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了高二還是很叛逆怎麼辦?

用戶8021376361624


你的叛逆如果還能學習吧,我都覺得還能過得去,至少能慢慢長大,總會有明白的一天。

像我同學的孩子吧,目前高二下期,可能自控力特別差,天天就是耍手機,初中成績還可以吧,現在到了重點高中,那裡都是高手如雲,同事孩子反而成績就是每次考試就是最後名次,對孩子的影響特別大,心態極壞,厭學(本來中學也只是中等水平,和後面的不努力,玩手機),經常出現不想上學的感覺,同時與同學關係處不好,可能別人都覺得他很幼稚吧,沒長大的感覺 。現在孩子就是想讓父母給他轉學校,一般的父母的圈子也比較窄,轉學哪有那麼容易的,可是看著孩子一天一天這樣耗下去,也沒有辦法。如果就算叛逆,不聽話,但如果能堅持把高中讀完也行啊。

所以總體感覺你的情況還可以吧,還不算那麼差勁,父母就是多一些耐心,少一些責備,也許能夠慢慢堅持下去,等孩子上大學就好了,慢慢也就懂事了。


楊鍋來了


《高二叛逆分析》

——叛逆是孩子的心理需求

叛逆是孩子在特定條件下的一種心理需要,家長能做到的,只能是提前瞭解並適時控制產生這種需要的強度。

如果我們用“馬斯洛的需要理論”,來仔細觀察兒童的成長過程就會發現,孩子的叛逆幾乎是一種必然。

一、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

(一)簡介:馬斯洛,1908年出生於紐約的一個猶太家庭。美國著名哲學家、社會心理學家……

馬斯洛類把人的需要,從低到高分為五個層次: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

(韓:生存、安全、歸屬、愛與被愛、自我價值實現)。

(二)特徵:同一時期,一個人可能有幾種需要,但總有一種佔支配地位;任何一種需要都不會因更高層次需要的發展而消失;各層次的需要相互依賴和重疊,高層次的需要發展後,低層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對行為影響的程度大大減小。

(三)舉例:假如一個人同時缺乏食物、安全、歸屬和尊重,通常對食物的需要量最強烈,其它需要則顯得不那麼重要。此時人的意識幾乎全被飢餓所佔據,所有能量都被用來獲取食物。在這種極端情況下,人生的全部意義就是吃。只有這個人從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來,才能出現更高級、社會化程度更高的需要,如安全。

二、由馬斯洛的需求理論看兒童的發展

第一階段,0-3歲:生理需要,誰給他吃就跟誰親(有奶便是娘)。現實中,奶奶帶他跟奶奶親,媽媽帶他跟媽媽親,這是孩子的本能,扶養人則自然獲得親情(心理資本)。

第二階段,3-6歲:安全需要。同時,歸屬需要出現,社交需要萌芽。2歲左右時,隨著身體的成長和智力的發育,他們會走了,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了,接觸更多的新事物。離開熟悉的環境走到外面,面對未知世界,孩子對安全感開始重視,這也是本能使然。

當他們走到戶外時,總喜歡纏著父母一步不離,遇到危險就喊父母,對爸爸媽媽有極強的霸佔欲,不喜歡別人碰,因為爸爸媽媽是自己安全的來源。

3-6歲開始認識到我與別人的不同,於是產生了歸屬需要,即我屬於哪一類?你會經常聽到小朋友們喜歡攀比,我爸爸怎樣,我媽媽怎樣,其實是他們把自己跟爸爸媽媽綁定在一起(歸屬),說爸爸媽媽厲害就是說自己厲害。

同時,因為接觸了別的小朋友,開始了社交的需要,他們喜歡跟別的小朋友玩,以認識更多的小朋友。

第三階段,7-12歲:社交需要加強,被人尊重的需要開始覺醒。7歲以前的孩子以家庭為中心,而7歲以後開始以學校、朋友為中心,同時隨著身體和智力的發育。孩子們開始覺得自己跟以前不一樣了,能對自己負責了,他們的心理重心開始轉入到了社交需要,同時因為社交活動的增加,需要他們開始處理人際關係,而處理人際關係的關鍵是尊重,於是他們對尊重的需要開始覺醒。

