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和朱高炽抢皇位,朱高炽当皇帝后怎么对待这个兄弟的?

一川烟草aaaa


朱高炽自公元1424年九月继位,到1425年五月就因为三脂高猝死了,在位拢共不过八个月。就算他和老二朱高煦之前有多不对付,总不能一上台就整治弟弟,给人留下个不好的名声吧!

至于朱高煦,他躲过了朱棣和朱高炽两朝的危急,这其中有他哥哥以仁德治国的信念,和有他哥哥在位时间过短,没空去料理他的幸运。当然他最后作死被侄子给煮了,这就是后话了。


朱元璋亲自埋下了朱高炽和朱高煦的怨恨种子

热播剧《大明风华》给我们呈现了一副父子兄弟之间相爱相杀的画面,按照剧情发展,朱高煦虽然一直都在明理暗里和胖哥哥朱高炽较劲,可也很难让我们觉得这两兄弟最后会有什么过激反应,总还是和和美美的结局。可电视终究不是历史,历史上的朱高炽和朱高煦两兄弟更多呈现的却是你死我活的文字记载。

话说朱高炽这个燕王长子实在是太过寒碜了,与雄武英伟的父亲不同,朱高炽可以说是历史上最胖的皇帝了,而且这肥胖的基因还是自打娘胎就带出来的。朱高炽从小就长得肥头大耳,脑袋和身体完全是不合比例,由于过度肥胖,朱高炽每次走到都得几个小太监扶着走,甚至连每个朱家子孙都要会的骑马术,朱高炽也很难骑上去,好几次差点摔了,都快把燕王给气死了。

不过之后徐氏又给朱棣生了两个儿子:朱高煦和朱高燧,这两个总算是像点样了,尤其是朱高煦,长相、性格就和朱棣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让朱棣喜欢得不得了,有意立老二为世子。

幸亏在一次检阅皇孙能力时,朱高炽面对一脸严肃的爷爷朱元璋,态度不卑不亢、对答如流,让朱元璋很是喜欢,直接就把他定为燕王世子,因为这是父亲定的,朱棣本人也不好说什么,为了不亏欠朱高煦,朱棣称帝后给了他一个意义非凡的爵位:汉王。本来世子之位在望的老二也不服气,不满于汉王封号,这两兄弟的怨恨种子就这样埋下了。

时议建储,淇国公丘福、驸马王宁善高煦,时时称高煦功高,几夺嫡。成祖卒以元子仁贤,且太祖所立,而高煦又多过失,不果。


朱高炽坐稳太子之位,朱高煦发脾气作死

朱高炽能继位,除了他的“仁贤”之名和朱元璋所立之外,更重要的是他有一个好儿子,也就是朱棣的“好圣孙”朱瞻基。洪武三十一年出生,脱去了他父亲的肥胖和懦弱,反而是性格落落大方,既好文也好武,有朱元璋和朱棣那般杀伐决断的手段,让朱高炽的世子及后面的太子之位愈加稳固。

仁宗为太子,失爱于成谊。其危而复安,太孙盖有力焉。

朱棣每次出征,最喜欢带的是老二朱高煦,而朱高炽则留守大本营,靖难之役后,朝廷里也逐渐分为两股势力:以解缙、金忠、杨士奇、杨溥为主的太子党,也称文党,这是朱高炽监国时形成的文官势力;以邱福、王宁为主的汉王党,也称武党,这是朱高煦随父出征时形成的武官势力,几乎笼络了永乐朝全体武将。


朱棣本身就是藩王起兵,他知道一个有野心的藩王身边如果聚集了一大批武将会有什么后果,而老大朱高炽已经掌握了整个朝廷的喉舌和命脉,论实际势力,朱高煦是比不过朱高炽的。在武将上书改立朱高煦失败后,朱棣为了保护儿子,先是将其封到了云南,让朱高煦远离朝廷的迫害,可朱高煦太犟了,死活不愿意去。

永乐二年,仁宗立为太子,封高煦汉王,国云南。高煦曰:“我何罪!斥万里。”不肯行。从成祖巡北京,力请并其子归南京。成祖不得已,听之。

朱棣的想法很简单,甚至有点可笑:他希望的是这两个儿子能分开远远的,然后等时间来解决,最理想的结果就是其中一个比自己先死,那另一个就是理所当然的继位者了。这个先例当然不是没有,朱棣他老哥朱标就死在了朱元璋前头,朱棣也成为顺位继承人,只要他不像父亲一样立了第三代为后,大明帝国就可以避免另外一场靖难之役了。

不过朱高煦虽然沙场称雄,可政治上却是一个十足的弱智,他不懂父亲的做法,只知道不厌其烦地让父亲把皇位传给他,还不断要求增加护卫军队,招募死士企图谋反。

十三年五月改封青州,又不欲行。成祖始疑之,赐敕曰:“既受藩封,岂可常居京邸!前以云南远惮行,今封青州,又托故欲留侍,前后殆非实意,兹命更不可辞。”然高煦迁延自如。私选各卫健士,又募兵三千人,不隶籍兵部,纵使劫掠。兵马指挥徐野驴擒治之。高煦怒,手铁瓜挝杀野驴,众莫敢言。遂僣用乘舆器物。

不愿就藩、私召死士、纵容抢掠、杀害官员、僭用器物,汉王朱高煦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远,连朱棣都没法保护他了,在朱高炽的力保之下,朱棣将朱高煦流放到乐安州,还连带除掉了太子党的智囊解缙,以压制太子党势力。

