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文史觀的角度看,法國大革命對於歐洲的影響有多大呢?

隔壁狐狸小姨


法國大革命不僅是遍及整個歐洲,也影響了全世界

從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到1794年7月熱月政變,法國大革命共經歷了5年曆程。

一、

1 範圍廣:遍及全歐洲,影響全世界。就其規模而言,如暴風驟雨,迅猛異常;。

2,群眾基礎廣泛,人民群眾在三次起義中都顯示了偉大力量,每當在革命的轉折關頭,都推動革命向前發展。法國大革命是歷時最長的一次資產階級革命(1789---1793高潮)巴黎人民3次起義,充分體現的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

3,革命徹底:相對於英國的光榮革命, 法國革命更血腥,提出的主張更徹底,成果更顯著、深刻。 大革命結束了法國一千多年的封建統治,它“是真正把鬥爭進行到底,直至交戰的一方即貴族被消滅而另一方即資產階級完全勝利的首次起義”。

改變了國家的性質

4,這場大革命還震撼了歐洲的封建制度,給它們以沉重的打擊。

這場大革命的徹底性更為以後的各國革命樹立了榜樣,因而具有世界意義。正如列寧所說:“它被稱為大革命不是沒有道理的。這次革命給本階級、給它所服務的那個階級,給資產階級做了很多事情,以致整個19世紀,即給予全人類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紀,都是在法國革命的標誌下度過的。”

二、

1)政治上,法國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規模最大的資產階級革命,震撼了整個歐洲大陸的封建秩序,為以後的各國革命樹立了榜樣。拿破崙戰爭早期傳播了法國革命的思想,在客觀上有利於歐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農民的解放。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一次偉大嘗試,豐富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學說。

2)經濟上,法國在18世紀中期完成了工業革命,成為當時僅次於英國的工業國家,推動了工業革命在歐洲的發展。

3)思想上,法國啟蒙思想家把歐洲的啟蒙運動推向高潮,為資產階級取得統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論上的準備,啟蒙思想在世界各地廣泛傳播,動搖了封建統治的思想基礎,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展,促進了社會的進步。 引用了各種大革命前的進步思想作為其口號,並偽裝成各種進步思想的弄潮兒實行專制。

法國大革命除了結束法國的專制政治外,還帶給歐洲人民兩個重要信念,一、民族主義,二、自由主義 ,這兩個信念成為引發1830年革命和1848年革命,對後世影響深遠。/p> 自由和民族主義

[自由主義]提出所有人生來也是自由和平等的,並應擁有言論,出版和宗教信仰的自由。

[民族主義]則主張人民應只效忠任何一個統治者或政府,此外,人民更享有自治的權利。 上述兩個信念,隨著法國大革命的展開而傳遍法國境內每一角落


人文歷史經典傳奇


法國大革命對歐洲的三大影響

1.德國成為歐洲第一工業強國

法國大革命以後,德國工業迅速發展,因為這次戰爭的政治後果是把德國數百個封建邦國減少到 39 個封建邦國,普魯士的疆域大大擴大,控制了魯爾和薩爾的煤礦。在普魯士的領導下,德意志一些邦國於1834年成立了關稅同盟 ,保證了普魯士經濟的發展。普法戰爭的勝利與德國的統一,更增加了德國的資源 ,加強了德國在中歐的地位,為其經濟的發展創造了一個安定的局面。隨著工業革命的迅速開展,到 1850 年,德國全面超過法國,成為歐洲大陸最發達的國家。19 世紀 80 年代工業革命最終完成,之後,德國工業更是跳躍式前進,很快成為歐洲第一工業強國。

2.推動歐洲資產階級革命

法國大革命撼動歐洲各封建王朝,動搖了歐洲國家的君主專制統治,並傳播了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以德國為例,德國許多地區的人民舉行了反封建的起義,雖未成功,但卻撼動了德國封建制度的基礎。1806 年,反法聯盟慫恿普魯士同拿破崙作戰,結果,普魯士大敗。1807年,普魯士被迫同拿破崙簽訂了《提爾西特和約》,喪失了一半領土和人口。《提爾西特和約》對於德國是莫大的恥辱,而但同時又是德國走向民族復興的轉折點。德國各邦政府不得不實行一些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改革為各邦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3.女性地位在歐洲逐漸提升。

大革命中的婦女是為革命理想與革命事業獻身的鬥士,也是一支不可忽視的革命力量。以法國為例,婦女以資產階級的平等論為依據,提出了男女平等的要求。當時法國社會的普通婦女即使受到過教育卻找不到工作,並且許多更適合她們的工作都被男人搶佔,因此她們除了多將其經濟上的不幸歸結於教育上的不平等,也要求革命政府對於技能訓練及工作就業方面給予更多幫助。上層婦女則首先從法律改革入手,她們的要求與資產階級的社會理想並不矛盾,因而阻力較小。她們主要著重於婚姻法和繼承法的改革以及對公民權的要求,並且得到了社會上的響應。報紙、民間組織、甚至是議會都出現了支持男女平等的言論。在這樣的多方支持下,1792 年的法令調整了婚姻法,對於婚姻問題兩性一視同仁;繼承法保證了男女享有平等的繼承權;婦女的財產權也得到了一定保證。在那個時代,這可以算得上是對婦女最寬容的法律了,這樣的法律對歐洲影響深遠。


歷史隱士介子推


個人觀點,純屬參考!

