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吧,你对睡在身边的ta一无所知

承认吧,你对睡在身边的ta一无所知


宅在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漫长。
忙着在家办公,把日子活生生过成了007。
没时间打理自己,也没时间打扫房间。
有人说,“世界十大未解之谜”或许应该加上这一条:为什么屋子刚整理完,没过多久就又乱了。

承认吧,你对睡在身边的ta一无所知

“世界十大未解之谜” / 微博网友


地板上不知道为什么又到处是头发,沙发上沾了各种各样的零食屑……
但除了这些看得见的“脏东西”,还有一种看不见的生物,正悄悄潜伏在每一个角落里。
它就是螨虫。
这个比零食屑更脏的生物,很有可能成为危害你健康的隐患。

承认吧,你对睡在身边的ta一无所知

这是一个充满螨虫的世界
螨虫,其实是一种存在感极高的寄生虫。
它们身形微小,一般在0.5毫米上下,有些螨虫甚至小到0.1毫米,大多数只能在显微镜下观测。
无论是陆地还是水里,森林还是草原,各种地方,都有螨虫存在。
目前已知的螨虫种类,就高达5万多种,仅次于昆虫。
比如有的螨虫,就专门寄生在飞蛾的耳朵里。

承认吧,你对睡在身边的ta一无所知

来源:纪录片《迈克尔·莫斯利:与寄生虫共生》


在这众多种类里,与人类健康相关的,差不多有10余种。
最为常见的,是尘螨、粉螨、蠕形螨、疥螨等几类。
这些螨虫小,但数量繁多,繁殖能力强。
有50%以上的湿度,适宜的温度,加上充足的食物,它们就会大量繁殖。
你知道在我们身边,有多少看不见的螨虫吗?
每1克床单上的尘土中,就存在1.5万到2万只螨虫。
每1平方米的地毯上,就可能有10万只螨虫在上面爬动。
而每张床上,则大约有10万到10万亿只螨虫。
还有一部分螨虫,会直接寄生在人体。
皮肤上、毛囊中,甚至睫毛上,都有螨虫的存在。

承认吧,你对睡在身边的ta一无所知

蠕形螨会导致人的毛囊扩张,1a可见4条蠕形螨,1b则有9条,1c有10条以上 / 《面部皮炎皮损表现类型与蠕形螨


而且它们会选择直接在毛囊里、皮下组织中产卵。
小妹打赌,看到这里你已经不由自主摸了摸你的睫毛,甚至觉得全身不舒服。
但不必过于担心,虽然是寄生,螨虫不会直接对健康造成危害。
螨虫的食物,大多是汗液、皮屑、皮肤上的细菌真菌等。
而且有的螨虫,比如蠕形螨,由于没有肛门,它们只会一直吃,而不会随地大小便。
听上去还是蛮良心哈。
不过它们去世的原因,大多就是因为粪便积攒太多,爆炸而死……
随着身体裂开,排泄物也跟着裸露在环境之中。
尽管螨虫本身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但它有了附着物或者排泄物堆积之后,则会产生我们意想不到的后果。

承认吧,你对睡在身边的ta一无所知

螨虫对我们的生活影响有多大?

  • 引发哮喘及其他过敏性疾病


平日里我们所说的“螨虫”,很多情况下都是指尘螨。
尘螨主要存在于床垫、地毯、沙发等场所,以及漂浮在空气中。
中国疾控中心报道显示,尘螨是我国成年人过敏性哮喘最主要的致敏诱因,尘螨、霉菌和宠物毛屑则是儿童过敏性哮喘的重要原因。

