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去医院开中药,会给你加工成颗粒.,与自己熬制相比,药效会减少吗?

让爱住我家zzxx


目前,中药一般有两种:中药饮片,也就是大家平常比较熟悉的,那种经过炮制的中药;还有一种,叫中药颗粒剂,是国家863计划科研项目的成果。这个不是由医院自己做成颗粒的,是由厂家做成颗粒的,这样的厂家经过国家食药监局的严格审核,全国只有七八家被批准可以生产。大家比较不熟悉。我这里重点介绍一下:

中药颗粒和汤药在药效上基本一致,各有优缺点。中药颗粒的优点:1、经严格的炮制后可大规模的生产,优于传统的汤药;2、中药颗粒多采用铝箔单独密封包装,便于携带,不易变质。3、有大量的临床数据显示,中药颗粒和汤药在药效上基本一致,甚至优于传统汤药。中药颗粒的缺点:1、中药颗粒的价格较汤药方昂贵很多,长期用药的患者,不易接受。2、中药颗粒没有煎药的过程,故缺少药物相互作用的环节,是否会影响疗效,并不确定。因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剂型。

从吃中药的口感上来说,中药饮片经过煎成汤以后,口感比较苦,入口很难受。但是中药颗粒剂经过加工,口感比汤口感好很多,因此,如果你觉得汤口感不好,建议你采用颗粒剂,但是价格比较贵!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客家梁草养生堂


传统中药的煎药方法的实际操作中,要必须通过浸泡、一煎、二煎,约需要90分钟才能完成1剂中药的煎制。而且在煎药的过程当中还要不断搅拌中药,防止药液的溢出。如果能够按正确流程进行中药熬制,效果当然是最好的。


但是,实际上家庭煎药时,很难按照正确的方法来,所以会照成一定药效的浪费。(更不要说一些人煎药必烧焦,嗯,我妈就是这样的。。。)


而加工成颗粒,因为是机械化生产,药效也是会有所减少,但是比起它带来的便利性,真的好太多了。而且机械化生产能控制统一剂量和统一质量标准,所以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所以,要选择自己熬制,还是颗粒,主要还是看自己的选择啦,有时间就自己熬制,如果实在没空,选择颗粒也是可以的。虽然药效有所减少,但是也不会差别太多的!


最后,提醒一下,使用中药颗粒时要注意:

1、冲调时可先加少量开水湿润、搅拌,再加入足够量的开水使颗粒溶化。

2、冲泡前要确认中药规格,了解每次需要冲泡几包,谨防用错剂量。

3、如果发现颗粒吸潮结块,就停止服用。另外要注意贮存时间,在保质期内服用。



医聊健康


如题回答的话可能会有失偏颇,因为饮片颗粒化确实可解决很多问题,也是推广中医中药的一大重要方法。

先说其好处:一、大大方便人们服食中药,提高人们对中药接受度。(试想那个上班族会花半天时间去煎药,人们选西药的重大原因就是方便)。二、可减轻中药的毒副作用,颗粒化可对汤药进行脱毒处理(不要认为西药才有副作用,“是药三分毒"是中医的经验总结)。三、中药国际化是趋势,小日本就是将大量中医古方颗粒化“汉方",名为方便提高外国人接受度(主因之一)实为产品商业化操作,注册保护自身商业利益,就像可乐配方一样。他注册后你要是再做同方产品他可告你。颗粒化就可以有这样的优势。

但颗粒化也有其不足之处。现时颗粒化主要有两类。一是全方颗粒化,是指按方配好药如法煎好汤再颗粒化如小柴胡颗粒,小日本的汉方也大量采用这种方式。这种方式对应固定方非常有效也最大保证了药效,但中医中有很多因病而异的加减方,比方说加减四物汤,就不一定能做到了。第二种是将单味药颗粒化名为粹取,用时按方按比例配制,据说也是小日本最先搞出来的,但中药煎煮往往决定药效,如文火,武火,后下等都很难做到,更不必说很多药是要一起煎煮所产生的复合作用药效了。

总的来说颗粒化是中药现代化的其中一项重要进程,使本来复杂的中药服用变得简单直接,大大提高中药的应用,我们不应一味追求传统,因为这样往往会变得守旧,而固步自封。要追寻更好的处理办法而非一味否认新事物。


kunleung


1,药效肯定会减少,如果将中药加工成颗粒状态,首先须将中药材进行选择,除脏,清理杂质以达到制成颗粒的卫生先决条件标准,甚至会更加苛刻,如果给你开出中药方剂量200g,最少会损失10g以上,甚至超过,再经过几道工序之后,会使药物缺斤短两,必然会减少药效。

2,如果是用同等数量的中草自己的煎煮2一3遍,将草药里的药效基本都熬制出来,即不缺斤短两,又无半点损耗。


老刘105751014


中药单味颗粒剂、中药有效成分单体独立包装,是目前国家推进中药现代化、标准化大力提倡的。

有好多人不接受这种做法,认为这样背离了中医对中药特有的炮制、煎煮等独特方法。

其实,中医有其独特的理论和诊断体系,传承几千年。无可非议。

中医对中药的原有炮制、煎煮等处理方法,是基于古代并没有现在的提取分离精制技术,要想去除中药中的有毒成分,只有通过炮制、煎煮(先煎、后煎等)等手段改变或去除其毒性,保留其有效成分。

