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傳染病》,自然不需要人類的敬畏,人類需要的是做好自己

電影《傳染病》,自然不需要人類的敬畏,人類需要的是做好自己

2020年的春節,將註定是會讓人們印象深刻的。因為它沒有了往日的喧囂與熱鬧,沒有了推杯換盞與歡聲笑語,代替的是躲在家中的忐忑與惴惴不安。

病毒,人類自古以來都在面對的一個危險的敵人。而自以為是萬物之靈的人類,似乎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甚至只消動一下手指,就可以瞬間殺死萬億生靈,在這個實際資源有限的地球上,人類似乎橫行霸道慣了。但縱是如此,人類仍然多數情況下都對這個遠遠小於一個細胞的敵人束手無策,它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呼嘯而來,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悄然而去。

電影《傳染病》,自然不需要人類的敬畏,人類需要的是做好自己

面對這個特殊的春節,大可雖然表面上滿不在乎,但其實心中也很是不安,每天清晨都會第一時間打開頭條,期盼感染人數的下降,等待科學家們的研究結果。有時候也會因為著急,心生埋怨,這麼多院士、科學家,怎麼就對付不了一個小小的病毒呢?

但埋怨歸埋怨,這頂多算是緊張心理的情緒宣洩,因為大可知道,當我們人類作為一個整體而面對病毒這個肉眼看不到的敵人時,真正在保護著我們的,就是這些衝在一線的科研人員和醫護人員,他們就是我們面前的一堵牆,是在與惡魔賽跑和角力的人類守衛者。

電影《傳染病》,自然不需要人類的敬畏,人類需要的是做好自己

而當前我們所面對的這一切,都讓大可想起了一部電影,那就是上映於2011年的美國電影《傳染病》,這是一部大牌雲集的災難片,劇情雖然充滿嚴肅,但卻沒有那麼激烈,在當時看起來平淡如水。整個結構支線非常多,沒有一個傳統故事裡最中心的主角,哪怕是硬漢馬特達蒙,也在劇中變成了戲份不多醬油。但就是這種毫不花哨的平淡,更讓人感覺到無比的沉重。

電影《傳染病》,自然不需要人類的敬畏,人類需要的是做好自己

《傳染病》故事靈感來源於世紀初曾經肆虐大地的SARS,描述了一種靠著空氣就能傳播的高致命病毒,因為現代世界的高速發展,而被快速的傳播開來,將整個世界籠罩在其陰影下的故事。故事來源於歷史事件,卻不小心又變成了現實世界的印證,它彷彿成了一個預言,只是故事的發生地從大洋彼岸的美利堅,變成了我們九州大地最繁華的地點之一。

01、開始

職業女性貝絲·埃姆霍夫(格溫妮絲·帕特洛飾)從香港出差歸來,感到身體不適,但她並沒有在意,以為只是勞累與時差所致,休息一下就好。沒想到兩天之後,貝絲就死在了醫院裡。貝絲的丈夫托馬斯(馬特·達蒙飾),還沒來得及從悲傷中解脫出來,他的繼子也突然發病死在家中。

電影《傳染病》,自然不需要人類的敬畏,人類需要的是做好自己

至此,一種嚴重的流行感冒開始在美洲大陸蔓延開來,但開始時人們並沒有足夠重視,沒有感覺到危險就在眼前,只是把它當作普通的流行病來看待。

隨著死亡人數的增加,美國各地甚至其他國家也傳來了病例消息,人們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但為時已晚,病毒已經隨著不同人的軌跡開始散播。

電影《傳染病》,自然不需要人類的敬畏,人類需要的是做好自己

02、爆發與失序

雖然疾控中心已經開始著手對病毒溯源並組織力量研究解決辦法,但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開,就很難再把它關閉了。

電影《傳染病》,自然不需要人類的敬畏,人類需要的是做好自己

病毒的傳播速度遠遠超過了人類的預期,很快病例出現在全球各地,先是咳嗽、發燒,接著昏迷、腦出血,最後就是面對死亡。病毒跨越國界甚至大洋,通過最普通的接觸,短時間內成千上萬的人被感染,數以萬計的人死去,人類一直引以為傲的醫療資源和設施,開始變得捉襟見肘,不得不徵用大量場地來安置與隔離病人。公共資源變得極為緊缺,政府服務人員大量流失,很多機構都快喪失了基本的能力。

電影《傳染病》,自然不需要人類的敬畏,人類需要的是做好自己

藥店和超市變成了重災區,平時溫文爾雅的紳士們,為了一瓶水或一盒藥而大打出手。沒人在乎秩序,也並不想要據為己有,只是想把珍貴的資源拿到手,來拯救自己和家庭。

就連世衛組織的年輕博士利奧蘭特斯(瑪麗昂·歌迪亞飾)也在去香港調查時,被亞洲的同行扣為人質,僅僅是想用來交換疫苗,來拯救自己的村莊。

電影《傳染病》,自然不需要人類的敬畏,人類需要的是做好自己

在開始的幾場戰役中,可以說人類敗的很慘。以艾利斯(勞倫斯·菲什伯恩飾)為代表的醫療界開始受到民眾的大量質疑。各種謠言四起。但就在人類社會開始出現崩潰的跡象時,醫學界與科學界,仍在與這個突然出現的惡魔角力中,正如前面大可說的,他們是普通人面前的那堵牆,如果他們角力失敗,人類將面臨滅頂之災。

