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快3年,又辭職了,應該何去何從?

陳子航


我曾經是一個HR,我不知道你是什麼原因又辭職,我不知道你這是第幾次辭職,但至少是第二次了!作為一個曾經的HR,無論出於什麼原因,我個人不喜歡頻繁跳槽的人,我覺得這一類人對集體缺乏歸屬意識!反過來,從你的角度分析,我覺得你沒有為自己制訂一個符合實際的職業規劃。一般而言,畢業一到三年,我認為是你將知識轉化成能力的階段,如何將你在學校中學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你需要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中(企業,崗位)去磨練,使自己大學所學的專業變成工作中的專業;而第三年到第八年,是你深化自己專業的階段,你需要在不同的環境中去延伸自己的專業水平;第五年之後,我覺得應該是把你這幾年來所積累的專業素養真正的專業化,成為別人學習的的經驗!所以你就自身發展而言,目前的問題有點大,還是應該多考慮自身問題出在哪!因為手機回覆,有些倉促,有興趣可以私信聊聊!我可以發表下我的拙見,以供參考!


教師落夜


以我自己為例來說說這個情況吧。

我一畢業就到了一家企業工作,一直做了大概7年,然後就辭職了。第1份工作是做的寵物美容,哈哈,沒想到吧。其實就是有一個朋友養了一隻狗(哈士奇),然後他的狗生了6只小狗。

當時這個狗的價格還是不錯的,所以呢,就想著賣狗的同時呢,再做一下寵物美容,應該是一個不錯的行業。這個做久呢,發現這個工作還是很辛苦的,加之另外一個朋友說去做諮詢管理。就沒再做成美容這塊了,就直接去做了管理諮詢。

當然這一次不再是去工作打工,而是去和朋友創業了,而且一創業就到了現在,也有10多年了。

所以我自己其實只有一次就業經驗,現在想想,其實可以在經歷多一點的不同的行業,這樣會對我後續的創業,可能還會有更大的幫助。

但是創業確實也很歷練人,充滿了無數的可能性。所以你畢業三年辭職再換一個工作問題不大,能積累很多的經驗,而且趁著工作的這段時間可以去積累更多的人脈和資源。

後面去創業也是完全可以的,這樣的話你的可能性會更多,祝你一切都好。


集掌櫃陳大


我也許給不了你答案,但我以現在過來的感受分享下我的心態。說不定,你看到同齡人的故事後能有所緩和現在的狀態。

我今年是畢業的第四年,看樣子比你早出來一年。期間,換了多少次工作我就不說了。還記得,剛開始工作的第一年,我所處在的小組裡有一個剛出來工作兩年的人,我心中到對他有些不屑,心想著都出來兩年了,怎麼感覺和我剛出來的一樣。既不是領導,工資也和我一樣。

可是,慢慢的,我內心的激情被工作磨滅,失去了方向,對未來更是充滿恐懼。我選擇了離開那讓我即賺不到錢又心累的公司。

第二年,那個時候的我開始發覺不在嘲笑之前那位剛出來兩年的同事了,因為我也正如此,活在最底層。也有點意識到原來這份崗位的工作到哪都是如此,我內心滿滿的都是失落感。

好在,我的個性是要強的人,我開始尋找其它的辦法來彌補工作上的失利,慢慢的我開始學會看書。我依稀還記得我人生的地一本書,人類簡史,看完之後,久久不能平復自己內心的震撼,感覺像開啟了另外一扇門。我就是通過這種看書這種慢生活來控制自己焦慮的內心。

有點讀書氣質後,我又選擇了離開,因為不賺錢。後來,又離職過多次。雖然總是離職,但是內心卻沒有第一次焦慮。

第三年,也是我成長較為大的一年。我尤為意識到時間不會告訴你答案,你的成長取決於你做過什麼,而不是時間。在這一年當中,也是我壓力最大的一年,我去過了很多城市,也許見的多,倒也把那顆沉浮的心漸漸的安撫了一些。但是,最後還是離職了。這份工作也讓我意識到表達的重要性。

