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杀气最重的诗是哪一首?

李伟125037753


俗话说“言由心生”,说的就是说话是一个人的内心真实状态的反应。而能留下诗词的前人,在言论不知为何物的时代,诗词更是能代表他们最想说的话,也是他们最想表达的心灵状态吧。


翻阅古代先辈留下的浩瀚文字,总是能感觉到还是人间烟火味,他们也是有悲愤、失望、委屈等我们普通人的一切情绪,这让我更为钦佩,也更想去了解他们。


所以,我就想从情绪反应出的人物性格方面呈现几首我认为“杀气”重的诗。



【压抑后的报复性爆发】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是唐朝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写的《不第后赋菊》。从诗的题目我们就不难看出,此人是在科举失意之后产生的压抑情绪最终转化为了报复性情绪。同时面对唐王朝的腐败而断定自己在科举之路上是永无出头之日,所以这首诗是他当时压抑、报复、推翻一切等复杂心情的表达。




【豪迈与自信】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这是岳飞《满江红》里的两句,其豪迈与自信是透纸而出,激励出当时的军民抗击金军的士气与勇气,相信最终能重新收拾山河。




【洒脱与霸气】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这是诗仙李白《侠客行》中的两句诗,真是把我们想象中的侠客应有的高超武术与潇洒霸气性格描绘的淋漓尽致。




【坚韧不拔】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样的诗句也只能常年在边塞从军的诗人王昌龄才能写出来,并且也只有这样经历的人才能看到守卫边疆的军人的苦与坚韧不拔,这才是一个国家安定的基础。从另一面也看出,这样的军人对敌人来说是多么地恐怖。敢犯我边疆,我就要灭你国才肯回家!




【视人命为草芥】

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德以报天,杀杀杀杀杀杀杀。


这是最没文采但又是杀气渗透人骨的诗,但这又是乱世人民如草芥的最真实的写照,也是活在那样时代里的人最悲愤与最无奈的呐喊。




我是“读史自思”,仅提供个人观点,以期抛砖引玉。请关注!🙏


读史自思


诗词通常是有感而发,然后挥笔写就,对于能写出有杀气的诗的人,手上的刀剑都是见过血的,如宋江、李白等,辛弃疾等,但能写出有杀气又有霸气的诗,只有那些经历过战场的厮杀,血肉的磨盘的英雄、枭雄才能写得出来。

文人型:

  •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王维《老将行》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挡百万师。
  • 贾岛《剑客》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 王昌龄《出塞》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李白《侠客行》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 辛弃疾《破阵子》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古代的文人墨客,虽然有的不会武功,唯由写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传递自己的爱国热情与天下有识之士共鸣。而手上沾过血的文武侠客写出的诗杀气就重了,殊不知李白号称“青莲剑仙”在游历的过程中经常与人切磋打斗,他的武功造诣在唐朝排行第二;辛弃疾,被称“南宋第一古惑仔”,人家的最拿手的是带兵打仗,副业才是写诗,因此他才能写出这样带着杀气的诗。


将领型

  • 岳飞《满江红》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 陈毅《梅岭三章》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 黄巢《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将领级人物写的诗,带有的杀气更浓,能想象到的场面更宏伟,这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才有的见识,才能写下如此有魄力的诗。


帝王型

  • 朱元璋《示僧》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

这是一种何等的气魄才能写下的诗,天地万物在朱元璋眼里尽皆蝼蚁,眼里对这为僧人满是不屑,这是掌握了生杀大权的人才有的鄙夷天下的自信,所谓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历史上的伟人帝王离我们太远,而在近代历史中,只有一位谈笑间决定世界格局;举止间尽显伟人风范。秦皇汉武在他眼里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就如成吉思汗也只识弯弓射大雕。他从战争中走来,奠定了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他集军事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于一身,也只有他的诗才最为霸气、自带杀气、最切实际。


毛主席《西江月.秋收起义》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大国布衣


古代杀气最重的诗词是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全词如下: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公元1140年岳飞统领岳家军,大破金兵于郾城,进军朱仙镇,准备渡河收复中原失地。但朝庭却令其退兵。皇帝赵构担心岳飞破金迎回徽、钦二帝,自己的皇帝做不成了,而岳飞主张抗金,所以岳飞必须死,于是赵构、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这首词,气势磅礴,豪气冲天。是英雄壮歌,千古绝唱!


