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一律划片招生,公办学校免费,民办学校高收费,民办学校该怎么生存?

教育案例剖析


哪里给的政策公办免费,再说民办学校也不都是高收费,公办高中是不免费的,我认识的民办学校收费也不高,是封闭式教学,这样给一些没有时间接送孩子和没有时间辅导孩子写作业的家长一个方便,这样的学校要生存他们就得在管理上,在教学上下功夫,他们必须给最好的教学,最好的环境,最合理的收费,这样才能收到学生,所以民办学校的存在,也是推进教育的好方法。


时光耀


这个政策是让民办学校回归本位:办出自己的特色。而不是跟公办学校同质化。

招到好学生,然后说这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好。

这本来就是个悖论。

只有把所谓不好的学生教好,这样的学校才是好学校。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一个人都得到自我成长。自我实现。 而不是让多数人做少数人的陪练。

民办学校,一直以来投机取巧,做了应试教育,推波助澜的推手。

本来民办学校,要多元化办学。

弥补公办学校的不足。

而近10年来的民办学校,却都是高考加工厂。

当然这也与顶层高考指挥棒有关。

但这绝对不是民办学校的出路。

民办教育的目标不能直奔升学率。

大家都看升学率,这是一元化。

而是要解决孩子多元化发展的问题。

就好比中国已经有解放东风汽车。

你引进私立企业再做解放,东风同样标准的汽车。去跟解放东风竞争。这不是很荒唐吗?

现在的民办教育就在做这样的事。

多元化办学,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为不同面向的孩子提供更多的多元化选择,才是民办学校存在的真正理由。


东莱国学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招生实施意见》后,公办学校是免费的,而民办学校必须要高收费才能存活。

首先,公办学校是在国家财政拨款下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学校校舍的建设,图书馆,实验楼,相当规模的操场,所有教师的工资薪水,孩子们的学习资源投入补助都是由国家统一管理和调拨。所以公办学校唯一专心致志,全力投入的事情就是把学生教好,为国家培养高水准的人才。无论在多么严峻的教育体制和教学竞争中它都不会有倒闭的危险,教师也不会有失业的顾虑。它将永远处在教育的"象牙塔"上。

其次,民办学校就完全不一样了。尤其是营利性的民办学校,学生若就近上学,它要用大量的资金租赁校舍,必须具备至少300平方面的操场,还要自己建立图书室,实验楼,多媒体教室。每年每位教师都是高薪聘请来的,为的是能出成绩,光教师每年工资这部分就是一笔很大的开支,有的民办学校规模小的,甚至都入不敷出,教学资金链经常断接。


再有,国家倡导就近入学,以往民办学校可以在外地招生,生源不成问题,还能维持。今年就不同了,划片招生会带来自己学区内的学生不愿出高昂的学费上学,而选择比较近的公办学校就读,还省去了一大笔学费,加之,人工智能被引进校园以后,各个学校之间教学质量趋于平衡。于是为了生存,招生就成了公办和民办学校之间的共同资源,一场无硝烟的抢生源的战争就开始了。

最后,当抢夺生源达到了白热化时,
民办学校就变成了"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或者"群鱼吃大鱼"等现状,教育的市场化就越来越加剧了!甚至形成越来越小的课外补习机构也来分羹,北京等地就出现了"酒店式"学校和"民宅型"补习机构。

总之,民办学校要生存,就要看自己的品牌和办学理念了,还有只要家长愿意投入教育资源,学生愿意前来就读,又能形成教育教学良性循环,再若能把握市场商机,扭转教育大方向,顺应国家教育脉搏,不管是素质教育还是以后的选课的综合教育,都会立于不败之地的。谢谢!


教育与高考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国家对学生的政策应该一视同仁,但目前实际上民办学校不受中国教育政策的约束,她们实行的是市场竞争政策,参照资本主义教育制度,先是跨区域掐尖招生,学校、老师、学生均按丛林法则,激烈竞争。而公办学校以“减负”为手段,禁止补课,限制老师积极性的发挥,导致学生“混日子”,如果改革前的国有企业,死气沉沉。而高中招生又是择优录取,对公办民办“一视同仁”,其结果是民办升学良性循环,公办升学恶性循环。导致这结果的根本原因是教育部门胳膊肘往外拐-抑制并束缚公办学校参与教育市场竞争,优待并鼓励民办放开手脚干。国家应对民办学校也实行按义务教育法管理,否则废除义务教育法,让公办学校也参与教育市场竞争-与大学一样,从幼儿园直到高中,也按“985.211.双一流

.省重点.市县重点”分级。


杨成增1


造成现状的原因:一,公办学校不作为,拿公民交纳税(公资),不努力不作为,尸位素餐,行尸走肉,旱涝保收,得过且过,混日子,造成教学质量下降,促使学生择优就学,突显民办学校升学率很高,所以生源爆满,竞争激烈,促成民校有利可图之局面。二,民办学校胡作为,花高价挖墙角,聘名师,提质量,创名誉,吸学生,拔尖子,高收费,谋暴利,循环再投资,雪球滚大。挤兑公办学校,造成公办学校生源不足,教师更加清闲,工资不减,何乐而不为,继续消沉怠工。公办学校愈显能力,生源更多,涨价继续,利润猛增。公办私办各取所需,互利共赢,配合默契。长此以往,我国教育事业将蓬勃发展!