十四年十月还南京,尽得其不法数十事,切责之,褫冠服,囚系西华门内,将废为庶人。仁宗涕泣力救,乃削两护卫,诛其左右狎〈目匿〉诸人。



朱棣死后,朱高炽和朱高煦把斗争摆上了台面

朱高煦被流放乐安,汉王党势力土崩瓦解,而太子党虽然失去了大学士解缙,但主心骨朱高炽地位却更加稳固,连朱棣也开始压制不住,只能把一肚子怨气全发泄在蒙古人身上了。期间还发生了赵王朱高燧谋反事件,这是老三朱高燧要为二哥报仇,纠合了一些武将,想着趁老爹在外面的机会实行暗杀,然后矫旨废掉朱高炽,另立朱高煦。

当然阴谋最后还是泄露了,朱棣杀了一些当事者,而主谋朱高燧的命还是被大哥朱高炽保了下来,刚刚兴起的赵王党就这样昙花一现,没了。朱高炽却因为两次救弟,非但没被牵入夺嫡风波之中,反而博取了“仁德”的美名,加上他原有的太子党势力,朱高炽的地位已经完全是坚如磐石,十二级台风都刮不动了。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在从北方的归途中病逝,在英国公张辅和阁臣杨荣的安排下,秘不发丧,将朱棣的尸体运回北京,遗诏由朱高炽继位,身居乐安的朱高煦和在北京的朱高燧都不知道这事,完美地避免了一场宫廷争斗。朱高炽继位后,把朱高煦召来北京,给钱给人,还把他儿子朱瞻圻封为世子,其他儿子都给了个郡王位,再把他赶回了乐安,而有过谋反实情的朱高燧,朱高炽又是恩威并施,加了他的俸禄,但也削弱了其护卫,让他迁出北京去彰德就藩。

之后的几个月里,朱高炽的精力主要集中在改组内阁、发展经济、减免赋税,实行帝国战略全面内缩,休养生息等方面,至于朱高煦和朱高燧这两个不安分的兄弟,至少在洪熙一朝八个月的时间里,他们也没能掀起什么大浪来了。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一贰一橙


明仁宗朱高炽虽然只做了一年的皇帝,但其却获得了中国为数不多的庙号“仁宗”这项殊荣,所以不难想象,朱高炽会如何对待想跟自己抢皇位的弟弟们。

事实上,朱高炽登基做皇帝之后,对自己的亲兄弟朱高煦和朱高燧都进行了加封。要知道当时朱高煦和朱高燧都曾加害过身为太子的朱高炽,并且朱高煦在朱高炽登基做皇帝之后,还策划过反叛。由此,朱高炽的仁慈略见一斑。

要知道,中国大一统朝代中庙号为“仁宗”的皇帝只有四位,分别是宋仁宗赵祯、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明仁宗朱高炽和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这四位哥都称得上是开明且仁慈的君主。

明仁宗朱高炽如何能在短短一年之中,获得此项殊荣?下面就由咕嘟君来带你了解一下其中的前因后果。

一、高龄太子太难了

中国古代,太子是一个高危职业,原因有下:

  • 首先就是要防着兄弟们觊觎东宫之位;

  • 其次还要担心着皇储之位随时被被废;

  • 第三如果再遇上一个长寿的父皇,那么这太子的日子可就不好熬了。

很幸运的是,以上几点朱高炽全都符合。

朱高炽他爹就是大名鼎鼎的永乐大帝朱棣,是明朝少有的长寿帝王。朱棣可谓是英明神武戎马一生,在做燕王的时候就经常北击鞑靼,做皇帝之后每遇战事更是会御驾亲征。

当朱棣外出征战的时候,身为世子和太子的朱高炽就被任命代理监国。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同尚武的朱棣在施政方针上多有出入,所以经常受到朱棣的责骂。

又因为朱高炽好静,导致身体肥胖行动不便,所以每次外出作战朱棣都带着朱高煦和朱高燧,使得朱棣越来越不喜欢朱高炽,反而认为朱高煦最像自己,并多次有了废太子立汉王朱高煦的想法,由此开始,自命不凡的朱高煦在争夺储君的道路上越走越黑。

二、爱护兄弟不计前嫌

由于朱棣曾经对朱高煦许下过诺言,所以在靖难之役后,朱高煦多次挑战太子东宫之位。先是以称病为由迟迟不去就藩,并且在朱棣面前调拨是非,使得力保朱高炽太子之位的解缙被贬被杀,并且在京城私养武士,击杀兵马指挥官,僭用御车马器物等来挑战皇权。

后来知道真相的朱棣对朱高煦进行了严厉的训斥,并且剥夺了他的冠服和爵位,准备将他废为庶人。身为长兄和太子的朱高炽念及兄弟之情,所以跪在朱棣面前为朱高煦求情,此为第一次爱护兄弟。

前往藩国的朱高煦依然不思悔改,他继续豢养精兵,朱高炽虽有察觉并多次书信劝解,但是朱高煦依然不为所动。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在北伐的路上去世,朱高炽以太子之位继位登基,认为机会成熟的朱高煦派遣心腹前往京城打探,朱高炽知道后将朱高煦叫到宫里,不但给与其高额的封赏,同时还给朱高煦的长子封为世子,其余儿子封为郡王等。

但是由于朱高炽身体状况不佳,只做了一年皇帝就撒手人寰,所以在朱高炽做皇帝的这一年里,朱高煦并没有和朱高炽兵戎相见。而到了明宣宗朱瞻基做了皇帝之后,朱高煦起兵造反失败被杀,持续了二十多年的争夺才正式结束。

