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行善积德之人?

洪浩江苏南通


1.曹腾

曹腾年少的时候就进了宫,之后就一直陪伴在太子身边。这个太子就是汉顺帝,所以等以后太子继位之后,曹腾的身份自然是水涨船高,不但得到了很高是赏赐,而且还被升为中常侍。但是汉顺帝当皇帝的时间不长,十几年之后就去世了汉朝就被一些大臣控制在了手里。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所以之后汉冲帝、汉质帝相继登基,但是两个孩子皇帝也没有在位很长时间,之后曹腾就游说大臣立了汉恒帝。这算是汉恒帝的大恩人了,又经历了好几代的皇帝,所以曹腾的身份地位是比较高的,并且曹腾在这差的四十多年来,一直没有大过错,所以算是难得的好宦官。


细说中国帝王


老人老家叫十字河,当街原来有个旅店,是他们徐家本宗开的。-

曾经有一个夫妇带一个孩子来住宿。他们一住就不走了,住了一个多月。- 当时是夏天。有一天忽然下了暴雨,旅店内有个小粪坑,大概半尺深,被雨水下满了。-

雨过天晴,那夫妇一不留意,孩子自己跑着玩,居然淹死在那个小坑里了。而且是脸朝下。如果脸朝上,就不会淹死。- 这是,夫妇才说出实情。-

原来是一个算命算他们的孩子最近有水灾。他们就到处躲。到了我们十字河,发现这里地势很高,而且旅店在当街最高处,于是决心住在这里躲水灾。 没想到还是没有躲过去。


MysunshineiT


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想要到薛邑收租子,门客冯谖主动要求前往,到了薛邑之后,冯谖主动把借契都烧掉了,假借孟尝君的名义,赦免了薛邑的赋税。回来后,孟尝君很不高兴,冯谖也没说什么。 一年之后,孟尝君被齐王猜忌,被迫离开朝堂,贬黜到薛邑,薛邑的百姓夹道欢迎,支持服从孟尝君。赦免赋税的善举为他赢得了民心,孟尝君这才明白冯谖的苦心。正是冯谖的善良,让他有了栖身之所,也为他东山再起打下基础。

2、范仲淹,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少有的完美人格典范,他品德高尚,带兵打仗、治理郡县又十分在行。死之后,获得了中国文臣的最高评价“文正”,更是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 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从年轻到去世,一辈子恪守行善的准则。几十年如一日,大事小事从不含糊。 年轻的时候,他去算命,算命先生问他,将来想做什么。他回答:官员和医生,因为这两中职业才能够救人。 当官之后,有人给他送了一个风水很好的地方——钱氏南园,说是人住了之后,官运亨通,子孙会出公侯卿相。他把这座院子捐了出去,建了学堂。让天下的士人都沾沾运气。 范仲淹去安抚江淮的灾民。每到一个地方,就搬出仓库的粮食救济灾民。 他奏请皇上除去政治上十几种弊端。 敌军侵犯边陲,他自己请求亲赴边疆。麟州发生寇匪,许多人请他不要去,他不避风险,亲自前往。修筑旧寨,招服流亡的人,免除他们的租税,并且把酒的专卖权开放给人民经营,河外从此便恢复安宁。 他生性好施,凡是贫穷的亲戚或没亲戚关系的贤者,他都施舍。从西陲挂帅后,他常在故乡买千亩良田,号称“义田”,以帮助族人,达到每天有饭吃,每岁有新衣,婚娶凶丧有补助的理想。



难忘6943


行善积德得好报

历史上记载有一个故事,在清朝崇明这个地方,有个叫做黄永爵的人,有一天一个相命的来跟他看相,就说:你这个人只能活到六十岁,而且福报也不怎麼样。后来这个黄永爵就出海,在岸边看到海上一艘船,突然遇到大风,那个风快要把船给掀翻,这黄永爵非常焦急,赶紧就拿出十两黄金给岸边的船夫,请他赶紧划船去那裡边搭救人,结果救了十三条人命。后来黄永爵又遇到了那位相士,相士看他的相貌大吃一惊,他说:黄先生,你的阴騭纹都出来。脸上都出了阴騭,阴騭就是阴德,那你是不是做了什麼大好事?黄永爵说:是!我最近救了十三条人命。这算命的说:你的面相都改了,你的命运也一定改了,你不但是有福报,而且能得长寿,而且你将来会考上科第。后来果然黄永爵他考上功名,自己活到九十多岁。他生了一个儿子,叫黄振凤,考上了康熙己未年会试的榜首,这都是断恶修善得来的果报。


