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球上不去自有原因:從孫繼海的離奇落選,到鄭智的無球可踢

毋庸諱言,中國足球上不去自有原因,拋開那些媒體與球迷早就說爛了的理論,不妨看看那些公認的國內頂級球員們曾經的悲催遭遇,就不難想象中國足球這塊土壤的問題究竟有多大了:

孫繼海的離奇落選

把時間追溯到1992年,當時還如日中天的健力寶集團與中國足協達成協議,由該集團出資組建成一支青少年足球隊,主要由1977年1月1日以後出生的小球員所組成,遠赴足球王國巴西留學,以參加2000年奧運會、2002年世界盃以及2006年世界盃為主要目的。

中國足球上不去自有原因:從孫繼海的離奇落選,到鄭智的無球可踢

同年夏天,中國足協在1977、1978兩個年齡段的小球員之中進行了選拔。在經過了兩輪的篩選之後,就只剩下了48個小球員一同進入了預選大名單。而在廣西梧州的最後冬訓,則確定了最後的22人大名單。讓人驚詫無比的是,在集訓過程中一直在同齡人之中鶴立雞群的孫繼海居然落選了,理由則是骨齡原因。

老實說,以當年的足球環境,出現這種因為骨齡而落選的事例並不算奇怪。畢竟,大家都心知肚明,在那個時代,各年齡段的階梯隊都是習慣性的以大打小,這在圈子裡早就不是什麼秘密了。乍看起來,孫繼海的落選,似乎還是選拔嚴格的產物。

但是,等昔日落選的孫繼海真正踏上足球之路以後,尤其是當孫繼海徹底自己的足球之路以後,再回頭看看他當年的落選原因,就未免有些太過離奇了。

中國足球上不去自有原因:從孫繼海的離奇落選,到鄭智的無球可踢

這其中的道理很是簡單,也很是直白。孫繼海的官方信息是1977年9月30日出生,他在1998年(官方年齡21歲)登陸英甲水晶宮,2002年(25歲)更是加盟曼城,相繼轉戰英甲與英超,2008年(31歲)時離開曼城投奔英冠的謝菲聯,2009年(32歲)迴歸中超賽場,直到2015年(38歲)還在中超聯賽征戰。在接下來的一年(39歲),孫繼海征戰中甲聯賽,並且在同年退役。

以上就是孫繼海職業生涯的大致時間軸,他在32歲時才離開競爭激烈的英倫賽場,直到39歲才決定退役。試問,這樣一位職業生涯如此之漫長,且年過三旬之後還在英倫效力的球員,他究竟有多大可能,乃至是多大空間在年齡上造假?

所以,承認吧,孫繼海的年齡大概率是沒有問題的。真正出問題的,其實是當時的選拔機制,至於究竟是天災還是人禍,見仁見智。

中國足球上不去自有原因:從孫繼海的離奇落選,到鄭智的無球可踢

這裡插一句題外話,那一屆健力寶青年隊的入選球員,不止一人在日後被證明過了虛報年齡,這在圈內早就不是什麼秘密了。

綜上所述,年齡真正有問題的球員入選了,而年齡沒有問題的球員亂選了,這就是當年中國足球的亂象了。孫繼海在經歷過了堪比“竇娥冤”的落選之後,還能夠在日後成才,不得不說他的心理素質絕對過硬。如果是其他年輕球員受此不白之冤,只怕早就一蹶不振了。

郝海東的留洋夢碎

從理論上來說,郝海東其實是有過留洋經歷的。在2004年年末,當時已經34歲高齡的郝海東以“一英鎊轉會費”的方式加盟了謝菲爾德聯隊,總算是圓了自己的留洋夢,至今仍讓人津津樂道。

中國足球上不去自有原因:從孫繼海的離奇落選,到鄭智的無球可踢

但是,鮮為人知的是,郝海東原本不必等到這個歲數才留洋的。早在1995年的時候,郝海東還在為八一隊效力的時候,烏拉圭的傳統豪門佩納羅爾就在與國足的數場友誼賽之後看中了郝海東,不僅向球員本人發出了邀請,還給出了專門的合同,表現出了極大的誠意。

當時郝海東25歲,正值血氣方剛的時候,對於留洋自然渴望至極。於是,他興匆匆找上了球隊的領隊,提出了留洋的請求,卻遭遇了當頭的冷水,被球隊相關領導以郝海東不懂該國語言為由一口回絕了佩納羅爾隊的邀請,生生耽誤了郝海東的大好年華。