三、在位虽短却广施仁政

朱高炽虽然在位时间很短,但也为大明朝做了很多奠定根基的大事,为“仁宣之治”打下了基础。

首先,为靖难遗孤平反,并且赦免了建文朝的一些旧臣和被连坐的家属,并准许他们回家,将剥夺的田产和房屋等都尽数归还,并恢复一些大臣的官爵,此举动有效地化解了永乐朝所带来的统治集团的矛盾,为国家长治久安做出了表率。

其次,由于朱棣连年征伐和迁都北京镇守边境,从而给南方居民带来了经济上的压迫,所以即位后的朱高炽改朱棣征调的做法,改成市场价格购入,并且减免了受灾农民的田赋免费给予救济粮等,此举有效地减轻了人民经济负担,使国家得以修养生息。

身为君王,能够广施仁政与民休息,在中国古代四百多位帝王中,可谓是难能可贵的,在经历过靖难之役后依然能赦免前朝旧臣并委以重用,可以说朱高炽的心胸和他的体态一样宽广。


《明史》评价朱高炽,在寿命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和汉文帝、汉景帝相媲美了,如此高的殊荣在历史中也实属难得,朱高炽可谓是无愧于“仁宗”这个庙号。


咕嘟趣话


最近热播的《大明风华》里面,朱高炽是由胖胖的老戏骨梁冠华饰演的。

刚开始,梁冠华大腹便便地出场时,还以为狄仁杰走错片场了呢!


朱高炽确实是个大胖子,比梁冠华还要胖,肚大腰圆,有三百多斤重,走路十分不便,需要两个人搀扶,从皇宫骑马到城门口,需要换乘两匹马,因为马受不了。

因为胖,朱棣不喜欢大儿子朱高炽,喜欢二儿子朱高煦,因为朱高煦更“类己”。

朱高煦身材挺拔,长相威严,性格果敢,做事雷厉风行,不论容貌,还是性格,与朱棣颇为相似。

靖难之役,朱棣攻打南京城,城池坚固,久攻不下。朱棣着了急,一发狠,这就要带头往前冲。

但城墙上,矢石如雨,刀枪丛立,朱棣有一丝胆怯,刀枪可不长眼睛,要是被戳上一下,非死即伤啊!


恰在这时,朱棣看到了身旁的朱高煦,于是贴近朱高煦的耳朵,说了句:“老二啊,你哥身体不好,加油!”

朱高煦听了这话,明白了话外之音,瞬间像打了鸡血一般,拿着家伙,带着弟兄们嗷嗷地冲了上去,凭着一股二愣子的劲头,终于攻破了城门。

朱棣如愿以偿地夺得了皇位。

朱棣当了皇帝之后,确实考虑过废长立幼,废了朱高炽,立朱高煦,但此举违背祖宗礼法,乃取祸之道,所以朱棣犹豫不决。

后来,朱棣问大臣解缙的意见,解缙说了句“皇上你有一个好圣孙啊!”这个好圣孙就是朱瞻基,他是朱高炽的大儿子。

朱瞻基年轻有为,成熟稳重,确实是当皇帝的不二人选,所以朱棣放弃了废长立幼的想法。



朱棣死后,朱高炽继位当了皇帝,朱高炽如何对待朱高煦的呢?

朱高炽为人仁厚,并没有加害朱高煦,反倒是朱高煦图谋不轨,派心腹前往北京,偷偷观察皇宫的动静。

朱高炽心知肚明,但装作不知,派人给朱高煦送去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并给他的儿子们加官进爵。

朱高炽这招很厉害,这么一封赏,儿子们感恩戴德,觉得大伯很不错,对侄子们很好,干嘛还冒着杀头危险去造反呢,朱高炽儿子们的心散了。


朱高炽做了八个月皇帝就死了,朱瞻基继位,后来,朱高煦趁人心未稳,公然起兵造反,最后被朱瞻基平叛了。

朱瞻基没杀叔叔,而是把他监禁起来了。有一次,朱瞻基前去探望朱高煦,准备离开的时候,被朱高煦一下子用脚绊倒了,吃了个狗啃泥。

朱瞻基忍无可忍,就让人把朱高煦放进了一个大缸,活活地烤死了!


一半秋色


一、朱高炽性格沉稳,在以太子身份监国时,朝无废事

朱高炽是明成祖朱棣与仁孝文皇后徐氏的嫡长子,生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八月十六日,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颇得爷爷朱元璋的喜欢。

但是,对于朱棣来说,一生戎马生涯,他是爱动不爱静的主,他喜欢的是老二朱高煦和老三朱高燧。这两个儿子一直跟随朱棣南征北战,立下了不世之功。尤其是老二朱高煦更是多次化险为夷,力挽狂澜,还曾经救了父亲朱棣的命。

朱棣也多次对朱高煦说“勉之,世子多疾。”受到父亲朱棣的鼓舞,朱高煦一颗蠢蠢欲动的心是一刻也停不下来,他的最大的梦想就是当皇上。所以,朱高煦的一生都在想如何造反,并积极付诸于行动。当然,都失败了。

朱高炽体态肥胖,总要两个内侍搀扶才能行动,朱棣见了就添堵。朱高煦嘲笑他说:“前人蹉跌,后人知警。”当时的皇太孙朱瞻基朗声接道:“更有后人知警也。”确实如朱高煦和朱瞻基所言,他们的较劲还在后边,最后还是朱瞻基果断除了朱高煦这个大患。


(朱高炽剧照)


但是,在大学士解缙、黄淮的极力要求下,朱棣还是立朱高炽为皇太子。解缙说“好圣孙”,说到了朱棣的心坎上,皇位的传承是大事。

朱棣一生大多数时间都在马背上度过,太子朱高炽监国期间,朝无废事,不但自己得到了历练,而且还得到了大臣们的认可。

而且,朱棣也明白,在起兵靖难之时,朱高炽留守北京。以万人之力挡住了李景隆的50万大军,可谓是立下了大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朱高煦制造流言蜚语,胡濙密疏保太子之位

皇太子朱高炽在南京监国,朱高煦制造流言诽毁太子。弄得朱棣是半信半疑。于是,朱棣就让自己最信任的大臣胡濙到南京任职,命他顺便调查此事。

胡濙到后,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开始对此事彻查。一查才知道都是子虚乌有的事情。于是,胡濙秘密上疏送京,报告太子监国七事,并说太子诚敬孝谨,并没有过失,都是他人恶意中伤。朱棣听了,很高兴。胡濙是谁呢?

