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帶火的“宅經濟”

2020年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爆發,改變了無數人的生活軌跡,我們不敢出門,結果就是買菜靠配送、看病靠在線問診、上課靠直播,工作也是線上辦公……疫情影響下,大家都自覺“宅在家”,帶火了一批“宅經濟”業態。

1:火爆的“宅經濟”

疫情期間不能出門,俗話說活人不能被尿憋死,我們的生活依然要繼續,由此催生了新的消費需求。

——生鮮配送

美團,餓了麼在App上推出了生鮮配送,各種超市入駐,我們的基礎的生活需求直接拿手機就可以解決,巨大的生活需求推動下,線上平臺業務量激增。在疫情得到一定控制的情況下,在家實在待不住,去了一趟超市,在超市15分鐘買東西的時間,美團接單超過30單。

數據顯示,大多數生鮮平臺的訂單都呈現了爆發性增長。

——在線醫療

疫情的巨大影響之下,我們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著手機看一下疫情的相關消息。悄然間,我們發現在瞭解疫情的相關App上出現了一個在線問診的板塊,在某團,某了麼App上,各種藥房也是入駐。大家有一些這樣那樣的小毛病可以直接在線問診,然後藥品可以無接觸配送。2月以來,衛健委多次發文指出,充分發揮互聯網醫院、互聯網診療的獨特優勢,鼓勵在線開展部分常見病和慢性病的複診和藥品配送服務。

相關數據顯示,疫情以來,數十餘家互聯網醫療平臺或企業針對疫情開展線上義診及健康防護科普,跨地域調動醫生超數十萬名。

——在線教育

學校延遲開學,學生全民開啟在線學習模式,就連家長也成為了半個老師。手機上下載了各種App直播軟件,打卡的,學習的,學校的,培訓機構的。多家在線教育培訓機構、線下培訓機構紛紛推出在線免費課程,學校老師也開啟了直播教學。數據顯示,近期教育行業App日均用戶規模達到1.27億人。

在家上課就需要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同時培訓機構,學校可不管學生的實際情況,天天一堆資料,需要學生去打印,不久之前,朋友圈就爆出了排隊搶購打印機的情況。數據顯示,近期學習所需的電腦、平板、打印機等銷量快速增長,其中打印機增長同比超200%。

2:需求刺激、行業自救催生“宅經濟”火爆

這些“宅經濟”業態並非什麼新鮮事物,業內人士認為,疫情期間“宅經濟”的快速增長,一類受益於巨大的市場需求,比如生鮮電商、在線醫療,線上辦公。

此前,各大生鮮電商存活下來的策略就是,前期燒錢做補貼,培養用戶來做推廣。與此同時伴隨的話題多是燒錢、虧損甚至倒閉,而此次疫情讓生鮮電商脫穎而出,巨大的需求刺激銷售暴漲。

火爆行情下,買菜成了“搶菜”,多個平臺需要預約配送名額,有的甚至需要在零點預約。不少用戶吐槽,“買菜要拼手速,猶豫一下就約不上了,即使約上了,也不一定能按時收到。”

同樣被需求刺激暴漲的還有在線問診。對疾病的擔憂,去醫院的風險,疫情帶來的多重焦慮讓很多人選擇了新的途徑——網上問診。數據顯示,春節以來,互聯網醫療在線問診領域獨立App日活最高峰接近700萬人。

而在線教育的火爆,卻並非完全是由需求刺激的。疫情期間推行了停課不停學的口號。這其實也是各大培訓機構在夾縫中求生存的辦法。疫情期間導致了他們生源的流失,這也是他們自救的一種途徑。

“‘宅經濟’本質上是互聯網經濟,這種服務經濟形態適應了新崛起的年輕一代消費人群的消費習慣,即使疫情結束之後,‘宅經濟’會冷下來不少,但整體仍會持續發展。”田國強說。

疫情帶火的“宅經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