污力文


古人基本上在道德方面都很高,遇到自己能帮助的人都会帮,他们讲究的就是行善积德好给自己的后人或来世带来福报。这类人很多,我就举几个大家都知道的事吧:

1、漂母饭信。淮阴孤儿韩信靠在淮河边钓鱼为生,经常因为钓不到鱼而要饿肚子,一个漂洗丝絮的老大娘见他可怜,经常把自己的饭分一半给他吃。韩信说以后有发达之日必定感谢她,可是她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自己维持生活,我是可怜你才给你饭吃的,哪里指望回报?”

2、苏洵救济乡民。苏洵遇到大家饥荒或收成欠佳时,便卖田地来救济乡里的灾民。等到稻谷成熟,别人要偿还时,他却坚辞不接受。甚至,家产弄光了好几次,仍然毫不后悔。

3、吴王阖闾。《左传·哀公元年》记载,每次发生天灾瘟疫,他都会亲临灾区,看望民众,安抚孤寡,资助贫困。

4、南朝齐竟陵王萧子良创办六疾馆。《南史·齐文惠皇太子传》记载,他还与文惠皇太子萧长懋一起,创办了“六疾馆”,专收贫病不能自立者,即所谓“立六疾馆以养穷民”,时间在公元五世纪末六世纪初。


锅盔饼子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二十四孝:

1.对对春耕象,纷纷云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孝感动天】

2.戏舞学娇痴,春风动彩衣。双亲开口笑,喜色满庭闹;【戏彩娱亲】

3.亲老思鹿乳,身挂褐毛衣。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鹿乳奉亲】

4.负米供旨甘,宁辞百里遥。身荣亲已殁,犹念旧劬(qú)劳;【百里负米】

5.母指才方啮,儿心痛不禁。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啮指痛心】

6.闵氏有贤郎,何曾怨晚娘?尊前贤母在,三子免风霜;【芦衣顺母】

7.仁孝临天下,巍巍冠百王。莫庭事贤母,汤药必亲尝;【亲尝汤药】

8.黑葚奉萱闱,啼饥泪满衣。赤眉知孝顺,牛米赠君归;【拾葚异器】

9.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埋儿奉母】

10.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织缣偿债主,孝感动苍穹;【卖身葬父】

11.刻木为父母,形容在日时。寄言诸子侄,各要孝亲闱;【刻木事亲】

12.舍侧甘泉出,一朝双鲤鱼。子能事其母,妇更孝于姑;【涌泉跃鲤】

13.孝悌皆天性,人间六岁儿。袖中怀绿桔,遗母报乳哺;【怀橘遗亲】

14.冬月温衾暖,炎天扇枕凉。儿童知子职,知古一黄香;【扇枕温衾】

15.负母逃危难,穷途贼犯频。哀求俱得免,佣力以供亲;【行佣供母】

16.慈母怕闻雷,冰魂宿夜台。阿香时一震,到墓绕千回;【闻雷泣墓】

17.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报平安;【哭竹生笋】

18.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一片卧冰模;【卧冰求鲤】

19.深山逢白虎,努力搏腥风。父子俱无恙,脱离馋口中;【扼虎救父】

20.夏夜无帷帐,蚊多不敢挥。恣渠膏血饱,免使入亲帏;【恣蚊饱血】

21.到县未旬日,椿庭遗疾深。愿将身代死,北望起忧心;【尝粪忧心】

22.孝敬崔家妇,乳姑晨盥洗。此恩无以报,愿得子孙如;【乳姑不怠】

23.贵显闻天下,平生孝事亲。亲自涤溺器,不用婢妾人;【涤亲溺器】

24.七岁生离母,参商五十年。一朝相见面,喜气动皇天;【弃官寻母】

这就是流传千古的中国24孝,在陕西蓝田县境内有个王顺山的地方,上面有24孝雕刻,雕塑,称之为天下第一孝顺山,希望大家都能给自己的孩子流传下去,让孩子从小知礼谦和!