胡濙(yíng)(1375年-1463年9月20日 ),字源洁,号洁庵 。武进(今江苏武进)人 。明朝初年重臣、文学家、医学家。

胡濙为建文二年(1400年)进士,历授兵科、户科都给事中。历经建文帝、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明代宗的六朝元老,前后约60年。

胡濙曾奉明成祖朱棣之命,前往各地追寻建文帝朱允炆下落,前后一十四年,即使老母去世,朱棣都不许他回家奔丧,继续寻找建文帝的下落。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胡濙突然深夜回到北京城,已经休息的朱棣急忙召见,二人一直谈到了很晚。后人揣测,胡濙已经找到了建文帝。


(朱高煦剧照)


胡濙为人节俭宽厚,喜怒不形于色,堪与北宋名臣文彦博相比。曾任礼部尚书、太子太师。明英宗天顺七年(1463年),以八十九岁高龄逝世,获赠太保,谥号"忠安"。《明史》:“海内无虞,卿等四人力也”,是明宣宗朱瞻基对胡濙的高度评价。

那么,太子之位隶属于朱高炽,历史漫谈君觉得原因如下:

  • 1、朱高炽是嫡长子,名正言顺。自古都有嫡长子继位的说法,这个身份别人争不了去,抢不走,是最有说服力的。

  • 2、朱高炽仁厚,身边聚拢了一些助力自己的大臣,关键时候,朱高炽身边有一帮能帮自己的能臣与贤臣。

  • 3、朱高炽兼国时,得到了历练。朱高炽在监国期间,处理事情非常到位,彰显了自己的能力。

  • 4、朱高煦、朱高燧有勇无谋,扶不上台面。朱高炽的这两个兄弟是空有雄心壮志,却志大才疏,属于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那种,实在是扶不上墙。

三、朱高炽坚守仁义,对朱高煦一直是包容有加,同时把不堪的局面留给了儿子朱瞻基

朱高煦的为人处世的样子从下面的一件小事可见一斑:建文帝继位,朱高煦、朱高炽和他们的舅舅徐辉祖一起去拜见。徐辉祖看看朱高煦一副游手好闲,吊儿郎当的样子,偷偷提醒他,让他收敛一下。朱高煦一听非常生气,觉得舅舅徐辉祖是对自己有偏见。临走,还做了荒唐事,盗走了徐辉祖心爱的宝马。

朱高煦最初被封为高阳郡王,后随父亲起兵靖难,累立战功。朱棣继位后,就把朱高煦封为汉王,藩国云南。可是,朱高煦有自己的主意,觉得太远,就是不去。他开始谋取太子位,中伤太子,并纵使私兵劫掠。他中伤解缙遭,使之被贬黜,被杀害。他还养了很多武氏。

1416年(永乐十四年)十月,成祖返回南京,得知朱高煦违法之事达数十起,对其予以痛斥,剥夺冠服,囚禁在西华门内,准备将他废为庶人。太子朱高炽念及兄弟之情,在成祖面前极力请求。

最后,徐皇后都看不过去了,让朱棣减少了朱高煦的一部分人马,并于1417年,被强令就藩乐安州。

朱高煦总算了不大折腾了,可是他的好弟弟皇三子朱高燧又想闹事,在朱棣病重期间,密谋杀死朱棣,然后矫诏即位,因泄密为成行。朱高炽又求情,朱棣才饶恕了他。


(朱瞻基剧照)


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在北伐回军途中病逝,朱高炽继位,是为明仁宗。朱高煦认为此时是夺取皇位的最佳时机,就让自己在北京的儿子朱瞻圻,还有心腹们去北京勘察,想趁机起兵。明仁宗自然对这一切都心知肚明,防着他呢!朱高炽反而给他赏赐大量的金银珠宝,加封他的儿子们。朱高炽是想以德报怨,用真心去感化一块坚冰。

1425年(洪熙元年),明仁宗病逝,朱高煦又觉得是好时机来了,于是想半路截击朱瞻基,又没有成功,根本没有看到朱瞻基的人影。朱高煦是纳了闷了,怎么回事呢?

朱瞻基在位期间,也是重重地赏赐朱高煦,他提出的事情,朱瞻基基本都答应,可这更助长了朱高煦的飞扬跋扈。宣德元年(1426年),朱高煦公然起兵造反,宣宗御驾亲征,朱高煦吓得立即投降。

是可忍孰不可忍,朱瞻基这次下了狠心,将朱高煦废为庶人,囚禁在西安门内。后来,朱高煦在朱瞻基的一次看望他的过程中,伸腿又绊倒了朱瞻基,朱瞻基于是斩草除根,把朱高煦与其诸子杀害。

那么,朱高炽为何一而再,再而三的对朱高煦忍让与包容呢?