雖然烏拉圭聯賽的水平遠遠談不上有多高,可整體水平絕對在當時的中國聯賽之上。郝海東如果登陸了烏拉圭聯賽,所得到的提升絕對會大過他在中國聯賽所得到的鍛鍊,這是毋庸置疑的。

中國足球上不去自有原因:從孫繼海的離奇落選,到鄭智的無球可踢

可就是這種大好機會,卻因為當時中國足球的體制,被生生錯了過去,也難怪即便是好多年過去了,身為當事人的郝海東每當回憶起這段往事的時候,還是會忍不住長吁短嘆。

可能會有球迷朋友覺得,郝海東那時候是1995年,出現類似的尷尬很正常,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事情在日後就會好上許多。

但是,這種想法顯然就只是錯覺而已。哪怕在十餘年之後,當時在中超賽場如日中天的杜震宇也一度收到過曼城隊的邀請。根據杜震宇本人的說法,曼城方面就連簽證都已經替他準備好了。然而,因為當時中國足球的大環境,杜震宇的留洋夢也破碎了。

中國足球上不去自有原因:從孫繼海的離奇落選,到鄭智的無球可踢

事實上,得到歐美俱樂部邀請的中國球員為數不少,可真正能夠成行的,卻是寥寥無幾。這其中的原因,相信球迷們的心中都有數。

更讓人啼笑皆非的是,隨著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現如今又多出來了“出口轉內銷”的新玩法,讓人大開眼界的同時,只怕各大俱樂部越發心生顧慮了。

鄭智的無球可踢

鄭智的天賦是毋庸置疑的,自小就是學霸一般的存在,無論哪個領域都能遊刃有餘,19歲時就被時任國奧主帥霍頓看中,不僅入選了那一支號稱“史上最強”的中國國奧隊,還出人意料地打上了主力。

中國足球上不去自有原因:從孫繼海的離奇落選,到鄭智的無球可踢

按理說,這樣一位存在,無論放在任何年代,應該都是得到足夠重視的瑰寶。可事實上,當鄭智離開國奧隊,返回到了他的東家遼寧青年隊的時候,他卻一度面臨著無球可踢的窘境。

之所以會無球可踢,倒不是因為隊內的競爭激烈,鄭智的水平不足以出頭所致。而是因為一種極其不可思議的方式:球隊的幾大股東因為球隊的歸屬權鬧得不可開交,而在該隊效力的球員們則被判定為“固定資產”,因此而遭到了“凍結”,這讓當時在這支球隊效力的鄭智既不能正常踢球,又不能改換門庭,就只能在訓練場上保持狀態。

鄭智當時的這種狀態,甚至已經不能算是嚴格意義上的球員了,恐怕要用“待業青年”來形容更為合適一些。

中國足球上不去自有原因:從孫繼海的離奇落選,到鄭智的無球可踢

只要稍有足球常識的朋友,應該都很清楚,以鄭智當時那個歲數,出場比賽對於他的成長究竟有多麼重要。然而,就是在球員最漲球的節骨眼上,鄭智卻只能滿心忐忑地在訓練場上保持狀態,很難用言語來形容鄭智當時的心態。

煎熬了一年之後,這支球隊的歸屬權終於搞明白了,鄭智也終於有資格參加2000年時的摘牌大會了。

因為一年沒踢過正式比賽的緣故,絕大多數球隊都對鄭智的狀態持有懷疑態度,因此很少有隊伍願意給鄭智機會。幸虧當時的深圳主帥朱廣滬,曾經在國奧隊擔任過助理教練,跟鄭智有過師徒緣分,對於他的能力頗為了解,這才在關鍵時候出手,讓鄭智得到了棲身之地,繼續了自己的足球生涯。

中國足球上不去自有原因:從孫繼海的離奇落選,到鄭智的無球可踢

試想,昔日像是鄭智這般,因為莫名其妙的原因而無球可踢的年輕球員又有多少?又有幾位球員能與朱廣滬有過師徒緣分,因此而被拯救於水火之中?細思極恐。

從孫繼海的離奇落選,到郝海東的留洋夢碎,到鄭智的無球可踢,這三大事件分別囊括了年齡問題、留洋艱難還有不知道從何處就會冒出來的離奇事件。而這,僅僅就只是中國足球的冰山一角罷了,遠遠不能反映全部的問題,也難怪中國足球總是上不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