法國大革命又稱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是1789年7月14日在爆發的革命,統治法國多個世紀的及其統治下的在三年內土崩瓦解。法國在這段時期經歷了一個史詩式的轉變:過往的貴族和宗教特權不斷受到自由主義政治組織及上街抗議的民眾的衝擊,舊的觀念逐漸被全新的天賦人權、三權分立等的民主思想所取代。關於法國大革命結束的時間,世界史學界看法眾多,難成共識。在,普遍將作為大革命結束的標誌,推翻了雅各賓派的激進集權統治。

法國大革命是採用暴力手段矛頭直指國王的權力,法國在這段時期經歷著一個史詩式的轉變:過往的貴族和宗教特權不斷受到自由主義政治組織及上街抗議的民眾的衝擊,舊的觀念逐漸被全新的天賦人權、三權分立等的民主思想所取代,從而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革命。

法國大革命是近代史上規模最大,最徹底的一次革命,撼動了整個歐洲的封建制度,傳播了自由和民主思想!為各國革命樹立了榜樣!


踏雪雪無痕


1789年爆發的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對整個歐洲各個方面的影響都是無與倫比的,它意味著歐洲歷史的一個巨大轉折。這場大革命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想像空間——金錢夢、美女夢。鮮花夢,甚至於總統夢,一個乞丐可以想像自己在第二天早上成為富翁。

過去,人們從來沒有如此強烈地意識到作為一個個人,會有這麼輝煌的前景和可能。但是,大革命經過多次反覆之後,啟蒙學者們許諾的“自由、平等、博愛”的社會並沒有實現,人們看到的是一個慾望橫流、道德沉降的諷刺畫面。於是,深沉的絕望、沮喪和頹唐同那些金錢夢、美女夢、鮮花夢混雜在一起,構成一股自我張揚、自我憐憫、自我鍾愛的情感浪潮。

一個詩人說:“為什麼我從白天到晚上總是想到瘋狂呢?”“瘋狂”這兩個字非常典型地代表了一個時代——一個鼓盪著狂想和絕望的時代。在這個時代,創造了一個短暫而輝煌的文學星空——浪漫主義運動。在這個運動中我們可以講出一連串的名字,這些名字大體上可以分成“天使派”和“惡魔派”兩個行列。

“天使派”裡應該提到的有拉馬丁、夏多勃里昂等,而“惡魔派”中有更多我們熟悉的名字,比如:拜倫、雪萊、濟慈、雨果、司湯達、梅里美等。這個運動像天空的一群流星,由於它過於熾熱、過於明亮,延續的時間就不太長。在運動中的中堅分子,那些最有才華的人大部分都是非常短命的,而一些活得比較長的人,到了中、老年就轉向其他流派,不再是浪漫主義運動的成員了。


太祖趙匡胤


法國大革命歷時五年,從1789年巴黎人民起義攻陷巴士底監獄到1794年熱月政變,巴黎人民三次起義,是世界近代史規模最大也是最徹底的資產階級革命。

法國大革命是以啟蒙思想作為武器,所以,從人文史觀角度看,有以下幾點影響:

首先,在政治上

推翻法國波旁王朝專制統治,建立了民主的制度,啟蒙思想變為現實,衝擊了歐洲大陸的封建秩序,有利於民主、人權等人文思想的傳播,增強了人們的民主、平等觀念。

其次,從法律上

頒佈了《人權宣言》,拿破崙《民法典》,從法律上為民主、平等、人權保駕護航,促進人文思想發展。

第三,從經濟上

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反過來也有利民主、平等思想發展。


金烏木木


從人文史觀的角度看,法國大革命對歐洲進程影響巨大,其是革命影響,其甚至超越了歐洲文藝復興對歐洲的積極影響,乾淨快速地促進了生產關係的進步。


榮恥鑑定師


說實話對歐洲的影響其實很有限,反而對大洋彼岸的亞洲影響更大一些!