  • 1、朱高炽本性使然,他是仁厚之人,对亲人更甚。朱高炽不想手足相残,他见过父辈的血雨腥风,他不想让这样的事情再在自己和兄弟之间上演。

  • 2、朱高炽不想留下弑杀兄弟的恶名,皇上的一行一动都是会被史官给记录下来的,特别重名声的他,是不想留下恶名的。即使是弟弟朱高煦作乱,他也能包容,就是因为他把名声看得太重。

  • 3、朱高炽觉得朱高煦的威力没有那么大,他觉得弟弟朱高煦的能力有限,是成不了气候的,小河沟里翻不了大船,所以就没必要下狠手。就像是一个小孩和一个大人摔跤,大人对小孩是不屑一顾的。

总之,不论是朱棣,还是朱高炽,还是朱瞻基,他们对待朱高煦都是一忍再忍。这样,家人对朱高煦的容忍更纵容了他,让他在挑战皇权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直到朱瞻基忍无可忍时,就把他送上了不归路。


历史漫谈君


朱棣生了三个儿子,分别是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长子朱高炽生性端庄沉静,仁爱儒雅,而另外俩兄弟却不是省油的灯,嚣张跋扈,野心勃勃,无时无刻都在惦记朱高炽的太子之位。尤其是朱高煦,皇太子在位二十年他就琢磨了二十年。

然而朱高炽却处处维护他这位弟弟,每次他犯了错,谋害太子的事情暴露后,朱高炽都痛哭流涕的到朱棣面前给他求情。等到朱棣病逝,朱高炽登基,朱高煦还不忘夺权,但是朱高炽却不怪他,反而给他奖赏,把他的长子封为世子,其他儿子封为郡王。

可以这么说,朱高煦没当上太子,是他命中注定,但是有这么个仁义的兄长,却是不幸中的万幸。要不然早死八百回了。

朱高炽从小就喜欢读书,端庄沉稳,连祖父朱元璋都非常喜欢他,特意把奏折拿给朱高炽看,朱高炽有条不紊的把文武类奏折分开,并详细进行了汇报,深得朱元璋喜爱,亲自册封朱高炽为世子。

朱高炽不喜欢练武,不是很受朱棣喜爱,但是他的老师们却非常欣赏他,这也为日后笼络一大批文官打下基础。

朱高炽不好动,这也导致了他特别肥胖,年纪轻轻就需要内侍搀扶才能行动,光这一年就让一生嗜武的朱棣非常不喜欢,反而汉王朱高煦经常随自己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和自己的性格非常像,多次动了像废长立幼的念头,甚至对汉王许愿说:“世子屡病,尔自当勤勉!”

《明史》也同样记载:“帝起兵时,次子高煦从战有功,许以为太子。”

朱高煦本来就看不起朱高炽,有了皇帝老子的这句话,他更是肆意妄为,朱棣给他封为汉王,将云南给他做封地,朱高煦多次推脱就是不去,又换到青州还是不去,而是在京城私养兵士,随时谋划朱高炽的太子之位。

不仅如此,每次朱棣出征回朝,他都要向皇帝诬告朱高炽监国期间的不当之处,还诬陷解靖,最终导致解靖惨死。而此人是朱高炽重要的谋士之一,当年正是因为他的一句“好圣孙”,才打消了朱棣废除朱高炽太子之位的念头。

朱高煦交横跋扈,打死朝廷命官,终于惹得朱棣大怒。将朱高煦剥削王位,下狱囚禁。朱高炽知道后,痛哭流涕的找朱棣求情,这才保住了汉王小命,保留了封地。

但朱高煦简直就是记吃不记打,朱高炽登基时,还在幻想着谋反,派人到京城打探消息,结果消息走漏被朱高炽知道,但朱高炽再一次放过了他,还给她赏赐财宝,给与其长子世子赏赐。

等到朱瞻基登基,汉王最终还是起兵谋反,朱瞻基最了解他这位二叔,长叹一声:二叔终究还是反了。最终兵败被抓,被朱瞻基处理铜锅烤死的酷刑。

总结朱高煦一生,皇帝宠爱,兄长的爱护,在古今往来的皇家中都是少之又少,但是朱高煦一次又一次挑衅皇权,父亲和兄长可以容忍他, 但朱瞻基可不和他客气,最终自己一步步把自己作死,放的好好的王爷不做,被人活活烤死。

而这都是他自己咎由自取的。


大侃聊历史


厚待,厚待,十分厚待。

朱高炽是真的很疼爱自己这位弟弟,虽然他几次三番想谋取朱高炽的太子之位,为此多次在朱棣的耳边挑拨朱棣与朱高炽的父子关系,并致使朱高炽的亲信解缙冤死、黄淮入狱。



但是,无论朱高煦到底有没有把朱高炽当成自己的亲哥哥,朱高炽始终都把朱高煦当成自己的亲弟弟,为此,即使他曾几次三番陷害于自己,朱高炽对他始终都是宽容的,都只把朱高煦的作恶行径当成是兄弟间的恶搞。

永乐十四年(1416年)十月,当朱棣北伐归来时,得知朱高煦在京违法之事居然达数十起,其中更是有私自挑选卫士,招募精兵三千人,又击杀兵马指挥徐野驴,僭用御用车马器物等欲图谋反的重罪,由此朱棣这位靠造反登基的皇帝是大怒,也是心惊胆战,为此他先是下令夺朱高煦的藩王冠服,将其囚禁在西华门内,而后更是欲下诏将他废为庶人。