柠檬国度柠檬心


宣秉虽然官至三公九卿,被皇帝尊为“三独坐”,权势很大,但他一生节约,从不乱花,“服布衣”,“蔬食玉器”,帝尝其府舍,见而叹曰:“楚国二龚(“二龚”反映的是汉代的两位著名高逸之士龚舍和龚胜),不如云阳宣巨公。”即赐布帛帐帷什物。

宣秉身居高位却如此节约,那么他丰厚的俸禄都干什么去了呢?“所得禄俸,辄以收养亲族。其孤弱者,分与田地”原来把他历年所得薪俸,尽数赠与贫苦亲族和孤寡之家,以致逝世时“自无担石之储”。


来自SS的凝视


1、庄周的故事

庄周生活贫困,家里经常缺米粮。有一回,他向朋友监河侯借三升小米。监河侯却对他说:“可以啊!不过我家现在没有很多米粮,你稍等一段时间,等我向老百姓收一点税之后,再借你三百两黄金。”

听了监河侯的话,庄周很感慨地打了个譬喻:“我来您家的途中,听到有鱼儿对我呼唤、求救,我回头一看,看到路上有一个坑洞里的水快干了,那鱼儿希望我能在坑里倒几杯水。”

“于是我对鱼儿说:‘我先到南方向吴王、越王商讨借水,然后再将西一江一 水引来这里救你,让你回到东海。’那尾鱼很生气地说:‘我失去了在水中的正常生活,现在只求升斗的水就可以活命了,你却这么回答我,不如你明早就去卖鱼店看,那时候我的身体都已经变成鱼干了!’”

庄周的肚子饿是眼前最迫切的问题,所需要的只是果腹充饥的三升小米而已,根本不必多求其它东西,更无法等待那遥不可及的三百两黄金。

所谓“救命要救急”!他以鱼儿做讽喻,鱼儿已命在旦夕,若时间拖太长了,就算给它再多的水,也发挥不了效用、救不了命啊!

2、苏东波的故事,《德育古监》 苏东坡 (乐善好施,乃获吉地)

苏洵、苏轼和苏辙是宋朝文坛的三位巨匠。相传他们文章会那麽出名,跟苏轼(东坡 居士)曾祖母坟墓的风水有关。

苏东坡的祖父端正道人,乐善好施。曾经有一位异人,接受他许多恩惠。那位异人因此告诉端正道人说:「你对我这麽好,我无法报答,我有两个穴地,一个会致富,一个会尊贵,希望你选择一个穴!」

端正道人回答:「我希望子孙读书,而不愿他们有钱!」於是,那位异人便邀他去眉山,指示穴地后,叫他拿著一盏灯,在穴地上点燃,虽然有风,灯火仍不会熄灭。端正道人便把自己母亲的遗体下葬在那块地。端正道人生了苏洵,苏洵又生了苏轼和苏辙,文章名震天下。

苏洵遇到大家饥荒或收成欠佳时,便卖田地来救济乡里的灾民。等到稻谷成熟,别人要偿还时,他却坚辞不接受。甚至,家产弄光了好几次,仍然毫不后悔。他的儿子苏轼和苏辙,后来却成为一名儒。

3、王公的故事

宋代时建康江宁县衙之后,有个开酒店的王公,一生平直,敬信神佛,从无一点欺心之事。平日以买卖公平闻名,时常接济穷困之人,人们都称他为王老实。

癸卯二月十五日黄昏之夜,店小二正要关店门,忽见朱衣幞头将军数人,带着不少车马仆从,来到店前大喊:“可速开门,我们要在此歇马。”店小二急忙走进对王老实说知此事,王老实说快快接进来,到店里一看,那数个将军都已进来坐下了。

王老实恭敬的端上酒食奉请,又拿些酒食犒劳仆从。顷刻间,一群从人手里拿了一大捆绳索,长千万丈,又有几十个人,手里拿着木钉签子几百枚,走到朱衣将军面前禀道:“请布围。”朱衣将军点头应允。