如薄荷,含挥发油,中医要求后下,轻煎,目的就是防止挥发油挥发,而现在则可以采用低温萃取技术提取薄荷挥发油。

如银杏叶中含的银杏酸,有毒性,现在采用分离技术可以去除银杏酸。

如青蒿,本草中要求不可久煎,屠呦呦采用低温提取技术,获得青蒿素,用于疟疾治疗,效果显著。

中医采用炮制、煎煮等手段对中药进行存性、去毒等,现代中药技术,采用提取分离精制纯化等方法,两者采用方法不同,其目的相同,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

现在,中药材野生资源贫乏,大部分中药材都是人工种植,更有一些商家,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只求产量,不求质量,致使中药材品质下降,有效成分含量一年不如一年。

再是还有好多中药材以假充真。其性状都不符合药典要求,更别说效果了。

中医再高明,没有好中药,也是白搭。

好在现在国家推行中药标准化,使中药向着正规、标准、量化的路发展。期待。

个人观点,供题主参考。


Suke


医院开出的并非是单为你加工的中药颗粒,而是它进的就是单味中药颗粒,现在不少厂家生产此类所谓的高科技产品,这是将中医药向西医靠拢的做法,其实已经偏离了中医的正路,真正技术高超的中医还是喜爱中药饮片,还是偏爱用传统的办法煎制中药,更讲究的就信服手工煎药,表面看,好像这些老中医太落后,不接受科学的新鲜事物,其实背后的原因太尖锐。技艺高超的老中医,治病最讲究疗效,任何降低或有碍疗效的事物必坚决反对。如机器煎药与人工煎药之优劣比较,机器煎药和人工煎药不可同日而语,把中药装进无纺织布袋系紧(无纺织布袋是化学纤维),放进煎锅里,注满水,旋紧盖,通电加热煎药,就像把米放进高压锅,中药的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冲服等环节全部取消,最后煎出的药清汤清水,疗效大打折扣,而手工煎药虽然麻烦,但却考究,武火、文火、先煎、后下、包煎等步骤一个也不少,那煎出的药才是老中医下的药,才会起死回生、妙手回春。还是回归最初的中药颗粒的话题,开一样的方子,如果开中药颗粒,疗效很难实现,而开饮片,再手工煎药,疗效立见,那些不讲究疗效的医生才肯给患者开中药颗粒,有人也许会问,中药颗粒不也是一味一味中药饮片煎成汤剂又浓缩吹成颗粒的,那当然没错,只不过这些中药都是一味一味单独煎成的,按方按剂量开药组合在一起,用水冲服,这和开饮片入锅同煎完全是两回事。有一群专家专门针对这一课题进行了多次实验,以经方《桂枝汤》为实验方,先是把桂枝汤5味药分开单煎,煎好后再和兑一起,让有桂枝汤证的患者服用,结果很令人失望,几乎无效,接着把桂枝汤5味药按古方剂量抓好共煎,让有桂枝汤证的患者服用后,疗效极佳。笔者也在临床中对中药用机器煎药还是人工煎药、是用散剂还是用汤剂、用饮片还是用中药颗粒做过长期的临床验证,所以,上述说法都是真实的。



我个人认为中药发展到现在很多的地方比如:精方,验方,密方,都要说明它的主治就行了,后面可以说明它的症状,我就是想说希望中成药把主治和病的症状分别做一个说朋那就明白了,人们可以对症吃药方便多了。


愤世嫉俗00


水蜜丸效果没有汤药直接,水蜜丸相当于缓释制剂,吸收速度不如汤药快,药物吸收程度也不如汤药充分!如果是嫌自己熬药麻烦,医院可以代煎中药,都用小包装包好的。拿回去放冰箱冷藏,喝的时候用热水泡一会儿就可以了。如果实在不能耐受汤药的味道,用水蜜丸代替也可以,只要药方一样,疗效差不了多少的。两者区别就在于剂型不同,吸收利用有点差别,其他的都一样。总的来说,还是汤药好一点。


盈盈一水间12345


我个人非常反对这样的中药,严格的说已经完全背离了中医处方用药的基本原则,中药处方不是简单的的单位中药的混合或叠加,它的用量,炮制,煎熬,非常的讲究,就算是同样的药同样的量,因为煎熬的方法不同,疗效也大不一样。如果中医向这个方向发展,那离灭亡的日子就不远了。


布衣9991


这个问题问得很专业,而中药剂型选择是非常讲究的,不同疾病必须选择不同剂型,醪汤丸散膏,依病性急慢轻重而定。

按理讲汤剂优先,急重者最为适宜,见效快吸收良好,胃肠负担小,慢性散剂为优,久病滋补,丸膏最良。

特别是汤剂,自古讲究水质,火候,煎熬方法,药物先煎,先下后下,直接攸关疗效。最重要的一点是,药物在不同剂量配比,不同温度不化合反应,有效成份溶解量是天差地别的。至于一刀切剂型可行与否,智者便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