就在此时,朱高炽站了出来,他虽明知将一直想要夺位的弟弟废为庶人,对他是百利而无一害,但是他却是不想自己这位弟弟沦落为那般境地,因此他是极力的在朱棣的面前替朱高煦求情,希望朱棣能饶恕他的罪行。如此,在朱高炽的求情下,再加上朱棣对朱高煦本也是宠爱有加,由此朱高煦逃过了被废为庶民的责罚,只是被削去了两护卫。

但是朱高煦并未领朱高炽的情,对于他来说皇位远比亲情要来的重要,因此他明知朱高炽救他,但却并未消除他想夺位的想法,反而是让他觉得朱高炽这是在做戏,只是想稳固他的太子之位。永乐十五年(1417年),朱高煦被朱棣强行就藩乐安州,就藩后,以小人之心夺君子之腹的朱高煦认为他被朱棣强行就藩,是朱高炽从中撺掇的,对朱高炽是越来越仇视,因此是加紧了造反的准备。



而此时,朱高炽虽明知朱高煦在准备造反,可是他却并未对他有过什么举动,只是一直致书劝诫,希望他不要做出这种亲者恨,仇者快的事情。不过,无论朱高炽如何劝诫,朱高煦始终都是执迷不悟。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成祖北伐回军途中病逝,朱高炽继位。此时早已跃跃欲试的朱高煦认为朱高炽刚继位,帝位不稳,此时起兵必然有机会,由此他暗地派遣心腹入京,伺机叛乱。当然,对于朱高煦的举动,朱高炽早已获悉,但是他还是不忍惩罚于他,只是将他召入京城,然后下旨册封他长子封为世子,其余儿子均封为郡王,并增加其俸禄,同时赏赐数以万计的宝物。



朱高炽的用意很明显,就是希望用自己的仁义来唤醒朱高煦那虚无缥缈的野心,希望家庭和睦,兄弟相亲,毕竟朱棣这一生就生了四个儿子,活下来的就三个,子嗣可谓是少之又少,因此朱高炽实在是不想杀他,朱高煦毕竟是自己仅有的两位弟弟其中的一个。

当然,最后我们也知道,朱高炽虽然很厚待朱高煦,但朱高煦并未幡然悔悟,在朱瞻基登基后,他就起兵造反,而后因绊掉朱瞻基惹怒了他,由此被朱瞻基赐死,其子嗣也被牵连,被一一诛杀。


澳古说历史


我是逐梦。我们一起在史书中找答案。

一、赦免汉王

十五年,高煦以罪徙乐安。---《明史》

召汉王高煦赴京。---《明史》

朱高煦在朱棣时期犯错,被朱棣迁徙到乐安。朱高炽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召回朱高煦。

二、封赏无数

遗书召至,增岁禄,赐赉万计,仍命归藩。封其长子为世子,余皆郡王。---《明史》

增加朱高煦的待遇,让他去他的封地,他的儿子也都被封为郡王。


带志逐梦


朱高炽是明成祖朱棣的长子,朱高煦是朱棣的次子。二人同是徐皇后所生,是亲哥俩。

朱高炽长得很肥胖,脚脚有毛病,但性格很仁厚。

朱高煦生得人高马大,孔武有力,但性格桀骜不驯。

建文元年,朱棣起兵靖难,命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朱高煦随军出征。

建文二年,朱高煦参加白沟河之战。在乐昌,张玉战死,朱高煦救朱棣脱险。

建文四年,朱棣在浦子口战败,朱高煦率军队力战,将南军击退。

永乐二年,成祖朱棣立朱高炽为太子,封朱高煦为汉王,藩国云南。朱高煦不肯去云南,带儿子去了南京。

永乐十三年,朱高煦被改封到青州,仍不願去。成祖始怀疑他有夺嫡之心。

永乐十四年,朱高煦犯事达数十起,成祖想把他贬为平民。朱高炽为之求情。

永乐十五年,成祖将朱高煦徒封到乐安州(今山东惠民),并命他即日起程。

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朱棣死。太子朱高炽继位,是为明仁宗。仁宗增加朱高煦俸禄,赏赐宝物数以万计,将其长子封为世子,其余儿子封为郡王。

洪熙元年,明仁宗病逝,儿子朱瞻基继位,是为明宣宗。明宣宗对朱高煦也是优礼有加,言听计从。

明宣宗宣德八年(1426年),朱高煦起兵造反。

明宣宗朱瞻基御驾亲征。朱高煦众叛亲离,被迫投降。被废为庶人,关押在皇城西安门内。

后来,宣宗去探视朱高煦,却被朱高煦故意绊倒。宣宗大怒,命人用三百斤的大铜缸将朱高煦罩在里面。朱高煦将缸顶起来。宣宗令人在缸周围点燃木炭,把朱高煦炙死在缸内。朱高煦的儿子也全部被杀。

这是一个皇族内部因争夺皇位而发生的骨肉杀戮事件。这样的事情在封建社会实在是太多了。朱高煦被封为汉王,钱财女人有的是,可他还不满足,非要争皇位不可。有什么办法?明宣宗朱高炽对这位任性的兄弟一让再让,应该说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欢迎点评。


夕阳晚霞


导语:

明仁宗朱高炽当真是一个非常仁义的皇帝,他仁义到什么程度呢?弟弟们相继谋反篡夺皇位,他都要力保,而且高官厚禄赏赐给他们,丝毫没有任何责怪的意思。

朱高炽有俩弟弟,朱高煦和朱高燧,都不是什么好货色。朱高煦夺嫡谋反,朱高燧欲杀父谋反,本身这都是不可原谅的事情,可朱高炽表示,这都不算啥。

01朱高炽差点就被朱棣给废了。

在朱高炽还没有做皇帝的时候,朱棣就觉得十分发愁,自己一生戎马果敢,怎么就生了这么一个仁厚的小子呢?反观朱高炽的弟弟朱高煦,那叫一个刚毅果断,为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简直跟朱棣一模一样。