夕阳红155908541


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杀气较重的诗歌,那一首能比得上这首《杀人歌》。

《杀人歌》

男儿当杀人,杀人不留情。千秋不朽业,尽在杀人中。

昔有豪男儿,义气重然诺。睚眦即杀人,身比鸿毛轻。   

又有雄与霸,杀人乱如麻,驰骋走天下,只将刀枪夸。   

今欲觅此类,徒然捞月影。

君不见,竖儒蜂起壮士死,神州从此夸仁义。  

一朝虏夷乱中原,士子豕奔懦民泣 。

我欲学古风,重振雄豪气。名声同粪土,不屑仁者讥。   

身佩削铁剑,一怒即杀人。割股相下酒,谈笑鬼神惊。   

千里杀仇人,愿费十周星。专诸田光俦,与结冥冥情。   

朝出西门去,暮提人头回。神倦唯思睡,战号蓦然吹。   

西门别母去,母悲儿不悲。身许汗青事,男儿长不归。   

杀斗天地间,惨烈惊阴庭。三步杀一人,心停手不停。   

血流万里浪,尸枕千寻山。壮士征战罢,倦枕敌尸眠。   

梦中犹杀人,笑靥映素辉。女儿莫相问,男儿凶何甚?   

古来仁德专害人,道义从来无一真。

君不见,狮虎猎物获威名,可伶麋鹿有谁伶?   

世间从来强食弱,纵使有理也枉然。

君休问,男儿自有男儿行。   

男儿行,当暴戾。   

事与仁,两不立。   

男儿事在杀斗场,胆似熊罴目如狼。

生若为男即杀人,不教男躯裹女心。

男儿从来不恤身,纵死敌手笑相承。

仇场战场一百处,处处愿与野草青。   

男儿莫战栗,有歌与君听。  

杀一是为罪,屠万是为雄。屠得九百万,即为雄中雄。

雄中雄,道不同。

看破千年仁义名,但使今生逞雄风。

美名不爱爱恶名,杀人百万心不惩。

宁教万人切齿恨,不教无有骂我人。

放眼世界五千年,何处英雄不杀人。


sw大王叫我来巡山


"杀气"何也?一曰凶恶之气势;二曰阴森肃杀之寒气;三曰军旅杀伐之气氛。徜徉在浩瀚无垠的诗海中,持一颗敬畏之心,存一丝慰藉之情,去找寻那最具"杀气"的一首诗。

一曰凶恶之势

《荀子·天论》:"君子不为小人之汹汹也辍其行。"即声势盛大的样子,来势凶猛;样子凶猛。打开诗集,细细品读,在历史的长河中探索,在盛世与乱世的往事中查询,终于李太白一首《侠客行》映入眼帘:

剑客太白书写此诗是对自我的真实写照,一如既往地表达了自己的豪情壮志。然而快意恩仇的江湖背后,我反倒更喜欢那句"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他们的武艺盖世,十步可斩杀一人,千里之行,无人可挡。他们为人仗义行侠,事成之后,连个姓名也不肯留下)。而其中单凭一句"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就能感受到剑客对于行不义之事,做不义之人此举的憎恶;持锋利之剑,斩鼠辈小人,表现出剑客独特的豪迈气概与洒脱情怀。然而褪去这种侠客固有的气质,这句诗所表现出来的杀气还是折煞众人的。十步杀一人的背后,暗指其高超的武艺,千里不留行更是着重突出其杀气腾腾,无人可挡的气势。如此一来,凶恶之势的杀气足矣。

二曰阴寒之气

《后汉书·鲁恭传》:"自三月以来,阴寒不暖,物当化变而不被和气。" 顾名思义,霜降之时,隆冬之季,春雪初化天,天寒地冻,折胶堕指,而这类都只能算的上是中原评判的标准。可曾想八月初至,而满天飞雪寒风刺骨的场景?这就是阴寒之气,来自西域的杀气——岑参笔下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通看全诗,写阴寒之气而不提一个"阴"字或者"寒"字,但是通过诗人笔下所描绘的意境就已经将众多读者带入一个冰天雪地的世界。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使得纵用那狐皮袍保暖的人也感受到寒气侵肤,更何况是那些还穿着铁甲的都护呢?单从衣着的对比就不难看出大雪过后的严寒之气。一望无际的沙漠都结了一层冰,万里墨纸也将天空遮蔽的严严实实,黄昏之时,一场洋洋洒洒的大雪再次落下,被冰冻的红旗再也无法在风中摇曳。这里,诗人二次写"雪",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一静一动之间,更是将雪后的寒冷表现的淋漓尽致。

