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會寧縣,考出去的學生超過10萬,為何“苦甲天下”的會寧能成為聞名的狀元縣?

高考研究與探索


我問過會寧縣田家坪村的一位大學生他這樣回答我:我們這裡山大溝深,糧食產量很低,一畝地打五佰斤糧食,十年九旱,沒有經濟來源如果我們不努力考上大字我就要在這山上呆一輩子到時候連媳婦都說不上,家裡主要的經濟來源就是養幾隻羊,父母還要哄我們上學,有的家庭三個大學生在讀書,父母是怎麼哄他們上學的可想而知,值得生活在城市和條件好的家長,孩子深思!


手機用戶11775165258


貧窮是一種恥辱!但是,有時候卻不能怪人,只怪你生錯了地方,會寧人懶嗎?不,有一年,我家種了100斤的小麥籽,忙了大半年,秋後收回來150斤。會寧人笨嗎?不,所以,我們努力讀書了。最後,也不是會寧學子不願回到家鄉,問題是,回來幹嘛?


OlIver


曾經有幸去過會寧,呆了將近兩個月的時間。這是一個偏遠的,比較窮困的地方。由於地理環境所限,會寧缺水、所以支柱性產業基本沒有。唯一的佔GDP重要位置的項目就是會寧的紅色旅遊(當年紅軍長征會師的地方,毛澤東主席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會寧會寧,紅軍會師,天下安寧。”),大概佔有整體GDP的40%左右。由於缺水,沒有支柱性產業。每年會寧籍的人往家裡寄的錢基本上相當於該地GDP總值的一半。

因為窮困,所以會寧籍的孩子,把考學做為改變自己或者家庭命運的唯一出路。目前甘肅省的很多官員都是來自於會寧。

在會寧,高中的學生基本上每天早晨六點半以前到校,晚上十點半離校。學習非常辛苦。但會寧整體的教育水平並不是很高,主要以苦讀為主。但會寧的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方面還是有很多的不足之處,教育理念的成長方面和期狀元縣的名頭並不是很相符。基本上屬於往輔導班裡一扔,基本不管的。

在會寧,之所以會成為全國著名的狀元縣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當地政府還有很多老紅軍的後代對會寧的教育事業非常重視,學習好的學生,基本上將來上大學的學費及部分生活費是可以通過這部分的資助解決的;

2、學校的重視:每個學校對學生的學習都非常重視;

3、社會觀點:一般來講,會寧籍的人出去基本上都不願意回來,回來的都是為了老人或是在外面實在幹不下去的那種;

4、社會資源匱乏:會寧缺水,農業和工業都不發達,缺少支柱性產業,屬於窮困縣的級別。

綜上所述:會寧之所以能夠成為全國著名的“高考狀元縣”是由其社會現狀、地理環境所決定的。


全腦開發程老師


會寧縣之所以能夠成為著名的狀元縣,就是因為其“苦甲天下”和考出去的人多嘛。下面具體討論一下:

一、深山才能飛出鳳凰。作為最窮最苦的地方,少有高樓大廈,少有燈紅酒綠,因而又可能是誘惑最少的地方,是城市中的“深山”。

因而學校變得很單純,教師安心教書,學生安心讀書,在艱苦的環境裡,教師和學生都明白: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唯有知識能讓自己飛出“深山”。而要飛出去,只有破釜沉舟了!因而作為最苦的會寧,就變成了出人才的最多地方之一!

二、榜樣的力量。自從考出去的第一大學生、第一名狀元起,會寧縣就擁有了讀書能改變人生的成功榜樣,考出去的人為後來學生努力拼搏指明瞭前進的方向,變成了人生奮進路上的燈塔和標杆。有了榜樣,就有跟從者和模仿者,因而從會縣考出去的人越來越多。

三、文化環境薰陶。當有相當多的人考出去以後,會寧高考就會出名,就會形成一種良好的讀書氛圍,吸引更多的尖子生加盟會寧,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四、政府重視功不可沒。其實一個地方考出去的學生越多,越能夠證明當地政府對教育的極度重視和對教育的大投入。會寧考出去的人超過10萬,變成了狀元縣,政府的功勞真的很大。

總之,會寧的成就,得益於國家的和平穩定和優越的丈化教育政策,得益於當地政府部門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得益於學校先進教學理念、擁有雄厚的師資力量和科學的教育管理水平,得益於學生刻苦學習。“苦甲天下”成了會寧學生“飛出去”的動力源泉!