尤其是在靖难之役的过程中,朱高煦因为体重原因,只能留守北方,而朱高煦可以跟随父亲一起跃马疆场。在这场推翻建文帝的战役当中,朱高煦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得到了父亲的认可。而朱高煦虽然也有守城之功,相比较自己的弟弟朱高煦,则逊色不少。

成祖屡濒于危而转败为功者,高煦力为多。成祖以为类己,高煦亦以此自负,恃功骄恣,多不法。成祖即位,命将兵往开平备边。---《明史》

这件事让朱棣想到了当年唐高祖李渊所遇到的相同困境。李世民功高盖主,可不是太子,而李建成作为太子,虽然没有多大功劳,却也没有过错。最后李渊在坚持保李建成的路上,不仅造成了儿子们兄弟相残的情景,还把自己的皇位给搞丢了。

时议建储,淇国公丘福、驸马王宁善高煦,时时称高煦功高,几夺嫡。成祖卒以元子仁贤,且太祖所立,而高煦又多过失,不果。---《明史》

所以朱棣就萌生了一个想法,废掉朱高炽,改立朱高煦为太子。皇位这东西本来就是能者居之,如果建文帝有能力,他朱棣也不可能得到皇位。

可是想要废长立幼的朱棣,却遇到三个不可逾越的问题:

  1. 首先朱高炽是朱元璋亲自册封的世子,朱棣既然是以朱元璋作为正统,自己也是以朱元璋的儿子继位的,那么他就不能违背朱元璋的命令。

  2. 其次朱高炽守卫北方这么多年,身边早就有一大帮文臣武将帮助他。尤其是那些文臣,全都是朱棣集团的核心人物。要动朱高炽并不容易。

  3. 再者,和李渊遇到的问题一样,太子朱高炽并没有什么过错,无端废除太子的话,必然会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刚刚稳定的国家,谁愿意动荡呢?

所以说朱棣在废长立幼的问题上,做出了一定的让步。不过他在犹豫不决的时候,自己的好儿子朱高煦却犯了糊涂。

02能力低级的朱高煦,一再做蠢事。

朱高煦在战场上的确是一把好手,多次为父亲朱棣化险为夷。所以朱棣对他非常器重,但是他在政治上却一窍不通,简直是个愚蠢的家伙。

朱棣废长立幼的想法,最终还是给放弃了。因为困难太多,所以他将朱高炽从世子册封为皇太子。可是他必须要给自己另外一个好儿子,做一个不错的安排。

请得天策卫为护卫,辄以唐太宗自比。己,复乘间请益两护卫,所为益恣。既负其雄武,又每从北征,在成祖左右,时媒孽东宫事,谮解缙至死,黄淮等皆系狱。---《明史》

朱棣将朱高煦封为汉王,封地在云南地区。朱棣希望朱高煦能够远离朱高炽,这么一来俩兄弟之间就不会发生争斗。

这算是最好的安排了,可是朱高煦是怎么想的呢?他不想走,他不仅不想走,他还一个劲儿地作死。

  1. 朱高煦将天策卫索要作为自己的护卫

    ,这是皇帝的亲卫,朱高煦常常跟身边的人说,自己跟唐太宗是一样的。意思很明白,自己很有能力,哥哥是个废柴。

  2. 朱高煦不肯就藩后,常常跑到朱棣身边说太子朱高炽的坏话,甚至借机害死了大学士解缙,这是朱高炽集团重要人物。

  3. 朱高煦被改封青州以后,依旧不愿前去就藩。同时挑选精兵三千人,不断增加自己的护卫军,显然是摆出了一副要武力夺权的姿态。

  4. 朱高煦甚至一再违背朱棣的旨意,一直赖在京城。甚至曾经使用过朱棣曾经用过的马车器物,又将兵马指挥徐野驴给杀了。

这一系列作死的操作,最终让朱棣下定了决心,要把这熊孩子给彻底废了。由此更加肯定了朱高炽作为继承人的决心。


03朱高炽仁厚有余,魄力不足。

当朱棣要把朱高煦给废为庶人的时候,朱高炽果断跳了出来,他想要学习朱标,为自己的弟弟们说情,以此换取弟弟们的谅解。

他虽然没有做错什么事情,可是朱高炽认为他做了皇太子,本身就是对弟弟们的一种伤害。在这种神逻辑的唆使下,朱高炽做了这么一个愚蠢的决定。

废为庶人,又不是杀掉,为什么你非要把朱高煦给逼上绝路呢?朱高煦的爵位并没有被废除,只是将他的封地改为乐安州。

这个弟弟算是消停了一会儿,另一个弟弟又冒出来了。朱高燧作为朱高炽和朱高煦的弟弟,从小就嚣张跋扈,不学无术。

成祖尝命同仁宗谒孝陵。仁宗体肥重,且足疾,两中使掖之行,恒失足。高煦从后言曰:“前人蹉跌,后人知警。”时宣宗为皇太孙,在后应声曰:“更有后人知警也。”高煦回顾失色。---《明史》

当看到二哥朱高煦被贬谪到了乐安州以后,他心里非常不爽,之前就已经帮助过朱高煦夺取皇位,可是失败了。在朱棣病重的时候,朱高燧伙同手下人,决定发动谋反,先杀死朱棣,再踢走朱高炽,从而朱高燧自己夺取皇位。

可是谋反很快就被朱棣给识破并且镇压了,朱高燧被囚禁后,按照律令这是必死之罪。朱棣正要发落朱高燧,这个时候神仁厚的朱高炽又出现了,他表示弟弟肯定什么都不知情,一切都是手下人干的好事。