这些众人们就出去,都将木签子钉在地下,又将绳索缚在上面,四围系转,凡街前街后、巷里巷外坊曲人家,并窝窝凹凹之处,尽皆围了绳索。

这些众人都弄完了,走来禀道:“绳索俱已围完,此店亦在围中。”朱衣将军数人议论道:“这王老实,一生无欺心之事,诚善待人,乐善好施,上帝所知,此一店可以单单饶恕。”众将军都说道:“若咱们不饶恕这一店,便不见天理公道之事了。可将此店移出围外。”众人应允,急忙拔起木签,解去绳索,将此店移出在围外。

朱衣将军对王老实道:“以此相报。”说罢,都上马如飞而去,转眼就消失了。王老实和店小二再看那四围钉的木签和绳索都已不见了,非常惊骇。恰值这时夜巡官带人巡夜来到酒店前,问王老实为什么深夜开着门还点着灯烛,王老实一一说知。夜巡官将此事禀与上官,上官不信,说他妖言惑众,遂将王老实监禁狱中。

两天后,建康发生大火灾,自朱雀桥往西直到凤台山,凡前日绳索经系之处,尽数焚烧,片瓦无存。惟王老实酒店安然无恙,周围却是一片灰烬。王老实于是被释放回家了。

人的命运与祸福,都是有因有果,都是取决于自己行为的结果,惟有行善向善才是人明智的选择,才是给自己积累福德。人的一举一念,神明都在监察着。只有正视因果法则,一切遵循天理而为善,才能得到上天的保佑和庇护,纵使是在危难关头,他们也能够趋吉避凶,化险为夷。

4、赵简子的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建都邯郸。晋国有一个势焰熏天的大臣赵简子,他就喜欢在过年时让老百姓替他捉斑鸠鸟送到他府中,让他放生。

大年初一这天,邯郸地方的老百姓能够破例地纷纷拥进赵简子的府第,他们都是来向赵简子进献斑鸠,好让赵简子放生的。赵简子非常高兴,对他们一个个都发给很优厚的赏赐。初一这天,从早到晚进献斑鸠的人络绎不绝。

赵简子的门客在一旁站了很久,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赵简子回答说:“大年初一放生,表示我对生灵的爱护,有仁慈之心嘛!”门客接着说:“您对生灵有如此的仁慈之心,这是难得的。

不知大人您想到过没有:如果全国的老百姓知道大人您要拿斑鸠去放生,从而对斑鸠争先恐后地你追我捕,其结果被打死打伤的斑鸠一定是很多很多啊!您如果真的要放生,想救斑鸠一命,不如下道命令,禁止捕捉。

像现在,您奖励老百姓捕捉这许多的斑鸠送给您,您再放生,那么大人您对斑鸠的仁慈确实还不能抵偿您对它们人为地造成的灾祸哩!”赵简子听了门客的一席话,背着双手在府门里踱来踱去,仔细地思考了一阵子,默默地点了点头说:“对的。”

5、清朝书生的故事

又隔了一代人,王某的孙子王以衔和王以铻竟同时考取了清朝乾隆年间的举人,还同时参加了乾隆六十年(1795年)在贡院举行的会试。结果弟弟王以铻夺得第一名,哥哥王以衔夺得第二名,这引起了许多人的怀疑。

乾隆皇帝的宠臣和绅一直和主考官不和,便说王家是走了后门。结果乾隆皇帝便取消了王以铻的殿试资格,王以衔则降到第四名。神奇的是,殿试结束后,当前十名的卷子送给乾隆皇帝御览时,排在第一名的竟是王以衔的。乾隆皇帝问是怎么回事。纪晓岚说是他取的,和绅定的。

乾隆叹息道,看来王氏兄弟会试中取得一二名不是偶然为之,而是天意注定。既然考卷已拆开,也不必再换了。因此王以衔就做了乾隆六十年的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和礼部右侍郎。弟弟王以铻后来也被恩准参加嘉庆六年的殿试,也进入了清朝官场。


白给的仲某某


世上还是好人多,现在我也记不太清了 行善积德是中国人民的优良传统 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社会将变得更美丽


游记小江


历史上有太多了、比如说济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