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科學家認為冠狀病毒來自外太空

英國科學家認為冠狀病毒來自外太空

英國科學家認為冠狀病毒來自外太空

白金漢天體生物學中心的錢德拉·維克拉馬辛赫(Chandra Wickramasinghe)教授是斯里蘭卡出生的英國數學家、天文學家和僧伽羅族的天體生物學家。

他與合作者弗雷德·霍伊爾(Fred Hoyle)一起,兩人共同工作了40多年。他們二人都是泛種論的支持者,即生命存在於整個宇宙中,分佈在不同的空間塵埃和行星上。

1974年,他們提出了一個假設,即星際空間中的一些塵埃大部分是有機的,後來該提議被證明是正確的。

關於最近的冠狀病毒大流行,維克拉馬辛赫教授指出,此次疫情最顯著的方面是其來源地幾種在中國的某一特定省份。教授認為,泛種論(panspermia,又稱生物外來論)是這次大流行的根源。

去年10月,一顆彗星碎片在中國東北地區瞬間爆炸。

"我們認為,它裡面有可能包含著一種在內部存活的感染性2019-nCoV病毒顆粒的單一培養物,”維克拉馬辛赫教授告訴《每日快報》。

“我們認為,數萬億的傳染性病毒顆粒隨後以細碳塵埃的形式釋放……我們相信傳染性物質在太空中很普遍,彗星攜帶著它,並且可以通過對流層向地球墜落下來。”

"我們認為,這些物質能夠,並且在過去已經導致了人類的流行疾病。”

霍伊爾和維克拉馬辛赫提出了這樣的觀點,即地球上各種疾病的爆發都來自外星病源,包括1918年的大流感和某些脊髓灰質炎和瘋牛病的爆發。

"我們相信,這也可能發生在新的冠狀病毒上。雖然它可能是作為一種新的感染劑到達的,但DNA以類似的方式到達可能會觸發一種突變元素。”

英國科學家認為冠狀病毒來自外太空

“我們有證據表明,即使在人類基因組中,我們40%的DNA是病毒性的,並且在我們的進化過程中已經納入其中。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這種DNA來自太空,在消散之前,它被微隕石帶入我們的大氣層。然後被細菌和病毒所感染。”

“新的DNA插入片段可能來自宇宙太空。這種令人不安的流行病爆發正是來自於此。毫無疑問,隕石攜帶著活的結構。”

事實上,由於以色列探月失敗的技術故障,Panspernia已經發生了。

經過8年、耗資9500萬美元,以色列創世記號著陸器在最後時刻失敗。當時陀螺儀發生故障,導致它在4月11日以每小時300多英里的速度撞擊月球表面。

Arch Mission Foundation(AMF)將幾千只水熊蟲放在了這個月球著陸器上,這些水熊嵌在了鎳片上的環氧樹脂中。

水熊蟲,是已知最具耐性的動物之一,即使在最極端的環境中,幾乎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它能在極端溫度、極端壓力(高和低)、真空、輻射、脫水和飢餓中生存。在地球歷史上發生的五次大規模滅絕事件中,水熊蟲都倖免於難。它們可以在沒有食物或水的情況下存活超過30年。

2007年,美國宇航局的一項實驗確定,水熊蟲是第一種已知在外層空間生存的動物。據推測,創世記號登月器上一塊柏油板的柏油架可能倖免於難,並可能在未來某個時候恢復。

"新的冠狀病毒在全球進一步傳播的模式很可能遵循高傳染率的人對人感染機制,然後病毒將到達全球流行病的狀態,"教授總結道。


* Source:BIN等

*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 光如星以色列傳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