承认吧,你对睡在身边的ta一无所知

蠕形螨会导致人的毛囊扩张,1a可见4条蠕形螨,1b则有9条,1c有10条以上 / 《面部皮炎皮损表现类型与蠕形螨


如果1克尘土中携带了100~500只尘螨,就能够导致尘螨过敏人群出现呼吸不畅、呼吸道不适等症状,甚至可能发展为哮喘、鼻炎等疾病。
值得注意的是,尘螨本身并不会随着呼吸进入人体。
随着空气中的灰尘等杂质被吸入、粘附在呼吸道上,并引发相关疾病的,是尘螨的尸体、褪下的外壳、虫卵以及粪便等分泌物。
即使原本对尘螨并不过敏,长期生活在尘螨较多的环境中,同样也会增加人患上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皮炎等过敏性疾病的可能性。

承认吧,你对睡在身边的ta一无所知

国内一项实证研究显示,引发过敏反应的吸入性过敏原中,尘螨的阳性率最高

  • 长痘痘,也有可能是螨虫作祟


出油、闭口、黑头、毛孔粗大……这些持续困扰我们的面部皮肤的问题,绝大多数都是螨虫在作祟。
研究显示,近60%的皮肤炎症、痤疮等问题都与螨虫有关。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采集了55位痤疮患者的分泌物样本,进行细菌培养与检测。
其中13份样本的螨虫检测结果呈阳性,螨虫病原体的阳性率达到23.63%。

承认吧,你对睡在身边的ta一无所知

另一家医学院校中,研究团队对652名在校生进行了蠕形螨感染检测,男生感染率22.45%(64/285),女生感染率21.52%(79/367)。
感染了蠕形螨的同学们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毛囊扩大、痤疮、毛囊炎、酒渣鼻。
这些都与虫体寄生于人体后,形成的阻塞、分泌物、几丁质外壳有关。
当蠕形螨在皮肤毛孔活动时,会不断地刺激皮脂腺,使得皮脂腺分泌过多油脂;
携带着污垢灰尘的螨虫钻进钻出于我们的皮肤,不少的油脂、灰尘会随着它们的行动而被带入毛孔,导致毛孔粗大
部分油脂、污垢堵塞在毛孔里,而螨虫自身生长繁殖时会排泄粪便、代谢产物、交配产卵,或者成虫死亡后尸体堆积。
最终导致面部的黑头和闭口

  • 可能引发多种眼部疾病


除了危害皮肤,蠕形螨还能够在人眼中、睫毛上生存,

并造成睫毛严重脱落、干眼症、睑缘炎、角结膜炎等一系列眼部疾病。
如果治疗不及时,甚至可能造成视力永久受损。
银川一个2岁男孩被确诊为角结膜炎、沙眼,角膜也已受到了损害。
医生在使用显微镜观察后发现,男孩的眼角膜上竟然爬满了小虫子,而这些小虫子,就是蠕形螨。

承认吧,你对睡在身边的ta一无所知

  • 脱发,可能不因为加班熬夜


提到当代年轻人最普遍也最害怕的身体困扰,脱发绝对榜上有名。
熬夜加班、睡眠不足、用脑过度……可让人们没有想到的是,螨虫也是造成脱发的原因之一。
埃及寄生虫学会的几位学者发现,螨虫会吸食宿主细胞的内容物作为营养,造成毛囊细胞的机械性损伤。
这些损伤会以各种皮肤问题反馈在人体,比如脱发。
某些蠕形螨寄生在头皮上,即为平时人们口中的“头螨”。
头螨能够分泌一种促进消化的酶,而这种酶会对毛囊产生刺激。
长此以往,头皮中的毛囊就会受到损伤、甚至死亡,造成发根不稳,从而形成脱发问题。
除此之外,头螨的分泌物和代谢产物会产生变态反应,造成皮肤局部炎症。
同时,虫体的进出活动可能将病原微生物带入皮肤中,引发炎症反应。
头皮中的红疹、头屑就这样产生了。

承认吧,你对睡在身边的ta一无所知

头皮中的蠕形螨 / 视觉中国


承认吧,你对睡在身边的ta一无所知

如何除螨
看到这里,想必大家已经被螨虫的图片和危害深深震撼,一定要除之而后快了。
面对各种除螨窍门,以及市面上五花八门的除螨产品,大家常常会无从下手。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除螨?