電影《傳染病》,自然不需要人類的敬畏,人類需要的是做好自己

03、謠言與犧牲

一個人通常不會被困難擊敗,因為很多時候擊敗他的都是他自己。一群人也是如此,整個人類更是如此。社會秩序的失常,通常都會伴隨著“謠言”這個迷惑人心智的魔鬼,不論出於什麼目的,不論看起來多麼正義凜然,它們的最終結果都是製造恐慌,衍生人類自己的語言與心理病毒,它的傳播速度遠遠大於真正的傳染病毒,它殺死的不是人類的軀體,而是凝聚力,是信任、是心理的依靠。

電影《傳染病》,自然不需要人類的敬畏,人類需要的是做好自己

艾倫(裘德·洛飾)在劇中是一名記者,在網絡上有著極高的知名度,粉絲上千萬。但同時艾倫也是一個陰謀論者,他並沒有利用自己的知名度來安撫公眾,傳播能量,而是不斷的誇大事態,製造各種道聽途說的陰謀,引起普通人的恐慌和質疑。

艾倫身為一個天然免疫者(劇中馬特達蒙也是天然免疫者),散佈消息連翹可以治癒病毒,引起了社會上對連翹的大搶購,甚至是大規模的哄搶。這種看似無厘頭的行為,並不能說民眾是不明智的,只是他們緊繃的神經一種自然反應而已。而艾倫,也包括一眾的艾倫們,卻在享受這種充滿慌亂的被追捧和讚美的畸形滿足中,並且心安理得的獲取了大量的利益。

電影《傳染病》,自然不需要人類的敬畏,人類需要的是做好自己

有時候,你很難說到底誰更像病毒!

相比艾倫的隨意與不負責任,醫學界的科研人員,就顯得那麼默默無聞和平淡無趣了。

艾琳(凱特·溫絲萊特飾)是艾利斯的同仁,也是一名疾控中心的研究博士,她自告奮勇的衝在了第一線,卻身染病毒,就算如此她仍然在儘自己的本責,記錄自己身體變化的特徵,彌留之際還把自己的毯子讓給其他病患。

電影《傳染病》,自然不需要人類的敬畏,人類需要的是做好自己

最後,艾利斯使勁渾身解數,也沒有把艾琳救回來。艾琳死在與病毒作戰的前線,她的屍體被包裹住,放在很多遇難者的中間,放在冰冷的地上。與粉絲眾多,閃光燈下風光無限的艾倫相比,艾琳就像路人甲乙丙丁那樣弱小和無助。但大可卻感覺到這已經沒有了生氣的畫面中充滿了力量,讓人動容。至少在觀劇時,和寫到這裡時,大可鼻子是有些發酸的。大可對艾琳(雖然她只是電影裡的角色)和現實中的醫護人員科研人員充滿了敬佩。

電影《傳染病》,自然不需要人類的敬畏,人類需要的是做好自己

04、緝兇

在全世界的通力合作下,戰疫終於見到了曙光,因為世界各地最初的發作者都有一個相同的交集地點——香港。

而病毒的源頭也最終被找到,原來只是一個人類的養豬場。因為附近的森林被毀,蝙蝠無處藏身,只能跑進了養豬場安家。最終因為一次偶然,蝙蝠的糞便被一隻豬吃掉,而豬又被屠宰送進了人類的廚房。人類的大廚志得意滿的調羹,製作出了一桌美味,來香港出差的美國人貝絲,品嚐了這桌美味,變成了零號病人。

電影《傳染病》,自然不需要人類的敬畏,人類需要的是做好自己

一系列的偶然,潘多拉的魔盒被打開。但我們能憤怒的指責蝙蝠或者那隻豬嗎?當然不能,電影裡面有一句臺詞,大意是,這是一隻錯誤的蝙蝠在錯誤的時間遇到一隻錯誤的豬的偶然事件。

一個偶然事件,卻引起了必然的結果。電影取材自曾讓人記憶猶新的SARS,影片本身並無指責的意味,只是充滿了一種訴說與表達,感覺就像小時候老人們講的狼的故事,告訴沒有見過恐怖的人們,要時刻警惕著。

電影《傳染病》,自然不需要人類的敬畏,人類需要的是做好自己

而SARS過去才17年,電影也上映僅僅9年後,相同的一幕又再度上演,人們的恐慌變成了連載故事,借用日本動漫《進擊的巨人》裡的一句話,可以很有諷刺意味描述這個故事:“那一天,人類終於回想起了,曾經一度被他們支配的恐怖,還有那被囚禁於鳥籠中的那份恥辱"。

狼的故事並沒有被聽進去,因為人們通常會覺得故事只是故事,離自己很遙遠。

電影《傳染病》,自然不需要人類的敬畏,人類需要的是做好自己

而今,因信息科技的發達,我們坐在家中進行自我保護的同時,也可以得到很多實時的疫情信息。每個人都在期盼重新自由走出家門那一刻的到來,甚至開始懷念可以去上班上學的日子,可以和好友開懷暢飲的往昔。

大可也在期盼這一天早日到來,因為大可知道,在我們和病毒這個惡魔之間,有一堵城牆,他們身著白色戰衣,在與惡魔賽跑和角力,這一刻,我終於理解了為什麼他們被稱為白衣天使。

電影《傳染病》,自然不需要人類的敬畏,人類需要的是做好自己

現在很多人都在圈裡轉發說,人類要敬畏自然,自然也會尊重人類,否則人類會被懲罰,這句話說的很對,但仔細想想,其實自然並不需要我們人類去尊重去保護,“他”已經存在數億年,我們人類在“他”的面前如同螻蟻一樣,不論有沒有人類,大自然會按照自己的規律如天神般的存在著。

我們不需要自大到妄想去保衛大自然,需要做的只是做好自己,保衛自己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