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这位金华人主动请缨驰援武汉,担任李兰娟院士团队治疗组组长!

朱梦飞这个名字,是采访永康“孤胆英雄”志愿者王福田时偶然获悉的。两人是堂兄弟,永康市东城街道河南一村人,朱梦飞比王福田小三岁,今年48岁。

正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抗疫的朱梦飞很忙碌,昨天中午12时30分左右,他利用中午短暂的空当,接受了记者的视频电话采访。

了不起!这位金华人主动请缨驰援武汉,担任李兰娟院士团队治疗组组长!

大年三十主动请缨

朱梦飞是树兰(杭州)医院李氏人工肝中心副主任,李氏不是别人,正是中国感染病学唯一女院士李兰娟。

疫情暴发后,大年三十,朱梦飞在给李兰娟发拜年短信时,主动请缨:“必要时,请派我到武汉驰援。”

了不起!这位金华人主动请缨驰援武汉,担任李兰娟院士团队治疗组组长!

李兰娟欣然应允:“好的!”

当时,不少人闻“新冠”色变,朱梦飞是最早表达驰援武汉的“逆行战士”之一。

正式出征在2月1日晚。“晚上9时,受国家卫健委委托,李兰娟院士带领我们浙江紧急医疗队,乘当天唯一的一列火车火速挺进武汉。”

当时,开往武汉高铁停运,李兰娟和院士团队的成员一起,坐高低铺抵达武汉时,已是第二天凌晨4时37分。

守好最后的防线

李兰娟院士团队的主战场就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重症病房,收治的都是新冠肺炎重症患者。

“从防护培训到熟悉流程,到武汉当天一早,我们就投入了战斗。”朱梦飞说,李兰娟院士带领的浙江紧急医疗队共11人,来自树兰(杭州)医院、浙大一院、杭州市一医院,都是感染科、重症监护、人工肝治疗方面很有经验的专家和医护人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业特长,我们的任务就是形成合力,倾尽全力把危重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降低病死率。”

事关生死,这生死场的最后一道防线,容不得一丝马虎。

“重症病房分清洁区、相对清洁区、隔离区,隔离区,也叫工作区,也就是病人住的房间。”视频中, 记者看到清洁区地方不大,墙壁雪白,朱梦飞没有全副武装,只戴了白色的N95口罩、 蓝色的帽子。

“口罩、帽子戴了几层啊?”

朱梦飞一听笑出声来:“一层,清洁区不用包得严严实实。”

新冠肺炎传染性强,李兰娟院士、朱梦飞再三和医疗组队员强调: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救更多的病人。

“口罩是否戴得严实, 防护服是否穿得规范……每次进病房前,我们都要相互检查、监督;从病房出来,也要求至少有两人结伴,并相隔一定距离。”

了不起!这位金华人主动请缨驰援武汉,担任李兰娟院士团队治疗组组长!

为什么从病房出来,也要两两结伴?朱梦飞在视频里做起了示范。如果一个人,万一摸不准防护服、口罩等带子,碰到污染面,就很可能被传染。两个人互相检查、监督,就减少了污染的风险。

让朱梦飞感到欣慰的是,正因为防护到位,医疗队员无一人感染。

治疗组进驻重症病房后,在李兰娟院士指导设计下,时时贯彻先进的医疗经验,组织讨论重症患者病情、指导抢救方案,朱梦飞每天忙得脚不着地。“做一台手术4~6个小时。多的时候,一天要做四台。”

“两个重症病房,共收治了16个重症患者,有普通市民,也有医护人员。”朱梦飞说,治疗组救的第一个患者,是40多岁的男子,当时他已发烧三天,胸闷气促,病情危急。经诊断为重症新冠肺炎,“炎症因子风暴”早期,一旦没能被及时阻断,后果将不堪设想。

治疗组马上安排做手术。经过治疗后,次日该患者体温正常、呼吸明显好转,三天后就从重症病房转入普通病房,现在已出院。

朱梦飞最难忘的,是治愈了一位60来岁的医疗同行。“她在抗疫一线被感染,因为呼吸窘迫,陷入昏迷,只好切开气管。当时,她的瞳孔都散大了,我们以为没有机会了,但大家一直没有放弃。”

在大家的精心治疗下,病人终于转危为安。听到她苏醒的消息,李兰娟情不自禁双手击掌叫好。

截至记者采访时,治疗组已治愈三名重症患者。

谢谢家乡人民的支持

“谢谢家乡人民的支持!作为李兰娟院士医疗队治疗组组长,对我来说,不仅仅是荣誉,更是责任。我将不辱使命,圆满完成重任。”朱梦飞说,全国各地医疗团队的精诚合作和全国人民大后方的爱心支持,是他们战胜病魔的动力。期待疫情早一天结束,共享春暖花开。

“疫情结束,最想做什么?”

朱梦飞脱口而出:“吃永康肉麦饼。”

朱梦飞最郁闷的是,王福田驰援武汉前特地买来的四五十个永康饼,因为“太抢手”,他“一个都没吃到”。

了不起!这位金华人主动请缨驰援武汉,担任李兰娟院士团队治疗组组长!

朱梦飞(左)和堂哥王福田

朱梦飞提醒家乡人民,虽然情况好转,但随着复工复产返工潮到来,以及输入病例增加,防控仍不能掉以轻心,防控的弦还得绷紧,不能放松。

“现在最担心的是,输入性的零散传染源可能存在。还需要继续做好及早发现传染源的监测、防控工作,及时隔离,以免造成传播。”

口罩还需要戴多久?

朱梦飞笑笑:“戴口罩是阻断传播路径比较好的方式。每个地方情况不同,不过,时间应该不会太长了。”

来源|金华日报 金华新闻客户端

作者|李艳

校对|吴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