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記年體-秦前史之夏禹

(約公元前2100年)

夏禹,姒姓,名文命。母曰修己,父鯀,鯀之父曰帝顓頊,顓頊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黃帝。當帝堯之時,鴻水滔天,下民其憂。堯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嶽皆曰鯀可。堯乃封鯀為崇伯,用鯀治水,九年而水不息。於是帝堯登用舜,舜攝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視鯀之治水無狀,乃殛鯀於羽山。舜復舉鯀子禹為司空,而使續鯀之業。

禹乃遂與益、后稷奉帝命,命諸侯百姓興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勘天下為九州,十三年而功成。

於是帝錫禹玄圭,以告成功於天下。天下於是太平治。

令天子之國以外五百里甸服:百里賦納裛,二百里納銍,三百里納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甸服外五百里侯服:百里採,二百里任國,三百里諸侯。侯服外五百里綏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奮武衛。綏服外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要服外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蠻,二百里流。

其疆界東漸於海,西被於流沙,朔、南暨聲教訖於四海。

帝舜三十三年,薦禹於天,為嗣。又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喪畢,禹辭闢舜之子商均於陽城。天下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國號曰夏後,姓姒氏。

元年壬子,帝即位,居冀。頒夏時於邦國。

帝禹立而舉皋陶,薦之於天,且授政焉。

二年,皋陶薨。封皋陶之後於英、六,或在許。授益以政。

五年,巡狩,會諸侯於塗山。

南巡狩,濟江,中流有二黃龍負舟,舟人皆懼。禹笑曰:“吾受命於天,屈力以養人。生,性也;死,命也。奚憂龍哉。”龍於是曳尾而逝。

以天下九州之名鑄九鼎。

八年春,會諸侯於會稽,防風氏後至,殺之。

夏六月,雨金於夏邑。

秋八月,帝陟於會稽。

先是禹薦益於天。禹崩,三年之喪畢,益讓帝禹之子啟,而闢居箕山之陽。禹子啟賢,天下屬意焉。及禹崩,雖授益,益之佐禹日淺,天下未洽。故諸侯皆去益而朝啟,曰“吾君帝禹之子也”。於是啟遂即天子之位,是為夏后帝啟。

九州: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