总的来讲,这首诗可能不是写雪景、寒冷之势的最佳候选。但是岑参却将他眼下所见的八月边塞雪景描写的出神入化,雪景的构造所体现的不同于中原寒冷的杀气,也并不见得比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要差。所以在阴寒之气这一块,我还是更青睐于这首诗。

三曰沙场之死

严格意义上讲,这才是大家最想看到的,实实在在的杀气,就如《前汉书平话》:"战尘郁郁;杀气腾腾;遮笼四野;蔽塞五方。"这种军旅征程,奋勇杀敌的气概。回望历史的战争年代,这种军旅诗并不少见,从李白的《塞下曲六首》到王翰的《凉州词二首》;从辛弃疾的《如梦令·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到岳飞的《满江红·写怀》;从王昌龄"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破敌决心到曹松"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战争惨烈,都无不体现着战场的残酷,透露着战争的杀气。而这些军旅战争诗(词)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便是南宋著名抗金将领岳飞的《满江红·写怀》了。

这首词总的来看是描写的是岳飞渴望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一片赤胆忠心。但是细细品来,这首词却也是杀气重重,上篇抒写作者对中原重陷敌手的悲愤,对局势前功尽弃的痛惜,而正是这种当时无可奈何的境遇才激发了他内心的杀气,一股"犯我中原者,虽远必诛"的杀气(严格来讲,岳飞当时的军事行动在现代人看来并不算抵御外族侵略,这场旷日持久的金人南下汉人反击活动,归根结底只是中华大地上历史上两个民族的冲突)。

下篇则是直接突出描写作者在战场的一些构想行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同样抛去爱国的情怀,再看一次也不难发现这些场面过于血腥残暴,远远超越杀气。在我看来是沙场杀敌表现杀气的经典代表。

古代诗词犹如万丈星河浩瀚无垠,已知的文化我们尚且无法完全领略,更何况诸多的有待探索之物。鄙人文学浅陋,以上不过是自己的主观意见罢了,正真的"杀气"还望诸君细细品读后发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历来现实


诗里藏着一个人的灵魂,暗含杀气的诗,背后一定是个杀气腾腾的人。

能写出大气磅礴、杀气冲天的诗,一定是手握宝剑、上马杀敌的乱世枭雄。

旭哥给大家解读三首杀气冲天的诗,由三位不同时代的枭雄所写,而且都和一个人相关。


第一首:黄巢 《咏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有没有感觉杀气扑面而来呢,黄巢出身盐贩子家庭,却有一颗文人的心,向通过科举博取功名,奈何几次科考,都名落孙山。

屡败屡战,屡战还是屡败,再有耐心的人,也无法忍受,黄巢在最后一次落榜后,在离开长安前,愤怒的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咏菊》。

如果再给唐王朝一次重新开榜的机会,想必一定会毫无犹豫的将黄巢的名字写在状元的位置吧。

因为多年后,正是黄巢揭竿而起,成为唐王朝的掘墓人,了却了当年写《咏菊》时的心愿,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第二首:朱元璋 《咏菊》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

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朱元璋的这首诗,明显和黄巢的《咏菊》一脉相承,但杀气更重,气势更足,霸气侧漏,甩开了黄巢好几条街。

实际上,这首诗是朱元璋在起事之初,想到了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同样是出身于微末,却能带百万兵甲纵横天下,一时兴起,模仿黄巢的《咏菊》而作。

同为《咏菊》,但气势明显不同,这也预示了二人的格局和命运,一个只是乱世的枭雄,一个是开国的君王。

后世也有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作了一首《咏洼》,风格和黄巢、朱元璋的《咏菊》完全相同,但其中的意境大家自己去品味。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第三首:宋江在浔阳楼上题写的一首诗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宋江一直以来的人设都是“忠孝”,但在浔阳楼上却写下了这首杀气冲天的反诗,身在吴地,心在水泊梁山,如果有实现宏图大志的一天,黄巢又算得了什么!

诗的内容和宋江“忠孝”的人设是截然相反的,在结合宋江后来接收朝廷诏安的事实,可以说,这首杀气冲天的诗,只是宋江身逢绝境时,一时兴起而作。

从最终的结果来看,宋江岂敢笑黄巢!