一口卯金刀


公办民办都不是问题症结。这种划分是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产物,优缺点大家都知道,我试着来说个解决方案,那就是取消公民办学校的身份差别。

公办学校由政府出资,组建董事会,政府聘请校长,学校董事会和校长有自主管理权,可以挑一定数量优生组建重点班,但要承担一定社会责任,不限区域摇号招收一定数量的学生。这样可以保证教学质量,又能一定程度上满足大家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至少有个机会,又打压了学区房。家长需要付出的代价就是自行解决垮区求学带来的生活问题。

民办学校由社会出资,组建董事会,聘请校长,实行自主管理。可以招尖子生,也应当承担一定社会责任,拿出一定比例来摇号,还可以拿一定的学位收择校费,这部分是许可的收益。

义务教育阶段,学费由政府按学校实收学生人数拨款,公办民办一个标准,算政府购买服务,除规定的择校生人数,学校不能再加收学费。

这样做的好处是,兼顾了公平与效率,把政府从裁判员与运动员双重身份中解脱出来,更关注于营造公平环境。学校有了自主权,可以努力把学校办好,吸收更多更好学生。同时,也控制了资本的欲望,可以让资本盈利,但要明码实价,按盈利收税。对家长学生来说,你天资聪颖,可以得到好的教育资源,你普通无奇,起码也有机会上个理想的学校,最差也有保底的学上,有钱人,大可花大钱择校。

至于负担重的问题,要问社会竞争,要问高考竞争,只要这些都在,光解决小学中学负担问题不现实。除非让家长觉得负担对孩子真的不利,否则减轻了学校的,就会加重了家里的。


行云流水16494133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教育的好坏强弱决定了这个国家未来的潜力的大小,教育属于一个国家的基础根本,超过了其他方面的重要性,一个国家强大与否从教育上就可以轻松的看出来,教育水平是体现一个国家实力的最有代表性的方面,而在世界上所有的强国在教育上都是领先的,这就是现实。

我国其实也是非常注重教育建设,这些年在教育上的投入也是越来越大,而在教育上也获得了不错成绩和进步,但是也还是面临许多困难的方面,毕竟我们是人口大国,人口基数太多,所以在教育上面的投入也非常大,但是还是在一些方面得不到满足,所以就允许了私人加入教育建设,缓解教育资源紧张的局面。

民办学校的展开的确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育资源紧张的问题,但是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毕竟民办学校不论是财力物力还有信誉度来说都比不过公办学校,毕竟公办学校后面站的是政府,信誉度来说远飞民办学校能比的,而且在师资力量上来说公办学校有非常大的优势。

而民办学校缺少认同感,至少要得到大众的认可需要长时间的声誉积累才可以,民办学校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高新待遇的方式吸引一些名师进入,通过名师的效应吸引生源,而通过大量的生源来维持教育支出和赚取利润,所以民办学校的学费远高于公办学校。

再者民办学校还会通过一些提高门槛的方式来专门吸引一些成绩好家庭条件好的学生进入,用名师效应加上吸引进来成绩好的学生和家庭条件好的学生来打造所谓的贵族学校,这样普通的学生很难进入,而一些学校利用吸引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来打广告从而吸引更多的生源而挑选。

民办学校主要都是利用这些来吸引生源,没有固定区域限制,所以高收费的民办学校从能有生存下去的土壤,因为生源不受到限制,之所以民办学校学费高,最主要的是学校所有的开销支出都是学生学费里面获得的,很少能得到拨款补贴,所以学费高是自然而然的,如果公立学校足够那民办学校生存的空间就很小了,至少民办学校绝大多数的都没办法生存。

为何允许民间资本加入到国家基础民生工程里面来,首先当然是缓解教育资源不足的压力问题,第二个是保障学生的教育保障的权利,第三个是开发民间资本对教育的投资,让全民有足够条件的民间资本进入,形成竞争环境提高教育质量,最后当然是还有一些利益关系在里面,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办学校的,也不是说你有钱就可以的,必须要有资质,也就是说关系要到位要过硬,肥水不流外人田。


无法超越的足迹


民办学校,有的很高效,教学先进,理念超前,注重素质,老师跟踪到位,优胜劣汰!要成绩,要升学率…

有压力,也有动力!有竞争,他们才能生存和发展,所以,抓得紧,高效!

反观部分公立学校,设施陈旧,老师观念僵化,内部竞争不大,考核不严格!素质方面,全方位方面欠缺资源,师资一般和资金紧张!当然学生成绩一般,免费的,不一定家长喜欢!


美加Alex


这倒是值得讨论的问题。当初国家对教育投入不能满足教育的需要,鼓励民间资金办学,所谓"两条腿走路",优质敎育资源共享,这才有了民办私立学校和校外辅导,补习机构的今天。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不可避免的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既然当初鼓励民间资金进来,它必定需要一个生存的空间,作为私立学校它肯定要創造它的品牌,效应,有了口碑,品牌,它才会产生经济效益,民间资金投入,它本身就是逐利的。目前我国大学招生本身就是应试教育的体现,应没有划片设区招大学生,这种方法与目前中小学招生的规定,不吻合,大学招生,实质上也就是到处"掐尖\

老翁历来是布衣


现在造成的学生很累,家长很累的根源是什么?私人逐利资本进入,人为制造别让孩子成才输在教育起点的社会恐慌。私立学校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字"钱",而公立学校的最终目标是为祖国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大家想想,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有私立学校吗,有像今天这样到处都是抢优质生源的招生大战吗,有像今天这样遍地都是家教中心、培训机构吗,有小学生就被家长送到各色家教中心去补课吗?私人逐利为目的资本真应该驱离基础教育,否则一旦错误的社会意识形态在孩子们的头脑扎了根,以后恐怕是大火烧不尽,西风吹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