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可不可以标准化?

一切随缘61513303


中医不用标准化,老百姓的口碑就是标准,中药必须标准化,尤其是中草药,现在的中药野生的已经很少,主要靠人工种植,药农为了增加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这样生产出来的中药治疗效果和副作用可想而知,中医医术再高,用这样的中药行吗?能治好病吗?我看不规范、标准化中药种植,加工,中医迟早要被中药淘汰掉,所以,规范标准化中药种植、加工,刻不容缓。










静观聆听世界


中医中药的标准化一直在进行中,六经八纲都可以算作是标准化努力的一部分,我一直将治病比喻我打仗,正邪交战嘛,所以战争那时候能标准化,中医药估计啥时候能标准化。

目前能做的或者在做的有几点:1、症状名称,药命的标准化,比如我的笔名“冲玉子”就是一位对人很有帮助的常用中药的别名,很多中医生或者中医爱好者的不一定知道。这块容易做但是做得不够好。

2、常用药物药对的有效性判断,制造标准颗粒剂,这方面现在只有单味药的,日本港台都有复方,我老师傅元谋教授就常用回锅肉来比喻现在的单味颗粒剂,肉是肉,蒜苗是蒜苗,豆瓣是豆瓣,不是分别炒好装在一起就是回锅肉

3、信息处理的综合,方案的优选,现在信息技术逐渐发展,看到了希望,我曾经想将我跟诊的一千多个方子做症药的大数据分析,但是数据量还是少了一些,统计偏差较大,我还专门去学习了一下小数据量的统计分析,目前还在进行中。

如果本回答对您有用,请点赞、关注并收藏。我会陆续分享一些公司股权法务,财务人员进阶,中医芳疗,家庭护理相关的知识,还有自己的一些有效的学习技巧和理财心得。

Yours(火炼得金,水冲为玉)

冲玉子


财法民医冲玉子


标准化实际上是一种权威的共识,比如病人主症为“口苦、咽干、目眩”,我们可能就想到了小柴胡汤。所以,不要见到标准化就立马反对,也不要认为是中医西化,我们应该有自己的行业标准。中医中药肯定可以标准化,而且一直在走向标准化。

1、古代中药用量是几斤几两几钱几分,而且南北各地及不同朝代的用量也不同,现在都用克(g),这就是用量单位标准化。

2、古代同一种中药有多个名字,同一个名称也可能是不同的中药,现在以中医院校教材及国家药典为标准,标注别名,这是中药名称的标准化。

3、古代经络走向及穴位名称也比较紊乱,现在已经有了世界经络穴位标准图。

4、中医各科病名、证候名及诊疗标准等,国家有关部门已进行了很多研究。这些标准既是规范,也是进步,而且为中医人工智能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当然,由于中医药历史悠久,内容繁多,标准化的难度很大,很多方面灵活性较大,有的标准还只是"参考标准",有待继续研究。


易郎中


肯定的说是不可能的。我们先来说一下标准。什么是标准呢?标准是自然事物各要素的正常值(或者范围)的规定。它必须满足是客观实在和必须是可测量这两个条件。比如人的正常体温是36.3-37.2°C,那么这个值就是标准。它可以鉴别人的健康与否。标准化呢?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和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的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可以看出,标准和标准化的基础是客观实在。反观中医,阴阳五行、五脏六腑、寒热湿毒等等都不是客观实在,都是幻想出来的。所以说中医是不能标准化的。即便中药按一定量生产也不是标准化。

没有标准谈标准化无异于耍流氓!


传奇1750410


中医药不可能标准化的!

如果稍为有点中医常识的人,是不会提这样的问题了。

众所周知,中医看病是一人一方。由于每个人的病情不同,体质不同所以中医在每个人的用药方剂中会做出调整,这也是中医治病的奥妙之处。

其实中医的原始方剂都来自于“汤头口决”,也就是说中医开药源于古代的传统药方,如“四君子汤”等组方,在熟记古方的基础上,每位医生都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做出调整,或加或减或增加其他的药,但总的原则是不能违反中药的“十八反”。这也就是名医与庸医的区别了,好的中医就是在加减药方中显出高超的医术。

你所说的标准也是有的,比如说中成药,它的药方肯定是有一定的标准的,否则如何能批量生产呢?