蒙旭登


會寧乾旱貧瘠,山大溝深,農民靠天吃飯。早起晚歸四季忙碌不停,生活費用都由土地承擔,生活艱苦不說,孩子唯一的希望就是上學讀書,要麼下地幹活或放羊。所以,大人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要想走出大山,只有好好上學讀書。學生苦學,教師樂教,家長苦功,基本形成了習慣,出現了好多能人志士,成了有名的"狀元縣"。這不是巧合,是經過多年辛苦磨練,奮力拼搏得到的。不虧是紅色革命的搖籃,紅軍的後代,名正言順,為祖國建設事業貢獻著應有的力量。


李爾勳1


會寧是農業大縣,是小雜糧之鄉、肉羊之鄉,綠色產業、金色教育是名片。引洮工程已使最缺水的北部十一個鄉鎮老百姓吃上了乾淨的自來水,不久將全縣覆蓋受益。會寧之所以出去的大中專學生多當然與自然環境有關係,但不是主要的。他是多年來當地人傳統文化基因和時代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類似地區也同樣出現過,但沒有會寧人把這種文化深入到每個人骨髓中持續和執著。現在會寧學子遍佈全國大江南北,甚至世界各地。我本人並不贊同官方總結的“幾苦幾樂”精神。會寧已不是過去的會寧,會寧的發展有目睹之。希望會寧學子就像當年紅軍長征傳承精神一樣把所學知識貢獻給自己的國家發展中。歡迎各位到會寧實地感受當地的人文風情和文化傳承,瞭解真真的會寧!


弘贏


我就在隔壁靜寧縣。說說會寧之所以能廣為流傳,說其根本,雖然以狀元縣為名,但是更主要的還是紅色革命聖地,想想幾乎每屆領導人都必去的一個小縣城,紅軍各大主力會師之地。首先根正紅苗,其次,地處甘肅貧瘠之地,缺水,自然資源惡劣,又加上,該地方人傳統觀念重視學習,升學率高,貧瘠之地出人才,才有故事的曲折性。

所以這麼幾十年來,地方上,媒體上,也藉此發揮,讓會寧這麼個又紅又苦的地方出大學生廣為人知。

當地流傳一句話,再窮不能窮教育!

而且會寧二中曾經出過一個省狀元,更是讓狀元縣的名號響徹雲霄。

但具體今天的會寧,以一改早日的貧困面貌,完善的基礎設施,高樓聳立,綠化不錯。和周邊小縣城不相上下。

其實會寧大學生的主要輸出學校是一中,二中。會寧一中與其他地方一中並沒有多大差別,本科率也在七成多,北大清華七八個。我在隔壁的靜寧縣,一中有時候成績甚至超過會寧一中。

但屢創佳績的不止一中。會寧二中更是精英中的精英,幾乎每年總有那麼各別排名特別靠前的在二中,雖然北大清華數量有時候比一中少,但人家成績更靠前。比如全省前百名一中甚至有十個,但二中可以有一兩個全省前十。這是他們的兩所高中的戰績,可以相互競爭。全縣本科人數每年超過三千人(二三本合併之前)。

會寧學生中考時往往考慮報一中還是二中,但是往往在其他縣城,二中遠沒有一中有競爭力,綜其而言,會寧一中是普普通通的一中,但是二中可以說是全國所有縣城二中最好的二中。

兩個學校共同為縣城貢獻大學生,才博得“狀元縣”美名。


不一樣的大學體驗


會寧屬於我們白銀市,會寧真是苦,乾旱少雨靠天吃飯。會寧人的出路就是上學,孩子上學是家裡的頭等大事,孩子學出來,整個家庭才能脫貧。會寧的房價在我們那裡也是排名靠前,小孩在外面混出名堂,一般會在縣城給父母買房。會寧人特別團結,全國各地有會寧老鄉會,這是他們的資源,一人有事都會幫忙的。會寧人特別精明,也特別小氣,可能是自然條件造成的。會寧縣把60%的財政給了教育,最好的資源給了學校,會寧人混的有成就的又不反哺當地,結果只能越來越窮。


大鵬展翅雲飛揚GO


會寧是對中國革命有重大貢獻的地方,窮山僻壤和十年九旱的環境,只有依靠黨的政策,改變落後貧窮面貌。改革開放以來已經發生翻天覆地變化。會寧的中學教育是西北最成功的教育,考出去的大學生在全國是名列前茅,因此,無數的寒門學子走上了國家建設的征程,改變了各自的命運,也為家鄉的面貌和家庭的生活改善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尤其是為正在上小學上中學的孩子做出了榜樣。[祈禱][祈禱][玫瑰][玫瑰]


朝花夕拾52142216814


看了這麼多評論,我覺得作為一名會寧出身的學子應該替家鄉說說,會寧發展不起來不是人才少的原因,留不住人才才是原因吧,沒有優越的自然資源,乾旱貧瘠的土地讓全會寧的人都知道,改變一家命運的出路就是教育,這裡的人比任何地方的人都重視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我們都想改變家鄉,誰不想家鄉變得富饒優美,沒有國家大力支持,誰都發展不起來。不要戴著有色眼鏡看事情,你出生就擁有的別人可能要奮鬥二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得到。有人說畸形教育,你總在置身事外的態度看事情,你在這片土地就不會這樣說了,你的孩子可能從出生就是各種不會玩第二次玩具,有很多的選擇,但是這裡只有兩種,要麼打工,要麼死學。雖然我覺得我的老師們都教的很好,但是不得不說師資整體還是比不過大城市的教師資源。這裡的人不比你們慵懶,在被評為地球上不適合人類生存的土地上,我們祖祖輩輩生活了下來。不懂的人,不要亂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