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王維才知道:繁華落盡,終歸一夢

讀了王維才知道:繁華落盡,終歸一夢

林黛玉才會說:“我這裡有《王摩詰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讀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了”。

王維(701-761年,一說699-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畫家。

少年天才

王維才華早顯,與其小一歲的弟弟王縉幼年均聰明過人。十五歲時去京城應試,由於他能寫一手好詩,工於書畫,而且還有音樂天賦,所以少年王維一至京城便立即成為京城王公貴族的寵兒。有關他在音樂上的天賦,《唐國史補》曾有這樣一段故事:一次,一個人弄到一幅奏樂圖,但不知為何題名。王維見後回答說 :“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疊第一拍。”請來樂師演奏,果然分毫不差(根據沈括《夢溪筆談》卷十七“書畫”的考證,《霓裳羽衣曲》第三疊並沒有拍,是散曲,白居易的句子“中序擘騞初入拍”也可以說明這一點。沈括精通音律,其言可信。王維工於音律,是正史所載之事,但這個故事卻是編造的)。


十五歲的王維脫離故里前去長安。

人氣偶像到長安,國都紳士紛紛爭睹其風貌,在浩瀚粉絲中,還有副國級老幹部歧王李範和薛王李業。

踏入雄壯壯觀的長安城,激情壯志在少年的心裡深處熱忱漣漪:

新豐瓊漿鬥十千,咸陽遊俠幾多年。

重逢意氣為君飲,繫馬高樓垂柳邊。


十七歲那年,王維寫出撒佈千古的詩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他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維不光詩歌獨步世界,他還長得漂亮瀟灑,氣質文質彬彬,擁有兩項令人歎為觀止的才調:撫琴、畫畫。

毫有疑問,在其時的大唐,王維是人氣最高的偶像。


安史之亂

因王維的才能高、名氣大,安祿山都對其賞識不已。於是無奈之下,王維被迫在安祿山偽當局擔當要職。

面臨如斯困局,他寫道:

萬戶悲傷生野煙,百僚何日更朝天。

秋槐葉落空宮裡,凝碧池頭奏管絃。


叛國到兄長救贖

公元761年(上元二年)七月,王維預感本身大限將至,於是自在洗澡更衣,淺笑而去,時年六十一歲。

此時,他早已著作等身,名揚世界,還有一個稱號:

詩佛


少年時翩翩才子,中年命運跌宕浮沉,老年參禪悟道,這是詩佛王維的人生。


他六十一載的生命,從起頭的燦爛走向平靜虛無。


四首分歧時期的詩歌,寫出了詩佛平生的心路進程:


《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夕照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大漠孤煙直,長河夕照圓”,,偉大詩歌江湖裡最好的邊塞詩句,在蒼莽空闊的宇宙之中,小我立功立業、封疆訪謁的蓬勃朝氣噴薄而出,氣衝牛斗。


《終南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說笑無還期。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詩佛最時興的詩句,也是誰人偉大詩歌殿堂裡最時興的詩句之一,詩人經由挫折襲擊之後的回來放下,讀往返味悠悠,意境無限,禪意厚重。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色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天孫自可留。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人的是非、變遷在大天然裡面非常細微,獨一永恆的,只有青山、白雲、明月和清泉。此後,詩人徹底走向天然,了無懸念。


《辛夷塢》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花悄然開放,又悄然落莫,既有目的,也無意識,更不需要人的讚歎和可惜,在盛放和落莫的過程中,人的生命價格已經被確立,最終的精神歸宿已經抵達。


生命,是一個絡續失去的過程,當榮華落盡,萬千悲喜,終歸一夢。

蘇東坡稱王維: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