长安旭哥


说到古诗里杀气最重的诗,首先想到的是诗仙李白的《侠客行》和黄巢的《不第后菊赋》。但在其它诗词大家的作品中,也不乏有充满杀气的作品呈现。如李昌符的《书边事(一作边行书事,一作塞上行)》

朔野烟尘起,

天军又举戈。

阴风向晚急,

杀气入秋多。

树尽禽栖草,

冰坚路在河。

汾阳无继者,

羌虏肯先和。

蒲松龄《蒲松龄撰 自勉联》

有志者,

事竞成,

破釜沉舟,

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

天不负,

卧薪尝胆,

三千越甲可吞吴。

(个人从不把它当做作者自勉的对联欣赏,总觉得它就是一首诗)。

而更具杀气可与李白《侠客行》不分一二的就当属辛弃疾的《男儿行》了。就分享几句吧:

男儿当杀人

杀人不留情

千秋不朽业

尽在杀人中

昔有豪男儿

意气重然诺

睚吡即杀人

身比鸿毛轻

又有雄与霜

杀人乱如麻

⋯⋯

此诗杀气太重了,就分享到这吧。

附上一句新看到的,杀气更重的,您上眼䁖䁖(作者忘了,写于何时不知道):

若你为本门伤她一分

我便屠尽你满门

若你为天下人伤她一毫

我便屠尽天下人

太晚了,就到这吧!





戒在小智


杀气最终的无疑是黄巢的《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全诗没有一个血腥字,但杀气冲天。

不愧为冲天大将军。

其次是金国海陵王完颜亮的《念奴娇·咏雪》:

天丁震怒,掀翻银海,散乱珠箔。六出奇花飞滚滚,平填了山中丘壑。皓虎颠狂,素麟猖獗,掣断珍珠索。玉龙酣战,鳞甲满天飘落。

谁念万里关山,征夫僵立,缟带沾旗脚。色映戈矛,光摇剑戟,杀气横戎幕。貔虎豪雄,偏裨英勇,共与谈兵略。须拼一醉,看取碧空寥廓。

完颜亮的这首词写得大气磅礴,一句看似平淡的“平填了山中丘壑”,却是杀机四起,气吞万里。

施耐庵看中这首词的杀气,引用在《水浒传》林冲雪夜上梁山这一回中。


沂蓝书院赵月光


岳飞的《满江红》,民族英雄岳飞在与金兵征战中,看到金兵入侵杀人放火,烧杀抢掠,恨意丛生,征战中沙溢顿起,写下了这首词。

他写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个是正义之杀,为了民族大义而杀,为救国民于水火而杀!


孤竹文史纵横


满江红·写怀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栏 通:阑)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个人认为,杀伐之气最重的一句应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大意为“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

下面我将围绕以下几点谈谈我对这首诗词的看法。

一、知人论世

从小到大,我们了解最多的就是岳母在岳飞身上刻下“精忠报国”的几个字眼。而岳飞也不负所托,更是因为岳飞经历过北宋,即使南宋偏安一隅,还是胸怀统一祖国河山的豪情壮志。

北宋积累的弊病最终爆发了,靖康之耻是所有人心中的痛,但由此有一些人害怕了,有一些人依旧在坚持。岳飞练就“岳家军”,令敌人闻风丧胆。但最终死于朝堂倾轧,含恨而终。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的话语如在耳侧,岳飞的鲜血依旧流淌着对敌人的痛恨,至死无休。

国家之恨,不共戴天。这也是我深感此词杀气甚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此词背景

有几种说法——

1. 第一种说法:岳飞第一次北伐,即岳飞30岁出头时所作。

2. 第二种说法:公元1136年(绍兴六年)。绍兴六年,岳飞第二次出师北伐岳飞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镇守鄂州时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名词《满江红》。

3. 第三种说法:《满江红》创作的具体时间应该是在岳飞入狱前不久。

无论是何具体背景,都与敌人密切相关。一雪前耻的渴望和国仇家恨的仇怨,在岳飞的胸中激荡。

三、相关思考

当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我花开后百花杀”。但这其实并非直接的杀戮。而李白的“十步杀一人”也不过是一个人的杀气。只有淡淡的杀气让我嗅到。

为何我选择岳飞的《满江红》作为我心目中的杀气最重的诗词呢?

因为,我从这首词看到这个人将一个国家的血海深仇背负在身上,他的词所显露的杀气并非仅代表他个人,而是他背后的整个国家,是整个国家的仇恨!

一个人的仇恨可能报了仇就会逐渐恢复,但一个国家的仇即使被血洗,但历史记载的伤痛永远不可能被抹平,一切都不能恢复原状。

如同现在断壁残垣的圆明园,它的惨状不仅告诉我们原来的美好被破坏,更是整个国家的尊严曾被践踏。这是每个中国人一想到就会隐隐作痛的。

所以,在我心中,如何评判杀气最终,就看这杀气的程度有多重——一个人、一个家还是......一个国?

我是爱读书的九卿,喜欢的话可以持续关注,不要不好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