現在,雖逃過一次裁員的我,但是工作也不穩定。可我的內心卻很安穩,因為我知道自己改變了一些。

縱觀我的經歷,一直在為提升能力而奮鬥。從當初愛做夢,到現在看清現實。現實就是,自己沒有學歷能力還不夠,要想拿高工資就得在一個領域沉澱,否則很難有翻身的機會。

我現在變得佛性起來,不驕不躁,幹好自己的活就好。我告訴自己的就是,要敢於說話,敢於表達自己的觀點想法,做更多和經歷更多的事情。其它的就是有時間看看書和跑跑步。

心中還牢記一句話:時間永遠不會告訴你答案,能告訴你答案的唯有自己。


My成長日記


我能說我跟你一樣嗎?我也畢業三年了,做了很多份工作。沒白天沒黑夜的工作,到手的工資還是僅僅只有那麼一點。在大城市一年掙得錢。存下不了多少,存下的都不夠買一個廁所的。從來都不敢談戀愛,原來因為談戀愛欠下鉅債。眼瞅著馬上就要奔30了嗎,感覺自己前路漫漫。看不到成功的希望,家庭是農村的靠自己奮鬥買房遙遙無期,娶妻生子不敢想。娶不起,養不起。在寂寞的深夜裡,感覺自己就像生活在下水道里的老鼠那樣孤獨。惶惶不安啊!但是前路漫漫,人還是要往前走。不能灰心,希望下一步就是成功的彼岸。


小丑47428


畢業3年了,辭職換工作很正常啊。

我畢業第三年,不僅辭職,還跨行業從頭再來了呢,開始幾年,沒有工資,家人養活。

但是我很感激畢業後的那三年,雖然有點彎路,但是卻知道了依據自己性格能做什麼,想做什麼。

如果沒有那三年經歷,我可能不會那麼咬牙切齒拼盡全力去學習,你走過的每一條路都不會白走,雖然這句話有點雞湯,但是回過頭來看,確實是這樣。

辭職不可怕,很正常。重點是你想清楚要幹什麼了嗎?休息一下?重新深造?換個行業?

無論你想幹嘛,都不晚,加油!


你好棗子


題主的這種情況叫“裸辭”。

是在沒有找好下家,或者沒有計劃辭職後怎麼做的情況下,毅然辭職的一種現象。

有這種現象的人也還不少,比如有人公司覺得自己工資少了,或者和領導、同事有矛盾使得工作不順心,亦或者覺得在公司沒前途......等等各種原因產生衝動,而離職。


但是“裸辭”一時爽,是否想到,“裸辭”會給你帶來哪些不良後果?




已經離職了,接下來怎麼辦?

已經走出了 “裸辭”這一步的人,也不要擔心緊張,也沒什麼可後悔的。就當給自己放了個假,積極面對新的人生。接下來我們可以這樣做:


  • 一、利用閒下來放鬆心情,總結過去的工作,找準方向。

你可以利用空閒時間好好放鬆幾天,拋掉過去的煩惱,讓身心放鬆愉悅起來。

但也不要太過放縱,當你心態變得平和地時候,對自己過去的工作認真做個總結。以旁觀者的心態,重新分析過去的工作,找到問題的本質,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


  • 二、不要因為壓力就亂投簡歷

有的求職者在“裸辭”後,由於生活壓力,會迫不及待地想找到一份工作,於是開始盲目地在網上海投簡歷,四處參加面試,然後等通知,然而效果並不好。

  1. 首先,因為是沒有目標地投遞簡歷和麵試,很費時間和精力,不能做到充分準備每一場面試,導致面試效果不佳;
  2. 其次,不同公司,不同崗位對應聘者的要求也不同,久而久之,會容易失去自我。自己到底傾向於什麼類型的工作,什麼職業方向肯怕最後連自己都糊塗了。

  • 三、抓緊時間,努力“充電” 。

“職場空窗期”其實是最好的“充電”機會。當你工作一段時間後,往往會發現自己在某個方面或者某些方面的欠缺,非常想要獲得系統地提高,但苦於忙碌與工作,沒有給自己留出學習的時間和機會。現在好了,你可以充分利用這個時期,比如去學習一門外語,掌握一門新技術等。

不過,切記不要亂學,在參加培訓前,你要先明確你學習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求職,還是滿足興趣愛好?如果是為了更好地求職而提升自己,則在選擇培訓課程的時候,一定要結合自己的職業規劃。方法如下:

  1. 確認這個培訓是否真的對新工作有幫助?對自己的長期發展是否真的有利?
  2. 要掌握好培訓的週期,太短可能沒有效果,太長的話成本太高,而且還要考慮,在培訓期間是否繼續找工作,能否兼顧工作和學習?

