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史雜談:少數民族說來就來,巍峨的萬里長城到底有沒有用?

大家好,我是說話不廢話,看書都是廢話的吢不語。

開篇問題

我們每一箇中國人都知道萬里長城,這是咱們中華民族的象徵之一,每次外國首腦來訪問,民眾來旅行的時候首先要去的地方之一。幾乎全國人民都知道,長城不僅僅是一個文化印記,也是我們曾經防禦北方少數民族的軍事要塞和壁壘。

但是,我們從歷史上好像感覺,這個長城好像用處不大,從匈奴到女真,從蒙古到瓦剌,好像人家少數民族就這麼大搖大擺的進來了,這萬里長城到底有沒有用?


趣史雜談:少數民族說來就來,巍峨的萬里長城到底有沒有用?


當然不僅我這樣說,很多歷史學家也這麼說,就比如美國曆史學家沃爾德隆和日本歷史學者杉山正明,都認為萬里長城的文化價值大於其實際的軍事價值,更有甚者說這是農耕文明不思進取的體現,也可能是最早的“宅文化”,喜歡圍個籬笆自閉固封。

而且有些朝代對於長城是不重要的,對長城也沒有修繕記錄,具體有唐朝,宋朝,清朝,這些可是輝煌過的朝代,難道長城真的不重要麼?

筆者認為,不能光看錶象,長城很重要!

先說這幾個朝代為什麼不修繕長城,因為他們不需要,所以沒必要修繕。比如唐朝,他的國策就是融合,少數民族已經成了國家的一部分,為大唐戍衛邊疆,所以長城說實話必要性不大,對外戰爭主要戰場在西域,那裡隔著塔克拉瑪干沙漠,也不需要長城。宋朝的國界線都到不了長城,有長城的地方是丟失的領土。清朝本來就是關外進來的,對於他們也沒必要修繕長城。


趣史雜談:少數民族說來就來,巍峨的萬里長城到底有沒有用?

來我們具體分析下長城

筆者是去過長城的,我們最為巍峨的明長城,還有北京北郊的箭扣長城,還有內蒙這邊秦趙長城,有的長城就像是一堵牆,他們除了能擋住敵人之外,還有什麼功能。

烽火臺預警

我們都去過明長城,每多長都會有烽火臺,這是最早的預警裝置,是最早的信息化戰爭方式。

修築地點更利於自己調兵

一般修築地點都在崇山峻嶺,依託天險,我們廢如此大的力氣去修就是為了我們自己的調兵方便。你想,他們還在爬山溝,我們的烽火臺發現了,我們附近的軍隊就會從最近的地方上長城,然後在這條“高速公路”上最快的抵達事發地點,殲滅來犯之敵。

我們秦始皇打匈奴就是這麼打的,大軍抵達長城,依託長城打擊敵人,打擊完了再越過長城打,打不過就退回長城,完全玩賴似的欺負遊牧民族,這也就是蒙恬為何能打的匈奴再不露面的原因,當然我們當時驍勇善戰也是一方面。

有人說,我難道不會集中兵力攻擊一點,衝過去?


趣史雜談:少數民族說來就來,巍峨的萬里長城到底有沒有用?


你作為少數民族越過長城,如果人家援軍來了,你還能回去麼?你進來了相當於沒有了大後方,而其他地方來的兵勇會利用長城迅速到達你的大後方,你後面一直就是不安全的。歷史上瓦剌圍北京久攻不下,山東備倭兵等其他地方的兵一來,立馬就跑,跑出長城外七百里才稍稍感覺安全些。

你以為我們古人那麼傻的麼?費這麼大力氣修的長城怎麼可能沒有用!

本期話題到此,希望大家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