我不是星星53345960


知識太深奧。


用戶飛4414550063854


法國大革命是1789年7月14日在法國爆發的革命,統治法國多個世紀的君主制在三年內土崩瓦解。\r這是一次廣泛而深刻的政治革命和社會革命,從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到熱月政變,法國大革命經歷了五年的歷程,其勢如暴風驟雨,迅猛異常。在三次起義中,人民群眾都顯示出偉大的力量,一再把革命從危機中挽救過來,並推動它進一步向前發展,它徹底地結束了法國一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傳播了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r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君主專制統治,傳播了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很大影響。\r這次革命也是世界近代史上規模最大,最徹底的革命,它摧毀了法國的君主專制制度,震撼了整個歐洲大陸的封建秩序,傳播了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期間所頒佈的《人權宣言》和拿破崙帝國時期頒佈的《民法典》(後改名《拿破崙法典》)被稱為新社會的出生證書,在世界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次革命也為此後的各國革命樹立了榜樣,我覺得這是具有世界意義。



希爾大大


大革命本來就是一個錯綜複雜的話題,歷代都被人討論,從極端肯定要極端否定的都有,所以哪怕一個法國人,也不能說自己代表法國主流思想做出了一個結論,不然的話,我可以舉出不同法國人作出的不同論斷,每個都看上去言之成理。

正如同每個人所說的那樣,大革命是一個具有深層歷史意義的事件。

很多東西前面的人已經說了,我就補充一些吧。

第一,大革命是法蘭西貴族階級最後的喪鐘,但是不是最初的。

沒錯,法國貴族階級在1789年之前就已經死了。

在路易十四和路易十五時代,法國貴族們雲集凡爾賽宮,競相沉迷在奢華迷亂的生活當中,這樣風花雪月的生活,對文化來說當然是有益的,但是對貴族階級本身的經濟力量來說,卻是一種自殺行為。大量貴族將自己原有的地產質押典當,喪失了領地的直接轄有權,而是從通過原有領地的土地交易中收稅來維持收入(沒錯,在喪失所有權之後,貴族們還是可以從以後的土地交易當中收稅)

也就是說,從波旁中後期開始,貴族階級已經從整體上同領地割裂,成為了一個事實上的寄生階級——當然,我不是說全部,還是有不少貴族留在鄉村地方,並且躲過了大革命的疾風驟雨。

如果既不能對國家帶來多少益處,又沒有足夠的實力保衛既得利益,只靠著“冢中枯骨”來維持自己的榮華富貴,那麼這時的貴族階級也就是和南朝的士族差不多了,只等著一個侯景出現。

第二,大革命的主體是城市貧民階級,很多法令都反應了他們的直接訴求。

當時法國的城市貧民階級已經十分壯大,之前很多人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我只是在補充一點:很多城市貧民階級其實並不是出身於赤貧家庭,而是來自於家境不錯的家庭,但是因為當時法國的中產階級家庭也實行長子繼承製,幼子們分不到任何財產。

所以,到了大革命時代,政府就頒佈了法令,確定由子女直接均分父代財產,然後被拿破崙保留到了法典當中。這種我們今天習以為常的規定,實際上是靠一個大革命爭取過來的。

第三,大革命並不是一開始就這麼暴力的。

從大革命的經過我們可以看到,1789年三級會議剛剛開始的時候,就連羅伯斯庇爾這樣的野心家也只能高喊國王萬歲,只有當國王決定保衛他親愛的貴族階級特權、通過壓迫第三等級代表的時候,他們才堅定了鬥爭的決心,然後才有了著名的網球場宣言。

甚至,哪怕大革命之初,人們所構想的國家也只是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而已——只有等到路易十六叛逃外國、並且勾結外國要求他們入侵剷平暴民的時候,人們才希望除掉國王。哪怕就算如此,對路易十六的死刑判決(在國民公會以記名方式投票)也並非絕對多數。

所以大革命的恐怖是循環上升的結果,在內部和外部的因素共同催動之下,激進派才越來越得勢,不能一味地認為大革命時代人們只知道嗜血。英國的條件具有不可複製性,因為它是個島國,本質上很少面臨外敵入侵的風險(美國其實也十分類似),因而可以從容優雅。

我個人認為路易十六是個好人,但是他不是個好國王,他的執政失誤醞釀了大革命,他的進退失據催發了大革命,他的悲劇就是在一開始不想要以強硬手段對付第三等級,等到太晚的時候又想要這麼做,如果路易十六一開始就打算流血,他的統治是可以維持下去的,他的兒孫才需要面對那不可避免的洶洶洪水。

另外,說“拿破崙沒有想推廣啟蒙思想”這是完全錯誤的,拿破崙在國內和每個佔領區都推行《法典》,這幾乎是當時最代表啟蒙思想的法律了(當然,拿破崙主觀目的是不是推廣啟蒙思想就不做爭論了),別忘了當時普魯士和俄羅斯還在實行農奴制。

“法國大革命並不乾淨”,“暴力革命不可取”,“法國如果跟英國一樣平穩過渡就好了”如果是凡爾賽的貴族後裔們當然是有資格這麼說的,但是如果作為一個法國平民的後代,我認為對先輩的犧牲還是要保留一點敬意為好……

我覺得法國的官方觀點就比較中肯,引用一下先總統密特朗的總結吧:

“法國大革命就像生活本身一樣,是一個混合物。它既鼓舞人心,又令人難以接受。在大革命中,希望與恐怖交織,暴力與博愛雜陳。”

最後,光鮮亮麗的貴族和晚會什麼的最喜歡了~~~

然而我卻不希望他們和他們所代表的一切,出現在我的面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