當你再次應聘面試,被問起離職後做了什麼的時候,你可以這樣同面試官說:( 給面試加分)

首先,要實事求是,不要找各種和你工作無關的理由敷衍HR,比如照顧家人,或是在朋友公司幫忙之類。一旦被精明的HR聽到而追問你的過往經歷,則很容易說漏嘴或者前後不一致,這樣就會給對方一個不好的印象,對你失去信任。這些經歷如果和你將要面對的工作無關,不用說,肯定是個敗筆。

其次,要對面試官強調自己在“職場空窗期”獲得了哪些收穫,可以是技能方面的提升,也可以是自我認知方面的改變。

總之,要向面試官證明,你是一個自律、上進的人,你的“職場空窗期”並沒有荒廢。


總結”:

離職後正確的做法:

  1. 先總結自己過去的工作,找到問題和解決對策,做好職業規劃;
  2. 不要急於為找工作而亂投簡歷;
  3. 利用空窗期給自己充電‘
  4. 想好如何回答面試官。


------END------



職場二十年


過來人說說人的職業過程吧,希望對你有幫助:

1、人的職業過程分四個階段:擇業、職業、事業、創業四個過程。擇業是指學校畢業找家單先把自己養活再說;職業是心沒定下來,這幾年在這家幹,過幾年在那家幹,漂泊無定,也可能換行做事兒;事業是選定自己的專長,做專業專家,在公司裡有所作為,作出業績來;創業是指有了自己的專長之後,自己開公司做老闆。很顯然,你現在的過程只是處在職業的階段。

2、在職業的過程中,最要命的是你喜歡的但卻不是你擅長的,你擅長的卻自己不一定喜歡。這裡面我的建議是,你要思考這三年來,你喜歡的事兒如果在社會上PK你能有多少勝算(要小心,不要把自己的愛好當作專業,在社會上PK會輸得很慘),最終的結果可能是”從入門到放棄“;這三年來你哪一個方面比較擅長,你擅長的是否是你養家餬口的手段;

3、既然明確目前擅長的是養家的手段,那就想辦法把這個養家手專業技能做得再深入一點,360行行行出狀遠,如果你能在這方面做到專家般的級別,工資收入少不了你的,你想跳槽,老闆會捨不得的;

4、只要刻意去鑽研某一件工作,半年之內想辦法做到專業級別,比如銷售員要掌握產品知識,如果是我1個月內就能達到專業級水平,跟客戶講起來就有味道了。在做著做著的過程中,會逐漸喜歡這件事情的,也就是走上事業的道路;

5、想像一下你要老闆的樣子,你要做哪方面的老闆,那勢必要把現在的專業搞好。做IT的可以做成社區電腦維護公司的老闆;做保潔員的可以開成家政公司;做培訓的可以做培訓師及開公司;做招聘的可以開成獵頭公司;做銷售的可以開貿易公司......等等諸如此類,雖然最終的目標不一定達成,但你一定會在某些方面, 做得非常專業,這時你對社會和公司都有價值了,你還迷茫嗎?

6、如果實在不喜歡你現在的崗位,那你要分析你有什麼優勢:比如普通話好、英語水平八級,象棋是特級大師(為什麼不去想辦法開棋室,教導學生呢),寫作水平好(可以做自媒體等),這些其實都是發揮所長,給自己的職業帶來出路的職業道路;

一口吃不成胖子,每天多吃一口就變成胖子。一定要行動(沒有行動力所有的都是胡思亂想),還是做你目前擅長的吧(想辦法做到是別人的老師為標準),倘若是這樣,你的職業生涯將是非常燦爛的前景。


策馬揚鞭企業微課


根據自己以往的工作經驗,來回答你畢業三年又離職,該何去何從?

大學畢業三年內屬於迷茫期,辭職換份工作這屬於正常現象。

大部分畢業生在剛畢業之時,不知道自己會做什麼,能做什麼,常常處於一個摸索期和磨合期,三年之內換幾份工作,其實也是在嘗試著自己到底對哪些方面感興趣,但是大家要牢記,如果你一份工作,工作了8個月甚至一年以上,那基本上就奠定了你後期工作的發展方向。

雖說畢業三年,離職屬於正常現象,但這時你應該要有一些職業目標及規劃。不能盲目的辭職而換工作,換工作是為了找換個平臺來發展自己,不要再去盲目“碰壁”而浪費自己的時間。



頭號課程


別急,值得慶賀!

