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螳螂吃公螳螂時,公螳螂為什麼不跑?其實和黑寡婦一樣,跑不掉

在自然界的一些生物之間,存在著性食同類的現象。

性食同類,意思是說,在交配前後雌性會吃掉雄性。比如:母螳螂在交配前後,會吃掉前來求偶的公螳螂。

母螳螂吃公螳螂時,公螳螂為什麼不跑?其實和黑寡婦一樣,跑不掉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雌性要吃掉雄性呢?關於這個問題,目前有3個假說。

補充能量假說

性食同類之所以能發生,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雌性相對雄性而言體型更大,在交配前後,雌性可以利用體型優勢將雄性吞入囊中。

科學家發現,在幾種會性食同類的雌螳螂中,它們的食物大約有2/3是雄性螳螂。所以,科學家分析,雌螳螂可能是釋放出一些信號,誘惑雄性螳螂前來交配,等到雄性靠近後,雌性便露出真實目的:吃掉對方。

母螳螂吃公螳螂時,公螳螂為什麼不跑?其實和黑寡婦一樣,跑不掉

其實,吃掉對方雖然不道德,但動物界並沒有道德可言。對於雌性螳螂來說,雄性其實和食物沒太大差別,通過捕食雄性可以增加雌性的能量來源,提高生存的概率(尤其是在食物較少的年份)。

或許在一次食物危機中滅絕了,不會性食同類的螳螂,而會性食同類的螳螂由於更具競爭力,更容易活下來,所以它的後代也保留了性食同類的特點。但是,這樣會有一個問題,如果雌性螳螂吃掉太多的雄性,以至於沒有足夠的雄性繁衍怎麼辦?

這時,自然界的調整機制就出現了。

如果一種雌性螳螂過於兇猛,吃掉所有的雄性,那麼該物種就會因雄性過少而滅絕。

如果一種雌性性食同類時比較剋制,會保留一小部分雄性,那麼該物種就可能延續至今。

所以,能活在今天,並且還在發生性食同類的生物,一定不會過度地捕食對方。

母螳螂吃公螳螂時,公螳螂為什麼不跑?其實和黑寡婦一樣,跑不掉

飢餓假說

科學家在野外觀測到,如果雌性在交配之前剛剛捕食過,那麼在交配前後就不太會發生性食同類的現象。

但如果雌性在交配之前沒有捕食過,就會發生性食同類的現象。

母螳螂吃公螳螂時,公螳螂為什麼不跑?其實和黑寡婦一樣,跑不掉

所以科學家認為,雌性之所以捕食雄性,是因為飢餓。

為了驗證這個假說,科學家斯克和戴維斯做了一個實驗,他們把所有的雌性餵飽之後,再讓雄性接近它們,結果發現沒有發生一起性食同類的事情。

為了實驗的嚴謹,他們又進行了第二輪實驗,在這場實驗中,他們把雄性分成3組,第一組喂得飽飽的,第二組的雌性喂得半飽,而第三組的雌性一點食物也不給。就這樣進行了幾天後,他們再讓雄性與它們交配。

母螳螂吃公螳螂時,公螳螂為什麼不跑?其實和黑寡婦一樣,跑不掉

結果發現:

第一組中,沒有發生性食同類的現象。

第二組中,雌性在交配前後試圖捕獲雄性,有一部分雌性成功了,也有一些雄性逃脫了。

第三組中,雌性根本無暇顧及交配,在雄性靠近之時就想要吃掉對方。

所以,動物界之中之所以發生性食同類,可能和該個體是否飢餓有關。

我們知道,在自然界中,雌性螳螂不是每天都能夠獲得足夠的食物,大多數情況下會餓肚子,所以當雄性前來求愛時,雌性也會把它們當成食物吃掉。

母螳螂吃公螳螂時,公螳螂為什麼不跑?其實和黑寡婦一樣,跑不掉

不過你發現沒有,性食同類的現象在節肢動物中較為常見,在其他動物中較為少見。這可能是因為性食同類雖然可以讓雌性獲得足夠的能量,但也無形之間減少了雄性的數量,增加了物種滅絕的危險。

母螳螂吃公螳螂時,公螳螂為什麼不跑?其實和黑寡婦一樣,跑不掉

愛的奉獻假說

還有一種說法是,雌螳螂在交配時咬掉雄性的頭,可以讓雄性分泌更多的精細胞,保證母螳螂更好的受孕。再者雄螳螂被吃之後,它的蛋白可以給雌性提供營養,以便雌性能夠生育,所以雄性為了延續自己的後代,主動獻身。

但這種說法有些站不住腳。

母螳螂吃公螳螂時,公螳螂為什麼不跑?其實和黑寡婦一樣,跑不掉

首先是因為,一些性食同類的現象發生在交配之前,雄性還沒有分泌精細胞,此時又怎麼能保證讓雌螳螂受孕。

再者,雄螳螂一直在試圖逃跑,而且有很多都成功了,這意味著雄螳螂並不是為了繁衍下一代,才甘願奉獻的。

因此愛的奉獻假說並不成立。

母螳螂吃公螳螂時,公螳螂為什麼不跑?其實和黑寡婦一樣,跑不掉

總結

性食同類在我們看來,是一件非常殘忍的事情,但這也是生物活下去的一種智慧,有些雌性會利用“交配”做誘餌,吸引雄性前來赴約。由於這種獲取能量的方式比自己單獨捕獵要方便許多,因此一些節肢動物演化出了性食同類的行為。

不過,性食同類只是少數,因為雄性減少也可能會引起物種的滅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