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國的軍事強國之路

春秋五霸中晉國能夠扛過齊國的霸主大旗,從二流諸侯國,到霸主,與晉國的軍事改革密不可分。

作州兵

失敗是成功之母,公元前645年晉國輸掉韓原之戰後,"兵甲盡矣",窮則思變,為了軍事物質補給,晉惠公的親信呂甥鼓吹了軍事改革,並於同年開始"作州兵"的軍事改革。

春秋時期晉國的"州",相當於今天的"鄉",晉國之前徵兵,是隻徵居住在城裡的"國人",城外的"野人"是沒有資格當兵的。作州兵則不再區分國人、野人,按照州來徵兵,擴大了徵兵基數。

晉國的軍事強國之路

三軍六卿

到了晉文公(晉惠公哥哥)回國執政的時候,有了這麼多兵源,晉文公為了資源最大化和最高效化,正式確立晉國"三軍六卿"制度。

在西周時代,軍隊是禮儀制度的延伸,只有天子才能擁有六支軍隊,最大的諸侯國只能設立三支軍隊,中等諸侯國最多擁有二支軍隊,小的諸侯國只配擁有一支軍隊

晉國的軍事強國之路

晉國剛開始只是二流諸侯國,所以只有二支軍隊,到了晉文公時代,擴大軍隊規模,先確定"三軍六卿"制度。將每支軍隊由傳統的12500人,擴大到25000人,三軍分別是上軍、中軍、下軍。每個軍由軍正和軍佐,由六卿擔任。其中中軍軍正為三軍統帥,由國家執政正卿(相當於今天的國家總理)擔任(之前軍隊統帥為國君擔任)三軍75000人,和天子的六軍人數相當了,和其他諸侯國軍隊上相比,具有壓倒性的優勢,晉國也就有了稱霸的實力。

晉國版的黃埔軍校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並不是軍人多,戰爭就能贏。還是要靠戰略、戰術,最重要的是靠人,去規劃、溝通、執行、調整、控制。而在夏商周時期,還沒有軍事學校,直到晉文公首創,雖然在今天看來比較原始,但是對當時來說,已經很先進了。

設立武官,並進行專業培訓,武官從貴族的非嫡長子中挑選,來保衛國君,另一方面重視退役軍人的培訓,這種軍事培訓制度,輸送了大量的優秀中層將領,這也很好的說明了,在那個名將輩出的年代,為什麼晉國沒有名將,卻一直能夠獲得戰爭的勝利

晉國的軍事強國之路

城濮之戰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有了高素質的三軍六卿,又碰上咄咄逼人的楚國,一場百年戰爭的序幕拉開。

《左傳》雲:春秋公子重耳出亡至楚,楚成王禮遇重耳,並問:"公子若反晉國,則何以報不穀?"重耳對曰:"若以君之靈,得反晉國,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後重耳反國執政,晉楚城濮之戰,晉軍果退三舍以避之。

晉國的軍事強國之路

城濮之戰,晉文公兌現了對楚成王的承諾,退避三舍,輿論上贏得主動,形勢上也贏得戰機,以逸待勞,讓楚軍陷入自己的主戰場:城濮。晉國的三軍:上軍、中軍、下軍都非常靈活,楚軍三軍:左軍、中軍、右軍。左右倆軍實力較弱,晉國中軍猛攻楚軍左軍,下軍把戰車的馬匹,蒙上虎皮,出其不意的猛攻楚軍戰鬥力最差的右軍。很快楚軍左右倆軍被擊敗,統帥子玉迅速下令中軍逃離戰場,最後只有中軍得以保全,

晉國獲得壓倒性的勝利,晉文公一站封神,打的楚國二十年不敢北上

晉國的軍事強國之路

春秋時期,齊、秦、晉、楚、吳、越都曾稱霸一時,其中齊國、晉國是公認霸主,秦國只在西方有威懾力,吳越只在南方徵雄一時,有東方還是齊、晉的天下,而自從齊桓公以後,齊國內鬥,停滯不前,輝煌不再,只有晉國能夠一直保持霸主地位,這與晉國一直改革不無關係,其中的軍事改革:作州兵、三軍六卿制、軍事學校讓晉國有了俾倪天下的資本,哪怕是到春秋晚期,晉國任然是各國中實力最強王者

,雖然最後韓趙魏三家分晉,但是不影響它曾今的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