐四个。

我妈总是喜欢欺负我,每当我把零花钱输得差不多的时候,她总是会在旁边大把数着她的钱,调戏着我:某人又输钱喽,眼睛都要红了,啧啧啧~

那时候年龄小,本来输钱就有些小委屈,每次被我妈这么一逗,我就容易哭出来。

姐姐嫁人的第三年,我依旧没习惯没有姐姐的“春节”

姐姐最看不得我哭,每次我一哭她就从自己的钱堆里抓一把塞我口袋。十多年的记忆里,每年我都输钱,每年姐姐都会把她的钱塞给我。

那时候的过年,是热闹的。

姐姐出嫁的第一年我还没反应过来,年二十九那天傻傻地问母亲:今年我姐怎么那么晚还没回来?

问出口才恍然记得姐姐已经结婚了,今年大概是不会回家过年了。

那是我记事起,第一个家人没有围在一起打麻将的春节。

年三十吃完晚饭,我爸在看老碟片,我妈在追剧,我在玩手机。但我知道,我们一家都在想念我姐。

第二年,姐姐带着姐夫来家里过春节,五个人虽然有些不习惯,但好歹姐姐算是回来过年了。

姐姐嫁人的第三年,我依旧没习惯没有姐姐的“春节”

2020年因为一些原因,姐姐就连初二回娘家的日子也没回来。

我想,我和姐姐大概从家人慢慢变成了亲戚。

姐姐嫁人的第三年,我依旧没习惯没有姐姐的“春节”

其实当初母亲是极度不满意姐夫的,其他原因是其次,最重要的原因是姐夫老家在湖北,离深圳太远。

不远嫁是母亲对姐姐择偶的唯一要求。

前段时间微博有个热搜:哈尔滨有对恩爱小情侣,因为春节过年去谁家的问题一直争吵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

两家离得远,去哪家过年就意味着去不了另一家。

1月10日,眼看临近春节,再次沟通失败的女孩情绪激动下躲在公共厕所试图服头孢后喝酒自杀。

幸而女孩最终被发现送去医院洗胃,成功脱离危险。

姐姐嫁人的第三年,我依旧没习惯没有姐姐的“春节”

其实这样的新闻每年都有,记得去年有一对新婚夫妻开着小车回男方家里过年,路上女方因为不满回男方家,便去抢夺方向盘,险酿惨祸。

回谁家过年近些年成了一个大问题?

这是一个选择题,有选择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个问题的背后有多少结了婚的女人没得选择?

至少远嫁的女人大多没得选。

远嫁他乡,心里有苦无处倾诉,可能一年到头来只能和父母通一两个视频。父母也实在分不清女儿视频内的笑脸,究竟是幸福的笑,还是藏着后悔的心酸与无奈。

不管怎样,母亲发挥了她作为“岳母大人”的权力,让姐姐最终没有远嫁到湖北,而是和姐夫在惠州定了居。

嫁的近点,好歹有个娘家有所依靠。

姐姐嫁人的第三年,我依旧没习惯没有姐姐的“春节”

姐姐嫁人的第三年,我依旧没习惯没有姐姐的“春节”

幸福的背后,总是伴随着看不见的牺牲。

姐姐嫁人后,我二十多年来认为“打麻将式春节”幸福的一家四口状态彻底被拆散,这让我几年来都无法适应。

无法适应之余,又突然想到了外公外婆一家。

母亲从陕西嫁到河南,该有近三十年没回去过了吧。大姨好像嫁到了湖南,二姨嫁到了广西,大舅16岁去上海打拼也再没回过老家过年。

昔日外公外婆浩浩荡荡的一大家子,如今子女分散各地,几十年来再难聚齐过一次。

有时候做父母挺矛盾的,总催促着子女赶快结婚组建小家庭,然后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大家庭的成员一个个走了出去。

平时很喜欢读金庸,他说:天生的云,聚了又散,人生离合,亦复如斯。

姐姐嫁人的第三年,我依旧没习惯没有姐姐的“春节”

大家庭是过去,小家庭是未来,我们终要割舍过去,面向未来。

就像妈妈二十多年来再没回过陕西过年,像姐姐也鲜有再回到我们这里过年。

未来我的小侄子和小侄女可能会很开心他们过年的时光,每年有亲爱的爸爸妈妈陪伴着。他们当然意识不到,他们亲爱的妈妈在前26年里是在我们这个家庭中过年。

他们也想不到,他们的舅舅,有多么再想和他的姐姐在大年三十那晚再打一次麻将。

这一次,我肯定不会再输的哭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