养心斋老徐


中医中药种类繁多,同种药物环境不同在其用量相同下效果不同,如了哥王为例,两广的岭南地区生长的和此地区以外生长的用药效果就不一样。所以中医中药用药应根据实际情况而用,不能一刀切,否则疗效不行就会被认为中医中药不行。当然中医中药有标准更好,有标准更能保证药物质量,根据其质量用药,治病更有保证。如现在收购的枇杷叶,其质量要求在树上摘的为3~5年的叶并去毛,但人们为了金钱,把地上的和摘嫩叶给商贩收购,卖给了药商。医生用了药商的药,很难把病治好。所以药的质量就是标准。对于可不可标准化只能具体的药而定。


隐居林中85466304


中医难标准化,中药有多种植物茎根叶组成,又根据各病种,轻重缓急而组配量化,你们说如何标准化,而且煎药时间,下药先后都不同。还有针炙,拔管,炙烤等等。所以说中医药是门非常深澳的学问,学无止境,奇历无穷,学到老也学不完的学问。有句话,少木匠,老中医。


思想者197180896


中药可以标准化,而且,国家也在大力提倡和推进中药标准化的进程。

中药不标准化,拿什么来判别其真伪?

性状、鉴别、水分、灰分、有效成分含量等,只要是收录入中国药典的中药都有明确的质量标准。

中药,首先性状也是最基本的项目得符合标准,如果性状都不符合标准,还谈什么疗效?

再是,有效成分含量,药典规定不得低于最低含量标准。

如丹参,药典标准水分不得过13.0%,总灰分不得过10.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10.0%,含丹参酸不得少于3.0%。

目前的现状是中药材种属退化,加之人工种植,求产量不求质量,有些中药材连最低含量标准都打不到,其疗效也大打折扣。

那具体到应用,怎么办?

制药企业制备中成药时,只有加大原药材的投料量,才能使其成品有效成分达到要求。

中医还依据原有经方3、6、9克的用,也是不显疗效的。

因此,中药标准化再不严格执行、加快推荐,中医将会无药可用。

再是原来一些地域性很强的中药材品种,由于价格原因,导致全国各地到处种植,道地的药材其成分含有4-5种,而地域变了,其成分只有2-3种,这样的情况,岂能不影响药材的品质和疗效?

因此,中药应严格执行标准化


Suke


每一个人病因,体质年龄,气候节气都有标准吗?西医是治必须有标准,中医是调奶奶个腿的咋弄标准,西医检测中医调治互助互利为妥,互相攻击没有意义,人活一盆血,血脏生百病,想办法清洁血液五脏六腹都在清洁环境下吃喝玩乐,不干正事净给中医添乱,疫情一过中医将纳入国家重点传承文化保护序列,



中药必须标准化。

这是个艰巨的任务,国家必须成立中央直属的央企进行一手操作,建立专业供应中药的国家队,包括选地种植,监测农户化肥农药使用,规范中药炮制,最后现代化成分检测对中药品级进行严格区分。

比如大宗中药材党参

目前的药材市场按直径分品级:0.3-1.2cm的都有,大部分为种植1-2年的。

按产地,从河北到甘肃都有广泛种植,以山西上党一代为道地产区。

此外还有纯野生和种植货划分,纯野生3年以上的参心---有效部分,至少为种植货的2倍以上。

央企介入的任务:

与种植户签订采收合同,规划党参种植采收,生长年限必须满足3年,严格控制化肥农药使用,务必满足成品干品直径≥1.2cm,有效成分趋近3年生纯野生党参。

通过实验室成分监测,淘汰品质差的产区,最后遴选品质最佳的产区做专项种植,围栏标注-----药材特种专用地,其它作物一律让路。

央企统一药材原料的供销,这是个价值1万亿以上的种植行业,可完全制造出一个超越辉瑞强生等制药巨头的国企。

柴胡同理,个人扒论文发现北柴胡药用成分浓度最高的为湖北某地,而非它的道地产区太行山一带,这都是需要央企去统一规划种植采收销售的。

中药原料必须国营,跟烟草一样,没有许可证擅自经销均为非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