就这么一个仁厚的朱高炽,在做了仅仅8个月的皇帝以后,就去世了。关于他的死因,有很多说法,不过总体来说,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并不低。



总结:总归要有人为朱高炽的仁厚买单。

所谓慈不掌兵,义不养财。朱高炽作为一名皇帝,显然是太过于仁厚了,虽然说他执政期间,也任用贤臣,开启了一段比较著名的仁宣盛世。

可如果那个时期存在奸臣呢?难道朱高炽这种仁厚的人,会对奸臣下手吗?从他对待俩谋反的弟弟来看,他是不会下手的。

他是一个过于仁厚的皇帝,弟弟朱高煦一个劲儿地要夺嫡,甚至想要杀了他,他表示可以原谅。弟弟朱高燧从小就跟他不对付,暗地里帮助朱高煦,后来更是要杀掉朱棣夺取皇位,朱高炽还是表示可以原谅。

  • 所以这俩弟弟都好端端地活了下来,但是这件事就这么解决了吗?当然不可能。朱高炽在8个月后离奇去世,这段时间他的好弟弟朱高煦一直在策划谋反。

  • 朱高炽刚死,朱瞻基登基以后,朱高煦就发动了叛乱。朱瞻基何等人物?他早就看自己的叔叔们不顺眼了,每次父亲朱高炽原谅这些人,他心里就阵阵绞痛:这明摆着是要把烂摊子甩给我啊!

  • 结果果然出现了这个巨大的烂摊子,朱瞻基立刻发兵平定叛乱,朱高煦这家伙是铁了心了,在被囚禁以后,居然把朱瞻基给绊倒了,真的,朱瞻基去看他,他把人家给绊倒了!

瞻基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朱瞻基给朱高煦准备了一个大铜缸,把朱高煦扔进去,在底下生火给活活烤死了。而朱高煦的几个儿子一个不留,全被朱瞻基给宰了。要不是有朱瞻基这位英主坐镇,可能第二次靖难还真的会发生。

《明史》


江湖小晓生


朱高煦和朱高炽争夺皇位说到底是朱棣有意无意鼓动的,《明史》中记载,因为朱高煦在“靖难之役”中战功显著,马上皇帝朱棣对他是大加赞赏,认为他最像自己:“成祖以为类己”,这个比喻不管朱棣是皇帝还是王爷都是不妥当的,毕竟朱高炽才是朱棣的接班人,这不是明摆着鼓励朱高煦争家产?

朱棣夺得皇位后,为了压制太子朱高炽,允许朱高煦:“请得天策卫为护卫”以至于他:“辄以唐太宗自比”。唐太宗的皇位怎么来的?地球人都知道,朱棣的行为毫无疑问给了朱高煦极大的鼓励和信心。

朱高炽这位兄长当然知道朱高煦这个兄弟不安分,早在“靖难之役”还在进行中时,朱高煦就勾结朱棣身边的宦官黄俨诬陷朱高炽要投降建文帝,要不是朱高炽谨慎,在靖难之初没准就被朱棣一怒之下杀掉了:

宦寺黄俨等复党高燧,阴谋夺嫡,谮世子。会朝廷赐世子书,为离间。世子不启缄,驰上之。而俨先潜报成祖曰:“世子与朝廷通,使者至矣。”无何,世子所遣使亦至。成祖发书视之,乃叹曰:“几杀吾子。”

朱高炽成为皇太子之后,朱高煦更是变本加厉,当时的明朝第一才子解缙就是因为在朱棣外出时和朱高炽会面,被朱高煦诬告后下狱,继而被杀,朱高炽也心知肚明。

兄弟两人争位争了十几年,但朱高炽一直保持着兄长的肚量,永乐十四年,朱高煦擅自使用皇帝才能使用的乘舆器物被朱棣知道了,朱棣本来想把他废为庶人,但朱高炽却为弟弟求情,还多次规劝有反心的朱高煦别乱来:

仁宗涕泣力救,乃削两护卫,诛其左右狎匿诸人。明年三月徙封乐安州,趣即日行。高煦至乐安,怨望,异谋益急。仁宗数以书戒,不悛。

朱棣驾崩时,朱高煦就准备夺位,朱高炽也知道这事,但继位后不但放下心结,还增加朱高煦的俸禄,优先给他的儿子们封王,朱高煦的其中一个儿子朱瞻圻因为母亲被朱高煦所杀,曾告发朱高煦的一切不法行为,朱高炽却放过朱高煦,将朱瞻圻发配凤阳。

基本上可以说,朱高炽对朱高煦是仁至义尽了,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朱高炽确实放不下兄弟之情,毕竟是以后谥号为“仁”的皇帝,不愿意背负杀弟之名。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学习古人“郑伯克段于鄢”,我都对你这么好了,你再造反,天下人不答应。当然,后一种可能无法证实,因为朱高炽只做了不到九个月皇帝就驾崩了,朱高煦那会也还没来得及造反。

朱高炽死后,朱高煦终于还是反了,失败后被侄子明宣宗朱瞻基囚禁,也仅仅是囚禁,朱棣这一脉在当时子嗣不多,朱高炽对他的态度全天下人都知道,所以朱瞻基也没想杀叔,好吃好喝的养着,只不过朱高煦天生的坏脾气,在朱瞻基去探望他的时候还不愿意服输,攻击朱瞻基,结果激怒了他,被活活烤死,侄子到底不如亲兄长,估计要是朱高炽遇到这种事,朱高煦还有可能逃过一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