當他們在學校、朋友中體會到了被尊重的快感,回到家後他們同樣有著被尊重的需要。而這時候家長往往還沉醉於以前命令式的管教,沒有尊重孩子,孩子在家的尊重需求沒有得到滿足,自然而然的開始對父母產生意見。於是開始頂撞父母。但是因為這時候孩子還不具備獨立滿足自己的生理需要的能力,所以即使抵抗也會被父母打壓下去。

第四階段,13-18歲:家的功能被削弱,尊重需要強烈,自我實現的需要覺醒。隨著生理成熟,身體機能基本完善,有的孩子甚至已經比父母都高大。這時候孩子從生物學上來說,已經可以算一個成人了。因為他們具備了傳宗接代能力,在古代就要成家立業了。

而這時父母意往往識不到孩子的這些需要變化,還繼續對孩子採取高壓管制措施,那麼孩子的這些需要只能從別的地方得到滿足。成績好的孩子還能通過學習成績來獲得尊重,而成績差的孩子只能通過上網、早戀、加入小團體(比如黑社會)獲得尊重,獲得歸屬感。同時因為孩子對父母依賴性的降低,他們也就越發不能容忍父母對自己的不尊重,開始對抗,嚴重的甚至毆打父母,這時的孩子往往就成了父母眼中的“逆子”。

同時,社會交往的增多,能力的增強,對尊重的需要,他們渴望別人的尊重,於是產生了自我實現的需要。他們想證明自己與別人的不同,證明自己比別人強來贏得別人的尊重,於是自我實現的需求開始萌芽。

總結

通過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我們可以發現每個時期孩子的需要重點,也很好的解釋了孩子為什麼容易在青春期叛逆。

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孩子之所以叛逆,是孩子更高層次的需要在父母這裡得不到滿足,因而不得不轉而從別的地方獲得。所以說,孩子的叛逆是家長只關注孩子的吃喝,而忽視孩子精神層次的需要造成的。





伊水緣


高中階段,孩子仍然很叛逆,這是正常現象,無需大驚小怪,只有花出時間,用心陪伴孩子,俯下身子,真心和孩子交流,孩子一定會回應你,變的懂事起來。

首先,要抽出時間,陪伴孩子,不要一味地以忙來找藉口,不要整天拿著手機。多關心孩子的生活,學習。每天真心地和孩子聊天,在輕鬆和諧的氣氛中與孩子交流,不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假期裡,一定要抽時間帶孩子到外面走走,開開眼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共同參與一些體力勞動,共同進行一些遊戲,體育運動,比如打籃球,打乒乓球等等。

其次,要俯下身子,與孩子傾心交流,不要顧忌自己的身份,以朋友的身份與孩子溝通,效果往往會更好,不要以說教的口吻,一切為了孩子好的口氣是孩子最反感的。

最後,要懂得接納孩子的一切,包括優點缺點,孩子熱衷的網絡遊戲等等,試著去走進孩子的內心,通過潛移默化來影響孩子,形成健康健全的人格,積極進取的精神。





半支粉筆


高二的孩子還是很叛逆,怎麼辦?

我是從事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工作的,我從心理學的角度與你分享我的體會。

高二的孩子在你眼裡是叛逆,是不聽話,不按你說的辦,不是以前那個你說什麼就是什麼是孩子了,這是你從父母的角度看孩子,還想把孩子的控制權掌握在你手裡,讓孩子遵從你的意願,這種心理可以理解,但是顯然與青春期個體的心理發展相悖。

父母要理解和明白,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他的叛逆是孩子自我自主性、獨立自立、要求拿回自己控制權的一種表現,而非與父母做對;孩子要“我的青春我做主”,我的事情我說了算,不想再讓父母過多的控制自己、干涉自己的生活,這是孩子獨立成熟的表現,父母玩理解,要積極配合孩子,要學會妥協和放手,否則你和孩子的親子關係會越加激烈,影響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老左心理工作室


全身心投入到孩子的身上吧,我們的奮鬥普遍都是為了孩子。

高二最為關鍵的一年,孩子的叛逆影響的可能是人生第一個轉折點大學

叛逆是每個青少年所要經歷的事,家長對此需正確引導,順著孩子叛逆的想法,帶他親身感受對錯之分,一件事情,不要立即否定或批評孩子,用實例讓他自行體會理解。

受教之父母,成長關鍵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