在我眼中,3是個神奇的數字,是個臨界點,是個分界線。就比如說做實驗,總是至少3個重複樣,才是可靠的,兩個就沒有說服力。所以每到一個三年了,就要思考,大的思考,也會因此作出人生重大的選擇。

小學6年,3的倍數;初中3年,高中3年,碩士研究生3年,三真的是神奇的數字,也是我們成長的一個階段性的過程。第一年過渡期,第二年深入新階段,第三年奔入下一個階段。

辭職並不可怕,說明你對之前三年的自己的過往有了深刻的思考,覺得沒有必要繼續下去,繼續下去沒有前途,是浪費時間。人生又有多少個三年了,我們耗費不起。辭職是為了更好的發展,成為更好的自己,向著理想中的自己奮進。再出發雖然也可怕,但機遇與挑戰並存,而且絕對是更好的。

碩士研究生畢業後的我先在私企幹著自己的本專業,因為是第一份工作,我特別在意,而且得到了很多歷練,也是在第三年的時候,我深刻思考後決定一定要換工作。之後我一直努力,後來換了,現在幹著自己還比較滿意的工作,這是第二個年頭了,我又開始思考了,事業發展的方向,該如何努力,短期目標,近期目標,遠期目標。我們一直在努力,想要努力成為夢想中的自己。離職是為了走出舒適區,或者走出不適合自己的,是為了更好的發展。如果不合適,及時止損是明智的選擇。

有想法,敢行動,一切一定會越來越好的,加油!共勉!




兩極小姐邊從吾


「可知大叔聊職場」有幸回答「畢業快3年,又辭職了,應該何去何從?」

很多人都經歷過這樣的階段,包括我在內,都曾迷茫過。不是有句話嗎?誰的青春不迷茫。所以,首先是沒必要焦慮,一切都是一種經歷,一切都會過去的。

但是,我能感同身受的是,在迷茫的時候,特別希望有位長者能切身的給些建議,希望自己會有貴人相助。

那麼,作為過來人,就說一說,看能不能對你有些幫助。

想一個問題

從提問的背後情緒裡,我們體會到,你對頻繁辭職這個事是有危機感的。

沒人願意頻繁辭職,都想一件事做到底。可是為什麼沒呢?

我記得我第一份工作的時候是做了5年,是一家美國上市公司,要說平臺、收入都是相對較高的。可當我覺得從個人發展與公司不匹配,已經學不到東西的時候,我毅然離開。

但什麼讓我堅持5年。因為那個時候傻,硬是洗腦堅持3-5年規劃。1年當主管,3年當經理,5年管大區。不拿這個目標誓不罷休,苦當然是很苦的。

所以,實際上從我們畢業的那一刻開始,我們就應該反覆的問自己,我到底要什麼,我要到哪去。

我們越早的走出迷茫期,越早的明白自己要什麼,我們就越有可能早點走出陰影。

說的白一點兒,我們得“開竅”。

人都是逼出來的

有時候我們年輕的時候,總是會覺得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沒什麼壓力。當沒壓力的時候,出現了一些困難、不順或者是臉色不堪的時候,第一選擇的方式就是“我不伺候你了”。

可我們除了養活自己之外,可能還有女朋友,還有父母。甚至同學聚個會,總不能總是讓人買單吧。

男人成熟都是從壓力開始的。

如果是你有些東西不能忍的時候,一定是壓力還不夠。

我個人感覺是,從我有女兒,準備買房子那一刻,我的整個思考方式變了,性格也變了一些。

所以,不逼自己一把,都不知道自己有多牛。

當下最珍貴

物來順應,未來不迎。

過去的都過去了,不必再想;未來的事還沒發生,也不必焦慮。

而最好的就是當下。想清楚了,就行動,永遠都不晚。

如果奔著薪資去,那就想明白,自己什麼東西值錢,有沒有一門專業或者技術讓自己可以表現。

如果奔著職位去,到底自己的能力和經驗,能否滿足職位要求。

到了一定職位後,再跳槽,應該就是通過獵頭了,這個信心有沒有。

當下你應該明白了,跳槽都只是一種動作。每次新到一個環境,一樣會經歷瞭解、熟悉、發現、磨合、適應、再磨合、痛苦、糾結、選擇等。都是一樣的,這是規律。

這就是機會成本和選擇成本。

寫在最後

古語有說:成家立業;

古語又說:三十而立。

而現實是,真到了35歲,選擇空間就已經非常的小了。

這樣一算,我們還有多久?十年彈指一揮間。

年輕的時候還有時間來試錯,這個太好了。但是我們每次試錯後要總結,而定的窗口期就一定要在30歲這個階段想清楚,並逼自己一把,並在當下的環境裡,迅速行動。

在一個職場環境裡,要麼積累見識,要麼積累知識,要麼積累經驗,要麼積累人脈,要麼積累經驗,要麼積累資本。

總不能最後只是花了時間,別人問我也是一問三不知。

煉心。目標越明確,煩惱越少。

END

我是可知大叔聊職場,10年上市公司崗位經驗,專注職場倫理分析解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