  • 勤清洗

螨虫主要以植物或动物的有机残屑为食。
我们平时脱落的皮屑,进食中掉下的干果、糖类、面粉屑等,都会成为螨虫的食物。
而地毯、棉被、枕头、沙发,都是螨虫落户的理想地点。
因此,对于日常除螨而言,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勤清洗,以免螨虫大量滋生。

承认吧,你对睡在身边的ta一无所知


  • 晒太阳


晒被子,是大家对付螨虫最常用的办法。
在气候条件适宜的地区,高温和相对干燥的空气,可以大面积地杀死螨虫。
此外,还可以用黑色塑料袋包裹着被子晒,聚集热量,提高温度。

  • 除螨仪

除螨仪,则是我们这些懒人的福音。
市面上的除螨仪,主要包括了紫外线、拍打、吸尘器吸力、热风等四大功效。
市面上大多数紫外线灯功率在3W~5W,除螨的效果微乎其微。
但这是否意味着除螨仪没有作用?
事实上,它的最大功效,在于拍打、吸尘器和热风。


螨虫的身体小而轻,它的螯肢对织物的纤维有一定的吸附力。
除螨仪内置的吸尘器,能够将附着在棉被、毛毯上面的螨虫抖露出来,并且收集在过滤网中。
除此之外,因为螨虫对温度很敏感,超过60℃时,螨虫几乎无法生存。
用热风完全破坏螨虫的生存环境,从而起到杀螨的效果。
吸螨和杀螨双管齐下,螨虫当然就无处遁形了。
仔细了解之后你会发现,螨虫虽然无处不在,但并不是让人束手无策的微生物。
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采用科学的除螨方法,就可以抑制螨虫的滋长。
最后小妹提醒大家:
如果选择在户外晒被子,记得晒完之后拍拍被子,抖落螨虫的尸体和排泄物哦~
等哪天阳光灿烂的时候,一起去晒被子除螨呀!


参考文献:

[1]贾家祥.螨的危害及其防治[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05(03):145-147.

[2]赵亚娥,冯立平,寻萌,李小其,龙强.人体蠕形螨感染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4(01):62-64.

[3]杨珍,陈同辛.儿童不同过敏性疾病的过敏原构成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5,17(09):912-917.

[4]王新彩,刘润芳.蠕形螨感染与人面部皮肤病的关系.洛阳医专学报,2000,18(3):197-198.

[5]欧阳维杰(综述),张晓博,刘祖国(审校).螨虫性睑缘炎研究进展.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9,37(3):229-232.

[6]曾智勇 ,杨光友 ,梁海英 .疥螨与疥螨病研究进展.中国兽医杂志,2004,40(11):36-39.

[7]陈雪峰,张晶,李亚敏,马群英,王晶莹,许凯,梁丽娜.839例常见外眼病患者蠕形螨感染情况分析[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20,30(01):30-33.

[8]赵亚娥,冯立平,寻萌,李小其,龙强.人体蠕形螨感染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4(01):62-64.

[9]周细平,唐祯,黄健,黄进华,陈静,左成忻,向亚平,杨盛波,童晓亮,鲁建云.面部皮炎皮损表现类型与蠕形螨感染的相关性[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9,35(09):533-535.

[910Abd-El-Al A M, Bayoumy A M, Abou E A S. A study on Demodex folliculorum in rosacea[J]. Journal of the Egyptian Society of Parasitology, 1997, 27(1): 183-195.

[11]Vos T, Allen C, Arora M, et al.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incidence, prevalence, and 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 for 310 diseases and injuries, 1990–2015: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5[J]. The Lancet, 2016, 388(10053): 1545-1602.

[12]Terreehorst I, Oosting A J, Tempels‐Pavlica Z, et al. Prevalence and severity of allergic rhinitis in house dust mite‐allergic patients with bronchial asthma or atopic dermatitis[J]. Clinical & Experimental Allergy, 2002, 32(8): 1160-116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